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卷(到第2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卷(到第2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14:17:41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卷(到第2章)
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首先发现原子内部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生 C.卢瑟福 D.胡克
2.(2025七下·杭州月考) 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氧分子模型的是()
A. B. C. D.
3.(2025七下·杭州月考)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4.(2025七下·杭州月考) 化学式的正确读法是()
A.硫化三氟 B.三氧化硫 C.硫化氧 D.氧化硫
5.(2025七下·杭州月考) 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含量进行研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原子序号是22.则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1 B.49 C.27 D.22
6.(2025七下·杭州月考) 化学学科能对宏观现象进行合理的微观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1滴水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B 加热煮沸水,水逐渐“消失”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 红墨水滴入水,迅速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7.(2025七下·杭州月考)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中的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D.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8.(2025七下·杭州月考)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②表示的是中性原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B.只有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它们对应的原子,其核外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D.①④表示的分别是阴离子、阳离子
9.(2025七下·杭州月考)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所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分子间隔变小 B. 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D.分子质量变小
10.(2025七下·杭州月考) 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1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现象如图,则
A.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氯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12.(2025七下·杭州月考) 小科学完《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后对下列物质进行了分类,正确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液氮、③二氧化碳、④硫酸铜溶液、⑤铁丝⑥氖气、⑦氧化铜、⑧洁净的空气、⑨盐水
A.属于单质的是②⑤⑥
B.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②⑦
C.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④⑧⑨
D.单质、化合物、混合物依次排序⑤④③
13.(2025七下·杭州月考) 在由 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和O2的质量比是()
A.2:1 B.1:2 C.11:4 D.11:7
14.(2025七下·杭州月考) 2021年10月16日凌晨,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宇航员顺利与天宫空间站实施对接,从此拉开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工作序幕。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 Fe元素为+3价,则 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15.(2025七下·杭州月考) 达菲(分子式也叫奥司他韦)对于治疗甲流有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现断供的情况。以下关于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A.含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56%
B.达菲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是400
C.达菲中氮、氧元素质量比是
D.达菲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16.(2025七下·杭州月考) 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属于模型的是   (填字母)。
A.植物细胞 B.轨道交通标志 C.甲烷分子 D.掉头箭头 E.硫元素 F.新冠病毒
17.(2025七下·杭州月考) 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能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的是   ,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B.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C.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起大钩码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18.(2025七下·杭州月考)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氢气   ;
(2)氢氧化钙   ;
(3)水   ;
(4)氧气   ;
(5)氯化钠   ;
(6)3个铜原子   ;
(7)2个碳酸根离子   ;
(8)依次写出符号中数字“2”分别表示的意义   、   。
19.(2025七下·杭州月考) 含氮元素的物质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等都是常见的含氮物质,请分别写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   ;
(2)   ;
(3)   ;
(4)   。
20.(2025七下·杭州月考)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
2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黄金因其优良的特性,不仅被用作国际储备,还在化工、医疗、通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1)金的元素符号为   。79表示它的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金原子的中子数为   。
22.(2025七下·杭州月考) 请仔细观察下面提供的1到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同一族元素原子的   相同(除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
(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3.(2025七下·杭州月考)
(1)在一种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已知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则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已知某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相同质量的与所含分子个数比为   。
24.(2025七下·杭州月考)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三中物质,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混合物中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   ,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5.(2025七下·杭州月考)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a”“b”或“c”)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打开气体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填序号)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5)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氢气所需时间如图3: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26.(2025七下·杭州月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1)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甲所示,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填序号)。
(2)卢瑟福实验(见图乙)中发现“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的质点被弹了回来”,其中“质点”指的是   。绝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   。
(3)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核质量较大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甲A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科学猜想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5)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7.(2025七下·杭州月考) 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至少提出两条)   。
28.(2025七下·杭州月考) 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否还有其他粒子构成物质呢?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用镊子夹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将燃烧匙迅速伸入装有氯气的烧瓶中,请预测实验现象:   。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异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3)已知镁和钠与氯气的反应实质相同,下图是金属钠和氯气反应实质的模型图,请在虚线框中画出镁与氯气反应实质的模型图(注: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29.(2025七下·杭州月考) 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试画出两个氧化汞分子参与上述反应过程的模型图。
30.(2025七下·杭州月考) 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旨在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天,人们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地球增添绿色。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在植树过程中,适量施加氮肥有助于树木生长。氮肥能促进叶片发育,增强光合作用,使树木更加茁壮。小科有150元,计划购买氮肥在院子里种植树木,市场上有两种氮肥可供选择:①碳酸氢铵:粒状或柱状结晶,有氨臭,化学式为,每千克售价为1.5元;②硝酸铵:白色晶体,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0,每千克售价为2元。请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1)x的数值是多少?
