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 北方地区
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1.区域概况:
(1)位置:中国东部 线以北的地区。
(2)面积和人口:各约占全国的 %和 %。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 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A 平原、B 平原和C 高原等。
(2)气候:大部分属于 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3)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
二、经济活动
1.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地形 、土壤肥沃;地跨 带、 带和寒温带,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
(2)耕地类型:以 为主;种植业类型: 农业。
(3)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
①温带水果: 、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②地方特产:东北“三宝”( 、鹿茸、貂皮)、洛阳 、兰州白兰瓜等。
2.矿产与工业:
(1)矿产资源。
①种类: 、铁、 等。
②最大的能源产区: 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皆为特大型油田; 省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工业区: 重工业区、 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3)工业中心: 、郑州、西安、兰州等。
【关键词】
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旱作农业
【地图笔记】
北方地区的地形
【情境思考】
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要供暖 烧煤取暖有哪些弊端
【名师提醒】
东北地区的山地地区,年降水量虽然小于800 mm,但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形成湿润地区。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案例突破】
(2024·梧州学业考改编)某中学组织学生在北方地区研学,同学们收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仿照华北平原的资料,写出A地形区的资料: 。
(2)经过比较辽中南和京津唐两个工业基地,同学们注意到它们共同的发展优势条件之一是临 海;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京津唐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
(3)到了B (地形区),同学们住进当地的特色民居—— 。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C.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2.下图所示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中,符合华北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
3.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①平原面积广大 ②土壤肥沃
③耕地集中连片 ④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如苏州园林建筑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为主
C.赛龙舟、“三月三”是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京剧、豫剧、秦腔,唱腔高亢
我国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中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结合下图,完成5~7题。
5.“雨水春雨贵如油”的地区主要是指( )
A.①②地区 B.②③地区
C.③④地区 D.①④地区
6.解决该地春季农田缺水问题的正确做法是( )
A.种植喜水作物 B.种植耐旱作物
C.使用有机肥料 D.推广大棚种植
7.②地常见的农作物有( )
A.小麦、玉米 B.甘蔗、玉米
C.水稻、大豆 D.水稻、油菜
8.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地区,山脉A是 。
(2)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与乙地相比,甲地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原因是该地 。生产小麦、玉米、花生的是 地区;两地耕地类型均以 为主。
(3)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是 ,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两条即可)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但是随着地膜的推广使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也地膜,败也地膜”。读图,完成9~11题。
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保障农作物正常及时发芽,此时地膜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增温保湿 B.保持养分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防除病虫草
10.山东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时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增温保湿 B.保持养分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防除病虫草
11.“成也地膜,败也地膜”,这句话反映的问题不包括( )
A.废弃地膜不易降解,残留在土壤里影响根系生长,在降解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B.牲畜误食地膜后影响消化甚至死亡,地膜随风飘荡危害输电线路安全
C.大量使用地膜成本高,造成农民收入下降,种地积极性下降
D.地膜阻隔了雨水下渗,降低了耕地的抗旱能力
读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首要途径。读中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区域包括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跨甘、陕、晋、鲁等省区
B.太行山以东地区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C.初春季节,图中河流山东段易出现凌汛
D.图示区域位于北方地区,煤炭、石油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3.下列气候类型与图示地区相吻合的是( )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树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均有栽培。读我国苹果种植的优势生产区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苹果种植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
C.冬季积雪厚,春旱不明显
D.气候湿热,水热资源丰富
15.与丙种植区相比,乙种植区种植苹果树可以减轻当地的( )
A.水土流失 B.台风灾害
C.环境污染 D.寒潮灾害
16. 【素养提升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和B 以东,A 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东临渤海和C 。
(2)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分析该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
(3)从地理位置、对外联系、交通、资源等方面, 简述大连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7.读图,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人教版八下P10活动)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分配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 带和 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 (干湿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 北方地区
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1.区域概况:
(1)位置: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
