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三)(含答案)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质量评价(三)(含答案)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7 09:22:59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七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3·济南模拟)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台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关于香港、澳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B.地狭人稠,劳动力成本低
C.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D.在合作中,处于“厂”的位置
2.有关港、澳、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的博彩、旅游业十分发达
B.香港与经济特区珠海相邻
C.珠江三角洲盛产香蕉、菠萝、水稻、甘蔗等农产品
D.澳门是世界金融中心,有“东方之珠”的美称
3.由广东省推进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工业发展 
②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条件好,对外经贸合作便利 
③通过发达的水路交通网,能带动广阔经济腹地的发展 
④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 
⑤夏季高温多雨,耕地面积广大,水源不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23·巴中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基地之一,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此投资研发和生产。如图为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企业数量地市比例图。据此,完成4~6题。
4.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 ( )
A.广州 B.珠海 C.东莞 D.深圳
5.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是因为大湾区 ( )
A.科技力量雄厚 B.消费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
6.多家机器人企业进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
A.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B.减少原料、燃料供应
C.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 D.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2023·广东东莞模拟)2024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要进一步理顺生产基地、配送中心、消费市场之间的关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读图,完成7、8题。
7.粤港澳大湾区能形成图中的农业景观,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
A.濒临海洋,气候干旱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盆地地形,降水集中 D.河道弯曲,淤塞成湖
8.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建设“菜篮子”,也明确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四城各自具有的优势是 ( )
A.①城:拥有珠江三角洲低成本的土地
B.②城:满足工业用地多,航运发达
C.③城:利用港澳先进的技术经验
D.④城:享受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2023·雅安学业考)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据此完成9~11题。
9.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 ( )
A.环渤海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10.该地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有 ( )
①交通便利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 )
①促进对外开放,优化产品进口
②更好地满足民众消费需求
③促进与各国间的商贸合作
④促进产品出口,提高外汇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 ( )
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B.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
13.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
A.海陆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14.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香港海岸线平直,地形以平原为主
B.澳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环境幽雅
C.香港、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西侧、东侧
D.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祖国内地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还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如图为长江经济发展带,读图,完成15~17题。
15.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
①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②长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④西电东送只保障上海市用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航能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长江上游的三峡工程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会,形成水陆联运网
17.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 ( )
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②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④实施围湖造田等重大民生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我国M城市群之间出现了“同城效应”,城市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地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对M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调查,读图,下列调查所获取的信息中,不可信的是 ( )
A.长沙、湘潭、株洲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
B.京广、沪昆高铁经过,交通便利
C.湘潭所辖的韶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D.长沙依托广阔的消费市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钟灵毓秀的环境孕育了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株潭城市群,有“一江联三市,三足鼎立”之说,根据所学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
B.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C.长株潭一体化不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阻碍经济的发展
D.长株潭三市彼此相距很近,发展特点相同
20.长株潭城市群,以三市间的快速交通设施为纽带,以交通线为发展轴向周边地区放射,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要将长株潭建设成为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以下举措合理的是 ( )
A.相互模仿、借鉴,消除城市产业差别
B.将三市间的绿地改建为住宅区和工业区
C.建立统一的公交、通信系统,整合观光旅游项目
D.鼓励购买和使用私家车,解决三市间交通困难问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千米,中间段是约6千米长的海底隧道。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内。
(1)港珠澳大桥跨海逾 35 千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 海。(2分)
(2)修建港珠澳大桥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2分)
(3)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共同的不利条件是 ,有利条件是 。(3分)
(4)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三个城市居民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2分)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长江流域要依托“黄金水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如图为长三角地区和川渝地区示意图。
(1)“黄金水道”是指长江具有优越的 条件,有利于上中下游地区的联系。(2分)
(2)成都市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1分)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该地区有我国著名的 (地形区),有“紫色盆地”之称。(4分)
(4)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川渝地区应重点开发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 。(1分)
(5)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为川渝地区的发展提供 、 和管理经验。(2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湿地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新生湿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长江三角洲紧临东海,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珠江三角洲面临中国南海,是内地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材料二 图1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图2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图3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人们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和水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这样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2分)

(2)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面临的挑战是 ( )(2分)
A.地狭人稠,资源缺乏
B.劳动力紧缺且素质低
C.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
D.教育和科技发展滞后
(3)能源短缺限制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试从“开源”的角度列举一条解决措施。
。(1分)
(4)河流对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农业、工业发展分别有何作用
。(2分)
(5)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达,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形成当地“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景色的原因是
。(2分)
(6)同为我国主要河流的入海口,黄河、珠江和长江的入海口处都形成大面积的三角洲,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均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黄河三角洲的地理环境特点,试分析黄河三角洲不能形成大规模经济区的主要原因。(2分)
。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七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3·济南模拟)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台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关于香港、澳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B.地狭人稠,劳动力成本低
