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素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素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6 17: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啃咬(kěn yǎo) B.蚌壳(fēng ké)
C.倭瓜(wēi guā) D.毛嘟嘟(máo dūo dūo)
2.《村晚》的作者是(  )
A.宋·杨万里 B.唐·孟浩然
C.宋·雷震 D.宋·范成大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从事) B.昼出耘田夜绩麻(在田间播种)
C.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4.“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我”的内心感受是( )
A.生机,活力 B.自由、愉快 C.喜爱,赞叹 D.难忘,留念
5.下面语句无误的是哪一句( )
A.既然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就觉得他们并不存在。
B.于是丢下黄瓜,我来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不会追得上?
C.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D.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比比皆是。
6.它是萧红最著名的代表作,萧红以其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部文学作品是( )
A.《生死场》 B.《马伯乐》 C.《小城三月》 D.《呼兰河传》
二、判断题
7.判断下列素材是否适合本次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适合的打“√”,不适合的打“×”。
(1)妈妈的生日到了,我为妈妈亲手做了一碗长寿面,看着妈妈下班回家后惊喜的表情,我感觉我长大了。( )
(2)我第一次在班级进行演讲时,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
(3)星期天,我想去少年宫参加航模比赛,可是我自己不敢去,我请求爸爸陪我一起去。( )
(4)我想让妈妈给我买一个新的玩具,可是当我看到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看着妈妈眼角处那淡淡的鱼尾纹,我放弃了。( )
三、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yè( )zhī xiǎo( )
9.把词语补充完整。
( )( )盛名 顶( )立( )
( )暖( )开 ( )( )他乡
10.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眼泪 ( )的梅花 ( )的外祖父 ( )的印象
11.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2)稚子金盆 , 当银钲。
(3) ,短笛无腔信口吹。
(4) ,报得三春晖。
四、语言表达
12.当小记者,采访长辈,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1)确定采访对象,围绕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设计采访问题清单。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清单:
(2)在倾听过程中,下列行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B. C.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完成文后各题目。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1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处是 。
14.选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 ”,体现了园子里事物的共同特征: 。
15.作者通过描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仿照选文画“﹏﹏﹏”的句子,再选取合适的事物进行描写。字数不少于50字。
轻松阅读。
中国石
①驻守在戈壁滩上,举目是无边的沙海,脚下是坚硬的碎石。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常常随手拣几块可心的石头,积聚多了,还要举行“赛石会”。经过几次比赛,我也成了石头迷。
②一个初夏的早晨,姗姗来迟的春雨洗润了戈壁滩。这正是捡石头的好机会,我背起挎包出了营房。
③雨后大漠,空气清新,哨所前面那一排排白杨显得更加挺拔、繁茂。瑰丽的朝霞倾泻在戈壁滩上,裸露在黄沙上的石头闪着珠光玉彩。我俯身打量这些散落满地的小精灵,把可心的一颗颗捡起来。
④叮咚的驼铃声伴着拉水的勒勒车,赶车的是个小姑娘。她看见我背着满挎包石头,就邀我去珍珠泉,说经那里泉水洗过的石头会特别光洁。
⑤我们来到珍珠泉,小姑娘帮我舀起泉水清洗拣来的石头。忽然,她惊叫起来:“雄鸡!这块石头像雄鸡!”我接过来一看,真是块像雄鸡的石头。我注视了一会儿,忽然又觉得它很像祖国陆地版图的形状,不禁喊出来:“它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
⑥“中国石?”小姑娘吃惊地看着我。我说:“老师常讲,我们祖国的陆地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这块石头不正是这样的吗?”这块“中国石”有拳头大小,黄白色,不仅整体酷似祖国陆地版图,连表面皱痕的起伏也与大陆地貌相似。小姑娘在它上面找到了天山、祁连山、吐鲁番盆地,我找到了长江、黄河、大兴安岭。我们俩都很高兴,又挑选了一些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
⑦回到哨所,大伙争相观看“中国石”。为了保存好这块石头,连长拿出了自己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中国石”三个金字。他们嘱咐我一定要精心保管,千万别摔坏了,弄丢了。
⑧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得魁,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大家都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寂寞的时候,捧着它看看,心里感到温暖;______________的时候,捧着它看看,就忘记了劳累。每逢假日,连里让我把它放在俱乐部里展览,战友们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可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们在“祖国”身边,______________在我们心中。
17.将下面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苦中有乐 祖国 劳累
18.文中加点词语“傲然挺立”表现了雄鸡一种什么气派?包含着“我”的一种什么感情?
19.在这样一个除了沙子就是石头的荒凉的环境中,边防战士为什么要拣可心的石头,还要举行“赛石会”?
