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学校、座位号等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观察到,人从出生开始,除非意外,都处在与他人身体同场的相处场景里:与父母相处,与其他家人相处,与邻里相处,与同学相处,与陌生人相处,等等。在数字媒介社会化应用之前,与人相处通常指身体同场的连接、心智解读及协调,身体同场是释放社交天性的前置条件。由于身体同场的社交太常见了,以至于人们把身体同场当作了社交的默认状态。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确认身体同场是人类社交的唯一形态,或身体同场是释放社交天性的唯一条件,我们的理解是,在数字媒介出现之前,人类没有其他可资运用的社交媒介,这才让身体同场成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而从电报时代开始,准确地说从书信时代开始,人际连接便开始摆脱身体同场的束缚。进入电子时代,从电报到电话,从有线到无线,都是这一发展的见证。
身体与社交分离的事实让人们开始思考:释放社交天性是否一定需要身体同场?对此,雪莉·特克尔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快被人遗忘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特克尔用一部专著《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以下简称《群体性孤独》)向社会发出了灵魂拷问。她的言下之意是,互联网不只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泡沫,还给人类带来了情感泡沫。随着话题的快速扩散,“群体性孤独”一时成为了热议的社会性话题。
特克尔的敏锐让她抓住了社交形态与人类心灵波动变化的历史时刻。但是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移动终端的普及是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数字技术影响社会及社会交往的飓风口,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的发展迅速而剧烈,它让移动电话变身为个人终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不断地纳入移动终端,让移动终端成为人类身体的外置部分。移动终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大众化给人际连接带来的显见影响是“低头一族”初见端倪,每一位低头专注于移动终端的人似乎都在终端里释放着人类的社交天性:连接、心智解读、协调。从对社交天性的满足来看,数字社交无疑是对身体同场的革命,在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交往范围、交往逻辑,是社交关系的重构
在移动互联网到来初期,《群体性孤独》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如智能手机、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人们对虚拟世界更感兴趣,从而忽视了真实世界身体同场的社会交往。特克尔认为,进一步可观察的后果是人们尽管保持着与他人的联系,其交往却是浅层的,缺乏深刻情感的,也鲜有真实的互动。人们从在线联系中感受到的不是关爱和亲近,而是孤独和隔离。特克尔对数字连接给社会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在担忧之外,她还努力地为群体性孤独提供解药,比如她在2015年出版的《重拾交谈:走出永远在线的孤独》(以下简称《重拾交谈》).特克尔坚持认为,数字时代社会交往的正确方式依然是面对面交谈。尽管《重拾交谈》也被译成了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1页 共8页
十多种语言,可与《群体性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似乎远不如《群体性孤独》。在此之后,特克尔还出版了《共情日记》,提出在疗愈自我、寻找生活意义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是,这部著作引起的议论也较为有限。
事实是,没有人忽视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重要性,被误读的可能是释放社交天性的条件变了,而且是革命性的变革。在《群体性孤独》之后,《重拾交谈》和《共情日记》的遇冷,除了内容、市场因素之外,还在于特克尔误读了人类正在发生的社交革命。随着“互联网世代”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数字社交也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数字媒介成为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主流条件,历史潮流从身体同场切换到了身体异场却心灵同场。“互联网世代”从有能力进行社交开始就在运用数字媒介,他们习惯了运用数字媒介的社交,而不像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那样成长在较为单一的身体同场环境里而习惯于身体同场社交,且以身体异场为特征的数字社交是后来的,因此祖辈和父辈也只是因经济性和便利性而被迫适应。换句话说,当特克尔用自己数字移民的视角判断数字原住民的体验时出现了视角偏差,她对身体同场的呼唤不过是偏差的呈现而已。
既然人们可以习惯于运用数字媒介的社交,说明身体同场不是人类社交天性释放的唯一条件,数字同场一样也可以让人类社交天性得到释放。如前所述,从书信进入社会化应用开始,身体同场便不再是社会交往的必然条件,只是当数字社交成为普遍事实时,我们才有了充足的证据,说明共情互动的本质是心灵而不一定是身体。既然身体同场和数字同场都能释放人类的社交天性,这就意味着释放天性的既不必须是身体,也不必须是数字,而是同场。
