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枣儿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枣儿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6 20: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9课枣儿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威严(wēi)   蹑脚(niè) 凝视(níng) 雕塑(diāo)
B.钢盔(kuī) 囫囵(lún) 肚兜(dōu) 捡起(jiǎn)
C.横行(héng) 踌躇(chú) 愣住(lèng) 竹匾(biǎn)
D.翘首(qiáo) 咀嚼(jiáo) 蓦然(mò) 掸去(d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馋鬼  蹲坑  竹杆  钢盔
B.羡慕  情愿  呼唤  嫩白
C.童谣  骗人  沉默  光滑
D.凝视  温和  灰尘  塞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脑袋和肩膀一缩,前脚一伸,把酒囫囵吞下肚。
B.他不停地把手攥紧又松开,一边又喃喃自语。
C.缺乏自信的人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做事也是蹑手蹑脚。
D.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枣儿》曾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作者是靖江戏剧小品作家孙鸿写的。
B.能否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法规,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C.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D.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下列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是 ( )
A.什么叫领导 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 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 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6.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⑤
7.本剧中的不少台词有丰富的象征意味,仔细品读,指出下面台词的象征意味。
(1)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8.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黔东南州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觉得哪一个更贴切?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 理由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教育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7.9% 52.9% 35.5% 3.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3)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9、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10、“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11、“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12、“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13、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第三幕)
曹禺
[剧中人物]
觉慧——大房三子,三少爷;鸣凤——大房的侍婢;高克明——高老太爷的三子;周氏——高老太爷的大儿媳;王氏——高老太爷的四儿媳。
觉慧:(全身充溢着不可阻塞的生命的力量)我活着,我活着,我在活着!(大叫)鸣凤!
鸣凤:(缓缓低低地)我在这儿呢!(步入月光中)
觉慧:(快步走到她的面前)好长的时间,你不知道我多想念你。
鸣凤:(温挚地)您还要去钓鱼么?
觉慧:不,不,先不,(拉着她的手)我要在月亮下面看看你。
鸣凤:(微微含羞,却一点也不拘泥。一双明慧的大眼睛蓄着无限的情感,凄惘而企慕地)三少爷!
觉慧:(温和而急切地)鸣凤,你想明白了?
鸣凤:(低头)嗯,想明白了。
觉慧:(希望地)那么你……
[鸣凤摇头。
觉慧:(不懂)怎么?
鸣凤:不,我还是不,您知道我多,多爱,可是——(微微叹一声)
觉慧:(宽解,怜爱地笑着)鸣凤,你这个小小的人儿,你的小心里哪装得下这多忧愁?别再想了,我们中间并没有什么障碍的。
鸣凤:(沉郁地)有的,在上面的人是看不见的。(忽然热烈地)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呢?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您娶不娶,我嫁不嫁这些事呢?(委婉地安慰)三少爷,能像现在这样呆一天,就这样待一天多好呢?
觉慧:不,鸣凤,这样待下去,太闷了,我不愿意瞒着。我要叫出来,我要喊,我要告诉人。
鸣凤:不,三少爷,千万别!那您就把我毁了,把我这场梦给毁了
觉慧:这不是梦。
鸣凤:这是梦啊,三少爷!您喊不得呀!三少爷,我求您!求求您!您别喊,您一喊,梦醒了,人走了,就剩下鸣凤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您再叫我怎么过呀!
觉慧:(真挚地)鸣凤,我不会走,陪着你,我会永远陪着你的。
鸣凤:(凄笑)三少爷,这不是梦话吗?(忽又天真地)可是三少爷,我真爱听哪!(凝望慧)您想,我肯醒么?我肯叫您喊醒么?(欣悦地)我真愿意月亮老这样好,风老这样吹,我就听,听,听您这样说下去。
觉慧:鸣凤,我明白你,在黑屋子里住久了的,会忘记了天地有多大,多亮,多自由!
鸣凤:我怎么不想?怎么不想?我难道尝不出苦是苦,甜是甜,我怎么不想一个自由的地方?
觉慧:那你就该闯一下啊!
鸣凤:(苦笑)您要我这么去闯呀!(惋惜地)要是您不是您,我不是我,我们就是一块儿长大的朋友,兄妹,多好啊!
觉慧:那也许不相识呢,不认识呢。
鸣凤:就是说呀,常在一起,反倒会不认识了。都是主人就不稀奇了,都是奴婢就不稀奇了,就因为是您是您,我是我,我们……
觉慧:(耐不住)鸣凤,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为什么还是“您”那“您”地称呼我呢?你不觉得……
鸣凤:(温婉地)我说惯了,您就让我这样称呼吧。(不自觉地流露)我就是一个人在屋里,低低地叫您,喊您,跟您说话的时候,也还是这样叫呢。
觉慧:(惊讶)你一个人在屋里说话?