六、书面表达
20.快乐习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你铭记。请你以“那一刻,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第1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C B B C D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B.蚌壳(fēng ké)——bàng ké;
C.倭瓜(wēi guā)——wō guā;
D.毛嘟嘟(máo dūo dūo)——máo dū dū;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B.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加点字词“耘田”在这里的意思是“在田间锄草”,而不是“在田间播种”。题目中的解释与诗句中的含义不一致。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
本句话出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回忆童年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景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这句话写出了万事万物都是自由的,跟随祖父生活也是愉悦的。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关联词搭配不当。这两个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然”是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B.读句子,句子意思是“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原句反问句使用有误,应该为“哪里会追得上?”
D.词语搭配不当,读句子,句子意思是“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都有”,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换成“样样都有”。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D.《呼兰河传》是萧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茅盾对这本佳作最美丽的评价。它是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将萧红的艺术追求“人类的愚昧”和“政造民国的灵魂”完美的展现出来。
故选D
7. √ √ × √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的内容。
(1)结合材料可知,这段素材描述了一个孩子通过为妈妈做长寿面来表达爱意和责任感的过程,体现了孩子在情感和行为上的成长,是符合“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个习作的主题;
(2)结合材料可知,这段素材描述了在演讲过程中,因同学们的鼓励而获得自信的经历,体现了心理上的成长,符合“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
(3)结合材料可知,这件事情表现出的是自己的胆怯和依赖,没有体现出“长大”的主题,因此不适合“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要求;
(4)结合材料可知,这段素材是因为体谅妈妈的辛苦并放弃玩具的愿望,体现了我的成熟和成长。故符合“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主题。
8. 昼夜 耘田 桑叶 知晓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昼”“夜”“耘”“桑”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颇 负 天 地 春 花 漂 泊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颇负盛名:意思是相当的有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名气很大。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春暖花开:意思是指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漂泊他乡:指离开家乡,在外地流浪、无固定居所的状态。
10. 冰凉 冷艳 慈祥 深刻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眼泪:泪液的通称。通常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可与伤心、悲伤、激动、感动等搭配;
梅花:梅树开的花。可与坚强、高雅的、傲然挺立、迎雪而立等搭配;
外祖父:母亲的父亲。可与慈祥、善良、坚强、可爱等搭配;
印象: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可与难以磨灭、深刻、良好等搭配。
11. 也傍桑阴学种瓜 脱晓冰 彩丝穿取 牧童归去横牛背 谁言寸草心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默写。
(1)书写时要注意“傍”“桑”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要注意“脱”“晓”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要注意“牧”“童”“横”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要注意“谁”“草”的正确写法。
12. 妈妈 (1)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2)最喜欢哪个玩具?(3)为什么最喜欢它?(4)这个玩具怎么玩? C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1)需要明确具体的长辈作为采访对象,从身边众多长辈中进行选择,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选择的对象应是相对熟悉且能够进行交流的长辈。考虑长辈的年龄和经历,年龄较大的长辈可能经历的时代跨度更大,童年故事更丰富多样。围绕“长辈的童年岁月”这一主题设计采访问题清单。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能够引导长辈回忆并讲述他们童年时期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生活环境、娱乐活动、学习情况、家庭关系、梦想与期望等。如:您小时候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呀?您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您小时候上学远不远呀?怎么去上学呢?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
采访对象:爷爷
采访问题清单:(1)爷爷,您小时候住的村子是什么样子的呀?(2)您小时候上学远不远呀?上学路上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呢?(3)您小时候过年和现在过年有什么不一样呢?您最喜欢过年的哪个环节呢?(4)爷爷,您小时候有没有什么梦想呀?后来实现了吗?
(2)本题考查在倾听过程中的行为得体性。
A.图中人物双手张开,双臂摆动,这种姿态显得较为随意和散漫,给人一种没有专注于倾听、心思不在谈话内容上的感觉,无法让说话者感受到被认真对待,不符合倾听时应有的专注和尊重,所以选项A是不得体的倾听行为。
B.图中人物一只手抬起,似乎有想要表达或动作的倾向,这可能会分散说话者的注意力,让对方觉得你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倾听中,而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不利于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因此选项B不是恰当的倾听行为。
C.图中人物坐在桌前,姿势端正,一边听一遍记录,这种状态显示出对倾听的重视和专注,能够让说话者感受到你在认真聆听他的话语,是一种比较得体的倾听表现。
故选C。
13. 拟人 排比 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整齐,富有感染力,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14. 愿意 随性、自由 15.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随性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6.大树愿意长多茂盛就长多茂盛,遮住了屋子也没人管。蜜蜂愿意采蜜就采蜜,不愿呢,就在花丛中欢快地打闹,也没有人问它。