(摘编自邱泽奇《机器智能与社交关系重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数字媒介出现之前,人际连接只能在身体同场的场景中进行,这使得身体同场成为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
B.作者认为,数字媒介的出现使“身体同场”不再是社交的必要条件,但特克尔坚持认为面对面交谈是正确方式。
C.特克尔认为互联网带来了经济泡沫和情感泡沫,为了应对这种负面影响,她出版了《重拾交谈》《共情日记》。
D.“互联网世代”已经习惯了运用数字媒介的社交,其社交能力超越了成长在较为单一的身体同场环境里的父辈和祖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身体同场被当作社会交往的默认状态是由人们当时所处的社交环境决定的,我们不能受其局限。
B.特克尔观察到“群体性孤独”,应该是她坚持认为数字时代也要面对面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因。
C.特克尔在《共情日记》中提出的“疗愈自我”方案,因缺乏理论深度而未被公众重视。
D.如果特克尔能够改变自己数字移民的视角,就有可能对数字原住民的体验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3.下列现象与文中“群体性孤独”内涵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疫情期间,人们通过视频会议维持工作联系,但普遍感到疲惫和疏离。
B.某社区组织线下读书会,居民积极参与并分享阅读感悟,关系更加融洽。
C.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平台,每天刷屏数小时,却不愿与家人交流真实想法。
D.学者提出“信息茧房”理论,指出算法推荐导致人们认知范围日益狭窄。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2页共8页
4.作者是怎样看待特克尔关于互联网对社交的影响以及数字时代社交的观点的?请简要说明。(4分)
5.美国社交媒体学者博伊德认为,如今的青少年正是借助数字媒介进行社交和自我表达,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社交空间,补充而非替代了现实社会里的互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茜纱窗下(节选)
王安忆
①有些对象经过使用,沾了人气,便有了魂灵,活了。中学时,曾去过一个同学家,这家中只一母一女,相依度日。沿了木扶梯上楼,忽就进去了,只一间房,极小,却干净整齐地安置了一堂红木家具,那堂红木家具一点不显得奢华,甚至也不是殷实,而是有了依靠。寡净里,有了些热乎气,
②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什物,其实常常不以为是什物,而好像是贴身的一部分,有些水乳交融的意思。这样的用物总共有三件,一件是一张小圆桌。桌面并不很小,但比较矮,配有四把小椅子。年幼时,还上不了桌,我就在这张桌上吃饭。后来大了些,家中来了客人,大人上桌,小孩子另开一桌,就在这桌上。夏日里,晚饭开在小院里,用的也是这张桌子.它,以及椅子的高度,正适合小孩子。而且,它相当结实,很经得住小孩子摧残,虽然并不是什么好木料。它是我童年的伙伴:许多游戏是在上面做的:涂画、剪贴,搭积木,过娃娃家。有一日下午,家中来了一个客人,和我妈妈说话,我就坐在这张桌子旁一边玩,一边大声唱歌。后来玩累了,也唱累了,想离开,不知怎么,却站不起身,我就只得继续玩和唱歌,几乎唱哑了嗓子、等到客人告辞,才被妈妈从椅子上解放出来,原来椅背套进了我的大棉袄和毛衣之间,将我夹住了。因为处境尴尬,所以记忆格外清楚。记得客人是一个亲戚,上门大约是带些求告的意思,妈妈则是拒辞的态度。但求与拒全是在暗中,就听他们互叹苦经。妈妈指着我说,她比大的会吃。那亲戚则说,某某比她会吃。某某是他家的小孩子,比我小得多。那是在一九六零年的饥馑日子里。
③第二件是一个五斗橱。大概记得是分为两半,左半是抽屉,右半是一扇橱门。这具五斗橱于我而言,最亲密的接触是橱上立着的一面镜子。白日里,父母上班,姐姐上学,保姆在厨房洗衣烧饭,房间里只剩我自己、我就拖过椅子,踩上去。只见前边镜子里面,伸出一张额发很厚的脸。这张脸总使我感到陌生,不满意,想到它竟是自己的脸,便感失望。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都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这使我变得抑郁。多年以后,在亲戚家,又看见这具橱柜,我惊异极了,它那么矮小,何至于要踩上椅子才可够到?我甚至需要弯下身子,才能够从镜子里照见自己的脸。脸是模糊不清的,镜面已布上一层云翳。
④第三件是由一张白木桌子和一具樟木箱组合而成的。它可供我们小孩子自如地爬上桌子,舀水喝、擅自拿取篮里的粽子什么的。有一晚,我和姐姐去儿童剧院看话剧《白雪公主》,天热口渴、回到家中,忙不迭地爬上樟木箱,从冷水缸里舀水喝。冷水缸里的水是用烧饭锅烧的,所以水里有一股米饭味儿,我到现在还记得。就是这个爬,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这些器物的表面都那么光滑、油亮,全是被我们的手、脚、膝头磨出来的。
⑤我们家有一具红木装饰柜,两头沉,左右各一个空柜,一格小抽屉,中间是一具玻璃橱、底下两格大抽屉。这是母亲从出售旧物资的商场里买来的。母亲只花了四十块钱,便买得了。这笔钱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3页 共8页