鸣凤:(寂寞愁苦地)没有人跟我谈您啊!
觉慧:(感动地)你,你说些什么呢?
鸣凤:(又笑着)见着了,又说不出来了。(天真里透着凄凉之感)我真是有好些好些话,我一个人在屋里,真是说不完的话呀!说着说着,就觉得您对我笑了,说着说着,我又对您哭了,(眼泪流下来)我就说,说,一个人说到半夜……
觉慧:(哀怜地)鸣凤,你就这样地爱!
鸣凤:嗯。(凝视着月光,眼里闪着晶莹的泪)
觉慧:(矜怜地)这样太苦啊,你!
鸣凤:不。
觉慧:都是我,你才这样苦,是我害了你!不,鸣凤,我还是要告诉人,我要去跟母亲说。这样隐隐瞒瞒的,就等于是欺负你。我要跟太太说,我要,要娶你的。
鸣凤:不,不,您千万别去说呀,您不要觉得您害了我,您叫我苦,您欺负我,一样都不是。我是这样的犟脾气,只要是真好的,真正好的,不能再好的,我都甘心!不管将来悲惨不悲惨,苦痛不苦痛,我都不在乎。我在公馆这几年,慢慢我也学得能忍啦。
觉慧:一个人不该这样认命的。
鸣凤:我不是认命呀!譬如说太太要我嫁人,那我就要挣了。但我知道我们的身分离得多远,我情愿老远老远地守着您,望着您,一生一世不再多想。您别难过,您放心吧,我愿意就愿意定了,不,就不定了。就这样好不好?求您答应了吧,您不要告诉人,您谁也不要告诉。
觉慧:(沉思)也许,也许我想的太早了,不过早晚我要对太太讲,我要……
鸣凤:(没奈何地)您为什么老想着那做不到的事情呢?现在不已经很快活么,为什么为着想将来,先把眼前这一点快乐就毁了呢?您不是说今天晚上要教我一段讲月亮的词么?(拉着慧)走吧,您给我讲吧,我们进去找书来讲吧,好不好?
觉慧:(也快活起来)好,好。
鸣凤:(谛听甬道外有足步声,笑着)走,走,快进屋去,有人来了。
[鸣凤和觉慧进了甬道右面的门。
[周氏、克明和王氏由甬道缓缓踱进。
周氏:(沉吟)三弟,你说怎么办呢?
高克明:(不愉快)我没有什么意见,不过这是父亲的意思,他说……
周氏:(急辩)三弟,我不是不送,不过……
高克明:(烦躁)不要多听外面的闲言闲语,冯老太爷既然说明白了要她侍候太老太太,而且要叫她读书念佛,每天做些上等人的事,吃得好,穿得好,这,这……
周氏:(强笑)就是有人讲,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啊?
高克明:所以就要多陪几年了,哪怕,哪怕……
周氏:(缓缓地)到了老,也不许她嫁?
高克明:那也没有什么呀,反正一进了冯家的门,就升了一级,从这以后,就叫“凤姑娘”了……
王氏:(一直冷眼望着,忍不住插嘴)就是说呀,谁的姑娘啊?是太老太太的姑娘啊?还是冯老太爷的姑娘啊?
高克明:(含含糊糊)这就不管她啦。譬若当姨太太呢?这总比半姨太太又高一层了。
王氏:(尖锐地)三哥。这话不是这么说,当姨太太也是姨太太,也有个名分哪。(对周)这样我倒没听说过。这叫什么呢?这样,明着是“凤姑娘”为着尽孝,暗着是……(用劲地扇着)
高克明:大嫂,送在你,不送也在你,就有这三四天的期限。反正,四弟妹,你我方才都是老太爷叫去的,也听见老太爷亲口答应冯老伯的。
[明由甬道下。
周氏:四弟妹,你说怎么办好呢?
王氏:(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我,我不说,我妇人之见!
周氏:按说呢,自己真想弄一个人侍候侍候,肯说出来倒也叫人放心。
王氏:可是他跟他的太太举案齐眉呀,他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道学君子。君子不二色呀,你没听见他方才说……
周氏:(在石凳上坐下)怪不得冯老太太一提起他,就像敬神仙似的样子。
王氏:(扇子一挥)是啊,所以说这老东西本事大呀。(尖刻地)世上丈夫是个什么猴儿相,太太哪有不知道底细的。可是这位冯老太太就从早到晚,整年的都是天上文曲星降凡的样儿,仿佛刚出了佛堂就进了孔庙,你想……
周氏:我找鸣凤去,也只好把她送去。
王氏:(有些气愤)听二哥,送给冯家?
