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全是形声字的是( )
A.材 铜 尖 B.削 瓢 林 C.露 爸 森 D.固 病 培
2.在调查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
A.查阅报刊 B.查阅书籍 C.询问专家 D.想象编造
3.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下面的文字属于甲骨文的是( )
A.A B.B C.C D.D
4.下面是五年级某同学调查的错别字情况,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 栩栩如生 随心所欲 面不改色 ——某学生听写作业
B.词语辩析 再接再励 已后 时侯 在做一次 ——摘自书籍报刊
C.百农百顺 魔发师 人生百味 默默无蚊 ——摘自街头招牌
D.豆付 鸡旦 大葱 木耳 菜花 蕃茄 ——摘自菜场某店标牌
5.最适合夸奖同学表达能力强的一句歇后语是( )
A.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C.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D.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1)“颜、柳、欧、赵”是shì dài xiāng chuán( )的“kǎi shū( )四大家”,他们分别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2)jiǎ gǔ wén( )是刻在guī jiǎ( )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是铸刻tóng qì( )上的文字。xiǎo zhuàn( )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tǒng yī( )的文字。
7.根据以下对联内容,填写历史名人物。
(1)天问千声悲故园,江咽万语悼斯人。( )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青照古今。( )
(3)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
(5)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字谜七则》可以分为三类:①一④是 谜:⑤⑥是画谜:⑦是 谜。
(2)《“枇杷”和“琵琶”》的笑话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 ,否则会闹笑话。从而使我们感受到汉字的 和有趣。
(3)《书法欣赏》通过三幅不同 的书法作品的欣赏,让我们体会到 的无穷魅力,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让我们知道了研究报告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研究的 、 和 。还让我们了解了众多“李”姓名人,如: 、 、 、 等。
三、语言表达
9.读下面的小故事《东坡问路》,然后回答问题。
相传,苏东坡去拜访一位朋友,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他不知道该往左走还是右走。这时,恰巧有位老人坐在路口的大石头上休息,苏东坡便上前询问。谁知道老人听后一言不发,却转身躲到石头后面,又露出头来看着苏东坡。苏东坡感到十分不解,心想:这位老人既不指路,也不答话,跑到石头后面干什么?继而一想,恍然大悟,然后朝老人暗示的方向走去。
你认为苏东坡应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呢?说说自己的理由。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个小学生的“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如果你看过《2012》《流浪地球》这类影片,一定会为地球遭受的灭顶之灾而扼腕叹息。警钟已经敲响,如果人类继续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影片中的可怕预言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将在现实世界中上演!保护地球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上,“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追求“低碳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那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碳排放量。了解了碳排放量过高的危害,就理解了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上网搜索,我知道了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一直都在排放二氧化碳,比如坐汽车时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
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多数科学家和政府认为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有实际意义的。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也许有的同学会问,“减排”“低碳”关我们小学生什么事?
