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她说的这句话让别(bié)人听起来很别(biè)扭。
B.这个项圈(quān)很精致,上面还刻了一只圈(quān)养的鸟。
C.他正在认真挑(tiāo)选自己想要挑tiǎo)战的选手。
D.华明屏(bǐng)住了呼吸,聚精会神的望着那道屏(píng)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A.搂抱 难堪 傻眼 喉咙 B.派头 障碍 决活 阻挠
C.不堪 摔跤 证住 格局 D.神圣 豆桨 馅饼 轰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人木三分地揭露了那些贪官目无国法、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
B.我们班语文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分析透彻,真是巧舌如簧啊!
C.小偷目以为案子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两天之内就被抓了。
D.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4.将下列表示动作的字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的运动员,手一________,脚一________,猛地________了起来。
A.撑 踮 爬 B.撑 踮 跳 C.踮 撑 爬 D.踮 撑 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茎灯草》的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
B.他把嘎子的故事讲得引人注目,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C.为迎接“五一”劳动节,同学们清洗并打扫了教室。
D.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下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出处和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刷子李——《红楼梦》——冯骥才
B.小胖墩儿——《小兵张嘎》——徐光耀
C.严监生——《儒林外史》——吴敬梓
D.祥子——《骆驼祥子》——老舍
二、填空题
7.多拼音,写同音字。
(1)xiàn 露( ) ( )阱 贡( ) ( )制
(2)shèng 神( ) ( )余 茂( ) ( )利
(3)zhèng 发( ) ( )明 ( )常 ( )钱
8.比一比,再组词。
跤( ) 杖( ) 桨( ) 作( )
较( ) 仗( ) 浆( ) 诈( )
9.在下列句子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惦记着灯盏里的两茎灯草,( )严监生一直没有咽气。
(2)( )刷子李穿一身黑,刷完墙身上( )看不到一个白点。
(3)他已经很大很高,( )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 )已经像个成人了。
10.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手( )眼快 ②半信半( ) ③天衣无( ) ④( )人为乐
⑤( )来覆去 ⑥( )不在意 ⑦全神( )注 ⑧( )目养神
(1)词语①中所填字的意思是 ,词语④中所填字的意思是 。
(2)与词语⑦意思相近的词是 ,与词语②意思相反的词是 。
(3)他以为这件事做得 ,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填序号)
(4)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在床上 睡不着。(填序号)
11.读句子,分析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3)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 )
三、语言表达
12.学完《两茎灯草》后,小龙和小星讨论起来……
四、现代文阅读
轻松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
①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算到过武夷山。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③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寂静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④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的心灵。“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⑤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⑥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⑦“您老有60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⑧我紧紧抓住老人的手,“几年后,我再来看您。”“等你来,我照样请你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
13.解释下面的词语。
望而却步:
14.短文第③自然段至第⑧自然段通过对扫路人的 、 、 、 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人 、 的精神和生活态度的赞美。
15.试着理解分析短文第⑧自然段中的“这充满自信、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这句话。
轻松阅读。
________
①记得自己小时候,往往在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母亲会叫我们去睡午觉。这时候,我和弟弟只好噘着嘴,紧闭双目,瘫倒在各自的床上,做出不省人事的样子,仿佛已昏睡百年。母亲则端坐在自己的屋里,人困马乏地打着哈欠,用不了多久,便瞌睡起来。
②这时,我支起身子去看看弟弟,他闭着眼,眼皮却还在动。去点一下他的鼻子,他捂着嘴竟哧哧地笑起来,于是,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有时把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从地道里钻进钻出;有时我披着毛巾,尽情地甩着衣袖,装扮成七仙女,弟弟呢,装成瘸子,偶尔也演独臂大盗;有时两个人干脆练起了倒立,一律头朝下,“挂”在墙上。这时假如母亲推门进来,一定会惊得当场晕倒。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到后来,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弟弟一放下饭碗,便“没了精神”,会眯缝起眼,然后说:“午睡吧。”
③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轮到我做母亲了。女儿午睡的时间到了,我推开门走进她的房间。小家伙使劲闭着眼,枕边却放着一本她爱看的书,她也在假睡。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她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如果一味去逼,她不想出些高明的点子来反抗才怪呢。
④小孩子们个个都有一手对付大人的办法,只是大人不知其中的奥妙罢了。你说对吗?
