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课外阅读强化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款款(kuǎn kǎn) 黑绸(cóu chóu) 膜翅(mé m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话题的转变
3.把第3自然段中描写瓢虫外形的句子画上“ ”。
4.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我知道右图中小昆虫的名字叫作 ,它是 (益虫 害虫)。
北京人称它为“花大姐 ”,我猜是因为
课外阅读。
蚂蚁的命运
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他们呼吸着( )的空气,沐浴着( )的阳光,欣赏着雨后( )的景色。他们觉得山更青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显得更加美丽、迷人。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在树下的大水坑里。
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都没有。他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往下沉。他想:不行,我完了……
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哪怕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生存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不与逆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拼命地挣扎(zhā zhá)着,用尽(jǐn jì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钻(zuān zuà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
5.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6.用“√”在文中括号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7.两只蚂蚁掉到水坑里,分别是怎么想的?用“______”和波浪线画出来。
8.把“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9.另一只蚂蚁是怎样从大水坑中求得生存的?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
“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 )不愁吃,(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 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 )老鼠把鱼买完了,( )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10.在第五自然段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1.朗读短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 )里。
因为……所以…… 虽然 ……但是……
1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鱼行老板开始听了老鼠的话,于是就“敲起竹杠”,“敲竹杠”在文中指的是 ;后来,鱼行老板猛然醒悟,他明白了 。
(2)猫和老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 。
1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老鼠成灾,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B.反映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猛然醒悟。
C.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14.5月20号这天,老鼠头领想请小老鼠们跟着自己去鱼行卖鱼,请他们早晨五点在鱼行门口集中,请你代替老鼠头领写一份通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泉城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济南的泉水名扬中外,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 和 都是泉城最著名的泉,名列泉城72泉之首的是 ,而“五龙潭”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 。
16.在字典中“首”的意思有五种:
①头 ②领袖;领导人 ③最先;开始 ④第一;最高 ⑤告发 ⑥量词
请为下列句中的“首”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写序号):
(1)长城位于中国旅游景点之首。( ) (2)这首歌真的很动听。( )
(3)他们附和首领的每一句话。( ) (4)他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决定投案自首。( )
17.换一种说法,句子的意思不变。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8.根据意思,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物体光亮通明,可以透过光。( )
(2)指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
19.摘抄文中你喜欢的一句比喻句,并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我喜欢的理由: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班造伞
①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在亭子里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②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行人不能总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片荷叶。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④鲁班拿过一片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⑤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一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阳□又很轻巧□
