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学
2025年春期文化素质调研
八年级历史作业
注意事项:
1.本作业共6页,两个大题,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2.作业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
毫米黑色水笔或签字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作业上的答案无效
3.作答前请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学生编号填涂完整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图会议的主要任务可以形象描述为
,通人u
A.绘制新中国的蓝图
B.州4新收权的基础
C.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D.开启工业化的步伐
2.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A.亲历者的回忆记录
B.文学艺术作品
C.有关历史新闻评论
D.开国大典现场照片
3.对于西藏解放,中央邀请班禅进京谈判: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也致电毛泽东主席,
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由此可知,西藏的和平解放
A.推动第一个自治区诞生
B.得益于双方共同努力
C.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D.受到了外国势力干扰
阳
4.“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
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材料中的“它”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没有耕牛、衣具,每年只收350千
克谷,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
全年有米吃。这说明
A.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B.改革在解放区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
D.工业化建设条件已成熟
八年级历史
1页(共6页)
6.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大娘笑着说:“旧社会妇女在街上
说话都不行,哪还有什么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D.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法治化
7.下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小、
天,其盛拐喵阳厂鞋K人式
A.土地改革运动
B.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大跃进”运动
8.标语可以凭借简洁的语言达到某种宣传目的,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产物。下列标语
最有可能出现在1956年的是
A.“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D.“正确分析矛盾,良好开端”
9.“砸烂公检法“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
题是
A.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
B.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C.阶级斗争己发展到党内
D.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10.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近10万人苦千10个春秋,用最普通的工具在万仞壁
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一红旗渠。以上材料体现出的精神是
A.保家卫国
B.助人为乐
C.爱民亲民
D.艰苦创业
11.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是: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
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
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实现分配的公平公正
B.加剧工人的贫富分化
C.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
D.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因素是中国
A.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乡镇企业的兴起
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八年级历史
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