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0 健康地生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0 健康地生活(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7 06:26: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健康地生活
一.题型突破
题型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题关键1:必备基础知识
1、传染病概念:由 病原体 引起,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点: 传染性和流行性 。
3、病原体概念:引起传染病的 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生物。
4、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 传染源 (患病的人或动物、携带者)、 传播途径 (空气、饮食、生物媒介)、 易感人群 (未患病的健康的人)。
5、传染病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对患病的人或动物进行处理,如治疗、隔离病人,打针吃药;焚烧、杀死、深埋动物)、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开窗通风、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 (打疫苗、锻炼身体)。
解题关键2:区分流行环节
1.媒介生物只携带和传播病原体而不患传染病,它们属于传播途径。
2.例如,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患者属于传染源,疟原虫是病原体,而按蚊属于传播途径。
解题关键3:区分预防措施
1.区分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主要是看对谁采取措施。
2.对病人采取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
3.如果是对易感人群采取措施,就是保护易感人群,如不让其他人进入传染病医院。
1.(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因此流行性感冒容易大规模流行。分析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流行性感冒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 D.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甲的唾沫和飞沫中含有病原体,甲是传染源;乙是病原体离开甲到达丙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丙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属于易感人群。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甘肃陇南·中考真题)今年春季甲流来袭,让一些同学相继“中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甲流患者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题型二 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题关键1、人体免疫(必备知识)
1、人体的三道防线和两种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体的两种免疫 特点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菌、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 免疫 (先天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针对 多种 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 溶菌酶 )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溶解细菌; 吞噬细胞 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胸腺、淋巴结、脾脏)和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产生 抗体 、清除 抗原 特异性 免疫 (后天性免疫) 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2、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如肿瘤细胞)。
解题关键2、辨析抗原和抗体
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疫苗、移植器官、过敏原、蛇毒、输入的他人血液等“非己”成分及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都是抗原。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细菌、病毒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细菌、病毒属于抗原。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如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抗毒素血清是抗体。
抗体具有专一性,只对相应的抗原起作用。如打了水痘疫苗后,机体会产生水痘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不能抵御流感病毒。
1.(2023·吉林·中考真题)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 )
A.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故选B。
2.(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免疫过程,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 D.溶菌酶杀死细菌
【答案】C
【解析】AB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白细胞吞噬病菌”和“溶菌酶杀死细菌”,都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D不正确。
C.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故选C。
3.(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我国在宋朝就有医者将轻症天花患者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以此来预防天花。痘浆会使人体产生( ),从而获得对天花的( )免疫
A.抗原 非特异性 B.抗体 特异性
C.抗原 特异性 D.抗体 非特异性
【答案】B
【解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这里的痘浆相当于现在的疫苗,即抗原,它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在人体内会存留很长时间,人体内具有这种抗体后,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该抗体会协同白细胞将其消灭,人就不会在得天花。但这种抗体具有特异性,对其他的病原体没有作用。因此这里所说的痘浆会使人产生抗体和获得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B。
题型三 用药和急救
解题关键1、用药和急救(必备知识)
1、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 病情 、 体质 和 药物 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险。
(2)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药物的分类:分为 处方药 (RX)和 非处方药 (OTC)。
2、急救措施
(1)拨打“ 120 ”急救电话。
(2)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 和 人工呼吸 。
(3)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下段约 1/3 处。
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 100 次。
(4)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保证 呼吸道通畅 ,每分钟吹15-20次。
(5)先做 30 次心脏按压,再做 两 次人工呼吸(30:2)。
3、急救措施--出血症状及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血色 鲜红 ,呈喷射状。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近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 暗红 ,出血时一股一股往外冒。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远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一点一点往外渗,止血方法是把伤口处理干净后,自然止血或贴创可贴。
(4)中医上“把”的“脉”实际上是手臂上的桡动脉;“青筋”指的是 静脉 。注射药物的血管是 静脉 。
(5)抽血、输液时,用橡胶管捆扎手臂的 近心端 。目的是 使血管鼓起,便于针刺入 。
(6)被毒蛇咬伤的伤口,用绷带捆扎伤口的 近心端 。目的是避免毒液向 心脏 扩散。
1.(2023·北京·中考真题)某药品说明书内容节选如下图,关于该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凭医生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 B.适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
C.病症严重时应加倍服用 D.超过有效期仍然可以服用
【答案】B
【解析】A.说明书上有非处方药(OTC)标注,因此,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就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A错误。
B.从说明书上的功能主治可知,该药适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B正确。
C.用药前要明确诊断,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用药,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用药剂量要适当,C错误。