⑥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20.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1.用“○”圈出表示鲁班造伞时的动作的词语。
22.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它把______比作______。
23.很久以前,鲁班和木匠为大家建了许多 ,大家可以在里面躲雨、遮阳。但是,鲁班想把亭子做得更 。一天,他看见 ,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把 劈成细条,扎成 ;又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 ,既 又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七孔桥
在颐和园里有一座闻名世界的石拱桥,叫十七孔桥,它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
十七孔桥非常坚固。它全长150米,宽8米,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中间可行车马,桥的两边是人行道。为什么把这座桥叫作十七孔桥呢?因为它有十七个桥孔。十七个桥孔中,第九孔最大,由中间往两边变小,形成了一个“弓”形,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间,状若长虹卧波。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十分美观。桥的两头各有两只猛兽,形象威猛,十分生动。桥的两边有白玉栏杆,共有一百多个望柱,这些望柱上雕 刻着许多精美的小狮子,有的回首遥望,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嬉戏玩耍……真像活了一样。据说十七孔桥上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卢沟桥上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24.短文中画“ ”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上文
25.短文第2自然段,围绕中心句“ ”,依次写了十七孔桥的 、 、 以及得名原因,突出了桥“ ”的特点。
26.下面对短文第3自然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抓住了十七孔桥“美观”的特点来写,结构上采用了分总结构。
B.本段中作者依次描写了十七孔桥的桥头、栏杆上的望柱、望柱上精美的图案。
C.本段中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小狮子的图案,写出了这座桥的“美观”。
27.合理的想象,能帮助我们把事物写具体,请你发挥想象,续写小狮子的样子。
有的 ,有的
课外阅读。
蜗牛搬家
①一只蜗牛住在水池边的石缝里,周围没有花草,光秃秃的,连个遮拦的东西都没有。他怕风吹日晒,( )阴天时,他( )从壳里探出头来,放松一下身体。
②一天,蜻蜓和蚂蚁来看蜗牛。蜻蜓美滋滋地说:“前边有个小土冈,那儿的环境可美啦!有密密的树林,有鲜花野果,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俩现在就住在那儿。”蚂蚁说:“那儿的伙伴可多啦!蜜蜂采蜜,蝴蝶传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虫,蚯蚓翻松泥土……。”
③蜗牛听了蜻蜓和蚂蚁的话很兴奋。他打定主意,也搬到小土冈去。
④过了两天,蜜蜂来帮助蜗牛搬家。蜗牛看看头顶上的太阳,就有些迟疑了。他想了一会儿说:“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蜜蜂不解地问:“为什么呀?”蜗牛说:“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⑤又过了两天,蝴蝶来帮蜗牛搬家。蜗牛望望满天风沙,说:“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蝴蝶不解地问:“为什么呀?”蜗牛说:“我这细皮嫩肉的,可经不住风沙的吹打!”
⑥又过了两天,青蛙来帮蜗牛搬家。这天,天空下着小雨,既没有太阳又没有风沙。可是蜗牛望着那蒙蒙细雨,又说:“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青蛙不解地问:“为什么呀?”蜗牛叹了口气说:“ 。”
⑦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来帮蜗牛搬家了。蜗牛的家一直没有搬成。但他总是望着小土冈那边,低声叹息:“只怪搬家时遇到不好的天气,要不然,我也在那边过着愉快的生活了。”
28.第①段中括号里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
A.不但……而且…… B.只有……才…… C.虽然……但是……
29.帮助蜗牛搬家的伙伴有: 。
30.第①段中“光秃秃”一词,让我们眼前浮现出蜗牛住的地方什么也没有的画面。第②段中“美滋滋”一词,让你眼前浮现出 的画面。
31.第③段写道“蜗牛听了蜻蜓和蚂蚁的话很兴奋”。结合上文想一想,他“兴奋”的原因是
3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④段中“迟疑”的意思是:
33.联系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
34.结合全文内容想一想,蜗牛没有搬成家的原因是: 。
课外阅读。
蜜蜂的信息交流
①气味交流。蜜蜂腺体释放出的一种微量化学信息物质,被称为信息素,依靠空气或个体间的接触进行传播,接受者能理解这种“语言”的含义,产生行为或生理反应。
②舞蹈交流。采集蜂中的侦察蜂,带着从蜜源地采集的花蜜回巢后,先是在巢脾上安静一会儿,然后把花蜜慢慢地吐出来,挂在嘴边,周围的同伴用喙吸走。接着侦察蜂便跳起舞,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但轨迹总是圆的。花蜜越多越甜,就跳得越起劲。
③电场传递信息。据《人民日报》报道,蜜蜂的身体和空气摩擦会产生电荷,而蜜蜂体表的蜡质能保护电荷不消失,这就形成了电场。蜜蜂可以通过感知彼此身体上电场的特征来进行交流,这可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打电话”。
④声音传递信息。如蜂王双翅振动发出声音,由巢脾将其振动声波传播开来,蜜蜂感受到后,便停止活动。再如,侦察蜂飞舞发出的“呼呼”声,有“调兵遣将”的作用。
35.写出蜜蜂交流信息的四种方式: 、 、 、 。
36.第2自然段介绍蜜蜂“舞蹈交流”的顺序是( )。(多选)
A.以侦察蜂为例
B.按侦察蜂的行动顺序,一步一步清楚地进行交代
C.最后还解释出舞蹈强度的意义
D.写吐花蜜还借助了第1自然段的气味交流
37.根据文章看,下面关于“蜜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传递信息手段多样
B.蜜蜂的多种感觉器官都比较发达
C.蜜蜂能用嘴发出声音
