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卷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所示是河姆渡遗址中的考古发现,据此可知河姆渡人
2
销钉
伦白板
柱脚柳
图】间姆茂翔赋的伸卯结构
A.生活在新石器时代B.具备独特的建筑智慧C.能制作简易艺术品
D.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和频繁,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状况的诗句是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3.在分封制下,各方诸侯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到各地建立军事统治据点。《诗经》记载鲁分封后,可以
控制遥远的东方,甚至达于海邦,淮夷慑于鲁的威力,也不得不从属于鲁。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社会等级秩序
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C.促进了社会阶层分化
D.以血缘关系为分封标准
4.为解决图2所示的问题,秦始皇
A.结束了六国的分裂局面
车路异轨迹
律令异规定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百姓很雄产生对
新敌权的认同感
C.采取了化异为同的措施
言语异声育
文字异形体
D.开创了地方行政模式
图2
5.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培育的桃树从西域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中亚地区的牛、羊、驴、骡等优良
品种也经西域传入中原。这说明丝绸之路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便利了人员往来
D.促进了物种交流
6.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依照周代进行射礼、讲武和由猎等活动。民歌中出现“褰裙逐马如卷蓬。左
射右射必叠双”的汉族女子形象。材料描述的现象印证了这一时期
A.诗词歌赋兴盛
B.民族文化交融
C.南北政权并立
D.社会经济繁荣
7.图3反映了东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
50%
A.选官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45%
40%
B.门阀政治影响力消失
359%
309%
25%
C.平民入仕愿望日益强烈
209%
15%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109%
5%-
0
东晋
图3
九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8.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用世纪、年代的方式表述589年应该是
A.5世纪80年代
B.5世纪90年代
C.6世纪80年代
D.6世纪90年代
9.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直
到今天仍发挥重要作用。”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段颁奖词评价的是
A.灵渠
B.都江堰
C.淝水
D.大运河
10.图4为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收集的资料。他们学习的主题应是
A.民族交融与多元一体
生产工具:曲辕型、筒车
B.对外开放与文化交流
绘画:《弈棋仕女图》
C.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影视作品:《贞观长歌》
D.繁荣开放的盛世局面
图4
11.据下图,可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西复
西夏
金
金灭辽、北宋
蒙古灭西夏、金】
北宋
南宋
元灭南宋
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图5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C.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D.盛世与危机
12.元朝设置了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及岭北等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元朝的这些举
措旨在
A.加强对地方管辖
B.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C.推动各民族交融
D.强化地方长官权力
13.比较图5中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写作之情,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变迁影响诗词创作
知否,知否?
做乡何处是,
北
应是绿肥红瘦。
宋
忘了除誹醉。
B.科举制促进了宋词的繁荣
国破家亡之愁
C.宋词全面再现社会真实
恬淡缈之愁
D.北宋灭亡导致宋词的衰微
图6
14.下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机构丞相(宰相)一职发展演化表:
史实一
秦朝设立丞相,辅佐皇
史实三
宋朝宰相若干,并设立多种机构,
帝掌管行政事务
分割宰相军政、行政大权
史实二
隋朝时期中央实行三省
史实四
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
六部制
接统领六部
上述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本质是
A.皇帝和丞相斗争激烈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六部地位不断提高
九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