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擦洗(chā) 撕破(sī) 矛头(máo) 盾牌(dùn)
B.孙膑(bìng) 放肆(sì) 引荐(jiàn) 瞄准(miáo)
C.龇牙(zī) 吓唬(hǔ) 海鸥(qū) 船舱(cāng)
D.桅杆(wéi) 航行(háng) 咧嘴(liě) 名誉(yù)
2.下列选项中表示男子成年的称谓是( )
A.弱冠 B.及笄 C.豆蔻年华 D.期颐
3.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下列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与近义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 B.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
C.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D.自相矛盾——顺理成章
5.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 一定能让您赢。”
②船长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③“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④“咦,这是我吗?”小红瞪大了眼睛。
A.信心十足 坚定 生气 怀疑 B.信心十足 生气 坚定 怀疑
C.坚定 信心十足 生气 怀疑 D.坚定 怀疑 信心十足 生气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1)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享yù( )世界。
(2)因为这点儿小máo dùn( ),我们的友谊破裂了,这太不应该了。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放肆——( ) 模仿——( ) 吓唬——( )
反义词:灵巧——( ) 勇敢——( ) 故意——( )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猴子 ( )的桅杆
( )的孩子 ( )的水手 ( )的船长
9.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摩( )擦( ) 胸有( )( ) 兴致( )( )
出( )划( ) ( )( )领先 ( )( )欲试
(1)和画“ ”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 ,和画“ ”词语⑤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 。
(2)表示做事之前有通盘的考虑的词语是 ;形容精神振奋,迫不及待地想试一下的词语是 、 。
(3)赛场上,参赛者 ,期待着一展身手。赛场边,同学们则 地为参赛者 ,期待他们取得好成绩。(选词填空)
10.根据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1)“其人弗能应也”一句出自《 》,这句话的意思是 ,“弗能应”的原因是 。
(2)《田忌赛马》一文中,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 、 、 三等,便想出了让田忌 的主意,最终田忌 赢了齐威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3)我知道,女子 可以称为豆蔻年华,男子 可以称为弱冠。我还知道,人三十岁可以称为 四十岁可以称为 ,六十岁可以称为 。
三、语言表达
11.发表观点。
有人说:孩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已经心惊胆战了,船长却还用枪瞄准孩子,并开枪吓唬他,这种做法不合适。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有条理地说明理由。
观点:
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段阅读。
①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_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③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惊胆战: 。
纵身: 。
13.文中画“ ”的句子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是( )
A.引出对孩子处境危险的描写。 B.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C.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14.联系课文内容可知,选段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这时候”指的是( )
A.猴子抢夺孩子的帽子的时候。 B.孩子拿到帽子准备沿着横木往回走的时候。
C.孩子在横木上发抖,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
15.结合船长观察到的情况并揣摩他的内心想法,选择填空,体会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①孩子胆战心惊地站在横木上,下面是硬邦邦的甲板。
②孩子站得那么高,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③海面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自己手里有枪。
④水手可以营救,孩子还有一线生机。
16.用“ ”画出描写孩子危险处境的句子,说说写得详细的原因。
。
17.船长说的每句话都很简短,并且标点都是叹号,从中你感受到了 。
18.船长要让孩子跳下来的原因是: 。这体现了船长是一个 的人。
19.“四十秒钟”的时间很短,画“ ”句子中,为什么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了?