D.任何药物过期都是不能使用的,任何药物都是有保质期。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先确定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只有使用有效期内的药物才能达到临床效果,并且是安全、有效的。药在有效期过了之后使用,可以使药物的药效减弱,甚至失效。而有些药物在过期之后可能会出现药物的化学性质改变,使用之后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或者中毒反应,引起比较严重的副作用,D错误。
故选B。
2.(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题)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用急救方法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拨打的电话号码是119
B.进行图②前应先对环境进行消毒
C.进行图③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
D.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b点进行止血
【答案】C
【解析】A.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119是火警电话,A错误。
B.图②为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时为避免交叉感染,可使用人工呼吸膜进行防护或对口鼻消毒,一般不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毒,B错误。
C.③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挽救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的生命比较重要,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一般为100~120次/分,C正确。
D.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因此图④中应该在a点进行止血,D错误。
故选C。
题型四 健康地生活
解题关键1、健康的生活(必备知识)
1、健康
(1)健康的概念:指一种 身体上 、 心理上 和 社会适应方面 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生活方式病: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是慢性、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被称为“ 生活方式病 ”或“ 现代文明病 ”。
(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心情愉快 。
2、调节情绪的方法: 转移注意力 、 宣泄烦恼 、 自我安慰 。
3、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
(2) 坚持体育锻炼 ;
(3) 按时作息 ;
(4)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
(5) 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
(6)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
(1) 吸烟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抽烟会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还有可能诱发肺癌等。
(2) 酗酒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增加患癌危险等。
(3) 吸毒 :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
(4) 网瘾 :导致免疫力低下,出现心理疾病等。
1.(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青少年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①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②沉迷网络、游戏人生 ③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按时作息、睡眠充足;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沉迷网络、游戏人生,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①③④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受到挫折时,以下行为不恰当的是(  )
A.憋在心里闷闷不乐 B.适度宣泄自己的烦恼
C.向家长和老师诉说,寻求帮助 D.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答案】A
【解析】由分析可知:当受到挫折时,可以适度宣泄自己的烦恼、 向家长和老师诉说,寻求帮助、 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调节自身的情绪。憋在心里闷闷不乐容易引发抑郁症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课堂巩固
1.下列有关健康与急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B.健康仅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C.抢救动脉出血的伤员时,要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D.吸烟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烟可能会诱发肺癌
【答案】B
【知识点】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2.“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学习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意外时首先应拨打120 ,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B.如图3,若伤者下肢静脉⑤处出血,在⑥处用止血带包扎止血
C.溺水急救时,发现溺水者停止呼吸,可立即进行图2所示人工呼吸
D.对伤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时,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1中②处
【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4.人工呼吸是一种急救措施,在于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口对口吹气;②清除口鼻异物;③仰卧于坚实平面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人呼吸骤停,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法,要注意呼吸的频率,人工呼吸的方法正确的步骤为:③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
5.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人工呼吸前,应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
B.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用量可以随意增减
C.人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应在出血点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D.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舒缓情绪
【答案】B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调节情绪的方法
【解析】【解答】A.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A正确。
B.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用量不可以随意增减,B错误。
C.人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表明是动脉血管出血,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压迫止血,C正确。
D.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舒缓情绪、转移注意力,以避免产生过大压力及情绪崩溃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了 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6.晓丽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有点感冒,并有头痛、发热、流涕等症状。她从家庭小药箱中找到了一盒药,如图是药物说明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药已过期,不能服用
B.晓丽妈妈可以服用此药
C.服用此药后不影响安全驾驶
D.这是处方药,需要凭处方才能购买
【答案】B
【知识点】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药品过有效期不能服用,此药生产日期是2022年07月15日,有效期为24个月,故到2024年6月15日中考时,此药没有过去,A不符合题意。
B.晓丽妈妈的症状为“头痛、发热、流涕”,与说明书的功能主治相吻合,故晓丽妈妈可以服用此药,B符合题意。
C.说明书“不良反应”提示“可见困倦”,故服用此药后会影响安全驾驶,C不符合题意。
D.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该药物说明书上有OTC标识,说明这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处方可自行购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7.小秦近期消化不良。依据药品说明书部分信息,你推荐的药物,其说明书是(  )
A.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功能主治】用于弱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有效期至】2025年9月
B.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说明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唱。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腐桃体炎。 【有效期至】2024年11月
C.
蒙脱石散说明书【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泻。 【有效期至】2025年5月
D.