(2)碳酸氢铵和硝酸铵中,哪种化肥的氮含量更多,请计算说明?
(3)综合考虑价格和氮含量,请同学们帮小科选择购买哪种化肥更实惠?
3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葡萄糖酸钙片【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Ca)【用法】口服 金钙尔奇【主要原料】碳酸钙氢化镁硫酸锌硫酸铜维生素等【含量】每片含钙280mg镁99.7mg锌3.08mg铜0.51mg等【用量】每日2次,一次1片
请根据提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每日要摄取足够量的钙,才能避免____(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2)葡萄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是   (写计算过程);
(3)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mg(写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汤姆生:19 世纪末,众多科学家对阴极射线展开研究。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通过实验发现阴极射线能在电场和磁场中发生偏转 。他在阴极射线管的两侧分别放置了带电的极板和磁场,观察到阴极射线向带正电的极板偏转,由此证明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他还通过实验计算出了这些粒子的荷质比,发现其质量远小于已知的原子。汤姆生将这些粒子命名为 “电子”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原子内部的亚原子粒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
【解答】A、道尔顿: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 19 世纪初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主要贡献是建立近代原子模型,并非发现电子,A 错误。
B、汤姆生: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 ,发现了原子里有电子,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亚原子粒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B 正确。
C、卢瑟福: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并非首先发现电子,C 错误。
D、胡克:英国科学家胡克,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有贡献,如发现胡克定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等,但不是发现电子的科学家,D 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在球棍模型里,两个相同大小的球代表氧原子,中间的棍表示共价双键;比例模型中,两个相同大小的球紧密相连体现氧分子结构 。
【解答】A、该模型由两个黑色小球构成,若黑色小球代表原子,两个原子结合的模型不符合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且以双键结合的结构特点,A 错误。
B、此模型由三个原子构成,而氧分子只由两个氧原子构成,B 错误 。
C、该模型由两个相同的圆圈构成,可表示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 ,氧分子中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双键结合,C 正确。
D、该模型中两个圆圈分开,没有体现出氧分子中两个氧原子相互结合的状态 ,D 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到左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连数字一起读上。
【解答】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SO3读作三氧化硫。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Ti的核外电子数为是22,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2。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 、1 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 水分子,这表明在如此小体积的一滴水中却含有数量极其庞大的水分子,说明水分子本身的体积非常小,该解释正确。
B 、选项:加热煮沸水时,水逐渐 “消失” 是因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从而以水蒸气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 ,该选项解释错误。
C、红墨水滴入水中迅速扩散,是因为构成红墨水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红墨水分子在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扩散开来,该解释正确。
D 、10mL 水和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彼此的间隔中,导致总体积变小,该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锂合金中的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A、只有②表示的是中性原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A正确。
B、只有①表示的O元素是非金属元素,②③④是金属元素,B正确。
C、它们对应的原子,其核外电子层数①2层, ②3层,③3层,④3层,C错误。
D、①④表示的分别是阴离子、阳离子,D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在物理变种的变化分析。在物理变中,分子的本身没有变,一般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
【解答】冰熔化成水,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本身没有变化,冰熔化成水时,体积缩小,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水分子的体积、质量不变,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 原子的构成
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普通氢原子无中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呈电中性时 ),它决定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要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一种元素 ,与中子数和电子数无关(这里指原子状态 )。
3. 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物理性质可能存在差异 。
【解答】A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甲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丁的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4 ,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A 错误。
B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乙和丁的质子数都为3 ,所以乙、丁为同一种元素,B 正确。
C 、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的质子数为2,丙的质子数也为2,所以甲、丙的核电荷数相同,C 错误。
D 、甲的中子数为2,丙的中子数为1 ,虽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原子,D 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烟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进行分析;
D、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核外电子数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烟,故A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正确;
C、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故C错误;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核外电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
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解答】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液氮(②)由氮元素组成,是单质;铁丝(⑤)由铁元素组成,是单质;氖气(⑥)由氖元素组成,是单质 ,所以属于单质的是②⑤⑥。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冰水混合物(①),冰和水都是\(H_2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③)由碳和氧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氧化铜(⑦)由铜和氧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液氮(②)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 B 选项错误。
C、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硫酸铜溶液(④)含有硫酸铜和水;洁净的空气(⑧)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盐水(⑨)含有氯化钠和水,它们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①)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所以 C 选项错误。
D、⑤是单质,④是混合物,③是化合物,排序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由于碳元素质量分数已知,且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所以假设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分别为x,y,依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此时需要求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混合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设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x,O2的质量为 y,可得
解得 x:y=11:4;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15.【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 、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3)+14×2+16×(4+4)+31×1=410。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 A 错误。
B、由上述计算可知,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所以 B 错误。
C、达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2):[16×(4+4)]=28:128=7:32,C 正确。