。
20.从船长的话语和动作中,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 )的人。
A.脾气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21.[语文要素]揣摩人物的思维过程,把船长当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船长心里想: 。
阅读
法国巴黎卢浮宫旅游须知
到达与离开:地铁1号线或7号线,Palais-Royal-muséedu Louvre站。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参观最好还是在周一和周三展馆全部开放时来。
门票:15欧元。观众可凭套票参观卢浮宫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及临时展览。同时,观众还可凭该票参观德拉克洛瓦美术馆。
免费参观:每周五18:00后,在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的情况下,本馆常设展览对26周岁以下的观众免费开放(国籍不限)。
下列人员可免费参观常设展览及德拉克洛瓦美术馆:①未满18周岁的观众;②8至25周岁(含25周岁),且居住在欧洲经济区任一国家内的观众;③持有本馆教育通行卡的教师;④艺术史、雕塑、实用艺术专业的教师及艺术家,需出示相关证明;⑤残疾人及其陪同人员。
开放时间:除周二闭馆外,每天9:00至18:00开放,每周三和周五晚开放至21:45。
德拉克洛瓦美术馆:除周二闭馆外,每天9:30至17:30开放,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四晚开放至21:00。
每年固定闭馆日:1月1日、5月1日和12月25日。
22.小明是一名小学生,假期和父母出国到法国卢浮宫游玩,当天是法国的9月2日,星期四。小明的父母今年35岁,爸爸是数学老师,妈妈是医生,并且他和父母都携带了有效身份证件,他们想去看常设展览,需要 欧元。
23.小明想参观德拉克洛瓦美术馆,下列最合适的时间是( )
A.1月1日 B.9月的第一个星期四
C.星期二 D.12月25日
2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和父母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到达卢浮宫。( )
(2)小明和父母在星期四的早上8:30到达卢浮宫,可以立刻进去参观。( )
(3)小明在星期五的18:00后,可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常设展览。( )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天地
题目:一次惊奇的探险之旅
要求:发挥想象,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把遇到的困难、逃生的办法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第6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B D A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擦洗(chā)——cā;
B.孙膑(bìng)——bìn;
C.吓唬(hǔ)——hu,海鸥(qū)——ōu;
故选D。
2.A
【详解】考查词语解释。
A.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B.及笄,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C.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D.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古时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出自《自相矛盾》,这句话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朗读节奏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A.掩耳盗铃: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无法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掩耳盗铃”与“自欺欺人”对应正确。
B.画蛇添足:画好了蛇,再添上它的脚。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多此一举:指做多余的、不必要的事情。
“画蛇添足”与“多此一举”对应正确。
C.螳臂当车: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螳臂当车”与“不自量力”对应正确。
D.自相矛盾: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顺理成章:意思是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自相矛盾”与“顺理成章”对应有误。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朗读。
①这是孙膑对田忌说的话,因为孙膑已经有了赢取赛马的方法。朗读时应用信心十足的语气。
②这是船长对孩子的喊话,目的是让孩子跳到海里去,这样才能解救孩子。朗读时应用坚定的语气。
③这是孩子追猴子时的话。因为孩子觉得猴子戏弄自己,所以很是生气。朗读时应用生气的语气。
④这是小红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这是我吗”可以看出小红的不确定。朗读时应用怀疑的语气。
故选A。
6. 誉 矛盾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1)书写时注意“誉”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盾”的正确写法。
7. 放任 仿照 威胁 笨拙 怯懦 无意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放肆一词意思是指任意作为,不加拘束。近义词为放任。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近义词为仿照。
吓唬意思是威胁人,使害怕,吓唬,近义词为威胁。
反义词: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
灵巧指聪慧灵敏的才思。反义词是笨拙。
勇敢意思是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反义词为怯懦。
故意意思是存心,有意识地,明知不应或不必这样做而这样做,反义词为无意。