舒肝健胃丸说明书【功能主渝】疏肝开郁。导源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 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有效期至】2023年2月
【答案】A
【知识点】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小秦消化不良,乳酸菌素片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因此,可推荐乳酸菌素片,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其中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8.“良药苦口利于病”,正确用药能够治疗疾病,解除病痛。然而,“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安全用药非常重要。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出现药物严重过敏,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B.为了避免药物浪费,过了保质期的药仍可继续服用
C.为了避免药物副作用加剧,病情稍好转就自行停药
D.处方药适用于患者可以自我诊断和治疗的小伤小病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药物过敏反应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拨打急救电话120是正确的应对措施,A正确。
B.药物过了保质期后,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分解或变质,不仅可能失去疗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因此过期药物不应继续服用,B错误。
C.药物的副作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副作用都是严重的或不可接受的。然而,自行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治疗失败或产生其他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并在必要时与医生沟通以调整治疗方案,C错误。
D.处方药是指那些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通常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潜力,用药不当或滥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因此,处方药不适用于患者可以自我诊断和治疗的小伤小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处方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9.受伤的哺乳动物常用舌舔伤口来加快愈合。其中唾液所具有的杀菌物质和免疫功能分别是(  )
A.唾液淀粉酶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淀粉酶特异性免疫
C.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特异性免疫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唾液所具有的杀菌物质和免疫功能分别是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10.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血流速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甲代表静脉,四肢的静脉内静脉瓣比较多
B.若血管乙受伤出血,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按压止血
C.血管丙的特点是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血液在血管中沿着甲→乙→丙的顺序依次流动
【答案】C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11.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对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  )
A.皮肤和腔道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人体防线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2.“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功能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最初是因癌症患者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导致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而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破裂死亡
B.癌症免疫疗法改变了癌细胞的遗传物质
C.酿脓链球菌主要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
D.癌症免疫疗法体现了人体免疫的防御功能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题干中没有提到酿胀链球菌直接侵入细胞并导致其破裂死亡,A说法错误。
B、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B说法错误。
C、酿脓链球菌的侵入可能会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但在癌症免疫疗法中,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患者的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C说法错误。
D、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防御和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这充分体现了人体免疫的防御功能,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3.病毒感染后治愈者的血清,输入同一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清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当人感染病毒后,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是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输入同一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清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抗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和抗体,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14.安全用药事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B.只要一感冒就服用抗生素
C.超剂量服用药物 D.服用超过有效期的药物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药品说明书是药品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详细说明了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信息。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了解和使用药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错误,A正确。
B、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而感冒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而且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一感冒就服用抗生素是不正确的做法,B错误。
C、药物的剂量是根据其药理作用、毒性大小以及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来确定的。超剂量服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中毒、肝肾损伤等严重后果,C错误。
D、药物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证药物质量的期限。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其疗效可能降低,毒性可能增加,甚至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因此,服用超过有效期的药物是不安全的,D错误。
故选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处 方 药(简称RX)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按医嘱服用
非处方药(简称OTC)不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
15.特异性免疫是免疫疗法的基础,下列结构或物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抗体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溶菌酶能杀死细菌,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抗体是由抗原物质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的蛋白质,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的三道防线如下: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16.健康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B.对于因溺水而窒息者,我们应该直接进行人工呼吸
C.健康就是无伤无病,一个人生理上没有疾病就说明这个人是健康的
D.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止用药,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
【答案】A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安全用药;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吗,A说法正确。
B、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清除患者口、鼻内的污物,B说法错误。
C、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C说法错误。
D、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对人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病情稍有好转不能自行停止用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
17.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下列有关健康、安全用药与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B.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C.A型血的人失血严重时,可大量输入O型血
D.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 A、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都利于身体健康,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A正确;
B、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上所提供的各项信息,确保用药安全,B正确;
C、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A型血的人失血严重时,没有A型血的情况下,可以缓慢的、输入少量的O型血,C错误;
D、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拒绝毒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毒品对个人健康和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 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 到同型血,O 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 型血的病人 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3)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 间等,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 或危害。
18.自去年以来,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来看,患者、患者的飞沫分别属于(  )
A.传染源、传播途径 B.病原体、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D.病原体、传染源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解析】【解答】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可见,患者属于传染源,患者的飞沫属于传播途径。 分析得知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9.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mRNA疫苗技术。关于疫苗及其技术认识错误的是(  )
A.疫苗是抗原,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B.接种疫苗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C.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正确接种疫苗可以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及其功能;抗原和抗体
20.常见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是鼻塞咳嗽、头疼发热、疲倦乏力、全身酸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B.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C.人体产生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A说法正确。
B、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播,B说法正确。
C、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而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人体产生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说法正确。