D、达菲是由达菲分子构成的,一个达菲分子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D 选项表述混淆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构成关系,所以 D 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BDE;ACF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物或者虚拟表现,能够看出事物原来的样子,是某个事物放大或缩小的;符号是抽象的,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不能看出原事物的样子,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符号:符号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
B 选项:轨道交通标志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识,用于指示轨道交通相关信息,属于符号。
D 选项:掉头箭头是用来传达交通规则中允许掉头这一信息的标识,属于符号。
E 选项:“S” 是硫元素的元素符号,用来简洁地表示硫元素,属于符号。
模型:模型是对事物的特征、结构、功能等进行的一种简化的、直观的描述或模拟。
A 选项:植物细胞图是对植物细胞结构的一种直观呈现,帮助人们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形态,属于模型。
C 选项:甲烷分子模型通过球体等形式展示了甲烷分子的结构,属于模型。
F 选项:新冠病毒图是对新冠病毒形态的一种呈现,帮助人们了解其外观特征,属于模型。
17.【答案】ABD;A;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解答】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子无规则运动不同,扩散不同,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B、铅块和金块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是固体的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够吊起大钩码,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
D、抽去玻璃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是气体的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综上分析: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BD,能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的是A,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C。
故答案为:ABD;A;C。
18.【答案】(1)
(2)
(3)
(4)
(5)
(6)
(7)
(8)2个硫酸根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3)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1)氢气: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 ,所以其化学式为。
(2)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钙离子显+2价,氢氧根离子显 1价,需要2个氢氧根离子与1个钙离子结合,故化学式为。
(3)水: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 。
(4)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是 。
(5)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氯离子显 1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其化学式为 。
(6) 3 个铜原子: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铜元素符号是Cu ,所以 3 个铜原子表示为 3Cu。
(7) 2 个碳酸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碳酸根离子符号为 ,所以 2 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
(8) 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在中,前面的“2”表示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 2 个 。
在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符号,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右上角的 “2-”,其中 “2”表示 1 个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
19.【答案】(1)
(2)
(3)
(4)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解答】 氮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氨气中,氢元素显+1价,则氮元素显-3价;硝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其中氮元素显+5价。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则N2、NH3、H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表示为、、、。
20.【答案】原子;分子;原子核;质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其结构来分析;
【解答】汞属于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故①应填原子;
水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水分子构成,故②应填分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③应填原子核;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故④应填质子;
21.【答案】(1)Au;原子序数;金属
(2)79;118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金的元素符号是Au 。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以 79 表示金的原子序数。
金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特性,属于金属元素。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金的原子序数为 79,所以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9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金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97.0,质子数 = 原子序数 = 79,所以中子数 = 197 79=118 。
22.【答案】(1)三;金属
(2)最外层电子数;增加
(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以及有关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它最外层电子数3,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故填:2;非金属;
(2)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除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3)12 号元素是镁元素(Mg),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化合价为+2价。17 号元素是氯元素(Cl),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 ,化合价为 1价。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镁元素与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时,需要 2 个氯原子与 1 个镁原子结合,其化学式为。
23.【答案】(1)+5
(2)12;16
(3)11:7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与化学式推导:根据元素质量比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比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进而确定化学式。这涉及到对元素质量比公式(元素质量比 = 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之比 )的灵活运用。
化合价计算: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在已知化学式和其他元素化合价的情况下,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这是化合价相关计算的基础规则应用。
(2)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根据化合物化学式,将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后相加,得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分子质量概念的基本运算。
(3)物质的量、质量与分子个数关系:物质的量,在相同质量下,通过物质的量来建立与分子个数的联系(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涉及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及其与宏观质量、微观粒子数的转换关系。
【解答】(1)已知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设该化合物化学式为MxOy
,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即(14x):(16y)=7:20,解得x:y=2:5 ,化学式为M2O5 。氧元素化合价通常为 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M化合价为a,则2a+5×( 2)=0,
解得
a=+5。
(2)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在RH4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25%,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公式

解得
x=12 。
(3)设CO与CO2质量都为m 。
C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
C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 。
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CO物质的量,
CO2物质的量,
则CO与CO2分子个数比 =:=11:7 。
24.【答案】23:1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在三种物质中,Na原子和S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 。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所以Na元素和S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23:16 。
已知S元素质量分数为32%,由Na元素和S元素质量比为23:16,设Na元素质量分数为x,则3,
解得
x=46%。
因为混合物由Na、S、O三种元素组成,所以O元素质量分数为1 32% 46%=22% 。
25.【答案】(1)C
(2)2: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③①②
(4)水氢气+氧气