最近,我在年级里进行了一项有关“低碳生活”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近100%的同学都知道“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些新鲜词语,并且已经有50%的同学或多或少地将节能减排的措施落实到生活中。其中“随手关电源”“使用节能灯”的人数达到80%。忧的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无法准确理解“减排”“低碳”的含义,80%的同学对“低碳生活”准则知之甚少。据统计,只有20%的家庭使用了节能型家电,而循环使用水资源的家庭只有可怜的5%,更没有一户家庭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最令人担忧的是,多达半数同学的家庭每天开私家车。殊不知,汽车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占整个城市污染的60%~90%,对人体和植物损害极大,还有许许多多的节能减排举措根本没有实施。
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任重道远!我们绝不能只停留在喊几句口号、写两篇稿子这些表面文章上,而是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减排”和“低碳”真正在小学生中推广普及,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家庭中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家在生活中不妨从以下细节入手:
①改变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的习惯,改用手洗衣服,既节约又环保。倡导每周用手洗衣服一次。
②尽量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巾纸、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纸杯,这些东西的制造离不开树木的砍伐,会破坏森林资源。建议改用手帕、可重复使用的筷子和玻璃杯,既保护森林,又减少能源消耗。
③尽量骑自行车去买菜,减少碳排放量。
④尽量把家里的灯泡都换成节能灯,节约能源。
⑤尽量吃自己做的饭菜,少吃或不吃成品食品,减少制造这些食品过程中能源的浪费。
⑥去超市或菜市场,尽量使用自带的或自制的购物袋。
⑦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来代替开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⑧写过字的纸也要重复利用,把背面用来演算习题或打草稿,减少对笔记本和纸张的使用。
⑨尽量不去游乐场玩电动玩具,减少电能消耗。
⑩尽量喝白开水,不喝饮料和瓶装水,减少制造和运输这些产品时所耗费的能源。
10.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这几部分:先是( ),接着写( ),然后写( ),最后写( )。
A.资料整理B.研究结论C.问题的提出D.研究方法
1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任重道远:
12.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世界里,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多,你知道的获取信息的途径有, 、 、 等。文中小作者主要通过 获得信息,调查的结果表明: 。
13.低碳生活是怎样的生活方式?请用“ ”在短文第三自然段中画出来。
14.这份调查报告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5.请你为倡导低碳生活拟写一条宣传语。
阅读专项训练。
纪晓岚巧戏和珅
纪晓岚和和珅是一对冤家,平时嘴斗,其实心斗。一清一贪,同朝为官。某日早朝,众臣正等待上朝,工部的金尚书跑过来告诉和珅,工部失火,损失严重,能不能再在原址上扩建一下。和珅当即拍板,尽管去建,而并不问其他。
恰逢纪晓岚从旁边走过,和珅素知纪晓岚有才,平时他常在皇上面前以才欺人,自己没少受他的气。这次上朝尚早,何不出一对联难难他,也好解解气。和珅便借这次工部失火之事出了一联:“水部(工部有时也称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一件很平常的火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被和珅一句话概括了。这上联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加了进去,就事出联,不可谓不妙。和珅满以为会难倒纪晓岚。纪晓岚先端详了和珅一会儿,说:“和大人虽是北方人,但是面色白皙,与南方女子可媲美。”和以为他真的对不出了,正要嘲笑,纪晓岚随口说出了下联:“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和珅当即目瞪口呆,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次又吃亏了。
原来纪晓岚也知道工部失火了,他正想向皇上奏明要严查此事,不想和珅竟然有心思出对联来风雅。也好,借此机会骂他一通,让他警醒一下。纪晓岚的对联也别出心裁,东西南北中全在里面,巧用“东西”二字,狠狠骂了和珅一顿。
16.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17.纪晓岚巧戏和珅的事情还有不少,你尝试读懂以下故事背后的“巧”。
(1)大贪官和珅修了一座新府第,邀请纪晓岚来家中给匾额题字。纪晓岚在匾额上挥毫写下“竹包”一字,为: 。
(2)纪晓岚当了侍郎,和珅(官尚书)向纪晓岚表示庆贺。下人牵来一只狗,和珅问纪晓岚:“先生,你看这是狼(侍郎)是狗呀?”纪晓岚说:“这狗的尾巴上竖,而狼的尾巴下垂,所以 , !”和珅无语。
18.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 、 、 等特点来戏弄和珅的。
五、书面表达
19.习作。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上的广告牌、学校的宣传语、工厂的标语……都有汉字的足迹。汉字可以让我们读到脍炙人口的诗、可以让我们看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汉字还很有趣呢!!围绕“汉字”写一篇文章。
《第3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D C A B
1.D
【详解】本题考查形声字。
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A读选项可知,“材”、“铜”都是形声字,尖不是形声字。
B读选项可知,“削”、“瓢”都是形声字,林不是形声字。
C读选项可知,“爸”、“露”都是形声字,森不是形声字。
D读选项可知全部都是形声字。
2.D
【详解】本题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调研法、问卷调研法、抽样调研法、会议调研法、访谈调研法。
结合选项可知,常用的研究方法有A、B、C。
D.想象编造不是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时要尊重事实,因此选择D。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的了解。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的“日”是一个圆圈中加一横。日字属于独体象形字,最初造字纯粹是照着原物即天上的圆圆的太阳所画,没有特殊的由来。
甲骨文中月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抹弯月的样子,人们经过观察发现月圆的时间少,阙(半月或残月)的时间多,于是就照半月的样子创造出一个象形字。
车,甲骨文像某种器械两边各有一个轮子,中间是“甲”形的箱体,表示保护性的设备,人在箱体中可以避免受到攻击。
“马”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是头朝上,背朝右,尾朝下的一匹马。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项字形完全正确。