C.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D.在合作中,处于“厂”的位置
2.有关港、澳、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珠江三角洲的博彩、旅游业十分发达
B.香港与经济特区珠海相邻
C.珠江三角洲盛产香蕉、菠萝、水稻、甘蔗等农产品
D.澳门是世界金融中心,有“东方之珠”的美称
3.由广东省推进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矿产资源丰富,利于工业发展 
②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条件好,对外经贸合作便利 
③通过发达的水路交通网,能带动广阔经济腹地的发展 
④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 
⑤夏季高温多雨,耕地面积广大,水源不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23·巴中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基地之一,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此投资研发和生产。如图为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企业数量地市比例图。据此,完成4~6题。
4.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 (D)
A.广州 B.珠海 C.东莞 D.深圳
5.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是因为大湾区 (A)
A.科技力量雄厚 B.消费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
6.多家机器人企业进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
A.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B.减少原料、燃料供应
C.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 D.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2023·广东东莞模拟)2024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要进一步理顺生产基地、配送中心、消费市场之间的关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读图,完成7、8题。
7.粤港澳大湾区能形成图中的农业景观,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B)
A.濒临海洋,气候干旱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盆地地形,降水集中 D.河道弯曲,淤塞成湖
8.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建设“菜篮子”,也明确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四城各自具有的优势是 (C)
A.①城:拥有珠江三角洲低成本的土地
B.②城:满足工业用地多,航运发达
C.③城:利用港澳先进的技术经验
D.④城:享受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2023·雅安学业考)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据此完成9~11题。
9.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 (B)
A.环渤海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10.该地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有 (A)
①交通便利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A)
①促进对外开放,优化产品进口
②更好地满足民众消费需求
③促进与各国间的商贸合作
④促进产品出口,提高外汇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 (A)
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B.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地形崎岖,多山间盆地
13.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B)
A.海陆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14.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香港海岸线平直,地形以平原为主
B.澳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环境幽雅
C.香港、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西侧、东侧
D.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祖国内地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还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如图为长江经济发展带,读图,完成15~17题。
15.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B)
①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②长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④西电东送只保障上海市用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通航能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长江上游的三峡工程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会,形成水陆联运网
17.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 (B)
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②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④实施围湖造田等重大民生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我国M城市群之间出现了“同城效应”,城市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地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对M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调查,读图,下列调查所获取的信息中,不可信的是 (D)
A.长沙、湘潭、株洲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
B.京广、沪昆高铁经过,交通便利
C.湘潭所辖的韶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D.长沙依托广阔的消费市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钟灵毓秀的环境孕育了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株潭城市群,有“一江联三市,三足鼎立”之说,根据所学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
B.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C.长株潭一体化不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阻碍经济的发展
D.长株潭三市彼此相距很近,发展特点相同
20.长株潭城市群,以三市间的快速交通设施为纽带,以交通线为发展轴向周边地区放射,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要将长株潭建设成为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以下举措合理的是 (C)
A.相互模仿、借鉴,消除城市产业差别
B.将三市间的绿地改建为住宅区和工业区
C.建立统一的公交、通信系统,整合观光旅游项目
D.鼓励购买和使用私家车,解决三市间交通困难问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千米,中间段是约6千米长的海底隧道。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内。
(1)港珠澳大桥跨海逾 35 千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南海。(2分)
(2)修建港珠澳大桥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是台风。(2分)
(3)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共同的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缺乏,有利条件是沿海,交通便利。(3分)
(4)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三个城市居民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极大地缩短了三个城市之间的车程,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2分)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长江流域要依托“黄金水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如图为长三角地区和川渝地区示意图。
(1)“黄金水道”是指长江具有优越的航运条件,有利于上中下游地区的联系。(2分)
(2)成都市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川或蜀。(1分)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该地区有我国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形区),有“紫色盆地”之称。(4分)
(4)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川渝地区应重点开发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水能资源。(1分)
(5)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为川渝地区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2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湿地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新生湿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长江三角洲紧临东海,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珠江三角洲面临中国南海,是内地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材料二 图1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图2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图3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人们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和水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这样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2分)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减少等(言之有理即可)。
(2)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面临的挑战是 (A)(2分)
A.地狭人稠,资源缺乏
B.劳动力紧缺且素质低
C.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
D.教育和科技发展滞后
(3)能源短缺限制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试从“开源”的角度列举一条解决措施。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开发新能源等。(1分)
(4)河流对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农业、工业发展分别有何作用
为农业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等;为工业提供便利的水路运输,工业用水便利等。(2分)
(5)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达,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形成当地“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景色的原因是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地势低平,多河流,河网密布,人们大多傍水而居,用水方便,以内河航运代替陆路运输。(2分)
(6)同为我国主要河流的入海口,黄河、珠江和长江的入海口处都形成大面积的三角洲,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均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黄河三角洲的地理环境特点,试分析黄河三角洲不能形成大规模经济区的主要原因。(2分)
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黄河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航运价值较低;黄河三角洲的筑港条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