(5)电压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压是,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是10%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1)图1中,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c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打开气体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是③(水分子)①(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②(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
故答案为:③①②。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5)由图中信息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电压越高,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越短。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电压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电压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电压是12V,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是10%。
26.【答案】(1)BCA
(2)原子核;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体积很小
(3)D
(4)A
(5)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回顾化学史中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明确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时间先后顺序。
(2)根据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来分析;
(4)根据研究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1)在化学发展史上,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是实心球体的模型;接着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最后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所以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BCA。
(2)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质点”指的是原子核;
绝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体积很小。
(3)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较小,质量较大,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根据实验现象能说明电子质量很小,无法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4)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说法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使抽象的变得直观,说法正确;
C、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并未达到完美的境界,说法错误;
D、人类借助棋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D。
27.【答案】(1)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
(2)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互间的数字比较找出表中的信息.从中子数数据,碳、氧、钠、镁原子中包含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而氢原子没有中子。
【解答】解:(1)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根据图表中数据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①从氢、碳、氧、钠、镁原子的质子数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②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析可得出结论: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从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镁原子的中子数也为析可得出结论:不同种的原子,中子数可能相同;
④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结论: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
⑤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可得出结论:不同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8.【答案】(1)剧烈燃烧,发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3)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匙燃烧的现象分析;
(2)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3)根据离子的形成以及化合物中构成过程来分析。
【解答】(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铜燃烧匙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发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异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由此可以得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故答案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3)一个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状态,一个氯离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状态,而物质是不带电的,即得到电子的数量和失去电子的数量应该相同,可知一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分给两个氯原子,形成氯化镁,图示为
29.【答案】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分解模型图为:
30.【答案】(1)在 中,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铵根整体显+1价,硝酸根整体显 1价,铵根中氮元素为 3价,氢元素为+1价,设氢原子个数为x,则 3+1×x=+1,解得x=4
(2)硝酸铵含氮量更多,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17%,因此: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答: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3)计算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已知碳酸氢铵每千克售价1.5元,
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质量100kg。
其含氮质量
计算150元可购买硝酸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硝酸铵每千克售价2元 ,
150元可购买硝酸铵质量75千克
其含氮质量。
即相同花费下,购买硝酸铵得到的氮元素质量更多,所以购买硝酸铵更实惠。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计算原子个数,通过已知元素化合价,建立方程求解未知原子个数。比如本题中根据铵根离子化合价计算氢原子个数。
(2)需要准确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和),以及确定所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然后代入公式计算。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中同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判断元素含量高低 。
(3)先根据总价和单价算出可购买物质的质量。
再结合物质中目标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出购买物质中目标元素的质量。
最后通过比较相同花费下,不同物质中目标元素质量的多少,来判断哪种物质更实惠,涉及到成本 - 收益的化学计算思想 。
【解答】(1)在 中,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铵根整体显+1价,硝酸根整体显 1价,铵根中氮元素为 3价,氢元素为+1价,设氢原子个数为x,则 3+1×x=+1,解得x=4 ;也可根据常见铵根离子的组成,直接得出x=4。
(2)硝酸铵含氮量更多,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17%,因此: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答: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3)计算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已知碳酸氢铵每千克售价1.5元,
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质量100kg。
其含氮质量
计算150元可购买硝酸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硝酸铵每千克售价2元 ,
150元可购买硝酸铵质量75千克
其含氮质量。
即相同花费下,购买硝酸铵得到的氮元素质量更多,所以购买硝酸铵更实惠。
31.【答案】(1)A
(2)葡萄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答:葡萄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是。
(3)碳酸钙(化学式为)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答: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700mg。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所以每日摄取足够量的钙可避免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
(2)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进行计算;
(3)根据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1)A、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所以每日摄取足够量的钙可避免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
B、贫血症主要是由于人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的,与钙元素无关 。
C、甲状腺肿大通常是因为人体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进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和钙元素没有关联 。
故答案为:A。
1 / 1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卷(到第2章)