B项“词语辩析”的“辩”应改为“辨”;“再接再励”的“励”应改为“厉”;“已后”的“已”应改为“以”;“时侯”的“侯”应改为“候”;“在做一次”的“在”应改为“再”。
C项“百农百顺”的“农”应改为“依”;“魔发师”的“发”应改为“法”;“默默无蚊”的“蚊”应改为“闻”。
D项“豆付”的“付”应改为“腐”;“鸡旦”的“旦”应改为“蛋”;“蕃茄”的“蕃”应改为“番”。
5.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歇后语的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课外的积累及课本中“日积月累”的诵读完成。
A.“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意思是说话不切合实际,假、大、空。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形容口才好,表达能力强。
C.“寿星弹琵——老生常谈(弹)”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谐音字为“弹”。
D.“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形容思想开阔。
故选B项。
6. 世代相传
楷书 甲骨文 龟甲 铜器 小篆 统一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楷书、龟甲、铜器、小篆”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7. 屈原 文天祥 诸葛亮 李白 杜甫
【详解】本题考查历史人物。
(1)“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这句话悼唁的是诗人屈原。
故事: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此联是写南宋文天祥,联中化用了他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指诸葛亮,上联“两表”指的是《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一对”指的是《隆中对》,“三顾”则是指刘备三顾茅庐访诸葛;下联“鼎足六出”指的是魏蜀吴三家鼎立,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征讨曹魏,后半句则是评价其功绩!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仙人”指李白。上联出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下联出自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5)“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是赞颂杜甫的,杜甫因为三吏三别故号称“诗史”,曾客居成都浣花溪边草堂,又自号“少陵野老”。此联三处用典故。
8. 文字 动作 不能随意乱用 神奇 字体 中国汉字 汉字 目的 方法 结果 李白 李世民 李清照 李大钊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字谜七则》可以分为三类:①一④都是一句话,谜底是一个字,因此属于文字谜;⑤⑥则字谜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属于画谜;第七则讲的是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猜测谜底,属于故事谜。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枇杷”和“琵琶”》的笑话是有人误把礼单上的“枇杷”误写成了“琵琶”,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从而使我们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书法欣赏》通过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的欣赏,南朝智永的楷书《千字文》,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明代文征明行草《千字文》,让我们体会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研究报告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1.问题的提出;2.研究方法;3.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4.研究结论。研究性报告中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名人有很多,数不胜数。如: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史称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诗人“诗仙”青莲居士李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易安居士李清照,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后世的医学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价值;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李冰,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9.应该往右走,因为“石”字出头为“右”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准确定位主要信息。
根据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其中的“他不知道该往左走还是右走。这时,恰巧有位老人坐在路口的大石头上休息,苏东坡便上前询问。谁知道老人听后一言不发,却转身躲到石头后面,又露出头来看着苏东坡。”可知,老人转身躲到石头后面一言不发却又露头出来,暗示了苏东坡,“石”字出头写为“右”,故而苏东坡应往右走。
10. C D A B 11.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文中指在小学生中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意义重大,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需要尽更大努力。 12. 查阅图书 上网搜索 调查 调查 在小学生中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任重道远 13.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14.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过低碳生活,并且低碳生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身体力行。 15.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分析】10.本题考查研究报告写作的识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这几部分:先是问题的提出,接着写研究方法,然后写资料整理,最后写研究结论。
1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学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熟悉,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解答,同时要注意日常学习中对词语的积累。
