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8: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新纪元2025年3月云贵统一考试试题
历史(高二)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场号、座位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新旧大陆间物种的交流,以下哪种是由“新大陆”外传的高产粮食作物()
A.马铃薯 B.水稻 C.西红柿 D.小麦
2.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馑,难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灾难。据此可知()
A.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环境 B.马铃薯的引进增加了当地粮食产量
C.食物物种交流改变饮食结构 D.新航路的开辟间接维护了生命安全
3.2024年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链博会上展示的快递无人车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在公开道路上进行快递网点到末端驿站之间规模化运送快递包裹的能力,该车既能“串站”派送,还能完成揽收任务。这表明()
A.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B.新技术应用使物流时间缩短
C.交通的创新发展使生活更为便捷 D.快递行业已经完成产业升级
4.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多个行业普及、推广和应用。在“人工智能+农业”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对土壤、肥
力、气候等因素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及运用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农业生产已实现了精准播种、施肥和灌溉,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由此可知人工智能()
①有效解决现代食品安全
②促进农业生产环节的优化
③赋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④融入传统行业创造新价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颁布后,贫困儿童的教育受到重视。济贫院学校不仅教授全科的文化知识课程,还包括技能培养课程,女孩接受家庭仆工培训,男孩则涉及多种行业。这一现象()
A.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B.适应了工业发展的需要
C.实现了义务教育普及 D.消除了国内贫困的根源
6.“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的一环(下图)。在整个贸易中,西班牙人先用在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殖民地阿卡普尔科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使亚洲和美洲出现“商业革命” B.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根本改变
C.推动了中国的赋税制度改革 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在英国,中国外销瓷经历了从1675年的鲜为人知到1715年成为家庭基本消费品的转变。到18世纪中叶,包括社会中等阶层在内的英国家庭,如果壁炉上没有一个“中国坛子”是很不体面的事情。这说明,当时英国()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扩大了与东方国家贸易
C.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D.物质消费依赖中国制造
8.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塔里木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判断,当时这一地区()
类别 数量 内容
人口买卖文 书 13件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借贷文书 5件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租佃契约 3件 葡萄园、土地租赁
雇佣文书 2件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A.商业活动较为规范 B.边境榷场贸易繁荣
C.契约意识不断增强 D.商业发展环境优越
9.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在敷设电报线路之初,实施了一些防范措施,如在奏请敷设津沪线时,李鸿章恳请朝廷下旨命令沿线地方官员“一体照料保护,勿使损坏”,在奏请敷设苏、浙、闽、粤线时,李鸿章恳请朝廷下令由沿线地方官员“妥为劝谕”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社会生活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
B.抵制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较迅速
D.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10.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时期北京的皇城位于“中轴线”上,众多衙署分列两侧,都市格局展现出《周礼·考工记》所载“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传统理想范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明清北京都城规划遵循了传统礼制②明清北京城市规划中坊市界限分明③北京中轴线体现出皇权至上的理念④“中轴线”是北京独有的都城模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如表为光绪年间《山东通志》的记载。据此可知()
A.政府更加重视沿海地区的开发 B.运河改道加速临清走向衰落
C.传统内河航运让位于轮船运输 D.新式交通冲击传统运河经济
12.1896年大清邮政建立,开始了从官方驿站体系向官民混用的国营邮政体系转化。如图为1907-1936年邮政点数量及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A.边疆地区治理的强化 B.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C.邮政发展与国际接轨 D.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3.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每个农民每年的平均医疗开支为7美元,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但平均寿命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在30年内平均期望寿命增加了27.7岁,而美国则花费了80年时间使平均期望寿命增加了24岁。这说明当时我国医疗建设()
A.发展水平超越了美国 B.将农村列为发展的重心
C.缩小了城乡医疗差距 D.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4.19世纪末,东北地区成为日俄等国觊觎的重点地区。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暴发后,新民府在处理疫毙者房屋时,因距日本副领事馆太近,日本医生认为如不将该房焚毁则对领事馆非常危险,政府遂将该房焚毁,其同居之人送所隔离。这一应对措施反映了当时()
A.防疫举措科学有效 B.政府漠视消极应对
C.华洋冲突难以避免 D.地方治理半殖民化
15.1858年,中国现知最早的一部英汉医学词汇专书《医学英华字释》(英国人编撰)出版。该书西医病症术语中没有纯音译词汇,仅有音译成分“-炎”和“-都比迦力”中也只有后者是纯音译且只有一例。比重较大的意译术语“包装”得仿若从汉语的土壤里自己生长出来一样。这体现了()
A.西医在中国推广历程曲折
B.西医在中国影响力严重削弱
C.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D.中国医学的近代化进程加快
16.据研究,中国境内肇始于约9000年前的玉器,由实用装饰品发展为用于巫术、祭祀的“神玉”,再演变为具有礼仪功能的“王玉”,后在儒家、道家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延续至今的中国特色用玉文化。这可用以说明()
A.玉器制作技术高超 B.社会阶层分化明显