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首先发现原子内部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生 C.卢瑟福 D.胡克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汤姆生:19 世纪末,众多科学家对阴极射线展开研究。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通过实验发现阴极射线能在电场和磁场中发生偏转 。他在阴极射线管的两侧分别放置了带电的极板和磁场,观察到阴极射线向带正电的极板偏转,由此证明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他还通过实验计算出了这些粒子的荷质比,发现其质量远小于已知的原子。汤姆生将这些粒子命名为 “电子”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原子内部的亚原子粒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
【解答】A、道尔顿: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 19 世纪初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主要贡献是建立近代原子模型,并非发现电子,A 错误。
B、汤姆生: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 ,发现了原子里有电子,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亚原子粒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B 正确。
C、卢瑟福: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并非首先发现电子,C 错误。
D、胡克:英国科学家胡克,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有贡献,如发现胡克定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等,但不是发现电子的科学家,D 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5七下·杭州月考) 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氧分子模型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在球棍模型里,两个相同大小的球代表氧原子,中间的棍表示共价双键;比例模型中,两个相同大小的球紧密相连体现氧分子结构 。
【解答】A、该模型由两个黑色小球构成,若黑色小球代表原子,两个原子结合的模型不符合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且以双键结合的结构特点,A 错误。
B、此模型由三个原子构成,而氧分子只由两个氧原子构成,B 错误 。
C、该模型由两个相同的圆圈构成,可表示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 ,氧分子中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双键结合,C 正确。
D、该模型中两个圆圈分开,没有体现出氧分子中两个氧原子相互结合的状态 ,D 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5七下·杭州月考)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下·杭州月考) 化学式的正确读法是()
A.硫化三氟 B.三氧化硫 C.硫化氧 D.氧化硫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到左读作“某化某”,有时还要连数字一起读上。
【解答】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SO3读作三氧化硫。
故答案为:B。
5.(2025七下·杭州月考) 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含量进行研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原子序号是22.则钛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1 B.49 C.27 D.22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Ti的核外电子数为是22,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2。
故答案为:D。
6.(2025七下·杭州月考) 化学学科能对宏观现象进行合理的微观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1滴水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体积很小
B 加热煮沸水,水逐渐“消失”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 红墨水滴入水,迅速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 、1 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 水分子,这表明在如此小体积的一滴水中却含有数量极其庞大的水分子,说明水分子本身的体积非常小,该解释正确。
B 、选项:加热煮沸水时,水逐渐 “消失” 是因为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从而以水蒸气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 ,该选项解释错误。
C、红墨水滴入水中迅速扩散,是因为构成红墨水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红墨水分子在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扩散开来,该解释正确。
D 、10mL 水和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彼此的间隔中,导致总体积变小,该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5七下·杭州月考)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中的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D.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锂合金中的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答案为:B。
8.(2025七下·杭州月考)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②表示的是中性原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B.只有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它们对应的原子,其核外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D.①④表示的分别是阴离子、阳离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A、只有②表示的是中性原子,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A正确。
B、只有①表示的O元素是非金属元素,②③④是金属元素,B正确。
C、它们对应的原子,其核外电子层数①2层, ②3层,③3层,④3层,C错误。
D、①④表示的分别是阴离子、阳离子,D正确。
故答案为:C。
9.(2025七下·杭州月考)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所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分子间隔变小 B. 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D.分子质量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在物理变种的变化分析。在物理变中,分子的本身没有变,一般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
【解答】冰熔化成水,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本身没有变化,冰熔化成水时,体积缩小,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水分子的体积、质量不变,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下·杭州月考) 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 原子的构成
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普通氢原子无中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呈电中性时 ),它决定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要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一种元素 ,与中子数和电子数无关(这里指原子状态 )。
3. 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物理性质可能存在差异 。
【解答】A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甲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丁的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4 ,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A 错误。
B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乙和丁的质子数都为3 ,所以乙、丁为同一种元素,B 正确。
C 、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的质子数为2,丙的质子数也为2,所以甲、丙的核电荷数相同,C 错误。
D 、甲的中子数为2,丙的中子数为1 ,虽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原子,D 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现象如图,则
A.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雾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C.氯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烟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进行分析;
D、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核外电子数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白烟,故A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正确;
C、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故C错误;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差别在于核外电子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5七下·杭州月考) 小科学完《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后对下列物质进行了分类,正确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液氮、③二氧化碳、④硫酸铜溶液、⑤铁丝⑥氖气、⑦氧化铜、⑧洁净的空气、⑨盐水
A.属于单质的是②⑤⑥
B.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②⑦
C.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④⑧⑨
D.单质、化合物、混合物依次排序⑤④③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
