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2025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5: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国共第二次对立)
1945.9.2
抗日
胜利
1946.6
内战
全面
爆发
1947.6
刘邓
跃进
大别山
1948.9
辽沈
淮海
平津
三大战役
1949.1
1949.4
渡江
战役
争取
和平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胜利进军
中外联系: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推行冷战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国陷入国共内战的混乱局面。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中考一轮复习
2022课标要求
1.立足时空观念,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
2.立足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预习检测:重点知识填空
重庆谈判
中原解放区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中国土地法大纲
辽沈
淮海
平津
渡江
国共第二次内战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无家可归的人们
战争毁坏的城市
被日军炸毁的桂林解放桥
战争结束后——
战后中国人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
和平、民主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重庆谈判
① 时间
② 目的
③ 成果
1945年8月-1945年10月
国民党:
共产党: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 真内战”的真相
“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
① 时间 地点
② 内容
3、意义
1946年1月 重庆
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此行渝州的目的是( )
A.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 B.推动实现全民族抗战
C.达成国共的再次合作 D.商讨成立苏维埃政府
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和平大计。另一方面,他又借用美国的军用飞机空运大量国民党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这反映出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 )
A.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攘外必先安内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A
D
二、战略防御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形势图(1946年6年-1947年6月)
1946年6月,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
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国民党全面进攻达到顶峰
二、战略防御
毛泽东转战陕北
沙家店战役(1947.8)
孟良崮战役(1947.5)
国民党重点进攻
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
和 的重点进攻。
①著名论断: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 、 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 的重点进攻;
③华东野战军取得了 战役的胜利,打退了国民党对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结合下图完成填写:
1947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青化砭
沙家店
陕北
孟良崮
山东
三、战略反攻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① 政策:
② 法律依据:
③ 措施:
④ 总路线:
耕者有其田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三、战略反攻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毛泽东)说: 地主阶级当作一个阶级要消灭,当作个人要保护。地主阶级、旧式富农占农村人口十分之一,有3600 万人,这是一个财宝。我们废除他的私有权,但我们要他这个人,分土地给他,让他生产,这是社会劳动力。
——《解放战争图志》
气势汹汹地发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一旦闯入解放区,很快就发现自己已陷人十分孤立的境地,消息不灵,情况不明,时时遭到袭击,进退失据,难以自拔。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当地贫苦农民的民心向背所决定的。
——金冲及《转折年代 中国的1947年》
⑤ 意义:
① 巩固了解放区民主政权;
②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三、战略反攻
依据所学知识回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打倒地主
团结地主
消灭地主
三、战略反攻
条件:经过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②军事上: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①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
②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延安
山东
武汉
南京
大别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国共两党的关系
时期 关系变化 影响 启示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时期 (1931—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合作
先分裂再合作
分裂
分裂
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十年内战,给日本侵略造成可乘之机
造成巨大灾难,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
国共两党应该以民族利益为重,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合则两利
分则两伤
唯物史观
三、战略反攻
【探究】1948年秋战略决战的条件是否成熟?
◆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变化
◆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1948年7月敌我力量对比表
部队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人民解放军 280万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足 略占优势
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
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四、战略决战
战役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歼敌 人数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
9-11月
东北野战军
林 彪
罗荣桓
47万
解放了
东北全境
徐州
1948.11
-1949.1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55万
歼敌最多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
1948.11
-1949.1
东北野战军
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52万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1949年初,
北平和平解放)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战略反攻
渡江战役(1949.4.21—4.23)
百万雄师过大江
(1)过程: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2)意义: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1912-1949)
历史解释
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
北伐战争(1926——1927):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
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
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时: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后:
中国工农红军
八路军、新四军
人民解放军
深度探究:综合梳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史实?分析其体现的特点?总结中国道路探索历程?
阶级 史实 结果 特点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抵抗派的著书立说
洋务派的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实业派的实业救国
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失败
胜利
(1)广泛性
(阶层广、人数多)
(2)层次性(器物、制度、文化)
(3)曲折性
(有成果、多失败)
(4)继承性
(反帝反封建)
(5)主题性
(求独立、求民主)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课堂小结
和平民主的斗争
政治较量
军事斗争
——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
土地改革
人力物力保障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最后胜利
自卫反击战、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实战演练
1.下图所示纸币是1949年国民政府发行的,它是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计算,这张“陆拾億(亿)圆”纸币只能买到77粒大米。这枚纸币可以用来研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人民币开始统一发行的紧迫性
C.国民党统治崩溃的原因 D.新中国初期稳定物价的可能性
A
实战演练
2.1950年6月9日,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其中“这个伟大的胜利”是指(  )
A.国共对立时土地革命的开展 B.解放前解放区土改顺利完成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解放后新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3.一名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我们登上总统府的顶楼……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B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