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说 和 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闻一多——著名爱国学者、诗人、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关于闻一多的文章,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新
课
导
入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其诗往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语言流畅,气势雄浑,真实朴素而精炼含蓄。代表作有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老马》,诗集《烙印》等。
作
者
简
介
弥高( ) 锲而不舍( ) 炯炯( )
衰微( )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 深宵( )
伴侣( ) 群蚁排衙( ) 硕果( )
字
词
学
习
mí
qiè
jiǒnɡ
shuāi
kuī
wù
lì
yān
xiāo
lǚ
yá
shuò
校补( ) 赫然( ) 潜心贯注( )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 迭起( )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 卓越( )
澎湃( )
jiào
hè
qián
nínɡ
jiǒnɡ
dié
kǎi
dǒu
zhuó
pài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返回
观察文章标题,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标题比较特殊,说一说你从文题中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呢?
文
题
解
读
写作对象:闻一多先生
写作内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两方面的事情
写作方法:选取闻一多先生若干个说和做的片段来表现人物
… …
浏览文章,勾画出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处直接点明先生“说”和“做”的特点的语句,思考:这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整
体
感
知
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表现了他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特点。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
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学者
革命家
精
读
细
研
开头两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段话运用了引用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开门见山,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人品。
作为学者
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试用文中语句简要说明。
治学目的:
寻求解决民族衰微问题的药方。
治学态度:
一丝不苟,“群蚁排衙”……
治学精神:
刻苦,“目不窥园”……
治学成果:
……
品味第4段“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一句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为学者
作为学者
第4—6段作者将闻一多先生写成《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作为例子,这样写有何用意?
①将闻一多先生写成的三本书作为例子,显示了他毫不张扬、谦虚淡泊的品质,表现了他一丝不苟、潜心贯注的治学态度。
②使成绩的斐然与品质的谦逊形成对比,突显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说”与“做”的原则——“做了再说”和“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
试简要说明第5段的作用。
内容上,突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与“做”的原 则——“做了再说”,总结其作为学者的“卓越”贡献;
结构上,既照应开头,又是对上文的总结。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第7、8两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为过渡段。第7段通过议论总结上文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情况,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第8段领起下文,由学者过渡到革命家。
作为革命家
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时的“说”又包含什么内容?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说”是指对革命的宣传、动员和对反动派的揭露、斥责,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品德。
明知局势紧张,闻一多先生仍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用事实说明闻一多先生“说”了必“做”,而且“做”比“说”更坚决。局势的紧张与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说到做到的品质。
作为革命家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点明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
比较阅读闻一多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在“说”和“做”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不同?默读圈点勾画,并批注思考。
为救国救民诚朴踏实地做学问,取得了巨大成果却毫不张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用政治传单“说”,宣传和动员革命;在群众大会上“说”,揭露和斥责反动派;站在游行队伍前,在生死关头“做”言行高度一致。
两种身份下的"说"和"做"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彼此之间有无关联呢?联读时代背景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看法。
闻一多及其所处时代
1930一1932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继续从1928年就开始的古代典籍研究。
1932年秋一1937年,闻一多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前往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闻一多愤然而起,积极投身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国民党特务。散会后,在返家途中,先生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1.结构特点:①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②夹叙夹议,前后照应。
写
法
探
究
多种方式的照应,形成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而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在选材方面,讲究材料的典型性,即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作为学者的方面:选取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情况加以描述;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
2.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闻一多先生经历丰富,著作等身,作者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但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这六件事,就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了出来。
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3.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再如,抓住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语言特色——体味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①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②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③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⑤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⑥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成语或仿成语
对句(对比、并列)
结构整齐,朗朗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在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关系?
思
考
探
究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格,只要是正确的事情,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不食言,不失信。
在学习中,我们要像闻一多先生一样潜心学问、心无二用,而不要只做嘴上功夫。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是无价的,学习知识是为了充实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精神,而不是为了获取世俗的名利地位。所以,当我们在学问上有所收获时,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静夜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唼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拓
延
伸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展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诗,诗人通过静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怀,对四墙之外普通人民因战争所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深深的关切,作者以静夜里书斋的安宁同远处的战争苦难相对比,发出了对只关心个人安乐的那种庸俗之人的强烈谴责。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赞扬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课
堂
小
结
卓越的学者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大勇的革命家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行的高标口的巨人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板
书
设
计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课
后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