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19:2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旅人蕉原产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属常绿乔木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表皮包被有一层蜡质的皮粉,叶柄具有极强贮水能力。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位置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旅人蕉大面积种植区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蜡质皮粉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增加热量吸收 B.抵抗强风侵袭 C.减少水分蒸腾 D.增强光合作用
3.我国引种旅人蕉,最合适的地区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江苏北部
C.新疆绿洲 D.台湾南部
贵州省某县县域位于山间河谷,县城沿河流两侧布局,外环有高速公路通过,境内多温泉。近年来,该县城人车矛盾突出,县政府经探讨研究后,摒弃之前地下通道建设方案,选择通过建设天桥(地上通道)缓解人车矛盾。下图分别为该县城俯瞰图及某处天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县城天桥主要建在( )
A.可以连通河流两岸附近 B.城区外环城公路附近
C.城区中心人流密集地区 D.公园等公共服务区域
5.该县城摒弃地下通道,而选择建天桥,主要考虑的是( )
A.地质条件 B.地形状况 C.便捷程度 D.经济水平
6.该县城天桥的建设,有利于( )
A.缓解高速公路的压力 B.增强与其他县市的联系
C.城区向河谷两侧扩展 D.节省城区居民通勤时间
科其喀尔冰川位于天山西段托木尔峰南部,是典型的大陆型山谷冰川。科其喀尔冰川规模大,消融区的冰川表面覆盖着大量较厚的岩石碎屑表碛(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内碛暴露于冰川表面而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某科考队于8月在当地考察时发现,该冰川中下部冰面表碛密布,不同厚度表碛对冰面消融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冰川末端冰面湖发育规模较小。湖岸四周冰川被表碛覆盖,对冰面湖保持稳定有积极作用。图为科其喀尔山谷冰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谷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为( )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8.8月,该山谷冰川消融量最大的部位是( )
A.表碛区上部 B.表碛区中部 C.表碛区下部 D.裸冰区
9.表碛覆盖湖岸四周冰川对冰面湖保持稳定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表碛( )
A.增加湖岸重量,湖泊不易被风浪侵蚀 B.增大湖面与湖岸间温差,湖陆风显著
C.阻碍地—气热量交换,湖岸冰川保持低温 D.吸收热量多,湖岸冰川升温快,消融量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枳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沙丘1-2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
12.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20世纪80年代,我国河流地貌专家系统性地开展了对黄河不同阶段的发育历史的研究,发现黄河在中游段的发育年龄在170万年左右,中下游段的年龄在120万年以内,上游段的年龄在10万年以内。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黄河发育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形成的黄河属内流水系 B.最早形成的黄河属外流水系
C.黄河上游地壳一直下降 D.黄河中游地壳一直下降
14.研究黄河发育年龄的主要对象是( )
A.河谷形态 B.河流阶地 C.河道变迁 D.流量变化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和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曲线表示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海水盐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造成北纬60°N附近大西洋不同于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域封闭 B.暖流流经 C.降水量大 D.河流补给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湘桂走廊是长江水系湘江上游与珠江水系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有灵渠连通湘江和漓江。区内碳酸岩(石灰岩)含泥灰岩、泥岩或碎屑岩夹层,地貌南北向展布为溶丘洼地—峰丛洼地—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峰林平原发育在湘桂走廊(研究区)中央(图)。据研究,湘桂走廊中央的峰林平原是由峰丛洼地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演化发展而成,其形成主要与区域岩性、水位变化所导致的流水作用等因素有关。
(1)指出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并简述理由。
(2)分析研究区由峰丛洼地到峰林平原的形成过程。
(3)说明灵渠开凿的有利地理条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沿黄地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西安、宝鸡、天水等城市及横贯东西的交通线,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构建西北产业集聚带,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文化积淀深厚。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分布和辐射范围图。
(1)指出影响沿黄地区城市辐射范围的主要因素。
(2)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黄河中上游区域发展的主要作用。
(3)从区域联系与协作角度,为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喜暖湿,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绿化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喀斯特地貌广布。近年来,绿化村采取了“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的模式进行佛手种植,石缝里长出了“金果果”,“石缝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如图),昔日“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1)分析该地佛手种植的限制性自然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
(2)分析“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模式对该地佛手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为进一步促进“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为该地佛手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A 6.D
7.B 8.A 9.C
10.A 11.C 12.B
13.A 14.B
15.D 16.B
17.(1)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为鞍部。东西向灵渠跨越湘江和灵河分水岭,位于中间地势较高部位;南北向地形特征为南北两侧山地高、中间地势低,灵渠位于中间地势较低部位。
(2)研究区内为石灰岩,且杂质多(纯度低)裂隙密度大,硬度小,易被风化、侵蚀;地壳相对稳定时,丰水期地表河水泛滥,地表、地下水的侧向侵蚀作用加强,流水侵蚀洼地边缘峰丛峰脚;枯水期,河水消退,地下水位下降,水流将泛滥时期溶蚀侵蚀的物质带走;周期性的河水涨落,峰脚不断溶蚀后退,洼地面积扩大,使峰丛峰体独立形成峰林,洼地连通形成平原,最终峰丛洼地发展成峰林平原。
(3)地形以峰林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利于开凿;该地为湘江上游和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开凿河道线路较短;该地湘江与润江丰水期地下水位一致,地下水互通,水位差小,开挖深度小;该地有部分天然河道、洼地可以利用,减少开凿工程量;石灰岩硬度小,易开凿。
18.(1)城市规模与等级;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距离远近;城市关系(经济水平)等。
(2)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实力较强,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好,文化积淀深厚,交通条件优越;设立经济区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集聚,形成区域增长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进而加强辐射带动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梯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
(3)加强流域上中下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立足比较优势,发挥中大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城市群之间发展协调性,避免同质化建设和低水平竞争;生态保护方面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管理、协同机制,统一管理与开发。
19.(1)
限制性自然条件:土壤贫瘠,受干旱影响大。治理工程措施:缓坡修梯田,平整土地;修建引水灌溉设施。
(2)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利于保障当地佛手种植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优先雇用当地村民,保证了佛手种植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会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佛手种植业发展。
(3)可开发佛手的药用、食用价值,发展医药产业和食品加工业;利用佛手观赏价值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产体验游等;利用现代通信网络、交通网络等条件发展佛手商品贸易和物流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