16.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兴致勃勃:
不省人事:
17.给文段选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段前的横线上。
18.二十多年前,“我”和弟弟悄悄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请概括出文中列举的三种游戏。
19.为什么“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
20.对于女儿的假睡,“我”为什么不想说什么?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班级将举办一场“‘漫画’同学”评选活动。活动要求同学们用文字将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特点突出的同学“画”出来,并从中评选出“最佳‘画’手”、请以《“漫画”同学》为题写一篇作文,“画”一“画”你的同学。
要求:1.要表现出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突出的特点;2.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3.不少于400字;4.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姓名、班级等。
《第5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B B D A
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A.“别”读bié时,意思是:分离;另外;转动;转变;区分;区别;差别;类别;插住。
读作biè时,意思是:坚持要求对方改变意见或习惯。
故“别人”读bié rén:说话人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
“别扭”读biè niu:不顺心;难于对付。
B.“圈”读quān时:环形,环形的东西。
读“juàn”时:养家畜的棚栏。
读“juān”时:关闭:把鸡圈起来。
“项圈”读xiàng quān:戴在颈部的环形饰物。
“圈养”读juàn yǎng:关在圈里饲养。
C.“挑”读tiāo时: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
读tiǎo时:拨弄,引动。
“挑选”读tiāo xuǎn:从较多的人或事物中选出符合要求的。
“挑战”读tiǎo zhàn:激怒对方出来应战。
D.“屏”读píng时:遮挡。
读“bǐng”时:除去,排除。
“屏住”读bǐng zhù:抑止,抑制住。
“屏障”读píng zhàng:作用像屏风的东西。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B.决活——绝活。
C.证住——怔住。
D.豆桨——豆浆。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正确。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含贬义)。
B.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是贬义词,与“语文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相符。
C.正确。天衣无缝:后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D.正确。异口同声:意思是不同的人同时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
4.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所要选择的都是动作词,要与身体的某些部位搭配恰当,第一个空是关于“手”的动作,“手”只能是“撑”,不能是“踮”,“脚”应用“踮”,这个动作应该是跳起来,而不是爬,故B最合适。
5.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需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病句常见病因: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等。
A项,“作者是吴敬梓写的”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两茎灯草》的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或:《两茎灯草》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
B项,“把故事讲得引人注目”搭配不当,可以把“引人注目”改为“引人入胜”。
C项,“清洗并打扫”词序混乱,应先把“打扫”和“清洗”调换位置。
D项正确。
6.A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可知,选A。
7. 馅 陷 献 限 圣 剩 盛 胜 怔 证 正 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和同音字的区别。
(1)露馅,拼音:lòu xiàn,比喻不肯让人知道而隐瞒的事物暴露出来。
陷阱,拼音:xiàn jǐng,为捕捉野兽或为擒敌而挖的坑穴,上面浮盖伪装物,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常比喻陷害人的罗网、圈套。
贡献,拼音:gòng xiàn,(动)把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限制,拼音:xiàn zhì,(动)约束;不许超过规定的范围。
(2)神圣,拼音:shén shèng,形容崇高﹑尊贵,庄严而不可亵渎。
剩余,拼音:shèng yú,意思是多馀之物。
茂盛,读音:mào shèng,形容旺盛的样子。
胜利,拼音:shèng lì,意思指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失败”相对。
(3)发怔,读音:fā zhèng,意思是发呆,发傻。
证明,拼音:zhèng míng,释义是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正常,拼音:zhèng cháng,意思是符合一般的情况、规律或习惯。
挣钱,拼音:zhèng qián,释义出力赚钱。
8. 摔跤 拐杖 船桨 作文 比较 打仗 豆浆 诈骗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如: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我们从偏旁进行区分:
跤,部首:足,组词:跌跤、撂跤、掼跤、栽跤、滑跤、仰巴跤、摔跤子、摔跤人
杖,部首:木,组词:拐杖、魔杖、锡杖、擀面杖、明杖、拄杖、杖策、桐杖、杖朝之年、芒鞋竹杖
桨,部首:木,组词:螺旋桨、飞桨、桨板、桨叶、孤舟独桨、桨叶背、棹桨、兰桡画桨、划桨、船桨
作,部首:亻,组词:作品、作文、作用、原作、作业、写作、作家、装腔作势、自作自受、装模作样、著作、创作、作揖、作践、著作等身、作梗、矫揉造作、作弊、
较,部首:车,组词:斤斤计较、比较、锱铢必较、较劲、较量、比较价格、较场、较为、较真、比较文学、较著、较大、较力、争长较短、比较教育、较差、却较些子、较对
仗,部首:亻,组词:打雪仗、仰仗、仗义执言、明火执仗、仗义疏财、对仗、胜仗、仗义、仗势欺人、仪仗队、仗恃、倚仗、爆仗、硬仗、开仗、指仗、仗势、仗胆、
浆,部首:水,组词:琼浆玉液、琼浆、浆洗、王浆、灌浆、灰浆、酒浆、豆腐浆、砂浆、蜂王浆、仙露琼浆、血浆、翻浆、浆果、岩浆、澄浆泥、乞浆得酒、一浆十饼、注浆、
