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二中高2024级高一下期3月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条码要粘贴在条码框内。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笔迹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48分)
1.1950年2月,中财委、华东财委和上海市委出台《对物价重新的估计及措施办法》等文件,明确要有计划地允许市场物价上升,加紧征收税款;由东北、华中、华东等地加速调运粮食等物资,维持上海的足量供应。上述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支持上海工业建设 B.重建市场秩序
C.稳定上海市场物价 D.实施计划经济
2.下表为新中国五十年代部分行业的产量情况表,表格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
项目 钢 原煤 电 机床 棉布
1957年产量 535万吨 1.31亿吨 193亿度 2.8万台 50.6亿尺
与1952年相比 增长近3倍 增长98.60% 增长64.4% 增长7倍 增长32.96%
A.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B.人民政府赢得“米棉之战”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几千亿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云南船舶工业基地在内的1100多个项目,在西部拔地而起,为祖国筑起了牢固的战略大后方。当时的“三线建设”()
A.促进了西部和东部均衡发展 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提升了新中国应对国防风险的能力
4.1971年名古屋世乒赛期间,美国球员科恩偶然搭错车后与中国球员庄则栋一次“大胆”的友好互动,捅破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美之间冰封20余年的那层窗户纸,这一历史事件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此次“乒乓外交”()
A.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直接推动中西方建交热潮
C.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D.打破中国外交孤立的局面
5.新中国的“熊猫外交”始于20世纪50年代。下表是1957-1978年中国向其他国家赠送熊猫概览。这一时期的“熊猫外交”C )
时间 1957 1960 1972 1972 1973 1974 1974 1975 1978
国家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德 墨西哥 西班牙
A.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侧重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C.服务于外交的时代需求 D.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6.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掀起一股出国考察的热潮。下表为部分中国代表团考察情况表。对表格理解正确的是()
时间 团长 出访地点 考察事项
1977年初 一机部农机局局长项南 美国 农业机械化
1977年9月 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 日本 钢铁生产
1978年3月 外联络部副部长李一氓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政治经济制度
1978年3月 上海市委书记林乎加 日本 工业发展状况
A.出访国家均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B.推动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出台
C.考察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D.体现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
7.1980年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川棉一厂、成都电线厂、重庆钟表公司、重庆印制三厂和西南电工厂5家企业(又称“老五户”)进行自负盈亏的“利改税”试点,把过去的上缴利润全部改为国家征税,纳税后的盈亏由企业自己负责。这一改革()
A.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B.推动了经济结构深入调整
C.缘于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 D.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8.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认为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的品种不宜过多,对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剩余的粮食,“应当允许多渠道经营”。这一举措意在()
A.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9.据1988年的统计,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366.63亿美元;已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1.6万多个,引进的技术合同达3530项,其中用于改造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项目达2万多个。我国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至1988年的第16位。这体现的是()
A.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就 B.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城市经济改革的深化 D.对外开放政策的成果
10.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件特殊藏品,新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营业执照。颁发时间是1985年4月13日,颁发对象是大连市个体户姜维。这一藏品见证了()
A.中国行政体制的伟大变革 B.中国经济体制的创新突破
C.农村改革开放的快速进展 D.国有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11.下图为古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主要模式示意图。
据图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居民法律意识浓厚 B.君权神授观念强烈
C.君主专制特征显著 D.纠纷解决机制多元
12.有学者认为,在某些方面,希腊化文明的贡献就在于保存之功。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古典希腊的文学、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人们今天看到的版本。下列传世著作能体现希腊化时代“保存之功”的是()
A.《摩诃婆罗多》 B.《荷马史诗》
C.《查士丁尼法典》 D.《伊戈尔远征记》
13.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14.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西欧诸国()
A.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
C.王室鼓励铸币工艺创新 D.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15.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16.15世纪,意大利学者布鲁尼批评古罗马时代希腊人普鲁塔克的《西塞罗传》,认为它对罗马人充满偏见。布鲁尼对各类原始材料逐一鉴别考订,重新撰写了《西塞罗传》。这主要体现了()
A.历史解释的个体差异 B.史学研究的实证方法
C.基督教会的精神权威 D.封建制度的等级观念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
材料二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实行“大包干”。1982年,中共中央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材料三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1980年)与2000年部分经济数据对比: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常住人口(万人)
1980 2.7 0.18 33
2000 2187 639 701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并列举两个首批经济特区的名称。(8分)
(2)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3)结合材料三和现实生活,谈谈经济特区在推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9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国产航母将有助于中国维护和平发展、捍卫世界和平,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节选自新华社《第一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领域的其他重大成就,撰写一篇新闻报道。(要求:写出新闻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价值正确。)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瓦解产生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C B A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D D D B
二、非选择题
17.(1)目的:吸引外资和技术;探索对外开放经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任答3个6分)
名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任答两个得2分)。
(2)积极影响:增加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转型;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民幸福感;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任答4个8分)
(3)作用: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成功范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深圳从边陲小镇变为国际化都市);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3分一点,共9分)
18.
示例:
一国两制的重大实践--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自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与英国进行了多次艰难谈判,于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在1997年回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在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评分建议:
标题:标题适切(2分),标题不明确(1分),无标题、文不对题(0分)。
时间准确:2分
背景:史实准确2分
内容/过程:完整、清晰4分
影响:2分
19.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领主消费方式的改变;疫病的影响;城市的兴起。(7分,每点2分,答四点得7分)
(2)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变动;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发展;为王权加强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转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