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9: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D.文字的发明
2.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3.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及人发明了图画式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 )
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B.因社会的不同分工而产生
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
4.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
A. B.
C. D.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对另一自由民有谷或银之债权,不通知谷物主人,即从谷仓或谷场取去谷物,则此自由民因其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彼应全部交还其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这说明当时( )
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B.违约现象比较普遍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奴隶主利益受保障
6.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7.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民主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主要针对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中的( )
A.公民大会制 B.差额选举制
C.抽签选举制 D.比例代表制
8.希腊悲剧中的“‘悲”非一般世俗悲哀,突出的乃是行动、“历史的必然要求”、社会公益等对自身的“辫护”,对诸如命运、神权王权等邪恶保守、不可解释的强力的抗争。据此可知,希腊悲剧( )
A.代表了艺术的发展方向 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认同
C.反映了民众精神的颓废 D.刺激了民众参政积极性
9.观察以下两幅地图,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希腊和波斯先后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帝国
B.亚历山大的远征,毁灭了波斯文化
C.商业殖民和扩张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D.波斯帝国延续了亚历山大帝国版图
10.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 )
A.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借鉴了罗马帝国的智慧 D.消弭了各族之间的矛盾
11.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是古印度等地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果。虽然这些地区文化都经历了自己的辉煌与繁荣,但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希腊化”的性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是因为( )
A.马其顿通过征服处于统治地位 B.希腊的古典文化更为光辉灿烂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更具先进性 D.狭隘的城邦国家意识逐渐消失
12.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有了《十二铜表法》,对习惯法的理解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 )
A.缓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C.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D.实现贵族统治有法可依
13.有学者认为:“罗马的贵族奴隶主阶级,从掠夺战争中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尤其是奴隶。他们组织奴隶制大庄园,生产谷物、经济作物或者经营蓄牧业……充足的供给加强了其军事实力,进一步使得古罗马的扩张战争的胜利消息频传。”据此可说明( )
①对外战争使罗马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②战俘是罗马劳动力的重要来源
③奴隶制庄园是罗马主要的劳作方式 ④对外战争促进了罗马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A.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C.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 D.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
15.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
A.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实质解体 B.资本主义势力崛起
C.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D.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16.下图反映出当时( )
左图是《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在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他们关心人们的灵魂;虽然国王和封建主掌握国家权力,但排在僧侣之后。顶盔戴甲的骑士为国王和封建主作战;农民是劳作的人。商人的地位不被承认;没有被纳入这个序列中。
A.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化特征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17.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 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
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 D.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
18.有学者说:“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在底格里斯河一带预备的,不是在顿河、泰晤士河、莱茵河、第聂伯河一带预备的。麦蒙、易斯哈格、撒赖姆、花拉子模和其他阿拉伯学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而彼特拉克、但丁、伊拉斯谟等,便是沿着这条路径走去的。”该学者意在( )
A.说明阿拉伯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B.揭示阿拉伯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C.论证近代文艺复兴发生的必然性 D.否定欧洲在文艺复兴中的作用
19.7世纪中期,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将贵族奴隶主的私有土地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变为公地王土,部民转化为王民,国家赐给大夫以上官僚贵族以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称为“食封(俸禄)”。这一做法( )
①仿效了唐朝的统治方式 ②仿行了中国的分封制度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④打击了幕府的政治势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A 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阿克苏姆王国是埃及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B 1112年,法国琅城居民起义,1128年,法王路六世颁发持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 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推动因素之一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 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政治和闭关锁国时期
D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全国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统治 印加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A.A B.B C.C D.D
21.有学者指出,14-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世界被发现”带来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 B.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
C.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D.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22.在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还是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在于( )
A.人文主义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争霸战争的需要 D.资产阶级的推动
23.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反映了( )
A.商业革命出现 B.价格革命产生
C.英法荷确立霸权 D.欧洲社会开始转型
24.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社会横向交流发生根本性变化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
25.历史地图往往能提供很多的重要信息。下图的教皇子午线( )
A.是14世纪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化的表现 B.虚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C.虚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D.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26.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一史观,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7.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28.下图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蜀黍(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落花生(花生) 16世纪传入中国
烟草(烟) 17世纪初传入中国
番薯(红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西欧庄园经济发达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中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
29.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对“哥伦布大交换”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饮食 B.扩大了物种交换传播的范围
C.推动了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 D.重新打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30.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贸易
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D.丝银贸易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一种自由人(封臣)对另一种自由人(封君)的服从和役务(主要是军役)的义务;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3)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哪些共同点。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A
  2.B
  3.A
  4.D
  5.A
  6.A
  7.C
  8.B
  9.C
  10.B
  11.A
  12.C
  13.D
  14.C
  15.C
  16.B
  17.D
  18.B
  19.B
  20.B
  21.B
  22.B
  23.A
  24.A
  25.D
  26.A
  27.A
  28.C
  29.D
  30.B
  31.(1)西欧: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拥有重要地位。
  (2)古代中国: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重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思想上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
  (3)分封的条件:都是有条件的分封;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国王或皇帝的统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形式上:都是逐级分封,等级森严。
  32.(1)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商路。
  (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欧洲人的物质生活丰富;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写出三点即可得分)
  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