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限时提能训练9金属(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化学复习限时提能训练9金属(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21:30:49

文档简介

限时提能训练(九) 金属
1.B [A、青砖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铜钉属于金属材料;C、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A [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熔点低和抗腐蚀性等优异性能,铝锂合金可用于客机的制造,因此铝锂合金具有密度小、高硬度、抗腐蚀、高强度的特点,A符合题意。]
3.B [铝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错误;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B正确;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纯金属的硬度,故铝合金的硬度大于单质铝,C错误;铝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其表面致密氧化膜对内部铝具有保护作用,故铝材致密氧化膜不能除去,D错误。]
4.C [实验①,锡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即Zn>Sn。实验②,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锡和氢气,有气泡产生,说明锡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即Sn>H。实验③,锡能与硫酸铜反应,锡粉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Sn>Cu。实验④,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H>Cu。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②Sn>H,③Sn>Cu,④H>Cu,无法得出锌和锡的活动性强弱,A错误;①Zn>Sn,②Sn>H,③Sn>Cu,无法得出铜和氢的位置关系,B错误; ①Zn>Sn,②Sn>H,④H>Cu,可得出Zn>Sn>H>Cu,C正确;、①Zn>Sn,③Sn>Cu,④H>Cu,无法得出锡和氢的位置关系,D错误。]
5.C [石胆的主要成分是CuSO4·5H2O,溶于水得到硫酸铜溶液,溶液呈蓝色,A错误;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石胆化铁的原理是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因此石胆也能化锌为铜,C正确;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氢>铜,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D错误。]
6.D [“真金不怕火炼”即使加热到高温,金也不发生化学变化,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A项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金属的活动性越弱,冶炼越容易,距今使用的年代越早,B项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边,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项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铝制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耐腐蚀性强,D项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7.A [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杂质,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A正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B错误;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变为蓝色,C错误;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D错误。]
8.C [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A错误;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B错误;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防止空气进入造成铁被氧化,C正确;CO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D错误。]
9.A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的原理是避免铁制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盐水会加快铁锈蚀的速率,A不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B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C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在钢铁的表面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隔绝氧气和水,D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
10.B [甲实验中,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实验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题中说法错误,A错误;甲实验中,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电子秤的示数为230.5 g,B正确;实验乙中,①号试管中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②号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③号试管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生锈;对比①③可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C错误;实验乙中,①号试管中铁钉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②号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③号试管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生锈;因此图乙一周过后,①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D错误。]
11.B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强于Y,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Z、Y,B符合题意。]
12.B [黄铜渣中的锌、氧化铜、氧化锌和稀硫酸均能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后的滤液中有硫酸锌和硫酸铜。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锌,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过滤的滤渣中有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锌。根据分析,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锌,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A不符合题意;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通过加入锌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可说明锌比铜活泼,锌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也可以说明活动性锌大于铜,B符合题意;因为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不论锌是否过量溶液中都会有固体剩余,C不符合题意;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流程中氧化锌、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都不是置换反应,D不符合题意。]
13.B [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铁>银,则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但不能和硝酸锌反应。若滤液呈浅绿色,但由于不确定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A不正确;若滤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铁吸引,则说明铁过量,则滤渣中含有银和铁,B正确;由于锌能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则向滤液中加入锌片,一定有固体析出,则不能说明滤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银,C不正确;由于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则所得滤渣的质量比所加铁粉质量大,D不正确。]
14.A [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A正确;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B错误;铁能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不能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C错误;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D错误。]
