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6: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2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
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生产力进步助推王城建设
C.天子共主地位得到强化 D.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
2.唐代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北宋时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3.自19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大约40年左右的时间里,汕头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形成了供水、供电、铁路、公路、港口、桥梁、通信等完整一体的近代设施体系,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使汕头充满浓烈的近代化城市气息。这反映出,汕头的近代化()
A.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 B.得益于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
C.为全国城市建设树立标杆 D.折射出中西社会文化的更替
4.居住文化是人类丰富多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材料能够体现出()
A.建筑的形制逐渐走向成熟 B.广告内容渗透了契约精神
C.住宅的设计体现园林风格 D.房屋的功能传递宗教色彩
5.蒸汽机被发明后,其动力优势逐渐显露,英国工厂主们发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可以选择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不需要像以水力机为动力的工厂那样只能建在河边,而这摧毁了工业乡村的优势,使得人口逐渐向工业城镇聚集成为可能。这说明()
A.技术进步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B.蒸汽动力优势改变产业结构
C.生产方式变化促进人口增长 D.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
6.19世纪初的欧洲城市街道一般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末已用砖、混凝土、沥青铺路;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益改良。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市政建设的进步 B.工业化的持续推进
C.城市职能的快速发展 D.市民生活需求提升
7.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时期,漕运渐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这些变化()
A.缘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迁 B.导致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
C.主要基于自然地理因素考虑 D.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
8.如表所示为1866-1872年江汉关所统计的平底帆船和轮船的有关情况。对表格数据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866~1872年汉口平底船与轮船统计
年份 进入通商口岸 离开通商口岸
平底船 轮船 平底船 轮船
船数 吨位 船数 吨位 船数 吨位 船数 吨位
1866 31 10 569 231 176 696 33 5 004 231 176 696
1868 85 10 202 202 168 046 119 10 086 201 166 923
1870 99 9 721 230 205 024 131 11 671 227 201 942
1872 109 11 694 267 220 962 231 21 344 263 215 843
A.湖北海运事业获得较大发展 B.西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中国航运业近代化成就斐然 D.传统船运业具有顽强生命力
9.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墓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A.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B.灌溉农业发达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D.海外贸易繁荣
10.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阻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方式革新 C.美苏冷战缓和 D.信息技术应用
11.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12.建国初,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的文件,此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1956年,卫生部又颁布《改进卫生财务管理》,明确医院全额管理、差额补助、年终结余上缴。这表明当时我国发展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理念是()
A.日常预防为主,疾病治疗优先 B.营造公平环境,共享医疗资源
C.开展群众运动,提升健康水平 D.遵循价值规律,压实医院责任
13.2015年2月到6月,贵阳孔学堂与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合作,发起面向全球漫画艺术家征集"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活动。短短的四个月内“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组委会就收到了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这反映出当前()
A.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B.世界文化的趋同化趋势加强
C.儒学引领世界艺术发展价值走向D.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
14.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空间都有不断的变化:由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国”,走向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和”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这一论述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A.起源与发展的本土性 B.博采众长的包容性
C.传承与发展的连续性 D.共同特质的凝聚性
15.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
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16.《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藏匿他人奴隶者均被处死;剃去奴隶标志者要断其指,骗理发师这么做者要处死;奴隶否认自己主人者要割去耳朵。这在实质上反映了该法典()
A.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内容全面且具有操作性
C.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意志
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潍县开埠以后,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分子,潍县商业结构相应地发生了改变。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洋商的纷至沓来。潍县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清末以前,潍县商人大多把资本投入银钱业。民国初年,随着烟草的广泛种植,以及20世纪20年代织布业成为潍县主要商业命脉,不少富绅将资本逐渐转移到这两个行业。随着烟台、青岛的相继开埠以及胶济铁路、烟潍公路的通车,舶来品逐渐进入潍县境内,洋货在商品流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潍县的商品流通结构形成了土洋货双向流通的新格局。潍县商业的日臻兴盛使得因所从事的传统手工业解体而破产的部分农民进入城市谋生,成为市民,商业的繁华推动当局改造完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切都促进了近代潍县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吴娜《近代潍县商业贸易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潍县商业贸易变迁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烟台商业贸易变迁的背景。(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材料二毗湿摩说: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无论几个妻子,她们生下的儿子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婆罗门家庭中,出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在刹帝利家庭中,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地位是最高的。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行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摘自史诗《摩诃婆罗多》
(1)以下是世界伟大的史诗作品,请指出以下史诗分别是哪些古代文化的成就?(4分)
史诗作品 代表的古代文化
《罗摩衍那》 ①
《吉尔伽美什》 ②
《荷马史诗》 ③
《伊戈尔远征记》 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诗《摩诃婆罗多》对研究印度历史的史料价值。(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在舆论压力和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清廷开始着手施行卫生新政。1902年,给事中吴鸿甲奏请设立医局,得到光绪帝的准允。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1908年设立了外城官医院,开创了官办平民医院的先河。清廷虽然移植了西方卫生职能,但许多举措仍然体现着施舍性质的社会救济的特点,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
-摘编自修固慧《仿效与超越:中国近代卫生事业演进历程分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做出决策,采取各种措施增进人民的健康。从1953年开始,全国省、地区、县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稍后,铁路系统、厂矿企业也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是卫生防疫工作的第一个法定性文件,从而使防疫工作有法可依。1958年,国家发动全民除“四害”运动,进一步整治了环境卫生,以预防疫病传播。
-摘编自《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如何发展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为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D
  2.B
  3.B
  4.B
  5.D
  6.B
  7.A
  8.D
  9.A
  10.D
  11.C
  12.B
  13.A
  14.B
  15.C
  16.D
  17.
  (1)表现:洋商涌入,商业结构改变;资本从银钱业流向烟草业和织布业;商人资本不断壮大;商品流通形成了土洋货双向流通的新格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发展。
  (2)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烟台等城市成为通商口岸;近代交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
  (1)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古代俄罗斯。
  (2)史料价值:《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9.
  (1)特点:以仿效西方医疗卫生事业为主;由清政府主导;被动学习;设立专门机构;具有社会救济性质。(5 取 4)
  (2)进步之处:主动推进;法律立法保障;覆盖范围广,惠及人民群众;体系完善;充分调动群众参与。(5 取 4)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翻身作主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人民群众觉悟的提高。
  20.
  论题: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
  阐述: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到宋明时期,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外国传教士来华,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的知识分子会通中西文化,编译科学著作,促进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特别是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入(也可写具体表现如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等),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可写具体表现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指导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
  总之,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