周氏:嗯。(老老实实地)不过我要对她说明白,冯老太爷是要她当姨太太的。
[王氏随周氏由走廊小门下。
[慧由卧室门轻步走出,后随鸣凤。
[天空湛清如水,月亮静静地仿佛悬在古柳的巅上。风吹着竹叶与柔软的柳条摇摇不定。时而有一片乌云,迟缓地踱过,遮住了明月。
(有删改)
14.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慧的出场,显示了他充满青春的活力和自由奔放的激情;而鸣凤的出场,则显示了她温柔、娴静的特点。
B.“别再想了,我们中间并没有什么障碍的”,从觉慧的这句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对现实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C.鸣凤之所以阻止觉慧向太太说明要娶她,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份低微,即使告诉太太,太太也不会答应。
D.从王氏与周氏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冯老爷名义上是要鸣凤去侍候他母亲,实际上则是想让鸣凤成为他的小妾。
15.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本先写鸣凤和觉慧的出场,表现了其纯真而凄美的爱情;后写周氏、克明和王氏的出场,交代了爱情悲剧的原因,剧情设计紧凑。
B.剧本中有关人物神情的舞台说明十分精当,如“微微叹一声”,准确地表现了鸣凤深爱觉慧却又觉得无法与她结成眷属的无奈之情。
C.作者将觉慧与鸣凤的对话置于月夜之下,既为他们的倾诉提供适合的环境,也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营造了凄清氛围,增添了唯美色彩。
D.剧中人物台词极具个性化,如克明的话语透出他急于完成“差事”的心理,而王氏的话语处处表现出她心有城府、善于逢迎的特点。
16.剧本中画横线处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7.本文围绕鸣凤简写了哪些主要冲突?请简要梳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复活树
巴燕·塔斯肯
①长达6个月的冬季终于结束了。围墙外的草场渐渐露出了黑色的土地,低了一冬天的桦树也终于抖了抖身子,伸了个懒腰。趁大地变绿之前,每年的春季,我和爷爷要像往年一样,去修护我家草场的铁丝网。
②我和爷爷一人穿了一双雨鞋,带上钳子、钉子、锤子和铁锹等一切我们认为会用上的工具,从院子的围墙外绕到铁丝网的外侧开始检查。我负责背上工具跟在爷爷身后。爷爷将每一个木桩前推后拉,查找不稳固的那一个。从院子围墙的拐角处开始,就是第一个木桩。爷爷刚上手推了两下,牢牢插入土地中的木桩瞬间从底部断裂。因为一旁就是沼泽地,土地水分饱满常年潮湿,木桩的底部被水浸泡致腐朽。爷爷干脆将断裂的木桩完全推倒,拿过铁锹挖了起来,将木桩深埋在土地里的一节挖了出来。下一步就是要去选择一个新的木桩作为它的替代品。
③虽然诺改特村已经进入了春天,但不远处的山顶上还有大片的积雪。融化后的雪水从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山沟向山谷的中心流去,最后并入克兰河。所以开春后克兰河的独奏已进行到了最高潮的部分。随着激流,常有不少有趣的事物被冲到岸边。
④上一个春天,我和爷爷在河边捡到了一辆被摔变了形的自行车。
⑤诸如此类的还有:生锈的铁锹、没有轮子的手推车、破烂不堪的油桶……没有一样是有用的,但洪水过后我和爷爷还是会在河边逛着,就像逛街,又像寻宝,那时我总是乐在其中。后来渐渐长大了,河岸堆积的破烂越来越多,爷爷总还是在河边捡着,打捞着。
⑥每当子女们因担心他身体而劝阻他时,爷爷会说:“我们身体里的血液,一半是母亲给的,一半是克兰河给的。”
⑦除了那些没用的废铁废品,我们还捡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木头。每发一次洪水,河岸便有捡不完的木柴。运气好的话还会冲来西伯利亚松树,又长又直,还结实。我和爷爷将这些木头分为两类堆积在屋后,一边是供日常消耗的木柴,一边是可以做木桩、木板、家具的大件木材。
⑧我们来到屋后堆起的木头旁,爷爷的目光落在了最外侧的一棵小白桦树上。那是一棵死树,前两天我和爷爷刚刚在河边发现它。爷爷抬起死树的根部拖着向铁丝网走去,我也抓住树枝呲牙咧嘴地帮他分担着重量。看着不怎么大的桦树拖起来竟让我们汗流浃背。拖到铁丝网旁,爷爷拿起手斧,三下五除二将死树的树枝劈了个干净,再将根部削成了圆尖顶。第一个木桩被我们牢牢地埋进了土里。爷爷累得满头大汗,坐在一旁抽起了烟。阳光下一颗汗珠从他的额头缓缓下流,流经他额头的皱纹时消失不见,再从眉眼间生成又一颗汗珠流入脸上的皱纹。就像地里的水流过玉米地,再到葵花地。我绕着刚打好的木桩,用全身的重量踩实它根部的土,盼望来年的春天它依旧能坚守岗位。
⑨来年的春天,又是新的世界,新的万物。旧的事物除了我们,还有那一排木桩。不对,还有一个新事物——那根木桩。那棵被爷爷砍去了树枝,缠上了铁丝网的死树。泥土和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光秃秃的树干上长出了新的绿叶。
⑩我们将缠在树干上的铁丝取下,在旁边竖起了新的木桩。奶奶见了死树复活,便从家中取来了阿克特克(白色的布条,哈萨克族遗留习俗)系在了树干上。从那以后,那棵死而复生的白桦树便有了名字——复活树。
之后的日子里,那些树干上脆弱的绿叶变成了小树枝。院子里里外外那么多树中,它成了常常被我们提起的一棵:“去把复活树旁的那几只牛赶走”“钳子挂在复活树上”“复活树上多了个鸟巢”……它变成了我们的家人。
