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6 19: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列文化现象的表述和图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人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B.②地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地莎草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和出口物资
D.④地曾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有学者认为,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原本靠着狩猎和采集过着舒适生活的人类,在农业产生后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据此可知,农业的产生()
A.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B.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
C.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促进了社会阶级分化
3.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A.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 B.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往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4.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全长1677英里,沿途设有111个驿站,覆盖帝国全境。御道上又开辟出几条岔路,向西南通往埃及,向东南通到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御道”的修筑
A.推动了西欧封建国家的发展 B.全面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力
C.保障地中海地区的长期和平 D.促进古代文明区域间的连接
5.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既承袭了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统,也吸纳了西亚、埃及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由此可见,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具有()
A.封闭性 B.多样性 C.排斥性 D.统一性
6.1100年,英王亨利一世即位后作出承诺:国王之封臣被罚没土地时,不必上交全部动产,但反叛者不在此例;免去骑士的领地所有的税收、杂役,以保证其能有效地装备服役等。这些承诺意在()
A.增加贵族权益 B.提高国防力量 C.促进经济发展 D.巩固国王权威
7.某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该制度出现于()
A.古代的南亚 B.中古时期的西非 C.古代的美洲 D.中古时期的西欧
8.阿拉伯帝国的历代哈里发和地方总督都重视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又特别重视设立市场。另外,政府修建许多重要商道,鼓励自由贸易,建立了相当可靠的货币流通体制。这些举措()
A.便利了商业活动开展 B.提升了商人的地位
C.完善了商业经营方式 D.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9.下为古代世界四个帝国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属于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是()
10.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在古代学习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近代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两次学习都推动了日本的社会转型和发展。这两次改革运动分别是()
A.大化改新,维新变法 B.殖产兴业,明治维新
C.明治维新,文明开化 D.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11.从公元3世纪起,阿克苏姆王国开始铸造金属货币,成为非洲第一个制作金属货币的国家。阿克苏姆王国的货币主要包括金币、银币和铜币三种,上面刻有国王的肖像、徽记和铭文(如下图)。据此可知,阿克苏姆王国()
A.君权至上观念浓厚 B.商品经济异常繁荣
C.社会经济获得发展 D.货币体系臻于完善
12.下面为中古时期美洲文明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对于图示④处文明阐述合理的是()
A.呈现出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的特点 B.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C.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以维护统治 D.采用20进制并知道“零”的概念
13.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他在书中评论说:“占主要统治地位的商业资本,到处都代表着一种掠夺制度,它在古代和新时代的商业民族中的发展,是和暴力掠夺、海盗行为、绑架奴隶、征服殖民地直接结合在一起的。”开辟这一“新时代”的历史事件是()
A.地理大发现 B.改良蒸汽机
C.文艺复兴运动 D.美国独立战争
14.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它可以用来研究新航路开辟的()
A.经济根源 B.技术条件 C.主要过程 D.历史影响
15.1493年,某航海家完成远洋航行回到西班牙,献给国王和王后的礼品中有一包金黄的玉米粒,这是玉米果实首次传入欧洲。这位航海家应是()
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塔斯曼
16.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主要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瓷器被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
A.表明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 B.加速了拉丁美洲生产方式革新
C.英国工业革命准备经济条件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17.《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主人公热衷于出海闯荡,搭载别人的船前往非洲几内亚,用低买高卖沙金的方法赚了钱后在巴西开起了种植园。由于缺少劳动力,他决定和朋友出海干一票大的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推测,“干一票大的”应指()
A.参与丝银贸易 B.开辟新航路 C.进行奴隶贸易 D.建立殖民地
18.由于被剥夺了作为东方贸易主渠道的地位,意大利威尼斯逐渐成为旅游城市,而大西洋诸港口货船则往来不断。这主要是因为()
A.东西方贸易衰落 B.贸易中心转移
C.西欧政治格局的变动 D.西欧封建制度濒临瓦解
19.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热衷于创作更加精细的肖像画,通过精准的绘画技巧来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个性特征。他们的肖像画不仅还原了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这类肖像画()
A.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B.体现了理性批判的准则
C.表达了反封建精神 D.摆脱了传统宗教的束缚
20.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B.深受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影响
C.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导致基督教世界的又一次分裂
21.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由此可见()