对于我们当时的家庭财政,还有,这具玻璃橱对于我们极其逼仄的住房,都显得奢侈了。后来,有过几次,父亲提出不要它,母亲都不同意。记得有一次,她说了一句,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仅有的一点情趣。于是,在我们大小两间拥挤着床、橱柜、桌椅,还有老少三代人中间,便跻身而存着这么一个“情趣”。在这具橱柜里,陈列着母亲从国外带来的一些漂亮的小东西:北欧的铁皮壶、木头人,日本的细瓷油灯、绢制的艺伎,从美国芝加哥的高塔上买来的玻璃风铃,一口包金座钟,斯拉夫民族英雄像。橱顶上是一具苏俄写实风格的普希金全身坐式铜像。这具装饰橱毫无奢靡之气,而是简朴天真的风格,但包含着开放的生活。我的妈妈,就是那个在炮火连天的战争时期,也要给战士的筒里插上几株野花的人。在天天要为衣食发愁的日子里,她会用一包从抽屉角落里搜出的硬币,带我们去吃冰激凌。她总是有着一点侈心,在任何生存压力之下,都保持不灭。到了晚年,我们孩子陆续离家,分门立户,家里的空间大了,经济也宽裕了,而她却多病,无心亦无力于情趣的消遣。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这真是令人痛楚。它原先那种,挟裹在热蓬蓬的烟火气中的活泼面貌,从此沉寂下来。
(摘编自《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红木家具朴素无华,是相依为命的母女的依靠,为下文深入探讨与这些日常物品之间的情感纽带,设定了一种温情和素雅的氛围。
B.文章叙写小圆桌的功用,突出了它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叙写客人向母亲求告,再现了当年生活的困窘,在对比中突出了“我”的童年生活的富足与无忧无虑。
C.五斗橱和镜子,让“我”对自我形象有了不满和失望的情绪;后来,“我”对它的认识和感受发生了变化,有了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D.写爬白木桌子和樟木箱,“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突出了我们与这些器物的密切关系。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借同学家的红木家具,引出对“什物里热乎气”的思考,先说“这样的用物总共有三件”,再依次叙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她总是有着一点侈心”的“侈心”贬词褒用,在文中表现为母亲即使为衣食发愁也会带孩子们去吃冰激凌,展现了一个在生存重压之下不妥协、不屈服的母亲形象。
C.什物不仅是物品,更是作者的情感载体,写红木装饰柜重点突出了母亲对开放的、高水平的、富有情趣的生活的追求。
D.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将家具与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和社会变迁联系起来,使得家具成为反映作者内心世界的重要符号。
8.本文结尾划线句写道:“这真是令人痛楚。”请紧扣“痛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在散文创作方面,王安忆认为,“散文是原生状的扎根在你的心灵里,没有技术可言”。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6分)
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4页 共8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①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节选自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改)
材料二:
然自叙之为义也,苟能隐己之短,称其所长,斯言不谬,即为实录。而相如《自序》,乃记其客游临邛,窃妻卓氏,以《春秋》所讳,持为美谈。虽事或非虚,而理无可取,载之于传,不其愧乎!又王充《论衡》之《自纪》也,述其父祖不肖,为州闾所鄙,而已答以瞽顽舜神,鲧恶禹圣。夫自叙而言家世,固当以扬名显亲为主,苟无其人,阙之可也。至若盛矜于己,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必责以名教,实三千之罪②人也。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内篇·序传》,有删改)
【注】①蜚条:匿名信。②三千之罪:指的是古代法律中规定的三千条刑律,其中最大的罪行是不孝。这里指不孝。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才高而不尚A苟作B口辩C而不好谈D对E非其人F终日不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于是,与《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的“因”字意思相同。
B.会,恰逢,与《孔雀东南飞》中“会不相从许”的“会”字意思不同。
C.明,辩解,名词做动词,与《谏逐客书》“故能明其德”的“明”字用法不同。
D.之,结构助词,与《劝学》“筋骨之强”的“之”字用法相同。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5页 共8页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充祖上因军功被封到会稽阳亭,虽然一年后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但是定居在了那里。
B.王充的曾祖父王勇性格刚烈,由于在灾荒之年拦路杀伤人,因此在当地结下众多仇怨。
C.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D.王充思想上特立独行,在崇尚孝道可凭孝道扬名的当时,他如实记录不替祖上避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2)至若盛矜于己,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
14.实录一直是历史著述最基本的创作原则。刘知几却对王充《自纪篇》的实录持否定态度。刘知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批判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
唐庚
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肯与年少争春风?