【导语】这篇节选运用拟人、排比,勾勒出祖父园子自由灵动的画面。作者将动植物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用“愿意…… 就……”句式,描绘出园子中万物无拘无束的状态,营造轻松惬意氛围。借对园子的描写,不仅流露出作者对园子的喜爱,更饱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13.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从画线句子“睡醒”“逛”“说话”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把花、鸟、虫子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动作和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构成了排比句。
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园子里的花、鸟、虫子等生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状态,让读者感受到它们的自由自在;排比句的使用则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突出了园子里的一切都无拘无束、自由生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园子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选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愿意”,从“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反复使用“愿意”一词来描述园子里的各种事物。通过这些描述,体现了园子里事物的共同特征:自由。文中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它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充分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1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段思想感情的理解。
文段中,作者用“睡醒”“逛”“说话”等词语来描写花朵、鸟儿、虫子,赋予它们人的行为和情感,让这些事物都“活”了起来。并且强调它们“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随后又分别描述了倭瓜、黄瓜、玉米等植物想怎样生长就怎样生长,蝴蝶随意地飞,充分展现了园子里的一切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园子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以及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采用“××愿意……就……,愿意……就……。若……,就是……,也没有人……。××愿意……就……,它若……,也没有人……”的句式,通过反复使用“愿意”赋予事物人的意愿,描绘事物自由生长的状态。 挑选生活中常见、能展现自由状态的事物,如植物、小动物等,按照例句结构和手法进行创作。
示例:柳树愿意长一片叶就长一片叶,愿意抽一条枝就抽一条枝。若都不愿意,就是一片叶也不长,一条枝也不抽,也没有人说它。蜗牛愿意爬多远就爬多远,它若愿意爬到月亮上去,也没有人拦它。
17.劳累 苦中有乐 祖国 18.这里表现了雄鸡坚强不屈,不可动摇,不可侵犯的气派。包含着“我”对祖国的赞美和深深的热爱之情。 19.戈壁滩到处都是石头,为了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一种乐趣,战士们便在休息时收集石头。
【导语】这篇《中国石》以质朴的笔触展现了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的精神世界。作者通过"赛石会"这一独特视角,巧妙地将荒凉环境与军人情怀相结合。文中“中国石”的发现过程富有戏剧性,从形似雄鸡到神似祖国版图,层层递进地升华了主题。战士们在石头上辨认山川河流的细节尤为动人,既体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切思念,又展现了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文章语言平实却饱含深情,结尾处战士们以石寄情、守护“祖国”的描写,更是将爱国情怀具象化,读来令人动容。
17.本题考查选词语填空。
苦中有乐: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失乐观情绪,自行其乐。
祖国:自己的国家。
劳累:因过度辛劳而身心困乏。
结合词义,结合第⑧段“捧着它看看,就忘记了劳累”可知,这个时候,应是:劳累;形容“战友们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的意思有转折时,应选:苦中有乐;结合上文中“因为我们在‘祖国’身边”可知,在我们心中的是:祖国。
18.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傲然: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指直立。
结合第⑥自然段“我们祖国的陆地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这块石头不正是这样的吗?”可知,“傲然挺立”在文中是表现了雄鸡坚强不屈、不可侵犯的气派。短文中说祖国在“我”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像这傲然挺立的雄鸡。故包含了“我”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驻守在戈壁滩上,举目是无边的沙海,脚下是坚硬的碎石。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常常随手拣几块可心的石头,积聚多了,还要举行‘赛石会’。经过几次比赛,我也成了石头迷”和第⑧自然段中“大家都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寂寞的时候,捧着它看看,心里感到温暖;劳累的时候,捧着它看看,就忘记了劳累。每逢假日,连里让我把它放在俱乐部里展览,战友们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可苦中有乐”可知,战士们在举目是无边沙海的戈壁滩上,环境荒凉艰苦,没有其他东西,只有脚下坚硬的碎石。战士们拣可心的石头、举行“塞石会”是为了在艰苦的生活中寻找乐趣,丰富业余生活,同时也体现了战士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20.例文:
那一刻,我真后悔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发呆。突然,一张纸条从后面传了过来,上面写着:“放学后操场见,有重要的事告诉你。”落款是小美。
小美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从一年级就形影不离。但最近一个月,她总是神神秘秘的,放学也不和我一起走了。我隐约听说她家里出了些事情,可每次问她,她总是支支吾吾地岔开话题。
放学铃响起时,雨下得更大了。我站在走廊上,看着操场上那个撑着伞的瘦小身影。雨水打在她的伞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我犹豫了一下,最终转身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因为今天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更新的日子。
第二天,小美的座位空着。老师告诉我们,小美转学了,她爸爸工作调动,全家要搬到另一个城市。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雨中那个孤单的身影。如果当时我去了操场,至少能好好地道个别;如果我能多关心她一些,也许就能知道她心里的烦恼;如果……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每当下雨天,我都会想起那个撑着伞等待的背影。那一刻的选择,成了我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它教会我,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现在的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不知道哪一次见面,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是半命题习作,要求以“那一刻,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让自己铭记的一瞬间,可以是害怕,激动,开心或者是紧张等。在选材时注意要选取最让人记忆犹新的瞬间,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要突出所选的情绪,围绕题目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叙事时注意事情的完整性,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也要具体。
开头:开门见山点出那一刻,我真怎么样。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那一刻我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