D、接种流感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和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免疫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皮肤和黏膜)、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会产生两种疾病,一是水痘,二是带状疱疹,请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痘患者是   ,未接触过水痘病毒的人属于   ,可以通过接种   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生活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   、   等。
(3)水痘患者康复后,一般可获得终身持久免疫,少数人在成年后,由于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潜伏的水痘病毒会被激活,患   。
【答案】(1)传染源;易感人群;疫苗
(2)勤洗手;多通风
(3)水痘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1)传染源是指能向外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水痘患者是传染源,未接触过水痘病毒的人属于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相应的免疫力,注射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具有相应的抵抗该病毒的免疫力。
(2)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所以,生活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勤通风、勤洗手,注意卫生、注意消毒、戴口罩等。
(3)水痘患者康复后,一般可获得终身持久免疫,少数人在成年后,由于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潜伏的水痘病毒会被激活,患水痘。
故答案为:(1)传染源、易感人群、疫苗;(2)勤洗手、多通风;(3)水痘。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勤通风、勤洗手,注意卫生、注意消毒、戴口罩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合理膳食、锻炼身体、注射疫苗等。
22.如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概念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   。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成分是   :此项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属于   。
【答案】(1)非特异性免疫;黏膜;特殊蛋白质
(2)蛋白质;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前两道防线是人体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所以,图中,①是非特异性免疫,②是黏膜,③是特殊蛋白质。
(2)接种进入人体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接种疫苗后体内体内会产生抗体,提高了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抵抗力,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非特异性免疫、黏膜、特殊蛋白质;(2)蛋白质、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免疫类型、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1)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碾黏膜)、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种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2)抗原(如病原体和疫苗)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隔离传染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洗手、保持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即注射疫苗、合理膳食和参加体育锻炼都是保护易感人群。
23. 2024年6月2日,“心无界步边疆”吉林边境森林马拉松系列赛首站比赛在吉林省珲春市举行。随着一声发令枪响,选手们从起点鱼贯而出,奔跑在山水之间。图甲为从枪声响起到起跑的过程示意图,图乙为脑的组成示意图,图丙为人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马拉松比赛开始时,发令枪声刺激了选手耳蜗中的①   ,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形成听觉,迅速起跑。该反射活动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的反射。
(2)奔跑过程中,选手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与图乙中⑤   的调节有关。此时呼吸状态更接近于图丙中曲线   (填字母)。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4)比赛过程中,如果选手不慎受伤,暗红色的血液缓慢地从伤口流出,应在伤口的   (填“近心端”或“远心端”)加压止血。
【答案】(1)感受器;复杂
(2)脑干;B
(3)激素或内分泌系统
(4)远心端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听觉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听到枪声,运动员迅速起跑,这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2)图中③是大脑,④是小脑,⑤是脑干,其中,脑干中具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等,奔跑过程中,选手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与图乙中⑤脑干有关,在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增加,所以,此时呼吸状态更接近于图丙中曲线B。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
(4)根据题干所述,暗红色的血液缓慢地从伤口流出,可以判断静脉血管出血,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故答案为:(1)感受器、复杂;(2)脑干、B;(3)激素;(4)远心端。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大脑皮层是形成听觉的部位;
(2)大脑是人体最高级神经中枢,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是人体的基本生命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
(3)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4)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24.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合理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证身体正常发育。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系统,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①表示   (填气体名称)的扩散过程,[D]    系统中运输该气体的血细胞是   。
(2)食物中脂肪成分在系统中最终被消化成   ,经过⑤过程进入D系统,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除通过皮肤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   完成。(填字母)
(4)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你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①   ;②   。(写出两点)
【答案】(1)氧气;循环(血液循环);红细胞
(2)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3)A、B
(4)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远离不良嗜好等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食物的消化;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1)图中A表示的是呼吸系统,气体①由肺泡处向血液当中移动,表示的是氧气血液在流经肺泡时,氧气会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从而进入到血液当中;D系统与ABC三个系统都有联系,说明D系统是在人体当中充当运输作用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当中具有运输和携带氧气功能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当中含有血红蛋白,可以主动的结合与释放出氧气。
(2)脂肪是不能够被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在小肠当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够被吸收进入血液;营养物质由小肠进入到血液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当中,因为小肠具有长度长,内表面积大,小肠绒毛壁和下方丰富的毛细血管壁非常薄的特点,使小肠能够将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到血液当中,是吸收作用的主要场所。
(3)人体排泄有三条途径包括:排汗、排尿和呼气,排汗和排尿是将身体多余的无机盐,尿素和部分水排出体外,呼气是将产生的气体废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所以而且还应包括的是A和B代表的呼气和排尿的过程。
(4)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作息规律,有良好的生物钟,合理膳食、营养平衡、食谱丰富,按时进食,没有抽烟、喝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沉迷上网。
【分析】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泌尿系统,C表示消化系统,D表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是指将空气当中的氧气吸收进入到血液,血液当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所以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由双箭头连接,消化系统是指将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从而吸收进入到血液的过程,所以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为单向的箭头连接,泌尿系统是指将血液当中的代谢废物过滤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将过滤的血重新回到血液当中,与循环系统有双箭头连接,呼吸系统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依靠的是气体的自由扩散,能够携带和运输氧气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当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可以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携带和运输氧气,在氧气含量低时主动与氧气分离,释放出氧气,淀粉等多糖类营养物质被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被消化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消化的终产物是氨基酸,营养物质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三种,通过皮肤排出汗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25.如图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   (填序号)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2)图乙所示的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   共同完成的,它们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3)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腮腺炎疫苗,这是在进行预防接种,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答案】(1)①③;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细胞
(3)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人体的皮肤和粘膜,这一层致密的表皮和纤细胞阻挡了来自环境中绝大部分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对应甲中的①③;如果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入到人体的内环境中,内环境中的白细胞以及杀菌物质就会起作用,白细胞能够吞噬绝大多数的病原体,杀菌物质对细菌具有溶解作用,这两种作用都是非特异免疫,对绝大多数的病原体都有效,并不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
(2)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组成,产生特异性免疫主要依赖于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工作,他们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可以针对某一种病原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相应的效应t细胞。