诈,部首:讠,组词:兵不厌诈、狡诈、敲诈勒索、谲诈、诡诈、欺诈、尔虞我诈、奸诈、敲诈、诈尸、核讹诈、险诈、诈降、奸诈贪婪、尔诈我虞、诈败佯输、阴险狡诈、诈奸不及、诓言诈语、诈痴佯呆、乘伪行诈、诈谋奇计、桀贪骜诈、诈痴不颠、
9. 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虽然 但是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辨析分句关系再填写。
(1)“惦记着灯盏里的两茎灯草”与“严监生一直没有咽气”是因果关系,使用“因为……所以……”
(2)“刷子李穿一身黑”与“刷完墙身上看不到一个白点。”是假设关系,使用“即使……也……”
(3)“他已经很大很高,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与“已经像个成人了”是转折关系,使用“虽然……但是……”
10. 疾 疑 缝 助 翻 毫 贯 闭 快 帮助 聚精会神 深信不疑 ③ ⑤
【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手疾眼快:意思是动作迅速,眼光敏锐。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助人为乐:意思是以帮助他人为快乐。
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
毫不在意:意思是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全神贯注: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闭目养神:意思是把眼睛闭上,集中精神。
(1)本题中“手疾眼快”意思是动作迅速,眼光敏锐。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所以“疾”的意思是快。词语④是助人为乐意思是以帮助他人为快乐。所以“助”的意思是帮助。
(2)词语⑦是全神贯注,近义词有心神专注、一心一意、目不斜视、潜心贯注、目不窥园、诚心诚意、屏气凝神、专心一志、心向往之、全神关注、潜心关注、收视返听、心驰神往、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屏息凝视、专心致志。词语②是半信半疑,反义词有无可置疑、深信不疑、千真万确、自信不疑、坚信不疑。
(3)本题中结合语境,以为事情做得很好,其实还是有破绽,应该选择“天衣无缝”
(4)本题中结合语境,心中充满愧疚,所以在床上睡不着,用“翻来覆去”
11. 外貌描写 神态、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辨析。
答题时,需认真分析句子,尤其要善于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了解各种描写方法后就可对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判断。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1)“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头、眼、鼻子、眉毛、头发,外貌描写。
(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两眼睁得滴溜圆”神态描写,“睁”“摇”“指”动作描写。
(3)“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语言描写。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心理描写。
12.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心里却还惦记着灯盏里的两茎灯草,伸出两根指头示意,直到赵氏挑掉一茎灯草才肯断气,由此可以看出,他爱财胜过爱生命。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课文《两茎灯草》里,严监生临终时,他奄奄一息,却伸着俩指头,非等赵氏挑掉一茎灯草才肯咽气,临死都纠结这点灯油钱。他家财万贯,有十多万银子、田地房产,可平时连一斤猪油都舍不得买,守着钱降低生活品质,抠门到家。妻子病重,他舍不得银子买人参救治,把钱财看得比亲人还重,尽显吝啬本性。
故小星的话可补充为:小龙,严监生确实很吝啬,联系课文可知,严监生临终时,奄奄一息还伸着俩指头,不挑掉一茎灯草就不咽气,临死都放不下这点灯油钱。他家富得流油,平时却连猪油都舍不得买,妻子病重也舍不得花银子买人参,把钱看得比啥都重,太吝啬了。
13.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 14. 外貌 动作 神态 语言 充满自信 开朗 15.这笑声是老人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开朗的表现。
【导语】这篇散文以天游峰扫路人为描写对象,通过登山者视角展现了一位平凡劳动者的精神世界。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极写天游峰之险(“银丝”“能断掉似的”),再通过老人“轻轻松松”的扫山日常形成强烈反差。作者善用细节描写,将老人安贫乐道、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饱满。结尾“笑声惊动宿鸟”的意象,巧妙传递出老人乐观精神对叙述者的深远影响,使主题得到诗意升华。
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知,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层层叠叠,很多游客看到这样陡峭且数量众多的石阶,心生畏惧,不敢继续攀登,半途而返。故“望而却步”的意思是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
14.本题考查对文章描写手法及人物形象分析的理解。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至第⑧自然段,文中第④自然段“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第⑧自然段“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可知,通过其言语展现人物特点,属于语言描写。
文中第⑥自然段“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可知,对老人脸部特征等外貌的描绘,属于外貌描写。
文中第③自然段“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可知,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老人工作时的认真和专注,表现出他对工作的敬业态度。
文中第⑦自然段“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第⑧自然段“说罢,老人朗声大笑。”可知,“悠然”和“朗声大笑”这些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老人内心的平静和愉悦,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进一步突出了老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综合这些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人虽然从事着平凡甚至有些辛苦的工作,但他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展现出自信自强、豁达开朗的精神品质,这也是作者对老人赞美的原因。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语句的理解。