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解答】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液氮(②)由氮元素组成,是单质;铁丝(⑤)由铁元素组成,是单质;氖气(⑥)由氖元素组成,是单质 ,所以属于单质的是②⑤⑥。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冰水混合物(①),冰和水都是\(H_2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③)由碳和氧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氧化铜(⑦)由铜和氧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液氮(②)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 B 选项错误。
C、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硫酸铜溶液(④)含有硫酸铜和水;洁净的空气(⑧)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盐水(⑨)含有氯化钠和水,它们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①)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所以 C 选项错误。
D、⑤是单质,④是混合物,③是化合物,排序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5七下·杭州月考) 在由 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和O2的质量比是()
A.2:1 B.1:2 C.11:4 D.11:7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由于碳元素质量分数已知,且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所以假设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分别为x,y,依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此时需要求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混合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设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x,O2的质量为 y,可得
解得 x:y=11:4;
故答案为:C。
14.(2025七下·杭州月考) 2021年10月16日凌晨,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宇航员顺利与天宫空间站实施对接,从此拉开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工作序幕。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 Fe元素为+3价,则 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15.(2025七下·杭州月考) 达菲(分子式也叫奥司他韦)对于治疗甲流有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现断供的情况。以下关于奥司他韦说法正确的是()
A.含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56%
B.达菲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是400
C.达菲中氮、氧元素质量比是
D.达菲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 、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3)+14×2+16×(4+4)+31×1=410。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所以 A 错误。
B、由上述计算可知,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所以 B 错误。
C、达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2):[16×(4+4)]=28:128=7:32,C 正确。
D、达菲是由达菲分子构成的,一个达菲分子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D 选项表述混淆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构成关系,所以 D 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5七下·杭州月考) 下列属于符号的是   ,属于模型的是   (填字母)。
A.植物细胞 B.轨道交通标志 C.甲烷分子 D.掉头箭头 E.硫元素 F.新冠病毒
【答案】BDE;ACF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物或者虚拟表现,能够看出事物原来的样子,是某个事物放大或缩小的;符号是抽象的,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不能看出原事物的样子,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符号:符号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
B 选项:轨道交通标志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识,用于指示轨道交通相关信息,属于符号。
D 选项:掉头箭头是用来传达交通规则中允许掉头这一信息的标识,属于符号。
E 选项:“S” 是硫元素的元素符号,用来简洁地表示硫元素,属于符号。
模型:模型是对事物的特征、结构、功能等进行的一种简化的、直观的描述或模拟。
A 选项:植物细胞图是对植物细胞结构的一种直观呈现,帮助人们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和形态,属于模型。
C 选项:甲烷分子模型通过球体等形式展示了甲烷分子的结构,属于模型。
F 选项:新冠病毒图是对新冠病毒形态的一种呈现,帮助人们了解其外观特征,属于模型。
17.(2025七下·杭州月考) 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能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的是   ,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
B.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C.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够吊起大钩码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答案】ABD;A;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解答】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子无规则运动不同,扩散不同,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B、铅块和金块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是固体的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够吊起大钩码,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
D、抽去玻璃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是气体的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综上分析: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BD,能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的是A,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C。
故答案为:ABD;A;C。
18.(2025七下·杭州月考)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氢气   ;
(2)氢氧化钙   ;
(3)水   ;
(4)氧气   ;
(5)氯化钠   ;
(6)3个铜原子   ;
(7)2个碳酸根离子   ;
(8)依次写出符号中数字“2”分别表示的意义   、   。
【答案】(1)
(2)
(3)
(4)
(5)
(6)
(7)
(8)2个硫酸根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3)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1)氢气: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 ,所以其化学式为。
(2)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钙离子显+2价,氢氧根离子显 1价,需要2个氢氧根离子与1个钙离子结合,故化学式为。
(3)水: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 。
(4)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是 。
(5)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氯离子显 1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其化学式为 。
(6) 3 个铜原子: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铜元素符号是Cu ,所以 3 个铜原子表示为 3Cu。
(7) 2 个碳酸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碳酸根离子符号为 ,所以 2 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
(8) 在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在中,前面的“2”表示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 2 个 。
在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符号,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右上角的 “2-”,其中 “2”表示 1 个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
19.(2025七下·杭州月考) 含氮元素的物质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等都是常见的含氮物质,请分别写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   ;
(2)   ;
(3)   ;
(4)   。
【答案】(1)
(2)
(3)
(4)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解答】 氮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氨气中,氢元素显+1价,则氮元素显-3价;硝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其中氮元素显+5价。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则N2、NH3、H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表示为、、、。
20.(2025七下·杭州月考)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
【答案】原子;分子;原子核;质子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其结构来分析;
【解答】汞属于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故①应填原子;
水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水分子构成,故②应填分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③应填原子核;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故④应填质子;
2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黄金因其优良的特性,不仅被用作国际储备,还在化工、医疗、通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1)金的元素符号为   。79表示它的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金原子的中子数为   。
