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13课《带参过程》教案 浙江摄影版2020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13课《带参过程》教案 浙江摄影版2020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摄影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4-16 14:2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摄影版(2020)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主题 第13课《带参过程》 课型 新授课
适用班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上一节课学生学习了不带参数的"过程",对"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通过"过程"的创建和调用可以使程序变得更简洁、可读性更强。而本课编排的带参数的"过程"则更加灵活,功能进一步扩展,并具有可调节性。本课编排了"认识带参过程""探索正多边形的规律""创建带参过程"三个板块的内容。"认识带参过程"主要让学生理解带参过程的作用,即通过修改正多边形过程的两个参数,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使"过程"的能力变得更强大。"探索正多边形的规律"主要是整合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概括出绘制正多边形的一般规律。 "创建带参过程"介绍了在Scratch软件中创建"正多边形"这一带参过程的方法。为了让自制积木的可读性更好,教材通过"教你一招"的方式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添加文本标签"为参数做注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带参过程的方法和作用。2.了解Scratch软件中自制积木中参数的类型。 3. 掌握自制积木的调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正多边形"过程的创建,知道带参过程的方法和作用。2.通过讲解,了解Scratch软件中自制积木中参数的类型。 3.通过实践探索,掌握自制积木的调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程序设计并探究程序背后的算法;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学习需求编写出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初步形成用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可以突破 Scratch的限制,将知识迁移至其他程序设计语言中进行创作,体现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实践创新。
重点 理解带参过程的作用,掌握自制积木的使用方法。
难点 理解带参过程的作用,合理设置参数。
所需资源和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安装Scratch软件
数字化资源 教学素材、Scratch软件、教案、ppt
常规资源 教学素材、Scratch软件、教案、ppt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1、情景展示乐乐:我想画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能不能调用同一个"过程"来实现 博士:使用带参数的"过程",一招就能搞定!揭示课题二、新知学习(一)、认识带参过程编写过程时,为过程添加一些参数,在过程使用中,只要改变这些参数的值,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二)、探究正多边形的规律观察下面画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程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绘制正多边形时,旋转的角度和边数有关。如果告诉你正多边形的边数,用什么公式可以计算出旋转度数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画圆 (三)、创建带参过程1.单击指令面板区"自制积木"中的"制作新的积木"。2.输入积木名称后,单击按钮两次添加两个输入项.类型为"数字或文本",将两个输入项分别修改为"边数""边长"。3.编写通用的正多边形脚本,重复执行的次数为正多边形的边数,角色移动的步数为正多边形的边长。4.定义完成后,就可以使用积木块了。教你一招:创建带参数的自制积木时,可以点击,给参数添加一个说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混淆。三、巩固练习编写一个自动计算1+2+3+…+n的过程。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五、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课《消息传递》。 思考明确学习任务观看学习操作练习拓展知识面学习,实践观察实践操作练习操作练习实践,交流分享交流预习下一课 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表达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师生直观演示更具说服力,加深印象。锻炼思维培养动手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迁移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操作练习。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学习反馈学会倾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