8. 湛蓝 调皮 高高 聪明 年轻 威严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练习形式,是组词的引申,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一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意义上能不能配合。二要注意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本题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一般为形容词,所以括号内填写带有形容词特点的词即可。如“湛蓝的大海”、“高高的桅杆”、“聪明的孩子”等。
9. 拳 掌 成 竹 勃 勃 谋 策 遥 遥 跃 跃 议论纷纷 窃窃私语 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摩拳擦掌 兴致勃勃 出谋划策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选词填空。
摩拳擦掌:双手相互摩擦。形容战斗或行动前情绪高昂、跃跃欲试的样子。
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多指为人出主意。
遥遥领先: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1)跟“兴致勃勃”类似的ABCC式词语有:议论纷纷、意气扬扬、意气洋洋、英姿勃勃、佣中佼佼。
跟“跃跃欲试”类似的语有: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
(2)表示做事之前有通盘的考虑的词语是“胸有成竹”。
形容精神振奋,迫不及待地想试一下的词语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3)读句子可知赛场上,参赛者情绪高昂的期待着一展身手。选择“摩拳擦掌”;赛场边,同学们则情绪很高涨地,选择“兴致勃勃”,为参赛者出主意,选择“出谋划策”。
10. 自相矛盾 那个人不能应答 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上 中 下 更换马的出场顺序 两胜一输 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详解】(1)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识记。
自相矛盾 韩非 (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识记。
《田忌赛马》讲述的是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赞美了孙膑足智多谋,敢于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的优秀品质。
(3)考查学生对所学文学常识的识记。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二三岁。 志学之年:十五岁。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11.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因为当时孩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如果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但是,如果用枪逼孩子跳进海里,在海水的缓冲以及水手们的救助下,孩子还有生还的希望。船长这样的做法,给了孩子一线生机。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需要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表明态度,条例清晰,书写时字迹工整、书写无误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
观点: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理由:船长作为经验丰富的航海者,当孩子处于桅杆顶端,且情况危急(如孩子失去平衡、体力耗尽或情绪极度紧张),任何轻微的晃动都可能导致其坠落。基于对孩子的观察和对局势的判断,船长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使用枪逼孩子跳进海里是唯一或最可行的救援方案,是基于对孩子安全的最大考虑。同时,水手们已经准备好进行救援,那么孩子跳进海里后,他们可以及时采取行动,提高孩子的生还希望。
12. 在文中指站在横木上的孩子心里非常害怕。 文中指孩子全身猛然向下跳。 13.A 14.C 15.①②
③④ 16.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突出了孩子的处境危险至极,为后文船长的当机立断作铺垫。 17.船长在危急中的机智与果断。 18. 当时情况危急,只有跳到水中,才有可能活命 遇事冷静、临危不乱 19.“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大家救人心切,所以觉得时间太长了 20.C 21.孩子站得这么高,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让孩子跳进海里,才会有一线生机,我得逼着他跳进海里
【解析】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从第②自然段句子“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_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可知“胆战心惊”指的是孩子内心非常害怕;
从第②自然段句子“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可知“纵身”是身体猛然向下跳。
13.本题考查句子作用。
读画线句子,从水手们吓呆的反应中可知孩子此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故选A。
1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联系第①自然段句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可知“这时候”指的是孩子在横木上发抖,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观察情况,可知不利的情况是:孩子胆战心惊地站在横木上,下面是硬邦邦的甲板。有利的情况是:海面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自己手里有枪。如果孩子摔下来:孩子站得那么高,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孩子跳下水:水手可以营救,孩子还有一线生机。