(2)面积和人口:各约占全国的20%和40%。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等。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3)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
二、经济活动
1.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
(2)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种植业类型:旱作农业。
(3)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
①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②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2.矿产与工业:
(1)矿产资源。
①种类:煤、铁、石油等。
②最大的能源产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皆为特大型油田;山西省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关键词】
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旱作农业
【地图笔记】
北方地区的地形
【情境思考】
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要供暖 烧煤取暖有哪些弊端
答: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室内需要供暖。烧煤会消耗煤炭资源,产生环境污染。
【名师提醒】
东北地区的山地地区,年降水量虽然小于800 mm,但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形成湿润地区。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案例突破】
(2024·梧州学业考改编)某中学组织学生在北方地区研学,同学们收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仿照华北平原的资料,写出A地形区的资料:这里是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一年一熟。
(2)经过比较辽中南和京津唐两个工业基地,同学们注意到它们共同的发展优势条件之一是临渤海;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京津唐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
(3)到了B黄土高原(地形区),同学们住进当地的特色民居——窑洞。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C.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2.下图所示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中,符合华北地区实际情况的是(B)
3.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B)
①平原面积广大 ②土壤肥沃
③耕地集中连片 ④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D)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如苏州园林建筑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为主
C.赛龙舟、“三月三”是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京剧、豫剧、秦腔,唱腔高亢
我国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中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结合下图,完成5~7题。
5.“雨水春雨贵如油”的地区主要是指(B)
A.①②地区 B.②③地区
C.③④地区 D.①④地区
6.解决该地春季农田缺水问题的正确做法是(B)
A.种植喜水作物 B.种植耐旱作物
C.使用有机肥料 D.推广大棚种植
7.②地常见的农作物有(A)
A.小麦、玉米 B.甘蔗、玉米
C.水稻、大豆 D.水稻、油菜
8.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北方地区,山脉A是秦岭。
(2)甲、乙两地都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与乙地相比,甲地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原因是该地气温低,热量不足。生产小麦、玉米、花生的是乙地区;两地耕地类型均以旱地为主。
(3)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是甜菜,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平原广阔,地势平坦;气候雨热同期。(两条即可)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但是随着地膜的推广使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也地膜,败也地膜”。读图,完成9~11题。
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保障农作物正常及时发芽,此时地膜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A.增温保湿 B.保持养分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防除病虫草
10.山东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时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C)
A.增温保湿 B.保持养分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防除病虫草
11.“成也地膜,败也地膜”,这句话反映的问题不包括(C)
A.废弃地膜不易降解,残留在土壤里影响根系生长,在降解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B.牲畜误食地膜后影响消化甚至死亡,地膜随风飘荡危害输电线路安全
C.大量使用地膜成本高,造成农民收入下降,种地积极性下降
D.地膜阻隔了雨水下渗,降低了耕地的抗旱能力
读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首要途径。读中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图示区域包括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跨甘、陕、晋、鲁等省区
B.太行山以东地区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C.初春季节,图中河流山东段易出现凌汛
D.图示区域位于北方地区,煤炭、石油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3.下列气候类型与图示地区相吻合的是(A)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树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均有栽培。读我国苹果种植的优势生产区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苹果种植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是(B)
A.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
C.冬季积雪厚,春旱不明显
D.气候湿热,水热资源丰富
15.与丙种植区相比,乙种植区种植苹果树可以减轻当地的(A)
A.水土流失 B.台风灾害
C.环境污染 D.寒潮灾害
16. 【素养提升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和B青藏高原以东,A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东临渤海和C黄海。
(2)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分析该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
答:春季降水量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3)从地理位置、对外联系、交通、资源等方面, 简述大连市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邻近,对外联系便利;海陆交通发达;可就近获得东北地区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海洋资源丰富。(答对两个要点即可)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7.读图,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人教版八下P10活动)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分配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炎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干湿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