38.用“___”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再结合题目看,这篇文章介绍了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4单元课外阅读强化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kuǎn chóu mó 2.B 3.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4. 七星瓢虫 益虫 瓢虫不仅外形漂亮,而且举止端庄,很符合“花大姐”这个称呼。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款款,拼音是kuǎn kuǎn,释义为忠实,诚恳;缓缓,慢慢。
黑绸,拼音是:hēi chóu,一种涂有薯莨汁液的平纹丝织品。
膜翅,拼音是mó chì,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
2.本题考查破折号用法。
这句话中的“黑绸衬裙”指的是膜翅,因此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选择B。
3.本题选择寻找关键句子。
通读第三自然段,可知“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是描写瓢虫外形的句子。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图片,可知小昆虫的名字是瓢虫,数一数小瓢虫背上的点,可知是七星瓢虫,七星瓢虫是益虫。根据句子“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和“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推测瓢虫被称为花大姐一是因为瓢虫外形漂亮,二是因为瓢虫举止端庄。
5.清新 温暖 美丽 6.zhá jìn zuān 7.不行,我完了……
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哪怕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生存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不与逆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8.我不能就这样死去。 9.他拼命地挣扎着,用尽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如:新鲜的空气、和煦的阳光、迷人的景色。
6.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挣扎:zhēng zhá,意思是尽力支撑或摆脱
用尽:yòng jìn,全部用出,竭力做到。
钻出来:zuān chū lái,指从某处冒出来。
7.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文章第③段写了第一只蚂蚁掉进大水坑后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都没有。他想:不行,我完了……
文章第④段写了另一只蚂蚁掉进大水坑后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哪怕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生存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不与逆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8.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将反问语气词“怎”与疑问助词“呢”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改为:我不能就这样死去。
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文章第④段写了另一只蚂蚁掉进大水坑后心里想着自己不能就这么死去,他要与逆境抗争,于是“他拼命地挣扎着,用尽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最后他活了下来,从树缝里钻出来晒太阳。
10., :“ , ?” 11.虽然 ……但是…… 因为……所以…… 12. 鱼价抬高了几倍 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 13.C 14. 通知
明天早晨五点在鱼行门口集中,请大家跟着我去鱼行卖鱼。
老鼠头领
5月19号
【分析】1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这时”与“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用逗号。
“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是小老鼠询问老鼠头领的句子,“说”后面要想使用冒号加双引号;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用逗号;句子疑问语气完结,使用问号加双引号。
1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前面分句说明存在的情况“咱们不愁吃”,后面分句转而述说相反的意思“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分句之间为转折关系,所以要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街上没有鱼卖”的原因是因为“老鼠把鱼买完了”,分句之间为应关系,所以要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1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1)由“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可知“敲竹杠”在文中指的是老板将鱼价抬高了几倍。
由文章结尾“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可知,后来,鱼行老板猛然醒悟,他明白了自己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2)由“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可知猫和老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什么。
13.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的寓意。
故事讲了老鼠先将街上所有的鱼都买下来,街上没有鱼卖,猫觉得自己运气不好。后来因为老鼠天天给猫送鱼,所以猫忘记了自己与老鼠本是敌人,与老鼠“化敌为友”,导致该市鼠患成灾。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故选C。
14.本题考查写通知的能力,要注意通知的格式,要做到规范。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格式:第一步:在第一行中间写“通知”,如果事情紧急,就在前面加上“紧急”二字。本题写“通知”即可。
第二步:在第二行空两格写通知的正文。要写清楚会议或活动、事件的时间、地点、内容,请谁参加。有时还要写上应该注意什么。本题正文内容为:明天早晨五点在鱼行门口集中,请大家跟着我去鱼行卖鱼。