任到重远:意思是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文中指在小学生中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意义重大,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需要尽更大努力。
12.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有: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等。文中小作者主要通过调查(从文章标题可知),结果表明:从“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任重道远”可知。
1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语句。学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熟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答。从“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可知。
1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主旨。全文通过介绍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现在社会低碳生活的情况不好。告诉我们:应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过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行动起来。
15.本题考查宣传语。拟写宣传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如: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16.和珅面白 金木水火土 巧用多义词骂和珅 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 17. 个个草包 下垂是狼 上竖(尚书)是狗 18. 谐音 一词多义 可拆解
【分析】16.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仔细阅读短文,然后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即可。
根据短文这句话啊“这上联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加了进去,就事出联,不可谓不妙。”概括出工部失火的元素是金木水火土;根据“和大人虽是北方人,但是面色白皙,与南方女子可媲美。”这句话可概括出纪晓岚下联的事件是和珅面白,对联是“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对联中涵盖了东西南北中,妙处就是巧用“东西”二字,狠狠骂了和珅一顿。
17.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1)纪晓岚巧用拆字法。“竹”拆开是“个个”,“苞”拆开是“草包”,合起来就是“个个草包”。
(2)纪晓岚巧用“谐音”。他回击“下垂是狼”,是生物的特征;而“上竖是狗”的“上竖”与和珅当时的官职“尚书”谐音,变成“尚书是狗”,直接回击了和珅。
18.本题考查对汉字特点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联系纪晓岚的创作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短文内容体现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一词多义,第2题第(1)小题体现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拆字法,第2题第(2)小题体现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谐音。
19.例文:
神奇的汉字
汉字,宛如华夏文明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它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情感与精神的文化瑰宝。
漫步在繁华的街头,目光总会被形形色色的广告牌吸引。那些用汉字精心设计的广告,或简洁醒目,或创意十足。“食全食美”的餐馆招牌,巧用谐音,让人一眼便记住它菜品的丰富与美味;“衣衣不舍”的服装店广告,诙谐幽默,传递出服装的魅力让人留恋。学校里,励志的宣传语随处可见,“博学笃行,自强不息”激励着莘莘学子勤奋求知、奋发向上;工厂中,“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标语时刻提醒着工人们肩负的责任。汉字,就这样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地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翻开一本本经典诗集,汉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单的十个字,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月夜思乡图,让游子的愁绪穿越千年直击人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数笔,广袤沙漠中的壮丽与孤寂尽收眼底,展现出塞外风光的雄浑豪迈。在散文的世界里,汉字更是翩翩起舞。读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连串的动词,将人们对春的急切盼望描绘得淋漓尽致;冰心笔下的《小桔灯》,用细腻的文字让那盏朦胧的小桔灯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汉字排列组合,变幻无穷,构筑起文学的瑰丽殿堂,让我们沉浸其中,品味百态人生。
汉字本身还蕴藏着无尽的趣味。字谜游戏让人绞尽脑汁却又乐此不疲,“山上还有山,猜一个字”,谜底是“出”,如此简单却又巧妙;“十张口,一颗心”,正是“思”字,趣味横生。成语接龙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汉字游戏,从“一马当先”开始,你一言我一语,思维在汉字的海洋里快速跳跃,既考验知识储备,又增进情谊。还有汉字的演变史,从古老的甲骨文,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神秘的符号,到规整的篆书、隶书,再到如今我们常用的楷书,每一次演变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见证着文明的发展。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它记录过去,书写现在,展望未来。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让我们珍惜这神奇的汉字,传承其蕴含的文化精髓,让汉字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要求围绕“汉字”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文章可以从汉字的起源、发展、魅力、趣味性、文化意义等多个角度入手,展现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立意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展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同时表达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深入探讨汉字的起源演变、独特魅力、趣味故事及其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的广泛应用。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