(3)预防传染病可以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入手即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为没有抵抗腮腺炎病毒的人注射疫苗,可以让人获得对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够有效的保护这些易感人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分析】根据免疫是否只针对一种或一类病原体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前两道防线都没有针对性,而是对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都有效,所以是非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只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病毒有效的,他们依赖于身体的免疫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会针对被该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他们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特异性免疫;为人体注射某种疾病的疫苗,疫苗的成分相当于抗原,抗原会激发人体产生针对性的抗体,从而让人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接种疫苗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6.春季是婴幼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这种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如图表示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将以上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
(3)接种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婴幼儿患该病的风险,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答案】(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
(2)传染源
(3)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的健康人;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所以图中的①传播途径,②易感人群,③特异性免疫。
(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是引起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婴幼儿患该病的风险,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2)传染源 ;(3)保护易感人群 。
【分析】经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①传播途径、②易感人群、③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是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可通过 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针对入侵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能。其主要特征是反应迅速,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较广,不针对某个特定异物抗原,也称固有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生活环境中的多种异物抗原,并在不断刺激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其主要特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开始的应答过程比较缓慢,一旦建立清除该抗原的效率很高,特异性很强,也称适应性免疫。
27.当前,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累计确诊感染人数超过5亿。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政府采取核酸检测、强化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国内疫情的爆发。
(1)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阻断疫情传播。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填数字)。
①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③及时开窗通风④积极进行体育锻炼⑤隔离核酸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图一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均由图中   (填数字)的突变引起。
(3)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二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   、   。
(4)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若提取康复者的血清输给患者,有助于患者康复,因为血清中含有   。有人说现有的抗生素可杀灭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你对此说法的观点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答案】(1)①⑤
(2)寄生;②
(3)抗原;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4)抗体;不同意;抗生素对新冠病毒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环境消毒、消灭媒介蚊虫、讲究个人卫生、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①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⑤隔离核酸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都属于控制传染源;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③及时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④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2)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所以,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图一中,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均由图中②(遗传物质)的突变引起。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该抗体能与新冠病毒的结合,可以促使新冠病毒被吞噬细胞清除或使它失去致病性。但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二中,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细胞(吞噬新冠病毒和抗体结合体)。
(4)抗体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所以,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若提取康复者的血清输给患者,有助于患者康复,因为血清中含有抗体。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所以,现有的抗生素不能杀灭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理由是抗生素对新冠病毒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8.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健康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检测是狙击疫情极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
(1)核酸是病毒结构中的    物质,具有物种特异性。在感染早期即可进行核酸检测且准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
(2)核酸检测目前常用的有咽拭子和鼻拭子两种采集方式。咽拭子采集时,被检测人员头后仰,摘下口罩,张大嘴,充分暴露咽部,咽是人体    的共同通道;检测人员用灭菌棉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属于    反射。
(3)东营市已完成多轮次全员核酸检测,排查、追踪与治疗同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
(4)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图甲)。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    。
(5)抗体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后,主要原因是大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启动人体的    免疫需要一定的时间。
【答案】(1)遗传
(2)气体和食物;非条件
(3)控制传染源
(4)阴性
(5)特异性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包括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2)咽既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又是食物进入的通道。检测人员用灭菌棉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3)对新冠肺炎感染者进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4)图中的乙出现了一道红色条带,因此是阴性。
(5)抗原进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9.前段时间爆发的流感,对同学们的健康和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如图是小明同学患流感后,身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图1是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它的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如图2,流感病毒侵入小明体内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物质B即    。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将流感病毒清除。
(3)流感流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要经常开窗通风,并对教室环境进行消毒,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若给患流感的学生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是否有疗效?    ;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1)遗传物质
(2)抗体
(3)切断传播途径
(4)没有或否;因为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青霉素只能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有疗效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2)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流感病毒属于抗原,当其侵入小华体内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即物质 B 。
(3)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流感流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要经常开窗通风,并对教室环境进行消毒,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青霉素是抗生素,只能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有疗效,对流感患者无疗效。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2)抗体;(3)切断传播途径;(4)没有;因为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青霉素只能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有疗效。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是指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是指淋巴细胞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三.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越强,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B.人体免疫功能可以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C.抗体是在特定病原体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D.计划免疫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计划免疫
【解析】【解答】A、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B、人体免疫具有监视功能,监视人体内的肿瘤细胞;免疫可以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B正确;C、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C正确;D、计划免疫可以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的作用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抗原是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是由抗原引起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可以消灭此类抗原的物质。据此解答。
2.“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下列有关吸烟及其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人肺
B.呼出烟雾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会变大
C.吸烟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造成损害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所以,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人肺,A说法正确。
B、呼出烟雾时,属于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B说法错误。
C、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血液进入其他系统,影响其他系统的健康,如对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也会造成损伤,C说法正确。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吸烟的危害,难度一般,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1)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缺氧等,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生活和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导致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运动。