那之后的每个春天,我和爷爷巡护时,都是从抚摸复活树开始的。沿着河岸走、顺着铁丝网走、扶着木桩走,爷爷的一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走来走去。走过的一段路、立起的一个木桩、说过的一句话,因这些,我们与大地万物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系。
(选自《民族文学》汉文版2023年第12期)
2025年1月5日,新疆青年作家巴燕·塔斯肯作品《克兰河畔》入选第五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新锐奖。小语邀请你参加围绕《复活树》开展的系列探究活动。
18.请你填出下列内容,补全“复活树”的生命历程。

19.请你在读书会上自选角度赏析《复活树》的精美语句。
(1)所以开春后克兰河的独奏已进行到了最高潮的部分。
(2)阳光下一颗汗珠从他的额头缓缓下流,流经他额头的皱纹时消失不见,再从眉眼间生成又一颗汗珠流入脸上的皱纹。
20.开展“草原之星”评选,请你结合爷爷言行,聚焦具体品质为他续写颁奖词。
爷爷,您是草原上的守护者。腐朽的木桩逃不过您的眼睛,您是智慧的: , ; , ; , 。
21.深读文本,探究文中“废品”描写的作用。
22.组织小型辩论赛,辩题是“《复活树》是否为最佳标题”。请你作为正方,阐述具体理由。


答案
1、D 2.A 3.C 4.C 5.D 6.B 7.(1)暗指对年轻人离开乡土,抛弃传统生活,丢失精神家园的不解和郁闷,家乡再好也留不住年轻人的脚步。
(2)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美要慢慢细细地品,才能品出其中的甘美。
8.(1) ③ 因为它紧扣主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2)示例:①很多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②留守儿童解决抑郁情绪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
(3) 示例:①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②开展“我与留守儿童心连心”演讲比赛;③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
9、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10、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简做要的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11、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12、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13、略。
14、C
15、.D
16.①湛清如水的天空、静静的月亮,烘托了觉慧与鸣凤纯真的爱情。②“风吹着竹叶与柔软的柳条摇摇不定”,暗示了觉慧和鸣凤的爱情经不住风吹雨打,现实摧残。③乌云遮住了明月,预示着悲剧即将到来。
17.①鸣凤与觉慧的真爱与他们地位不对等之间的冲突。②鸣凤明知自己与觉慧不可能有完美结局但又深深爱恋觉慧的内心冲突。③鸣凤一心想守在觉慧身边与高老太爷要将她送给冯老太爷之间的冲突。
18.①死树 ②被削尖埋土 ③长出新叶
19.(1)运用比喻手法,把克兰河从小河流淌到激流翻滚比作音乐“独奏到了最高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克兰河水的悦耳动听与壮阔激烈,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与震撼。
(2)动作描写,连续使用动词“下流、流经、消失、生成、流入”,动态地呈现汗珠流经面部时的变化,生动地表现出爷爷的勤劳、艰辛与坚韧。
20. 示例:砍削埋桩的动作干净利落(或者一生在这土地上走来走去) 您是勤劳的 汗珠在皱纹里流淌却从不言累 您是坚韧的 捡拾废品,打捞木头用作木柴和木材,您保护了环境生态 带着孙子巡护草场,教会孙子“我们的血液里流着克兰河水”,您让敬畏自然的种子代代传承。
21.(1)体现了物质的价值转换,从“废品”无用,被随意丢弃,到被捡拾分类,物尽其用;(2)破自行车等“废品”代表现代社会的过度消费,与“复活树”自然的再生力形成对比;(3)多种“废品”为“复活树”的奇迹作铺垫,结构上首尾呼应(开篇修网结尾新桩)。
22.(1)“复活树”具有两层含义:既指白桦树死而复生(表层),又象征人与自然(大地万物)的紧密联系: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命奇迹的赞美,对大地万物的无尽感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层);(2)在结构上,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串联起祖孙间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记忆(赶牛、挂工具、看鸟巢,巡护草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