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 西北地区
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1.区域概况:
(1)位置:位于中国长城—A祁连山脉—B阿尔金山脉—C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2)面积与人口:各约占全国的30%和4%。
(3)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有D内蒙古高原、E准噶尔盆地、F塔里木盆地。
(2)气候。
①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特征: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3)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①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②形成原因:地处内陆+山脉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③植被景观演变: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河流:稀少,大多数是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农牧业与矿产
1.农牧业:
(1)牧业:重要畜牧基地有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2)种植业。
①类型:灌溉(绿洲)农业。
②分布:主要分布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③农产品:主要有哈密瓜、葡萄、长绒棉等。
2.矿产资源丰富:白云鄂博的稀土等。
【关键词】
地理位置、干旱、景观变化、畜牧业、水源、绿洲农业
【地图笔记】
西北地区地理要素的变化
【情境思考】
为什么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
答: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名师提醒】
新疆长绒棉的生产条件
1.光热充足——棉花喜光喜热。
2.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3.晴天多——利于成熟和采摘。
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其他地理要素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案例突破】
(2023·临沂学业考)暑假期间,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从北京出发,沿京新高速公路进行研学旅行。阅读图文材料,帮助该地理兴趣小组完成相关研学任务。
材料一 京新高速公路编号G7,东起北京,西至乌鲁木齐,途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6个省区,总里程约2 768千米,有约500千米的路段穿过沙漠无人区,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大美中国第七号公路”等,是一条意义重大的交通要道。
材料二 下图为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图。
【研学准备】
考虑到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出发前地理兴趣小组准备了研学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地图及沿途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资料等。
【研学见闻】
乌兰察布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四季分明,晴天多,光照强,多大风。具有“草原皮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等美称。2023年4月16日,三峡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签署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当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1)说明乌兰察布推进新能源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地形平坦,对风力阻挡作用小,风能丰富。
(2)分析乌兰察布被称为“草原皮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的原因。
答:乌兰察布距离海洋较近,降水多,优质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3)京新高速公路穿过沙漠地区时,有些路段旁边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如图)。根据图文信息说明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答: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防风固沙;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防止风沙掩埋公路。
(4)到了新疆,同学们发现当地哈密瓜、葡萄等特色瓜果特别甜。解释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答: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年暑假,小明到西北地区游玩,回来后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D)
A.看见了成群的三河马、三河牛
B.住过游牧民的蒙古包
C.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当地有大片的橘子树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有三块大沙漠,共8万平方千米。为防止它们扩大连接,当地人们在它们之间种植梭梭树,梭梭树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泥土达到数米。读图,完成2、3题。
2.在种植与养护梭梭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C)
A.气温过低 B.光照强烈
C.水源缺乏 D.风沙过大
3.位于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mm,其原因是(A)
①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
②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周围有高山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④纬度高,终年严寒,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24·遂宁学业考)甘肃省地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读图完成4、5题。
4.结合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A)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描述中,与甲地的地理区域特征最符合的是(C)
A.万里金黄翻麦浪,秋天苹果梨子香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
(2023·连云港学业考)下图为呼伦贝尔市地图。读图完成6、7题。
6.从博克图到呼伦贝尔,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是(D)
A.草原→荒漠 B.草原→森林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
7.影响该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光照
8.(2023·南充学业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为中国东中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乃至西方各国的天然走廊和必经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咽喉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492个洞窟中有众多彩塑和壁画,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 图1为敦煌气候图,图2为某地区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1)据图2可知,河西走廊是位于祁连山(山脉)以北的一条狭长地带,因位于黄河 (河流)以西而得名。
(2)图示河西走廊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为甘或陇。
(3)据图2中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大致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4)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 (选填“祁连山冰雪融水”或“黄河水”)。
(5)据材料和图1简要分析敦煌壁画能保存千年的原因: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
【关键能力·提升练】
番茄又名西红柿,原产于南美洲,是目前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下图为新疆番茄主要种植基地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C)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10.番茄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茄红素的含量(毫克/100克)。每100克番茄中,茄红素的含量新疆为62,意大利、希腊分别为40、52。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B)
A.夏季降水丰富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冰雪融水丰富,水质高
宁夏有民谣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下图示意宁夏年等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
11.宁夏的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是(A)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少,西北多
D.东北少,西南多
12.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米粮川”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D)
①削弱寒冷气流
②阻挡沙漠入侵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增加山地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3.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各地放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湘教八下P16活动2)
为了使畜群吃到充足鲜嫩的草,牧民会根据草场和季节变化,赶着畜群,携带“房子”,从一个草场转移到另一个草场。(人教版八下P75“阅读”)
(1)推测材料一中“可移动”的房子是蒙古包。
材料二 由于受到西北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天山和阿尔泰山海拔较高的迎风坡分布着成片的森林,海拔更高的地方是高山草场。