C.中华文明流而不断 D.宗教神权色彩浓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仁并不是孔子独创的,自周人开始,仁即表示一种美德。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周德”开始衰微,不少仁人志士极力从道德上寻找依据以达成政治目标。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保存着丰富而完整的历史文化典籍。他通过博览典籍,对殷周以来的宗法道德规范进行扬弃,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仁学思想。孔子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孝悌”体现的是“爱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泛爱众”思想,“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体现的是君子的爱民思想。总的来说,仁的基本内涵就是“爱人”,即关爱他人,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对亲人的爱。
-摘编自叶红霞《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仁爱思想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仁爱思想的当代价值。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措施
西周 出现隔离病人的防疫措施
秦朝 《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条文
宋朝 开始探索瘟疫流行的原因,注意到自然环境和疫病之间的关系,重视城市卫生建设,建立规范的医疗救助体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防疫
明朝 种痘预防天花受到广泛的注意。据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记载:“种痘法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并“由此蔓延天下”
清朝 《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欧亚各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信》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种痘”,称:“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中国疫病史鉴》等
[探究]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防治疫病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人有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从分散到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称为“哥伦布大交换”......这场生物界的巨变也影响到了人类社会。
-[美]查尔斯·曼恩著,朱菲等译《194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自17世纪以来,“革命”也开启了持续不断的“全球旅行”。
材料1法国革命,如同英国革命开创了新政体的纪元那样,在欧洲开创了新社会的纪元。
-米涅《法国革命史》(1824年)
材料2十余年来,世界革命之怒潮,澎湃腾激,无远弗届。以例举之,葡萄牙革命矣,墨西哥革命矣,吾华革命矣。他如印度、土耳其之青年革命运动,亦有渐即燎原之势矣。
-李大钊《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1917年3月)
俄罗斯之革命是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之采色者也。时代之精神不同,革命之性质自异,故迥非可同日而语者。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
(1)材料1中的“新政体”指的是什么?材料2中的“吾华革命”“俄罗斯之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18世纪中叶起、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称之为“工业革命”,请简述以“革命”来命名这场经济领域大变革的理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如今的学术生活中,关键词真可谓“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天天都在与关键词照面,但若有人真的问起来何谓关键词时,怕是多数人都会一时语塞,或者仓促应答而言不及义。关键词虽然“常见”,但并未成为“常识”,而且还一直存在着许多的争论、异议,远未达成“共识”。因而研究关键词首先在知识学上便是必要的,然则关键词所涉及的却不只是一个纯粹知识性的问题,它更是一门知识社会学,甚而,词语政治学。......归纳说来,研究关键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存在,我们作为核心概念或关键词的存在,并提升我们自我变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寇淑婷、金惠敏《关键词何以关键-从文本到文化/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年代,提炼出一个年代关键词,并运用三个及以上史实(可选择一个中国史史实)予以论证。(要求:年代关键词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贵州省上海新纪元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A
  2.D
  3.A
  4.D
  5.B
  6.C
  7.B
  8.A
  9.A
  10.A
  11.D
  12.B
  13.D
  14.D
  15.C
  16.C
  17.(1)历史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后世儒家思想重要内容,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
  (2)当代价值:对个人而言,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家庭而言,有利于家庭和睦;对国家社会而言,有利于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18.特点:对病患采取隔离手段;立法防控;重视公共卫生;政府救治与民间防控结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探索免疫治疗方法。
  借鉴:古人拥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重视公共卫生,采用隔离措施等,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探索依靠中医药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发动民间力量,群防群控;设置专门机构,隔离病人,符合现代科学。
  19.(1)“新政体”:君主立宪制。
  “吾华革命”:辛亥革命。
  “俄罗斯之革命”:十月革命
  (2)理由: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环境污染,追求利益不择手段;经济联系加强,推动整体世界形成;引发新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0.【示例 1】
  年代及关键词:20 世纪 70 年代,转折。
  论证: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国际货币体系从单一体系向多元体系转变;1978 年,是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新中国由此拉开了经济持续增长与国家复兴的历程;1979 年,英国撒切尔夫人开始新自由主义改革,引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其全球扩张走向巅峰的同时,也开始走向衰落;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
  可见,未来三四十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大棋局,已在 20 世纪 70 年代悄悄落子。
  【示例 2】
  年代及关键词:19 世纪 60 年代,工业化潮流。
  论证: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工业迅速发展;1861 年,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引进大机器生产,迈出工业近代化第一步;1861 - 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措施,促使日本逐渐成为亚洲强国。可见,作为资本主义先发国家的美国、后发国家的俄国,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都在 19 世纪 60 年代顺工业化大潮而动。
  【其他示例】如 19 世纪 80 年代,民族解放运动(1881 苏丹人民大起义;1882 埃及人民抗英斗争;1889 年巴西建立共和国);如 20 世纪 40 年代,冷战(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如 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化(苏联解体、互联网、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