第三步: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本题中发通知的人为:老鼠头领;日期为:5月19号。
15.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趵突泉 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 16. ④ ⑥ ② ⑤ 17.之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是因为济南的泉水名扬中外。 18. 晶莹剔透 天下闻名 19.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 本句话中把白浪翻滚里比作银花盛开,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白浪的漂亮。
【分析】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根于原文内容“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可以得出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都是泉城最著名的泉,名列泉城72泉之首的是趵突泉,而“五龙潭”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
16.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的积累和辨析,结合原句的内容和上下文的语境进行辨析即可。
(1)本题中“景点之首”是指景点中的最好的,所以“首”的意思是第一;最高。
(2)本题中“这首歌”是指歌声的量词,所以“首”的意思是量词。
(3)本题中“首领”意思是为首的领导、最高领导,俗称一把手、头头。所以“首”的意思是领袖;领导人。
(4)本题中“自首”意思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所以“首”的意思是告发。
17.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本句话中的陈述句前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改为之所以济南的泉水名扬中外,是因为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8.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词语的特点和上下文的语境进行辨析写出相对应的词语即可。本题中,形容物体光亮通明,可以透过光是指晶莹剔透。指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是指天下闻名。
19.本题考查的是写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注意比喻句是有本体和喻体的句子,本题中的比喻句有很多,例如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这句话中把白浪翻滚里比作银花盛开,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白浪的漂亮。
20.“ , !” , “ , 。 ” 21.找 劈 扎 找 剪 蒙 22.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太阳 大火轮 23. 亭子 小 小孩子头上顶着荷叶 竹子 架子 羊皮伞 能挡风遮雨 很轻巧
【解析】20.本题考查了标点。
引用话语,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一般用“逗号”,引用的话用“引号”,一句话未说完,需要停顿,一般用“逗号”,感叹句用“感叹号”,陈述句结束用“句号”。即:“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阳,又很轻巧。”
21.本题考查了动词。
动词即描述动作的词,第5段的“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一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上。”是鲁班造伞时的动作的句子,里面的动词有:找、劈、扎、找、剪、蒙。
22.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辨析。
从第3段可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这个句子将“太阳”比作“大火轮”。
23.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1段的“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第2段的“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第3段的“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片荷叶。”,第5段的“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一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上。”和“‘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阳,又很轻巧。’”可找到答案。
24.A 25. 十七孔桥非常坚固 长度和宽度 用料 桥面设计 坚固 26.A 27. 示例:低着头,好像在倾听桥下的流水声 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里,好像在熟睡
【解析】24.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十分美观。”是一个过渡句。其中“坚固”承接了上文,“美观”引出了下文,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故选A。
25.本题考查找中心句和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第2自然段,可知文段是围绕第1句话写的,这是文段的中心句。“全长150米,宽8米”介绍了十七孔桥的长和宽,“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写的是十七孔桥的用料,最后几句话写的是十七孔桥的桥面设计,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十七孔桥坚固的特点。
2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第3自然段是围绕“这座桥十分美观”写的,采用的是总分结构,故而“采用分总结构”的说法是错误的。
B.结合本段内容可知,“桥的两头各有两只猛兽,形象威猛,十分生动。”写的是桥头,“桥的两边有白玉栏杆,共有一百多个望柱”写的是栏杆上的望柱,“这些望柱上雕 刻着许多精美的小狮子,有的回首遥望,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嬉戏玩耍……真像活了一样。”写的是望柱上精美的图案。故说法正确。