【答案】(1)Au;原子序数;金属
(2)79;118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金的元素符号是Au 。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以 79 表示金的原子序数。
金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特性,属于金属元素。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金的原子序数为 79,所以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9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金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97.0,质子数 = 原子序数 = 79,所以中子数 = 197 79=118 。
22.(2025七下·杭州月考) 请仔细观察下面提供的1到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同一族元素原子的   相同(除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
(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三;金属
(2)最外层电子数;增加
(3)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以及有关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它最外层电子数3,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故填:2;非金属;
(2)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除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3)12 号元素是镁元素(Mg),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化合价为+2价。17 号元素是氯元素(Cl),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 ,化合价为 1价。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镁元素与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时,需要 2 个氯原子与 1 个镁原子结合,其化学式为。
23.(2025七下·杭州月考)
(1)在一种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已知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则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已知某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相同质量的与所含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1)+5
(2)12;16
(3)11:7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与化学式推导:根据元素质量比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比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进而确定化学式。这涉及到对元素质量比公式(元素质量比 = 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之比 )的灵活运用。
化合价计算: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在已知化学式和其他元素化合价的情况下,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这是化合价相关计算的基础规则应用。
(2)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根据化合物化学式,将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后相加,得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分子质量概念的基本运算。
(3)物质的量、质量与分子个数关系:物质的量,在相同质量下,通过物质的量来建立与分子个数的联系(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涉及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及其与宏观质量、微观粒子数的转换关系。
【解答】(1)已知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设该化合物化学式为MxOy
,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即(14x):(16y)=7:20,解得x:y=2:5 ,化学式为M2O5 。氧元素化合价通常为 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M化合价为a,则2a+5×( 2)=0,
解得
a=+5。
(2)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在RH4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25%,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公式

解得
x=12 。
(3)设CO与CO2质量都为m 。
C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
C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 。
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CO物质的量,
CO2物质的量,
则CO与CO2分子个数比 =:=11:7 。
24.(2025七下·杭州月考)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三中物质,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混合物中元素和元素的质量比   ,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23:16;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在三种物质中,Na原子和S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 。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所以Na元素和S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23:16 。
已知S元素质量分数为32%,由Na元素和S元素质量比为23:16,设Na元素质量分数为x,则3,
解得
x=46%。
因为混合物由Na、S、O三种元素组成,所以O元素质量分数为1 32% 46%=22% 。
25.(2025七下·杭州月考)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a”“b”或“c”)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打开气体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填序号)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5)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氢气所需时间如图3: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答案】(1)C
(2)2: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③①②
(4)水氢气+氧气
(5)电压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压是,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是10%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1)图1中,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c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打开气体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乙玻璃管口,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是③(水分子)①(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②(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
故答案为:③①②。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5)由图中信息可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电压越高,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越短。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电压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电压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电压是12V,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是10%。
26.(2025七下·杭州月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1)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甲所示,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填序号)。
(2)卢瑟福实验(见图乙)中发现“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的质点被弹了回来”,其中“质点”指的是   。绝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   。
(3)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核质量较大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甲A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科学猜想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5)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1)BCA
(2)原子核;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体积很小
(3)D
(4)A
(5)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回顾化学史中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明确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时间先后顺序。
(2)根据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来分析;
(4)根据研究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1)在化学发展史上,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是实心球体的模型;接着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最后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所以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BCA。
(2)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质点”指的是原子核;
