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6: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侨光中学2025年春季高二年第1次阶段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图1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图1
A.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B.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
C.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瓦解D.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
2.清代府制基本沿袭明制,但是清朝有意识地划小府域,将边疆与民族地区的军民府、土府向内地府制靠拢,并将诸多治理繁重、区位重要的直隶州升府,使清末府数较明末清初增加了36%。同时,118个属州降为散州,不再领县。清朝这些举措意在()
A.加强地方管理维护集权B.开创边疆治理的新模式
C.发展完善基层治理体系D.提升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3.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座席。有时雅典公民还能看到在舞台中央展示的同盟各邦上缴的贡赋。这些做法旨在()
A.保障各个阶层的权利B.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C.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D.增强城邦内部凝聚力
4.1233年,英王亨利三世指责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宣称自己不是侵犯者,因为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他说:“如果我屈从于国王意志而违背了理性,那么我将为人们树立一个坏的榜样:为了国王的罪恶而抛弃法律和正义。”这表明当时英国()
A.等级君主制遭到严重破坏B.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曲折
C.社会契约观念己成为共识D.蕴含了近代宪政的因子
5.1787年,美国在制定宪法过程中,联邦党人与反联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反联邦派认为“管得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联邦党人则集中发表了85篇论文进行反击,系统阐述了美国要建立的不是单一共和国而是复合共和国,最终打消了反联邦派的顾虑,使宪法得以通过。材料中所说的“复合共和国”指的是()
A.三权分立制,权力彼此制约平衡B.联邦制,联邦和州分立制衡
C.国会两院制,参众两院相互制衡D.两党制,两党竞选轮流执政
6.大学生杨静远曾坚持“我一个学文学的,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她开始意识到“国家真是每个人的”,决意“要把自己献给我的国家”,主动了解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杨静远的转变折射出()
A.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中共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
C.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D.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
7.据《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率比较》(表1)可知()
表1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单位:元/人
项目 年份 1980 1985 1987
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 869.6 1138.2 1486.0
农村工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 2800.7 5863.7 10207.0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8》资料计算。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中国现代农业潜力开始得到释放
C.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改革
8.图2是某学者对明代乡试策问中涉及的边事时务策的研究笔记。从图2中的信息可知明代()
图2
A.科举考试方式发生变化B.南北分卷导致内容混乱
C.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D.经世致用学风日益盛行
9.清朝允许地方官员自由聘用平民身份的幕友,以类似家庭教师的身份实际参与政务,但是严格限制官员举荐自己的幕友为官,并不时对敢于挑战这一规定的高级地方官员施以重罚。这些举措意在()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防范地方势力发展D.强化官吏监察考核
10.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无义务向政治基金会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务,也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些规定()
A.导致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B.推动了美国的文官制度发展完善
C.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确保了美国文官队伍的公正廉洁
11.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提拔培养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指出尽快从一切解放区的产业工人和职员中选拔、培训和培养干部,以接管各大城市及大工商业,并对有关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逐步调整工作重心B.积极筹划工商业改造
C.开始组织战略决战D.主动开辟第二条战线
12.表2是某研究者整理的秦汉时期部分地区官吏来源地统计表
表2
地区 郡名 官吏来源地
朝鲜半岛 玄菟、乐浪 辽东
云贵高原 牂柯、永昌 巴蜀
岭南地区 / 湖湘
交趾地区 / 岭南
其意在强调秦汉时期()
A.官僚政治尚未成熟B.边疆治理政策适宜
C.地方势力影响强大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13.下表为明代山东、辽东、浙江沿海海防卫所数量对比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
辽东沿海地区 山东沿海地区 浙江沿海地区
卫城数量 3 10 13
所城数量 1 13 23
总数 4 23 36
A.江南地区倭患较比北方严重B.政府实施重陆防轻海防的战略
C.经济发展影响军事战略布局D.政府对西方殖民活动有所警觉
14.据下表中两则史料可知,汉代()
史料 出处
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 《汉书·地理志》
(雷州)徐闻县,本汉旧县......汉置左右侯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铁其所求,与交易有利。 《元和郡县图志》
A.对外政策比较开放B.海路是中外交流主要通道
C.地方制度有所变革D.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控制
15.1635年,路易十三颁布敕令,建立法兰西学术院,国王出任学术院的保护者,学院倡导“教授一切”的世俗教育理念。1674年,路易十四颁布敕令,由国王支持的法兰西学术院发行《法兰西学院词典》作为唯一的法语词典,促进了法语的发展。法兰西学术院()
A.顺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需求B.保障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成功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消除了基督教会的思想控制
16.近代国际体系自发端以来,从西方渐次向东方推进,不断容纳新独立的国家,从主权国家投射出近代国际体系,最终演化成具有环球史意义的世界秩序,其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A.尊重主权与独立是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
B.维也纳体系开创了“大国一致”的国际体系先例
C.凡尔赛体系形成了具有环球史意义的世界秩序
D.维护当今世界秩序的前提是尊重西方国际体系
17.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下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作品及成书时间 作者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 梁启超 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1908年) 碧荷馆 主人 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 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18.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宝钞 白银 谷物和绢布
1402~1424(明成祖) 82.5 1 16.5
1424~1425(明仁宗) 66.7 0 33.3
1425~1435(明宣宗) 22.5 2.5 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0 64.8 35.2
1450~1456(明代宗) 0 90 10
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 0 93.9 6.1
1464~1487(明宪宗) 0 100 0
A.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B.政府对金融控制力削弱
C.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
19.针对图3所示问题,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图3
A.实行金本位制度B.加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搞好与美国关系D.加快货币体系多元化步伐
20.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流亡人口也编人户籍。这一变化反映出,北宋户籍制度()
A.弱化了征发赋税功能B.导致了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加强了对人身的管控D.推动了雇佣劳动关系普及
21.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表3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表3
史料 结论
① 贾湖遗址出土了猪骨标本,出现明显齿列扭曲 野猪被驯化
