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7 09: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小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2分)
A.怂恿(sǒng)
黄晕(yin)
蜷伏(quan)
蜕变(tui)
B.元勋(xin)
选聘(pin)
挚友(zhi)
鲜为人知(xian)
C.热忱(zhěn)
分岐(q1)
徘徊(hui)
浩渺(miao)
D.惶恐(hung)
掳去(1ǔ)
絮说(shd)
渴慕(mù)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停泊淡泊名利
B.颤抖寒颤
C.缝隙缝补
D.节省反省
3.下列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是(▲)(2分)
A.秩序
愚顿
正襟危坐
锋芒毕露
B.宵夜
高梁米
不可捉磨
气宇轩昂
C.污秽
斑斓
气冲斗牛
苛捐杂税
D.丰饶
烦燥
藏污纳垢
妇孺皆知
4·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翻越老山界的红军战士实在太疲倦了,刚躺下就酣然入梦了。
B.他为人正派,走路昂首挺胸,目不窥园。
C.农村里有个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虽然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只要尽力了,不管什么结果,我都不会后悔。
5,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只有才所以因为
B.虽然却所以但
C.即使也就虽然
D.尽管但是而因为
6,下列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崇尚雅致生活的宋代,“隔火熏香”这种不直接,点燃香品的品香方式盛极一时:
其实士人的焚香,原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后世看得是风雅,而在当时,竞可以说风雅处
处是平常。
①准备好木炭,木炭要烧到通红而又没有明火也不冒烟。
②香炉里要均匀松散地装上香灰,并在香灰中心挖出一个较深的孔洞。
③在“隔火”上放香丸或香饼,慢慢煎烤,在见香不见烟的意境里,品茗雅谈。
④放“隔火”,“隔火”用的是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东西。
⑤先往孔洞里放入烧好的木炭,如果木炭比较旺,要放得深一些,不旺就放得浅一些。
A.②⑤①④③
B.①④③②⑤
C.①②⑤④③
D.⑤③②①④
1
7.加点词语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终于”不是副词)
B.士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
C.别人在赞美,在凉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而”是连词。)
D.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嬉起来,还是睡不着。(“更”和“把”都是介词)
8.将下面的古诗文默写完整。(6分)
思乡是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一,▲”是巾帼放弃虚名,只愿骑马还乡
的夙愿(《木兰诗》);“▲一,
▲”是诗人李白远游在外,以反问的句式寄托
无尽的相思(《春夜洛城闻笛》);“▲,
▲”是诗人王湾想托雁传书,表达
对家人的问候(《次北固山下》)。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一12题。(5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岑参:边塞诗人。
9请用“/”给文章的题目断句(一处)。(2分)
逢入京使
10.请揣摩“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写出“传语”的具体内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一15题。(13分)
【甲】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
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木兰诗》)
【乙】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
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救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
此。”…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
金以精兵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
“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
力尽落马而死。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行伍:指军队。③连坐:旧时一人犯法,连累有关联的人跟着受处罚。
【丙】
王昭君0(其二)·
[唐]李白
昭君拂玉鞍②,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