绝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体积很小。
(3)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较小,质量较大,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根据实验现象能说明电子质量很小,无法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4)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说法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使抽象的变得直观,说法正确;
C、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并未达到完美的境界,说法错误;
D、人类借助棋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D。
27.(2025七下·杭州月考) 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至少提出两条)   。
【答案】(1)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
(2)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互间的数字比较找出表中的信息.从中子数数据,碳、氧、钠、镁原子中包含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而氢原子没有中子。
【解答】解:(1)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根据图表中数据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①从氢、碳、氧、钠、镁原子的质子数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②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析可得出结论: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从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镁原子的中子数也为析可得出结论:不同种的原子,中子数可能相同;
④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结论: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
⑤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可得出结论:不同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8.(2025七下·杭州月考) 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否还有其他粒子构成物质呢?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用镊子夹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将燃烧匙迅速伸入装有氯气的烧瓶中,请预测实验现象:   。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异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3)已知镁和钠与氯气的反应实质相同,下图是金属钠和氯气反应实质的模型图,请在虚线框中画出镁与氯气反应实质的模型图(注: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答案】(1)剧烈燃烧,发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3)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匙燃烧的现象分析;
(2)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3)根据离子的形成以及化合物中构成过程来分析。
【解答】(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铜燃烧匙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发生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异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由此可以得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故答案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3)一个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状态,一个氯离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状态,而物质是不带电的,即得到电子的数量和失去电子的数量应该相同,可知一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分给两个氯原子,形成氯化镁,图示为
29.(2025七下·杭州月考) 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试画出两个氧化汞分子参与上述反应过程的模型图。
【答案】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分解模型图为:
30.(2025七下·杭州月考) 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旨在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天,人们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地球增添绿色。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在植树过程中,适量施加氮肥有助于树木生长。氮肥能促进叶片发育,增强光合作用,使树木更加茁壮。小科有150元,计划购买氮肥在院子里种植树木,市场上有两种氮肥可供选择:①碳酸氢铵:粒状或柱状结晶,有氨臭,化学式为,每千克售价为1.5元;②硝酸铵:白色晶体,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0,每千克售价为2元。请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1)x的数值是多少?
(2)碳酸氢铵和硝酸铵中,哪种化肥的氮含量更多,请计算说明?
(3)综合考虑价格和氮含量,请同学们帮小科选择购买哪种化肥更实惠?
【答案】(1)在 中,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铵根整体显+1价,硝酸根整体显 1价,铵根中氮元素为 3价,氢元素为+1价,设氢原子个数为x,则 3+1×x=+1,解得x=4
(2)硝酸铵含氮量更多,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17%,因此: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答: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3)计算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已知碳酸氢铵每千克售价1.5元,
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质量100kg。
其含氮质量
计算150元可购买硝酸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硝酸铵每千克售价2元 ,
150元可购买硝酸铵质量75千克
其含氮质量。
即相同花费下,购买硝酸铵得到的氮元素质量更多,所以购买硝酸铵更实惠。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计算原子个数,通过已知元素化合价,建立方程求解未知原子个数。比如本题中根据铵根离子化合价计算氢原子个数。
(2)需要准确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和),以及确定所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然后代入公式计算。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中同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判断元素含量高低 。
(3)先根据总价和单价算出可购买物质的质量。
再结合物质中目标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出购买物质中目标元素的质量。
最后通过比较相同花费下,不同物质中目标元素质量的多少,来判断哪种物质更实惠,涉及到成本 - 收益的化学计算思想 。
【解答】(1)在 中,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铵根整体显+1价,硝酸根整体显 1价,铵根中氮元素为 3价,氢元素为+1价,设氢原子个数为x,则 3+1×x=+1,解得x=4 ;也可根据常见铵根离子的组成,直接得出x=4。
(2)硝酸铵含氮量更多,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17%,因此: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答:硝酸铵氮含量更多。
(3)计算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已知碳酸氢铵每千克售价1.5元,
150元可购买碳酸氢铵质量100kg。
其含氮质量
计算150元可购买硝酸铵的质量及含氮质量:硝酸铵每千克售价2元 ,
150元可购买硝酸铵质量75千克
其含氮质量。
即相同花费下,购买硝酸铵得到的氮元素质量更多,所以购买硝酸铵更实惠。
31.(2025七下·杭州月考)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葡萄糖酸钙片【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Ca)【用法】口服 金钙尔奇【主要原料】碳酸钙氢化镁硫酸锌硫酸铜维生素等【含量】每片含钙280mg镁99.7mg锌3.08mg铜0.51mg等【用量】每日2次,一次1片
请根据提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每日要摄取足够量的钙,才能避免____(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B.贫血症
C.甲状腺肿大
(2)葡萄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是   (写计算过程);
(3)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mg(写计算过程)。
【答案】(1)A
(2)葡萄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答:葡萄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元素的质量比是。
(3)碳酸钙(化学式为)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答: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700mg。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所以每日摄取足够量的钙可避免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
(2)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进行计算;
(3)根据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1)A、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所以每日摄取足够量的钙可避免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
B、贫血症主要是由于人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的,与钙元素无关 。
C、甲状腺肿大通常是因为人体缺碘,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进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和钙元素没有关联 。
故答案为:A。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