②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茎叶 长江中下游居民在世界范围内 最早种植水稻
③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 精耕细作农业开始产生
④ 《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 玉米在清朝传入中国
A.①B.②C.③D.④
22.1283年,元朝开通海上漕运航道,发展迅速,至1309年,通过海运输入大都的粮食达到246万石。此后,海运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时有低潮出现,但整体上仍呈持续发展之势。延续至元末,岁运粮数一般持续维持在300万石以上。这()
A.反映出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B.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
C.说明南北之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3.下图为1853-1895年福州港茶叶出口量。这说明这一时期该地区()
-福州港茶叶出口量(万担)
A.传统种植结构受到外力冲击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C.茶叶出口满足了西方的需求D.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4.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法国在19世纪初也成立了一批国家卫生机构,欧美的其他国家也先后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升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渐确立D.工业革命加强了政府公共职能
25.明代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后期南京城的盛况。据学者统计,该画卷里约有109家店铺,包括布庄、酒楼、茶社、当铺、钱庄、相馆、画寓等等。这些店铺占据了画卷一大半的篇幅,位于全图的中心位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对外贸易促进城市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商业繁荣丰富市民生活
26.表4为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下列国家进口贸易中的比重(%),据此可知,丙国是()
表4
国家 甲 乙 丙 丁
中国 11.7 15.3 19.8 25.2
印度 31.5 9.2 6.4 14.0
印尼 8.3 8.5 10.2 25.4
巴西 12.1 23.9 23.1 1.6
A.日本B.英国C.德国D.美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时期的城市化特色比较
特色 1949-1981年 1981-1991年
城市化水平 低(少于20%) 中(36%)
城市化增长率 低(年率少于2%) 高(大于5%)
人口机械增长 受限制(有组织的) 自由(以经济为目的)
区域政策 倾向内陆 倾向沿海
发展模式 资源偏向 FDI(外国直接投资)偏向
政府功能 中央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
城市生活水平 低 中等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分别概括两个时期的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色。(6分)
(2)若继续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市化发展,请列出一个研究主题和需要补充的材料。(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法莫如显。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设法度以齐民。
-摘编自【战国】韩非《韩非子》
材料二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前106-前43年)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关键性人物。西塞罗的法治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治”理论有着继承的关系,它们都强调法律不仅是一种治国的手段,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道德伦理功能。这种明显的道德主义使得西方法治在施行过程中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服从的义务源于何处?也就是说,被统治者并不当然具有服从的义务,在特殊情况下,还拥有不服从的权利。这种对“良法之治”的理想追求一直作为法文化的基本价值在西方薪火相传。
-摘编自张力、王坚《韩非与西塞罗法治思想比较论》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民法典编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修,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相继出台......一部部良法为百姓美好生活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党和国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有学者感叹:“这一轮司法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不仅在中国司法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司法的改革史上也比较少见。”
-摘编自靳昊《全面依法治国: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法律观念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韩非的法律观念相比,西塞罗法律观念的不同之处,并归纳轴心时代推动中西法治文明发展的共性因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时代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传承与变革的过程。下图为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课题报告 主题: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选取:古代雅典、近代美国 一引言 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古代雅典创造了直接民主制,全体公民能够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决策,公民大会是最高 权力机构,这种民主形式对西方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近代美国:共和体制的构建 近代美国在建国后,结合自身国情,构建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三种权力相互制衡。 四结论
图3
参照该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课题报告的研究思路,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
  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二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A
  2.A
  3.D
  4.D
  5.B
  6.B
  7.C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A
  15.A
  16.A
  17.B
  18.B
  19.D
  20.A
  21.A
  22.B
  23.D
  24.D
  25.D
  26.D
  27.
  (1)1949 - 1981 年:城市化进程较慢;受计划经济影响大;多集中于内陆,具有资源偏向。1981 - 1991 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市场影响大;多集中于沿海,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
  (2)主题:政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材料补充政府颁布的城市发展的相关文件、城市发展的相关经济数据、城市人口的变化数据等。(若答其他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28.
  (1)主要内容:制定成文法;政府掌握立法权;人们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影响法律的效用;法律具有赏善罚恶的导向作用;法律是统治者驾驭百姓的工具。(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之处:法治与德治相统一;法律的权威源于人的政治认同(统治者在立法、执法方面并不具备绝对权力);“恶法非法”(被统治者有不服从违背自然理性原则的法律的权利)。
  共性因素: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加速分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政府的集权化;法治思想的传承和法学家的努力。
  (3)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保护环境和保卫公共健康,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进社会福祉;推动了法律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护航;有利于优化政府职能,防止权力滥用;维护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9.示例:
  论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传承与创新
  阐述:1215 年通过《大宪章》确立了 “王在法下” 原则,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的部分权利,这种限制王权的理念为后来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一定基础。13 世纪中后期,议会逐渐形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688 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国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开创了君主立宪政体。在这种政体下,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君主这一传统象征,又融入了民主选举等现代政治特征,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保障,也对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英国政治制度在传承中世纪政治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对英国及世界政治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