3.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B.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C.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 D.免疫本质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故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A不符合题意。
B.免疫功能并非越强越好,免疫力过强容易使自身对机体外部物质反应过高,会诱发过敏等多种不良反应,B符合题意。
C.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会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故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C不符合题意。
D.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
4.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没有经百白破疫苗全程强化预防接种的人,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容易感染破伤风。医学上对破伤风的预防或治疗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一种动物血清蛋白),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物质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破伤风毒素是用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所以,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物质属于抗体,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和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明确:患者注射的狂犬抗病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中含有能够消灭病原体的抗体。(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某项对肺癌患者和健康人中吸烟人数的调查数据如图所示,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因吸烟而得肺癌的人数更多
B.吸烟可能导致健康人得肺癌
C.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越高
D.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因素
【答案】A
【知识点】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由图中柱状图可以看出,在1303个肺患者中,吸烟人数有 823 人,因此可以看出“因吸烟而得肺癌的人数更多,A符合题意。
B、“吸烟可能导致健康人得肺癌”是一种预测的结果,但不是该项调查得出的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该调查没有涉及到吸烟开始的年龄,因此,不能得出“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越高”的结论,C不符合题意。
D、该调查没有涉及香烟的成分,不能得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调查法,解答此题还需要具有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能逐一调查,则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6.小秦近期消化不良。依据药品说明书部分信息,你推荐的药物,其说明书是(  )
A.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说明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 【有效期至】2024年11月
B.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功能主治】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有效期至】2025年9月
C.
舒肝健胃丸说明书 【功能主治】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腕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有效期至】2023年2月
D.
蒙脱石散说明书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有效期至】2025年5月
【答案】B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小秦消化不良,所以,根据选项中,说明书上的功能主治来看,B乳酸菌素片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等问题,所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为基础题,比较简单,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住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认真阅读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注意事项等。
7.霍乱是由不洁食物和饮水中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传染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霍乱弧菌没有细胞结构
B.防止水源污染是预防霍乱的有效措施
C.霍乱通过空气传播
D.不洁食物和饮水是霍乱的传染源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霍乱弧菌属于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A说法错误。
B、根据题干所述,霍乱是由不洁食物和饮水中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传染病,所以,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为饮水和食物,所以,防止水源污染是预防霍乱的有效措施,B说法正确。
C、根据题干所述,霍乱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食物和饮水,C说法错误。
D、传染源是能向外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不洁食物和饮水是霍乱的传播途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种类、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
(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统称。
(3)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经水传播等。
(4)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
8.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二道防线指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免疫器官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免疫细胞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体内,还能通过其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来杀菌。A错误。
B、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它们并不直接参与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而是为免疫细胞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支持,B错误。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这些杀菌物质,如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而吞噬细胞则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从而防止其进一步扩散,C正确。
D、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虽然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属于第二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免疫细胞更多地是在免疫器官中生成、成熟,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三道防线共同构成了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体系,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以确保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进入人体后,第三道防线会发挥主要作用,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方式清除病原体,保护人体健康。
9.下列有关人体健康、急救与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炸鸡块、椒盐大虾和清蒸鲤鱼,这个食谱是按合理膳食的要求设计的
B.当有人受伤,血液从伤口喷涌而出,应及时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C.长期酗酒,过量的酒精能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内壁上,易导致血压降低
D.具有“OTC”标识的药物是处方药,需经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
【答案】B
【知识点】合理营养;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吸烟对人体的危害;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合理膳食要保证饮食多样化,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选项中,食谱中只有干炸鸡块、椒盐大虾和清蒸鲤鱼,可以提供蛋白质、脂肪等,但缺少了果蔬类,缺乏维生素,A说法错误。
B、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涌出,是动脉出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止血带在近心端绑扎止血,B说法正确。
C、长期酗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得管腔变窄,继而使血压升高,C说法错误。
D、具有“OTC”标识的药物是非处方药,不需要经医生开具处方就可以购买和使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合理膳食、出血急救、安全用药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知:
(1)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长期酗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得管腔变窄,继而使血压升高,加速人体动脉硬化的过程,从而使脂肪肝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
(3)出血急救措施如下:动脉血管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 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在近心端止血;静脉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血液慢慢渗出 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可以用纱布绷带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只要局部清洁即可。
10.儿童初次感染VZV(全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恢复后该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病毒再次发作,引起带状疱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VZV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
B.VZ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C.接种水痘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水痘疫苗接种后,会刺激吞噬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VZC为病毒,所以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A说法正确。
B、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B说法正确。
C、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根据题干所述,接种水痘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接种水痘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说法正确。
D、接种水痘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的抗体只能对水痘疫苗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病毒的结构、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难度一般,熟记:(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内部的遗传物质为核酸(大多数的病毒都是DNA,只有少数病毒是RNA),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控制传染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②消毒、开窗通风、保持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1.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重建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移植到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成活.因此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相当于抗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故选:B.