A.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日心说 B.牛顿提供认识自然的新思维
22.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23.18世纪末,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传唱着一首歌: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大家个头一般高,人间天堂乐无疆。这体现了,当时法国人民()
A.对民主共和制的向往 B.对拿破仑帝国的支持
C.对理性思想的传承 D.对平等的狂热追求
24.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获得了对政府已经开支的款项进行审计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前所未有的。议会对开支的否决权,以及对经表决通过的款项如何使用的监督权,把政府置于重要的约束之下”,英国逐步建立起了“行政机构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这说明当时英国()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国王已经丧失行政权
C.权力分立机制走向成熟 D.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
25.联邦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原则 B.平等原则 C.联邦原则 D.共和原则
26.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这表明工业革命()
①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④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1819年英国《工厂法》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不得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做夜工。英国这一做法()
A.源于工业革命人力需求 B.意在降低工厂生产成本
C.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D.利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
28.19世纪初,英国铁路公司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需要雇用18人;到19世纪40年代末,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只需雇用11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大 B.机器大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C.人工成本严重制约了铁路规模化经营 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29.如表所示为某学者对封建时代(6-13世纪)的西欧城市与同期的中国城市所进行的比较。表中信息表明,与同期的中国相比,西欧封建社会()
比较项目 西欧城市 中国城市
位置选择 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管理较为薄弱的封建主领地 全国或地方行政单位的政治中心
主要人口构成 手工业者、商人和少数教会或世俗贵族 官僚、士族(官僚世家、大地主)及依附于他们的仆役、工匠、商人等
主要治理方式 通过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自治权,自主设置管理机构、选举官员 由中央集权制政府进行管理
规模 规模不等,总体较小,大城市的人口一般不超过十万 规模呈等级性,总体较大,大型都会人口超过百万
A.政府受到教会的控制 B.商业贸易更加活跃
C.原始民主遗风更浓厚 D.发展水平相对低下
30.下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创作的漫画《你们认清我太晚了》,漫画中的路易十六以野猪形象出现。该漫画的寓意是当时法国()
A.新旧势力矛盾开始激化 B.革命原则成为社会共识
C.外部势力威胁与日俱增 D.专制主义破坏社会秩序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的法律只针对罗马公民而言,居住在罗马城的外邦人不享受法律所提供的保护,此为公民法。随着接二连三的争霸与扩张战争的进行,罗马的统治疆域扩大,殖民城市的增多,臣民数量的递增,军团与当地民众的矛盾凸显,公民法已然不适用,因而逐渐形成了能够适用于罗马统治疆域内一切臣民的法律-万民法。
-肖丽《罗马海外殖民城市的建设及其影响》
材料三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落实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它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
-据丛日云《在上帝与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与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是如何对庞大帝国进行治理的?你如何理解文明扩张与世界帝国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三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近代英国是如何逐步实现对王权的有效控制的?
(3)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三中“最大的困难”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三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求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产生的三项条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D
  2.C
  3.C
  4.D
  5.B
  6.D
  7.D
  8.A
  9.D
  10.D
  11.C
  12.C
  13.A
  14.B
  15.B
  16.D
  17.C
  18.B
  19.A
  20.A
  21.B
  22.D
  23.D
  24.D
  25.C
  26.A
  27.D
  28.D
  29.D
  30.D
  31.(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2)治理措施:运用法律管理。关系: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大帝国兴起以后,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
  (3)特点:具有地方自治的庄园制度;政治上是封君封臣制度,地方上分裂割据;国王权力软弱;基督教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王权和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32.(1)思想和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经济自由;人民与统治者相互制约。
  (2)如何控制: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成为虚君。
  (3)解决方式:“控制被统治者”: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彼此制约与平衡。
  33.(1)丰富了各地的物种,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提高了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种的分布;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形成;促进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但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客观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2)市场、资金、劳动力。
  (3)时代:电气时代。
  特点: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以重工业为重点;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