(北京版八上P40)
(2)天山和阿尔泰山迎风坡降水的水汽来自哪个大洋 分析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降水的差异。
答:大西洋。受来自西北面湿润气流的影响,北面的准噶尔盆地降水比塔里木盆地降水多。
(3)说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是哪个季节牧场,简要分析你的判断。
答:甲、乙、丙、丁依次为冬季牧场、春季牧场、夏季牧场和秋季牧场;由于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为适应山地气温的变化,夏季到海拔较高的地带放牧,冬季再返回山麓地带放牧。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 西北地区
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1.区域概况:
(1)位置:位于中国长城—A 山脉—B阿尔金山脉—C 山脉一线以北。
(2)面积与人口:各约占全国的 %和 %。
(3)民族:以 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 族、回族、 族、哈萨克族等。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D 、E准噶尔盆地、F 。
(2)气候。
①类型:以 气候为主。
②特征: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 季。
(3)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①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②形成原因:地处 + 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③植被景观演变:自东向西依次为 →荒漠草原→ 。
(4)河流:稀少,大多数是 。 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农牧业与矿产
1.农牧业:
(1)牧业:重要畜牧基地有 、河西走廊、 。
(2)种植业。
①类型:灌溉(绿洲)农业。
②分布:主要分布在 山麓、河西走廊、 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③农产品:主要有 等。
2.矿产资源丰富: 的稀土等。
【关键词】
地理位置、干旱、景观变化、畜牧业、水源、绿洲农业
【地图笔记】
西北地区地理要素的变化
【情境思考】
为什么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
答: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名师提醒】
新疆长绒棉的生产条件
1.光热充足——棉花喜光喜热。
2.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3.晴天多——利于成熟和采摘。
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其他地理要素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案例突破】
(2023·临沂学业考)暑假期间,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从北京出发,沿京新高速公路进行研学旅行。阅读图文材料,帮助该地理兴趣小组完成相关研学任务。
材料一 京新高速公路编号G7,东起北京,西至乌鲁木齐,途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6个省区,总里程约2 768千米,有约500千米的路段穿过沙漠无人区,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大美中国第七号公路”等,是一条意义重大的交通要道。
材料二 下图为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图。
【研学准备】
考虑到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出发前地理兴趣小组准备了研学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地图及沿途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资料等。
【研学见闻】
乌兰察布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四季分明,晴天多,光照强,多大风。具有“草原皮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等美称。2023年4月16日,三峡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签署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当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1)说明乌兰察布推进新能源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乌兰察布被称为“草原皮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的原因。
(3)京新高速公路穿过沙漠地区时,有些路段旁边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如图)。根据图文信息说明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4)到了新疆,同学们发现当地哈密瓜、葡萄等特色瓜果特别甜。解释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年暑假,小明到西北地区游玩,回来后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看见了成群的三河马、三河牛
B.住过游牧民的蒙古包
C.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当地有大片的橘子树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有三块大沙漠,共8万平方千米。为防止它们扩大连接,当地人们在它们之间种植梭梭树,梭梭树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泥土达到数米。读图,完成2、3题。
2.在种植与养护梭梭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
A.气温过低 B.光照强烈
C.水源缺乏 D.风沙过大
3.位于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mm,其原因是( )
①位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
②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周围有高山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④纬度高,终年严寒,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24·遂宁学业考)甘肃省地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读图完成4、5题。
4.结合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描述中,与甲地的地理区域特征最符合的是( )
A.万里金黄翻麦浪,秋天苹果梨子香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
(2023·连云港学业考)下图为呼伦贝尔市地图。读图完成6、7题。
6.从博克图到呼伦贝尔,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是( )
A.草原→荒漠 B.草原→森林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
7.影响该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光照
8.(2023·南充学业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为中国东中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乃至西方各国的天然走廊和必经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咽喉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492个洞窟中有众多彩塑和壁画,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 图1为敦煌气候图,图2为某地区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1)据图2可知,河西走廊是位于 (山脉)以北的一条狭长地带,因位于 (河流)以西而得名。
(2)图示河西走廊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为 。
(3)据图2中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大致分布规律: 。
(4)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来自 (选填“祁连山冰雪融水”或“黄河水”)。
(5)据材料和图1简要分析敦煌壁画能保存千年的原因: 。
【关键能力·提升练】
番茄又名西红柿,原产于南美洲,是目前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下图为新疆番茄主要种植基地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10.番茄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茄红素的含量(毫克/100克)。每100克番茄中,茄红素的含量新疆为62,意大利、希腊分别为40、52。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降水丰富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冰雪融水丰富,水质高
宁夏有民谣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下图示意宁夏年等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
11.宁夏的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是(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少,西北多
D.东北少,西南多
12.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米粮川”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 )
①削弱寒冷气流
②阻挡沙漠入侵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增加山地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3.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各地放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湘教八下P16活动2)
为了使畜群吃到充足鲜嫩的草,牧民会根据草场和季节变化,赶着畜群,携带“房子”,从一个草场转移到另一个草场。(人教版八下P75“阅读”)
(1)推测材料一中“可移动”的房子是 。
材料二 由于受到西北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天山和阿尔泰山海拔较高的迎风坡分布着成片的森林,海拔更高的地方是高山草场。
(北京版八上P40)
(2)天山和阿尔泰山迎风坡降水的水汽来自哪个大洋 分析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降水的差异。
(3)说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是哪个季节牧场,简要分析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