【分析】(1)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他细胞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2.微生物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图是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的   (填图中标号)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图中的   (填图中标号)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   ,人们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制作馒头或面包,丰富了人类的食品,但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如流感病毒可以使人患流感。人们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持异性免疫”)。
(3)大部分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环境,促进了生物圈物质的循环。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答案】(1)①;②
(2)二氧化碳;特异性免疫
(3)分解者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值,图中①是病毒;细菌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图中②是细菌。
故填:①;②
(2)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人们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流感病毒起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填:二氧化碳;特异性免疫
(3)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故填:分解者
【分析】(1)图中①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③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2)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功能,叫做特异性免疫。
(3)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3.我国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正式回归“乙类乙管”,强化重点人群保护,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鼓励普通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健康。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感染的   ,其结构(如图所示)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   ([ ]中填序号,横线上写名称)构成。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普通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属于新冠感染的   。
(3)在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会产生能够抵抗新冠病毒的   (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此获得的免疫能力属于   免疫。
(4)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变异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在新冠感染疫情持续期间,我们应当采取   (至少写出一项)等措施来切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健康。
【答案】(1)病原体;②;遗传物质(核酸)
(2)易感人群
(3)抗体;特异性
(4)戴口罩(或勤洗手、室内消毒等)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感染的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①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②遗传物质构成。
故填:病原体;②;遗传物质
(2)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普通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属于新冠感染的易感人群。
故填:易感人群
(3)在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会产生能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获得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填:抗体;特异性
(4)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变异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在新冠感染疫情持续期间,我们应当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室内消毒等措施来切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健康。
故填: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室内消毒等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健康地生活
一.题型突破
题型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题关键1:必备基础知识
1、传染病概念:由 病原体 引起,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点: 传染性和流行性 。
3、病原体概念:引起传染病的 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生物。
4、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 传染源 (患病的人或动物、携带者)、 传播途径 (空气、饮食、生物媒介)、 易感人群 (未患病的健康的人)。
5、传染病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对患病的人或动物进行处理,如治疗、隔离病人,打针吃药;焚烧、杀死、深埋动物)、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开窗通风、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 (打疫苗、锻炼身体)。
解题关键2:区分流行环节
1.媒介生物只携带和传播病原体而不患传染病,它们属于传播途径。
2.例如,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患者属于传染源,疟原虫是病原体,而按蚊属于传播途径。
解题关键3:区分预防措施
1.区分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主要是看对谁采取措施。
2.对病人采取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
3.如果是对易感人群采取措施,就是保护易感人群,如不让其他人进入传染病医院。
1.(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因此流行性感冒容易大规模流行。分析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流行性感冒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 D.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2023·甘肃陇南·中考真题)今年春季甲流来袭,让一些同学相继“中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甲流患者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题型二 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题关键1、人体免疫(必备知识)
1、人体的三道防线和两种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体的两种免疫 特点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菌、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 免疫 (先天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针对 多种 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 溶菌酶 )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溶解细菌; 吞噬细胞 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胸腺、淋巴结、脾脏)和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产生 抗体 、清除 抗原 特异性 免疫 (后天性免疫) 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2、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如肿瘤细胞)。
解题关键2、辨析抗原和抗体
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疫苗、移植器官、过敏原、蛇毒、输入的他人血液等“非己”成分及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都是抗原。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细菌、病毒属于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细菌、病毒属于抗原。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如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抗毒素血清是抗体。
抗体具有专一性,只对相应的抗原起作用。如打了水痘疫苗后,机体会产生水痘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不能抵御流感病毒。
1.(2023·吉林·中考真题)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 )
A.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免疫过程,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 D.溶菌酶杀死细菌
3.(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我国在宋朝就有医者将轻症天花患者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以此来预防天花。痘浆会使人体产生( ),从而获得对天花的( )免疫
A.抗原 非特异性 B.抗体 特异性
C.抗原 特异性 D.抗体 非特异性
题型三 用药和急救
解题关键1、用药和急救(必备知识)
1、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 病情 、 体质 和 药物 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险。
(2)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药物的分类:分为 处方药 (RX)和 非处方药 (OTC)。
2、急救措施
(1)拨打“ 120 ”急救电话。
(2)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 和 人工呼吸 。
(3)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下段约 1/3 处。
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 100 次。
(4)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保证 呼吸道通畅 ,每分钟吹15-20次。
(5)先做 30 次心脏按压,再做 两 次人工呼吸(30:2)。