15.B [由题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X>Y,A正确;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说明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X<Y,B错误;由题中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至完全反应,Y用的时间少,因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Y>X,C正确,D正确。]
16.解析:接通电路,观察到小灯泡发光,说明铜具有导电性;加热铜片一端1~2秒后,停止加热,立即用手触摸铜片另一端,有热感,说明铜具有导热性;根据解释与结论铁与稀盐酸反应,则向试管中加入铁片和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因此铁片表面产生气泡;向试管中加入铁片和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观察到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Cu。
答案:导电 导热 气泡 强 +Cu
17.解析:(1)①国宝历经千年,出土后表面仍金光灿灿,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②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③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反应中有效作用的微粒为Fe、Cu2+;“外化而内不化”,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覆盖在铁的表面,阻止内部的铁继续反应。(2)①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铜和硅都不与稀盐酸反应,将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剪成小碎片,取少量小碎片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最终在试管底部残留少量固体物质,说明罐体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纯铝;②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种类不同;③由图2可知,铜的含量越高,铝合金硬度越大,则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大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④铝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锌,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铜和硫酸铝不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所以比较铝、铜、锌的金属活动性,a、b、c可以选用的物质是铝、硫酸锌溶液、铜。(3)①运载火箭外壳材料也为铝合金。铝合金做外壳材料,具备的优良性能是强度高(或密度小、耐腐蚀);②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答案:(1)①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②3CO+Fe2O32Fe+3CO2 ③Fe+CuSO4===FeSO4+Cu Fe、Cu2+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覆盖在铁的表面,阻止内部的铁继续反应 (2)①将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剪成小碎片,取少量小碎片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最终在试管底部残留少量固体物质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种类不同 ③大于 ④铝、硫酸锌溶液、铜 (3)①强度高(或密度小、耐腐蚀) ②4Al+3O22Al2O3
18.解析:(1)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灼烧”的主要目的是把铜转化为氧化铜,便于下一步“酸溶”过程中和稀硫酸反应。
(2)“酸溶”发生反应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转化”过程中铁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生成气体X的成分为氢气。
答案:(1)把铜转化为氧化铜 (2)CuO+H2SO4===CuSO4+H2O 复分解反应 (3)氢气
19.解析:(1)题图一装置中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则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2)①处与②处相比缺少水,则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H2O,②处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则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生锈,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铁在生锈过程中消耗了氧气,则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水进入导管的现象。
(4)该实验主要探究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则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5)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编号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则需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醋酸浓度,则编号②实验中铁粉的质量为3.0 g,编号③实验和编号①实验只有炭粉的质量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则编号③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炭粉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6)t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与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导致压强减小。
答案:(1)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3CO+Fe2O32Fe+3CO2
(2)H2O 铁丝生锈 强
(3)水进入导管
(4)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5)3.0 探究炭粉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6)铁与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导致压强减小
20.解析:(1)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05.6 g+15 g-320.2 g=0.4 g,第二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20.2 g+15 g-335 g=0.2 g。
(2)见答案。
答案:(1)0.4 0.2
(2)解:两次反应产生气体质量分别是0.4 g、0.2 g,说明第一次实验中锌反应完全,设15 g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 g

x=13 g
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100%≈13.3%;
答: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13.3%。限时提能训练(九) 金属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苏州中考)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今建筑交相辉映。下列建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旧城墙的青砖 [B]古城门的铜钉
[C]火车站立柱的水泥 [D]博物馆天窗的玻璃
2.国产大飞机C919于2023年5月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C919作为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采用大量先进的复合材料和第三代铝锂合金等,提高燃油效率和减轻飞机重量。下列不属于铝锂合金性质的是(  )
[A]高密度 [B]高硬度 [C]抗腐蚀 [D]高强度
3.(2024·常州中考)高层建筑建造时常使用铝合金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合金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B]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
[C]铝合金的硬度小于单质铝 [D]铝材致密氧化膜要及时除去
4.为验证锌、锡、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丽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组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24·青岛中考)《神农本草经》中有石胆“能化铁为铜”的记载。石胆的主要成分是CuSO4·5H2O,溶于水得到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胆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B]石胆化铁为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C]石胆也能化锌为铜 [D]铁、铜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6.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  )
[A]真金不怕火炼
