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7 09:09:49

文档简介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一、城市群概况
1.位置:位于湖南省东部,E 流经,包括A 、B 、C 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有D 线、公路和E 相连。
3.经济: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 区域。
【质疑判断】
(1)长株潭城市群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湘江穿越长沙、株洲、湘潭,京广线、沪昆线交会于株洲市。(√)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城市 长沙 株洲 湘潭
发展差异 湖南省 铁路枢纽 制造业和 业
产业部门 计算机、杂交 水稻、新材料、 工程机械 电力机车、 有色冶金 和化学工业 钢铁、机电、 农产品加工
旅游资源 等 — 毛泽东同志故乡
三、三市的发展联系
1.一体化建设:
(1)电信部门:把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
(2)旅游部门:把三市的 旅游项目整合起来。
(3)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系统。
(4)环保部门:明确各个城市的环保责任,严格保护好 的水环境。
2.两型社会: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 和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质疑判断】
(1)毛泽东同志的故乡、岳麓山、橘子洲等,均位于长沙市。 ( )
(2)长株潭城市群构建湘江风光带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 ( )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三足鼎立、湘江、一体化建设、两型社会
【地图笔记】
一江串三城
【名师提醒】
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1)三市距离较近,布局紧凑。
(2)现代化交通运输发达。
【必备知识·基础练】
融合长株潭,幸福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获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据此完成1~3题。
1.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的 ( )
A.南部 B.西部
C.东部 D.中部
2.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3.湘江流经长株潭三市市区,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 )
A.长沙、株洲、湘潭
B.湘潭、株洲、长沙
C.株洲、湘潭、长沙
D.长沙、湘潭、株洲
  纳入国家规划,赋予重大使命。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株潭迎来了黄金机遇。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一体化建设
B.资源节约型
C.环境友好型
D.产业高度一致
5.下列关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沙城市规模较大,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计算机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B.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
C.湘潭的机车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
D.长沙的衡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6.亮亮去长株潭城市群做了实地考察,下面是他的总结汇报。你认为错误的是 ( )
A.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
B.湘江流经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C.株洲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长沙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长株潭城市群示意图,完成7、8题。
7.湖南提出要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关闭或搬迁沿江的所有工业
B.保护山水景观,建设滨江风光带
C.加强宣传,保护“母亲河”
D.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8.家住湖南省长沙市的小红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说法错误的是 ( )
A.湖南,人杰地灵,是“鱼米之乡”
B.湖南简称“湘”,来源于美丽的母亲河——湘江
C.长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大多数农作物能一年两熟
9.读长株潭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长株潭三市城区的河流是 ,长沙位于株洲的 (上、下)游方向。
(2)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通过长株潭地区, 南北纵向的高铁线路是 。
(3)长株潭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该地生产该粮食作物具有的气候优势条件有 。
(4)长株潭三市自然环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下列选项属于相似之处的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高原地形
C.位于资水流域   D.草地广布
10.(2023·湖南湘潭模拟)阅读长株潭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湖南重要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长株潭位于湘江沿岸,这样临河设城的好处是 。
(2)《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使三城市联系日益紧密,如同长江三角洲的“同城效应”,实现“同城效应”,其首要条件是 。
(3)湖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湘潭韶山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两山铁路的开通,将韶山与井冈山紧密相连。请你谈一谈,两山铁路的开通对湘潭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长株潭地区位于江南丘陵区,是全国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简述该地区水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治理措施。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一、城市群概况
1.位置:位于湖南省东部,E湘江流经,包括A株洲、B湘潭、C长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有D京广线、公路和E湘江相连。
3.经济: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质疑判断】
(1)长株潭城市群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湘江穿越长沙、株洲、湘潭,京广线、沪昆线交会于株洲市。(√)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城市 长沙 株洲 湘潭
发展差异 湖南省省会 铁路枢纽 制造业和旅游业
产业部门 计算机、杂交 水稻、新材料、 工程机械 电力机车、 有色冶金 和化学工业 钢铁、机电、 农产品加工
旅游资源 岳麓山、橘子 洲、马王堆等 — 毛泽东同志故乡
三、三市的发展联系
1.一体化建设:
(1)电信部门:把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
(2)旅游部门:把三市的观光旅游项目整合起来。
(3)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系统。
(4)环保部门:明确各个城市的环保责任,严格保护好湘江的水环境。
2.两型社会: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质疑判断】
(1)毛泽东同志的故乡、岳麓山、橘子洲等,均位于长沙市。 (×)
(2)长株潭城市群构建湘江风光带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 (√)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三足鼎立、湘江、一体化建设、两型社会
【地图笔记】
一江串三城
【名师提醒】
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1)三市距离较近,布局紧凑。
(2)现代化交通运输发达。
【必备知识·基础练】
融合长株潭,幸福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获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据此完成1~3题。
1.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的 (C)
A.南部 B.西部
C.东部 D.中部
2.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C)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3.湘江流经长株潭三市市区,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C)
A.长沙、株洲、湘潭
B.湘潭、株洲、长沙
C.株洲、湘潭、长沙
D.长沙、湘潭、株洲
  纳入国家规划,赋予重大使命。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株潭迎来了黄金机遇。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一体化建设
B.资源节约型
C.环境友好型
D.产业高度一致
5.下列关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长沙城市规模较大,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计算机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B.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
C.湘潭的机车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
D.长沙的衡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6.亮亮去长株潭城市群做了实地考察,下面是他的总结汇报。你认为错误的是 (D)
A.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
B.湘江流经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C.株洲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长沙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长株潭城市群示意图,完成7、8题。
7.湖南提出要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
A.关闭或搬迁沿江的所有工业
B.保护山水景观,建设滨江风光带
C.加强宣传,保护“母亲河”
D.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8.家住湖南省长沙市的小红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说法错误的是 (C)
A.湖南,人杰地灵,是“鱼米之乡”
B.湖南简称“湘”,来源于美丽的母亲河——湘江
C.长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大多数农作物能一年两熟
9.读长株潭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长株潭三市城区的河流是湘江,长沙位于株洲的下(上、下)游方向。
(2)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通过长株潭地区, 南北纵向的高铁线路是京广高铁。
(3)长株潭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该地生产该粮食作物具有的气候优势条件有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或雨热同期)。
(4)长株潭三市自然环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下列选项属于相似之处的是 (A)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高原地形
C.位于资水流域   D.草地广布
10.(2023·湖南湘潭模拟)阅读长株潭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湖南重要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长株潭位于湘江沿岸,这样临河设城的好处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使三城市联系日益紧密,如同长江三角洲的“同城效应”,实现“同城效应”,其首要条件是便利的交通。
(3)湖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湘潭韶山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两山铁路的开通,将韶山与井冈山紧密相连。请你谈一谈,两山铁路的开通对湘潭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带动了湘潭韶山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湘潭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等。
(4)长株潭地区位于江南丘陵区,是全国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简述该地区水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治理措施。
答:自然原因: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春夏降水多,易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易引发山洪。
措施:加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建造水库等水利工程,削减洪峰的威胁;疏浚河道。
阶段综合测评,请使用 “单元质量评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