文章第⑧自然段“这充满自信、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联系上下文可知,老人的笑声是其精神风貌的生动映射。在天游峰从事繁重清扫工作,却能发出充满自信、开朗的笑声,彰显出他对生活、未来满怀信心。这笑声深深打动了作者,在返程路上持续回响。它象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刻在作者记忆里,更传递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作者难以忘怀。
16. 形容兴头很足。 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17.午睡 18.地道战、演人物、练倒立。 19.因为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 20.因为“我”的童年也有同样的经历,能够理解孩子。而且孩子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了。
【导语】这篇散文以“午睡”为线索,通过两代人的童年对比,展现了童真童趣与亲子关系的微妙互动。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将儿童抗拒午睡却又乐在其中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文中“假睡”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既体现了孩子的狡黠,又暗含对童年天性的理解。结尾处“小孩子们个个都有一手”的感悟,既是对童年智慧的肯定,也流露出为人父母后的宽容与反思。
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①自然段“记得自己小时候,往往在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母亲会叫我们去睡午觉”这个句子中的“兴致勃勃”在文中指“我”和弟弟在玩耍时情绪高昂、充满兴趣的样子。
因此可知“兴致勃勃”的意思是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第①自然段“这时候,我和弟弟只好噘着嘴,紧闭双目,瘫倒在各自的床上,做出不省人事的样子,仿佛已昏睡百年”这个句子中的“不省人事”在文中指“我”和弟弟紧闭双目,假装昏睡,像失去了知觉,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因此可知“不省人事”的意思是“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17.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文章主要围绕小时候“我”和弟弟与母亲之间关于午睡的趣事展开,先是写母亲让“我们”午睡,“我们”想出各种办法在午睡时玩耍,后来 “我” 成为母亲,女儿也在午睡时想出办法“假睡”,可见文章重点是讲午睡中发生的故事。所以题目应体现“午睡”这一关键信息。
示例:午睡趣事。
1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从第②段“有时把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从地道里钻进钻出”可概括出第一种游戏:把席子卷起来做地道,钻进钻出。
从第②段“有时我披着毛巾,尽情地甩着衣袖,装扮成七仙女,弟弟呢,装成瘸子,偶尔也演独臂大盗”可概括出第二种游戏:装扮成七仙女、瘸子、独臂大盗等角色。
从第②段“有时两个人干脆练起了倒立,一律头朝下,‘挂’在墙上”可概括出第三种游戏:练倒立。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做题时需要从文中找出“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的原因。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梳理与午睡相关的内容,重点关注作者描述午睡时的具体情节和情感表达。
从文中第②自然段“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可知答案,因为午睡时“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
2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找“我”不想说的原因,需联系上下文。①②自然段写 “我”童年假睡及与弟弟的趣事,③自然段写女儿假睡,结合“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她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可分析出“我”因自身经历能理解孩子,且孩子已努力配合。
示例:因为“我”小时候也常假睡并玩游戏,能理解孩子的心思;而且女儿已尽力闭眼配合,“我”不想逼她。
21.例文:
“漫画”同学 在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总是能引来大家的关注。他,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小林。小林个子不高,但他总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因为他有着一头蓬松的卷发,就像是漫画中的角色一样惹人注目。
小林性格开朗,总是笑容满面。他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每次在他朗声大笑时,总能引起其他同学的会心一笑,仿佛烦恼在他的笑声中都能烟消云散。小林喜欢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他的幽默感让他成为班里的“开心果”。即使是上课时发生的一些小插曲,经他一描述,总能让大家抿嘴一笑。老师也常常因为他的幽默感而无奈地摇头。
小林对篮球情有独钟。每到课间,他总是第一个冲到操场上,和同学们打球。瞧,他高高跃起,用力投篮的样子,仿佛画中的超级英雄。虽然个头不高,但他的速度和技巧弥补了一切。他的篮球技术在班级篮球赛中给我们班带来了不少荣誉。对小林来说,篮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他释放活力和激情的方式。
记得有一次班级组织篮球比赛,小林带领大家英勇奋战。球场上的他,奔跑如风,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些失误,但他总是乐观面对,从不气馁。他的这种积极和坚韧也感染了团队其他成员,使大家更加团结,最终夺得了比赛的冠军。
这就是我们班的小林,一个外貌特点鲜明、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的同学。他用自己的方式,将快乐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也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坚持不懈。通过用文字“画”出小林,有时候我觉得画笔就躺在纸上,随心而动。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题为写人的命题作文,以《“漫画”同学》为题写一篇作文。写自己最想介绍的同学,确定好要写的人后,注意要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或品质。
开头:开门见山或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氛引出下文)。
中间: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