C.“有的回首遥望,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嬉戏玩耍……”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小狮子的图案,突出了这座桥美观的特点。故说法正确。
故选A。
2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把小狮子的样子描写出来即可。
示例:有的小狮子躲在大狮子后面,好像在玩有趣的游戏,有的小狮子可能太调皮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摁在地上。
28.B 29.蜜蜂、蝴蝶、青蛙 30.蜻蜓特别高兴得意 31.那里环境美、伙伴多,他也决定要搬到漂亮的小土冈去住。 32.拿不定主意,犹豫;文中指蜗牛在犹豫要不要在阳光这么强烈的时候搬家。 33.今天在下雨,会把我的家具淋坏,而且下雨也会让我生病的 34.蜗牛不能克服困难,害怕吃苦,遇到一点小问题就退缩
【解析】28.本题考查关联词。
A.“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B.“只有……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C.“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他怕风吹日晒”说明蜗牛不会经常从壳里探出头来,放松一下身体。“阴天时”是蜗牛“从壳里探出头来,放松一下身体”的条件。因此,填空处应填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才”。
故选B。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第④段的“过了两天,蜜蜂来帮助蜗牛搬家。”,第⑤段的“又过了两天,蝴蝶来帮蜗牛搬家。”和第⑥段的“又过了两天,青蛙来帮蜗牛搬家。”可知,帮青蛙搬家的有蜜蜂、蝴蝶和青蛙。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出自己想到的画面即可。
美滋滋:形容内心感到高兴或得意的样子。从蜻蜓说的话“前边有个小土冈,那儿的环境可美啦!有密密的树林,有鲜花野果,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俩现在就住在那儿。”,我们可以感受到蜻蜓说话时开心得意的画面。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的“一只蜗牛住在水池边的石缝里,周围没有花草,光秃秃的,连个遮拦的东西都没有。”,第②自然段蜻蜓的话“前边有个小土冈,那儿的环境可美啦!有密密的树林,有鲜花野果,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俩现在就住在那儿。”和蚂蚁的话“那儿的伙伴可多啦!蜜蜂采蜜,蝴蝶传播花粉,青蛙捕捉害虫,蚯蚓翻松泥土……。”可知,蜗牛现在住的地方环境不好,没有伙伴,知道有一处地方环境优美,伙伴又多,想搬到那里住。因此,蜗牛“兴奋”的原因是那里环境美、伙伴多,他也想要搬到漂亮的小土冈去住。
3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迟疑: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从第④自然段的“蜗牛看看头顶上的太阳,就有些迟疑了。他想了一会儿”“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可知,蜗牛看着太阳,担心太阳会晒坏自己,再想着自己要不要继续搬家。由此可知,“迟疑”的意思是:蜗牛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在太阳猛烈的时候搬家。
3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从第④段的“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第⑤段的“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我这细皮嫩肉的,可经不住风沙的吹打!”和第⑥段的“我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是今天不能搬家。”可知,蜗牛在每次搬家前都有理由放弃。想一下蜗牛为了不搬家找了什么借口,合理即可。
示例:今天在下雨,我一淋雨就会难受的。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蜗牛搬家的故事。蜗牛下定主意要搬去小土冈生活,但每次都以天气不好为由放弃搬家。由此可知,蜗牛很懒,有想去漂亮的小土冈住的愿望,但没有实际行动,不能克服困难,面对困难害怕就退缩,遇到一点点问题就放弃。
35. 气味交流 舞蹈交流 电场传递信息 声音传递信息 36.ABC 37.C 38.气味交流。 舞蹈交流。 电场传递信息。 声音传递信息。 蜜蜂信息交流的四种方式。
【解析】3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气味交流。”;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舞蹈交流。”;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电场传递信息。”;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声音传递信息。”可知蜜蜂交流信息的四种方式:气味交流、舞蹈交流、电场传递信息、声音传递信息。
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采集蜂中的侦察蜂,带着从蜜源地采集的花蜜回巢后,先是在巢脾上安静一会儿,然后把花蜜慢慢地吐出来,挂在嘴边,周围的同伴用喙吸走。接着侦察蜂便跳起舞,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但轨迹总是圆的。花蜜越多越甜,就跳得越起劲。”可知介绍蜜蜂“舞蹈交流”的顺序时以侦查蜂为例;按侦察蜂的行动顺序,一步一步清楚地进行交代;最后还解释出舞蹈强度的意义。
D.结合语段内容,没有借助了第1自然段的气味交流,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ABC。
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蜂王双翅振动发出声音,由巢脾将其振动声波传播开来,蜜蜂感受到后,便停止活动。再如,侦察蜂飞舞发出的‘呼呼’声,有‘调兵遣将’的作用。”可知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8.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蜜蜂交流信息的四种方式,结合每一段内容可知每一段开头第一句话介绍了蜜蜂交流信息的方法,因此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气味交流。”;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舞蹈交流。”;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电场传递信息。”;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声音传递信息。”可知是文章的中心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