[B]人类使用金属的年代早晚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铝制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
[B]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后,黄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
[C]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铁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变为无色
8.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
9.(2024·滨州中考)下列做法不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的是(  )
[A]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
[B]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C]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D]在钢铁的表面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10.(2024·深圳中考)以下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滴入硫酸铜溶液后,可以用铁把铜析出
[B]反应后电子秤的示数为230.5 g
[C]对比实验乙的①③:可以探究接触空气是否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D]图乙一周过后,②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
1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12.(2024·连云港中考)一种以黄铜渣(含Zn、Cu、ZnO、CuO)为原料获取Cu和Zn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H2SO4生成H2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B]根据流程可以判断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C]判断加入的Zn如已过量的依据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
[D]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
13.(2024·齐齐哈尔中考)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亚铁
[B]若滤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铁吸引,则滤渣中一定含有两种金属
[C]若向滤液中加入锌片,有固体析出,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
[D]将所得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可能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的硬度比其组分大
[B]真金不怕火炼,因为金的熔点高
[C]波尔多液要现用现配,用铁桶盛放
[D]铝易氧化,因此抗腐蚀性能较差
15.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两种金属的活动性:Y>X
[D]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Y>X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
3 2 1 0 +0.5
16.(3分)(2024·辽宁中考节选)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示意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接通电路 小灯泡发光 铜具有________性
加热铜片一端1~2秒后,停止加热,立即用手触摸铜片另一端 有热感 铜具有________性
向试管中加入铁片和稀盐酸 铁片表面产生________ 铁与稀盐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铁片和硫酸铜溶液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 9 8 7 6 5 4 3 2 1 0 +0.5
17.(11分)(2024·威海中考)应用广泛的金属
(1)国宝中的金属
国宝“鎏金铁芯铜龙”是以铁铸造内芯,铁上包铜,外层鎏金(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经过鎏金处理后,金属表面会覆盖一层金)。整个龙身飞扬舒展,反映了唐代高超的铸造工艺。
①国宝历经千年,出土后表面仍金光灿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曾青”即硫酸铜溶液,该炼铜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有效作用的微粒为________(用符号表示)。“外化而内不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金属
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等。
①请用化学方法证明:罐体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纯铝(提供药品: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其他仪器、药品自选)。
你的方案及预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性质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图1,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
 
③合金中元素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性能有差异。根据实际需求,罐盖硬度应大于罐体硬度。结合图2分析,生产易拉罐时,罐盖中铜元素的含量应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罐体中铜元素的含量。
④为比较铝、铜、锌的金属活动性,进行下图实验,则a、b、c可以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航天中的金属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火箭是航天飞行器的运载工具。
①运载火箭外壳材料也为铝合金。铝合金做外壳材料,具备的优良性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
②运载火箭固体推进剂的主要组分为高氯酸铵和铝粉。铝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2 1 0 +0.5
18.(4分)(2022·枣庄中考)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Cu)中的铜,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注:灼烧后得到黑色固体和残留物,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回答下列问题:
(1)“灼烧”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酸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转化”生成气体X的成分为________(填名称)。
三、实验与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7 6 5 4 3 2 1 0 +0.5
19.(7分)铁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但铁制品容易腐蚀生锈。
探究一:铁的冶炼
(1)图一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酒精灯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炼铁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步骤1:利用图二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将导管a、b处的止水夹K1、K2夹紧。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三处铁丝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2)步骤2中,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 ________(填化学式),②处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______(填“强”或“弱”)。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 ________现象,说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
(4)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是________。
探究三:酸性条件下铁发生腐蚀的影响因素
将混合均匀的铁粉和炭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三)。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编号 实验目的 炭粉/g 铁粉/g 醋酸/%
① 为以下实验做参照 1.0 3.0 80.0
② 探究醋酸浓度的影响 1.0 32.0
③ 0.5 3.0 80.0
资料:炭粉不参与锥形瓶中的化学反应,醋酸溶液显酸性。
(5)上表中编号②实验中铁粉的质量为 ________g;编号③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四,t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 3 2 1 0 +0.5
20.(5分)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银锌合金,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两次反应产生气体质量分别是________g、________g。
(2)求出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