【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生动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色彩斑斓的壮丽景象,桃花的红与李花的白交相辉映,春意盎然。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接着诗人以“东君苦留客”浪漫想象,以拟人的手法写出司春之神对梅花的挽留,暗含对梅花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美。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隐含孤寂之意。
D.末句“肯与年少争春风”以反问收束,突出梅花不慕春光,甘于淡泊的高洁姿态。
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扬州慢》中,姜夔用“ , ”两句描写了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却长满荒草,一派破败的景象。
(2)《蜀道难》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行人攀越蜀道的艰难与恐惧,极具画面感的两句是 , 。
(3)古诗词中经常以水为喻,形容时间流逝,寄予深沉的感慨,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有屈原《离骚》(节选)中的 : 。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6页 共8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3题。
①主动熬夜不肯睡、怎么睡都睡不醒、睡得晚但醒得早......在睡觉这件事上,很多人或多或少会出现点“bug”,近期记者注意到,“碎片化睡眠”就受到不少关注,甚至有人称“碎片化睡眠”比熬夜更可怕,这是真的吗?
②“碎片化睡眠”, A 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晚上睡觉途中中断或醒来好多次。与只持续几秒,自己可能并不记得的短暂“微唤醒”相比,“碎片化睡眠”的特点是自己能非常明确地意识到“醒了”,且醒来后都要再次费劲地入睡。
③夜间频繁醒来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影响, 甲 ?①医学专家介绍,睡眠生理周期分为四个阶 段,分别是思睡期(一期)、浅睡期(二期)、非快速动眼睡眠期(三期)和快速动眼睡眠期(四期)。②因为在第三、四个阶段即真正的有效睡眠阶段,血压、心率才能达到一天的最低状态,③此时会排除体内代谢产物,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同时人类在睡着后,大脑里的血液会周期地流出,“脑脊液”趁机“冲刷”大脑,把大脑里的毒素清除,这也是实现清理大脑“垃圾”的过程。此外,深睡期脑内的海马结构还会合成记忆所需要的记忆蛋白,完成记忆存储的工作。在“碎片化睡眠中不能进入深睡眠期,而是处于思睡期和浅睡期,因此此时一觉醒来确实不够达到解除疲劳的目的,不利于大脑清理垃圾,也会对身体代谢造成影响。”④专家解释,这也是为何长期“碎片化睡眠”的人群容易在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⑤甚至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毛病。
④可如果长久遭遇“碎片化睡眠”或其他睡眠困扰,又该如何调整呢?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上不少号称“睡眠神器”的产品热销,比如白噪声睡眠仪、经颅微电流刺激睡眠仪、头眼颈一体式助眠热敷头套......这些 B 的辅助用具是否有用?
⑤专家指出,对于睡眠出现问题的人来说, 7 。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是家族遗传性或散发的基因变异疾病,能够确症的先天睡眠障碍,只能用药物保证必要的睡眠。此外,一些顽固性睡眠障碍或特殊时期的睡眠障碍,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干预。但对于其他患者而言,通常建议首先尝试非药物干预。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营造必要的睡眠环境很重要,重点在于要避免强光刺激、避免噪音刺激。“比如白噪音的原理是形成反复同样节律的刺激,单调重复,对于大脑来说枯躁的东西确实有利于刺激睡眠反应,辅助睡眠。”专家解释道。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A B
19.文中第5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4分)
甲
乙
21.文中第3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序号 修改为:
序号 修改为: 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7页共8页
22.请分析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所使用的引号的作用。(4分)
23.请概括第3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外在的掌声和勋章终会褪色,唯有好奇和热爱是点燃一生的火种。
以上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A9协作体 高二语文试题卷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