16.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第①自然段句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孩子处境非常危险。描写孩子危险的处境为下文船长看到孩子的危险处境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做出了铺垫。
1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船长每句话说的都很简短,说明当时非常危险,船长下命令时非常果断,更能让我们看到船长的机智与果决。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句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船长让孩子往下跳的原因是:当时情况危急,孩子有生命危险;
从船长果断的下命令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果断冷静、机智勇敢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对策,而且立马就付诸行动。
1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结合当时的紧急情况和人们的心情作答。时间就是生命,人们救人心切,心情非常焦急,担忧孩子,所以觉得时间太长了。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船长的简短的话语和当机立断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于是沉着冷静的人,机智果断。
故选C。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当时的处境和船长做出的决定,想象船长的心理活动,如:船长心里想:孩子站的那么高,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水手都在甲板上,只有跳下水才是他唯一能够活命的方法。我得让孩子跳下海去。
22.30 23.B 24. √ × √
【解析】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小明是小学生,结合免费参观“下列人员可免费参观常设展览及德拉克洛瓦美术馆:①未满18周岁的观众;②8至25周岁(含25周岁),且居住在欧洲经济区任一国家内的观众;③持有本馆教育通行卡的教师;④艺术史、雕塑、实用艺术专业的教师及艺术家,需出示相关证明;⑤残疾人及其陪同人员。”满足免费条件一的情况,小明免费。小明的父母虽然有教师证和医生证,但是并不满足免费条件里面的任何一项,所以他的父母需要买票,两张门票一共是30欧元。
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德拉克洛瓦美术馆:除周二闭馆外,每天9:30至17:30开放,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四晚开放至21:00。每年固定闭馆日:1月1日、5月1日和12月25日。读这段话就可以知道ACD项均在闭馆期间。故选B。
2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1)读文章“到达与离开:地铁1号线或7号线”这句话可知此项是正确的。
(2)卢浮宫的开放时间:除周二闭馆外,每天9:00至18:00开放,每周三和周五晚开放至21:45。所以他们时间不对,不能立刻进去参观。选项说法错误。
(3)免费参观:每周五18:00后,在出示有效身份证件的情况下,本馆常设展览对26周岁以下的观众免费开放(国籍不限)。故此项正确。
25.例文:
一次惊奇的探险之旅
我非常喜欢探险,每一次探险都都让我感受到新鲜和刺激。就在这个暑假,我、表哥和一位探险家又去沙漠寻宝。
我们艰难地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中,太阳像一个大火炉烤着我们,一粒粒汗珠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一阵风吹来,车都是热的,我们带的水已经不是很多,每次都只能喝一小口。我想说:“再这样下去我们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得想想办法找到水源。”我的嘴巴已经干枯流出了鲜红的血液,就在这时,我发现我的脚抬不起来,我低下头一看,“呀!我的脚陷进了流沙里,快、快来救救我!”我大声喊道。
他们听见我的叫声赶忙跑来,我的两小腿陷了进去,我不敢再挣扎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生怕陷得更快了。表哥赶忙打开背包,找起了绳子,却发现绳子不见了,把包甩到了一边,抱着头,转着圈说:“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呀!”我的眼泪不停地流着,心想: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到这里了吗?这时探险家大声地对表哥说:“来抓住我的手,用你的另一只手去抓她的手。表哥这才抬起头,向我伸出手,我抓住了表哥的手,他们俩使出全身的力气拉着我,我也咬着牙不顾一切地向上抬腿,我终于出来了,我们像一滩烂泥坐在地上,不想说一句话。
我们休息好了继续向前走着,靠着我们的毅力终于走出沙漠,这时我远远地发现前面有一个蓝颜色的东西,还闪闪发光,我们跑了过去,原来是水我用手捧着水,大口大口地喝着,这是那么的清凉而甘甜,我想:要不去里面洗一个澡吧,我们跳了进去,在里面尽情的游着,清凉的水滋润着我的皮肤,所有烦恼都忘光了。这时水面出现了波纹,后来,波纹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快跑!”我大声叫着,我们飞快逃出来,连滚带爬地奔跑着,在上岸的一瞬间,一张大嘴出现了,后来又慢慢地沉了下去,我的心都快跳了出来,原来河里有吓人的野兽,看来下次我们还要小心一点呢。
这次探险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还要像探险家那样沉着冷静。
【详解】考查习作表达。
本题命题作文,要求以“一次惊奇的探险之旅”为题写一篇习作。想想你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写时要把探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探险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写清楚探险的人物、场景、装备,说说遇到了什么险情,是怎样解决的。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构思:
开头:环境描写,创设情景。
中间:描述探险之旅,把探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探险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写清楚探险的人物、场景、装备,说说遇到了什么险情,是怎样解决的。注意人物形象塑造。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