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习情况调查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习情况调查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9: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次学习情况调查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
1.本卷满分100分,做题时间60分钟。
2.所有答案要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2.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包括()
A.阶级产生B.国家的形成 C.首领的出现 D.文字的出现
3.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4.分析如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5.当你漫步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根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在()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6.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7.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随着东征,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8.依据下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A.法兰克王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古罗马帝国
9.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④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新航路开辟后,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这一现象的出现
A.缓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 B.改写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C.延缓了南北美洲地区的开发D.加速了不同地区人口的转移
11.公元7~13世纪,阿拉伯学者们吸收了希腊、罗马、印度、波斯、中国等国的文化营养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并加以发扬光大,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这表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A.统一阿拉伯半岛 B.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建立了伊斯兰教 D.沟通东西,兼收并蓄
12.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摩衍那》 C.《查士丁尼法典》 D.《权利法案》
13.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4.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波斯
15.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6.西欧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君与封臣的纽带是土地,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占有土地,享有各种权力。下面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17.“浮动园地”是将河湖中的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进行耕种的农业技术。发明了这一技术的是
A.玛雅人 B.印加人 C.阿兹特克人 D.加纳人
18.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务,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政治统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D.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19.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20.13世纪时,有人公开主张大地球形理论,首次证实这一理论的是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麦哲伦环球航行D.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1.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欧洲率先冲破“传统束缚”、开启“转变进程”是在()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2.“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再生”“复活”,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但其实质是()
A.知识分子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
B.古典文学家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再生与复活
C.复兴古典文化使之意大利服务
D.借古代文化之名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3.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对精神领域内的绝对权力发起的名副其实的反抗”。宗教改革中符合该观点的主张是
A.肯定人性否定神性 B.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C.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D.否定了宗教的绝对权威
24.字母组成语言是世界上大部分书面语言的组成形式。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文字是:
A.希腊字母 B.拉丁字母 C.腓尼基字母 D.阿拉马字母
25.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推动“科学革命”兴起的重要因素是
A.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封建神学体系的瓦解D.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
26.“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这句话描述的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卢梭认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 B.人民主权 C.直接民主 D.君主立宪
28.17、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强调,法可以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也应遵循自然法之平等精神,且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该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哥白尼 C.卢梭 D.伏尔泰
29.“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A.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D.追求现世的成功
3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发挥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其繁盛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哪些?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标志?
(3)拜占庭帝国的命运对我们有何重要启示?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三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四......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古时期中后期(10-11世纪)的西欧社会出现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精神内核是什么?作者说它“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试举例予以说明。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习情况调查历史试题答案
  1.B
  2.C
  3.B
  4.D
  5.B
  6.A
  7.C
  8.D
  9.B
  10.B
  11.D
  12.C
  13.C
  14.A
  15.D
  16.C
  17.C
  18.B
  19.D
  20.C
  21.B
  22.D
  23.B
  24.C
  25.A
  26.C
  27.B
  28.A
  29.C
  30.B
  31.(1)方面: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原因:封闭保守,固步自封;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标志: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
  (3)启示:一个文明能否健康地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文明进行交流,是否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2.(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变化: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影响:在欧洲引发商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3)表现:农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根本原因:宗教神学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国家:意大利。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举例: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