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4课 天净沙 秋思 (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4课 天净沙 秋思 (共6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7 17: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9张PPT。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将其作为[越调?天净沙]的“定格”范曲,被推崇为“秋思之祖”也。回首页“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王国维《人间词话》) 回首页《太和正音谱》
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有振鬣①长鸣万马皆瘖②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①②瘖 Yīn,同“喑”。“瘖,不能言也。”(《说文》)。沉默不语。
柳宗元《与箫翰林俛书》:“用时更乐瘖默,思与木石为徒”鬣 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回首页其言情也,
必沁人心脾。
——王国维《人间词话》
回首页已然深秋了,
孤单单一个人
飘零在异乡
……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回首页学习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思想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剧曲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马致远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一些走上仕途的文人,因受统治者的歧视,思想仍多苦闷。马致远年轻时迷恋功名,曾做过地方小官,五十岁左右脱离官场,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生活,沉溺于山水之间,寄情诗酒。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天净沙 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双调 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
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
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找出韵脚韵 a枯藤老树昏鸦
△平△仄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平△仄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
△仄平平仄△。
夕阳西下,
△平△仄
断肠人在天涯
△平△仄平平。
(“△” 为可平可仄。)
天净沙 秋思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枯 藤 
老 树 
昏 鸦枯 藤 
老 树 
昏 鸦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写“枯藤 老树 昏鸦”意图何在?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
乌鸦一家尚能团聚,而此曲的主人公却还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小桥流水人家小 桥  流 水人 家《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枯藤老树昏鸦, 残桥寒水茅屋,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小桥 流水 人家”作用何在?引起游子对“家”的思念。
烘托游子思家之情。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Z、xxk
“古道 西风 瘦马” 烘托游子离家远行的凄凉。
古道西风表现荒凉凄冷;
由马瘦可以联想到人瘦。马犹如此 人何以堪!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夕阳西下”一句有什么作用?点明时间;
烘托游子异乡奔波的凄凉。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赏析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横卧在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几户人家的房子,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
佳句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萧秋风中传来寒鸦的声声哀鸣,太阳已经落山了,昏鸦还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 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的他,眼前突然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系?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合作探究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知识:   我国古典诗歌常常用日暮斜阳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写哀倍增其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九种景物
形成对比晚秋郊野凄凉、萧瑟之景,烘托哀愁气氛全诗主旨
借景抒情
道出漂泊天涯游子的凄凉、愁苦、孤寂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小结
这首散曲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艺术特色: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藤、树、鸦、桥 、水、家、道 、风、马。1、言简意丰简约深细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还给人了意境。2、多方映衬如: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的幽静;
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等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突出游子情怀。结合烘托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结合烘托“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写作手法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情感,即情景交融。
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反衬手法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艺术特色诗的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简约与深细
细相依
静景与动景
景相映景色与情思
思相融 简约与深细相依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静景与动景相映《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静景与动景相映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景色与情思相融比 较 阅 读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比较两首诗有何异同? 思乡思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往今来那些让世人刻骨铭心的思乡思亲的离愁别绪之中……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孟浩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课后习题有感情的朗诵本诗,并细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课后习题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读古人思乡的诗句,还会联想到哪些?你有什么感想
3、当你远离故乡深秋已至,你又有何感受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心目中的《秋思》。
1、《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__”。秋思之祖马致远元杂剧散曲关汉卿郑光祖白朴2、《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断肠人枯藤西风夕阳3、《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押 韵,
韵脚是 、 、 、 、 、。a鸦家马下涯4、《[越调]天净沙 秋思》是散曲中的小令,其中“越调”为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秋思”的意思是 。题目宫调曲牌名秋天的思绪 5、 《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
6、请说出我国不同朝代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赋诗词曲小说夕阳西下《天净沙 秋思》中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昏鸦古道人家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