3、急救措施--出血症状及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血色 鲜红 ,呈喷射状。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近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 暗红 ,出血时一股一股往外冒。止血方法是在伤口的 远心端 指压止血或止血带压迫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一点一点往外渗,止血方法是把伤口处理干净后,自然止血或贴创可贴。
(4)中医上“把”的“脉”实际上是手臂上的桡动脉;“青筋”指的是 静脉 。注射药物的血管是 静脉 。
(5)抽血、输液时,用橡胶管捆扎手臂的 近心端 。目的是 使血管鼓起,便于针刺入 。
(6)被毒蛇咬伤的伤口,用绷带捆扎伤口的 近心端 。目的是避免毒液向 心脏 扩散。
1.(2023·北京·中考真题)某药品说明书内容节选如下图,关于该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凭医生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 B.适用于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
C.病症严重时应加倍服用 D.超过有效期仍然可以服用
2.(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题)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用急救方法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拨打的电话号码是119
B.进行图②前应先对环境进行消毒
C.进行图③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
D.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b点进行止血
题型四 健康地生活
解题关键1、健康的生活(必备知识)
1、健康
(1)健康的概念:指一种 身体上 、 心理上 和 社会适应方面 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生活方式病: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是慢性、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被称为“ 生活方式病 ”或“ 现代文明病 ”。
(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心情愉快 。
2、调节情绪的方法: 转移注意力 、 宣泄烦恼 、 自我安慰 。
3、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
(2) 坚持体育锻炼 ;
(3) 按时作息 ;
(4)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
(5) 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
(6)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
(1) 吸烟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抽烟会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还有可能诱发肺癌等。
(2) 酗酒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增加患癌危险等。
(3) 吸毒 :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
(4) 网瘾 :导致免疫力低下,出现心理疾病等。
1.(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青少年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①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②沉迷网络、游戏人生 ③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当受到挫折时,以下行为不恰当的是(  )
A.憋在心里闷闷不乐 B.适度宣泄自己的烦恼
C.向家长和老师诉说,寻求帮助 D.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二.课堂巩固
1.下列有关健康与急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B.健康仅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C.抢救动脉出血的伤员时,要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D.吸烟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烟可能会诱发肺癌
2.“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
3.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学习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意外时首先应拨打120 ,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B.如图3,若伤者下肢静脉⑤处出血,在⑥处用止血带包扎止血
C.溺水急救时,发现溺水者停止呼吸,可立即进行图2所示人工呼吸
D.对伤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时,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1中②处
4.人工呼吸是一种急救措施,在于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口对口吹气;②清除口鼻异物;③仰卧于坚实平面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5.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人工呼吸前,应确保病人的呼吸道畅通
B.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用量可以随意增减
C.人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应在出血点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D.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舒缓情绪
6.晓丽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有点感冒,并有头痛、发热、流涕等症状。她从家庭小药箱中找到了一盒药,如图是药物说明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药已过期,不能服用
B.晓丽妈妈可以服用此药
C.服用此药后不影响安全驾驶
D.这是处方药,需要凭处方才能购买
7.小秦近期消化不良。依据药品说明书部分信息,你推荐的药物,其说明书是(  )
A.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功能主治】用于弱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有效期至】2025年9月
B.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说明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唱。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腐桃体炎。 【有效期至】2024年11月
C.
蒙脱石散说明书【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泻。 【有效期至】2025年5月
D.
舒肝健胃丸说明书【功能主渝】疏肝开郁。导源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 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有效期至】2023年2月
8.“良药苦口利于病”,正确用药能够治疗疾病,解除病痛。然而,“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安全用药非常重要。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出现药物严重过敏,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B.为了避免药物浪费,过了保质期的药仍可继续服用
C.为了避免药物副作用加剧,病情稍好转就自行停药
D.处方药适用于患者可以自我诊断和治疗的小伤小病
9.受伤的哺乳动物常用舌舔伤口来加快愈合。其中唾液所具有的杀菌物质和免疫功能分别是(  )
A.唾液淀粉酶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淀粉酶特异性免疫
C.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特异性免疫
10.如图是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血流速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甲代表静脉,四肢的静脉内静脉瓣比较多
B.若血管乙受伤出血,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按压止血
C.血管丙的特点是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血液在血管中沿着甲→乙→丙的顺序依次流动
11.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对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对病原体侵害的防御共设置了“三道防线”,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的是(  )
A.皮肤和腔道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2.“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功能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最初是因癌症患者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导致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而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破裂死亡
B.癌症免疫疗法改变了癌细胞的遗传物质
C.酿脓链球菌主要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
D.癌症免疫疗法体现了人体免疫的防御功能
13.病毒感染后治愈者的血清,输入同一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血清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
14.安全用药事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B.只要一感冒就服用抗生素
C.超剂量服用药物 D.服用超过有效期的药物
15.特异性免疫是免疫疗法的基础,下列结构或物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抗体
16.健康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B.对于因溺水而窒息者,我们应该直接进行人工呼吸
C.健康就是无伤无病,一个人生理上没有疾病就说明这个人是健康的
D.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止用药,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
17.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下列有关健康、安全用药与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
B.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C.A型血的人失血严重时,可大量输入O型血
D.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18.自去年以来,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来看,患者、患者的飞沫分别属于(  )
A.传染源、传播途径 B.病原体、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D.病原体、传染源
19.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mRNA疫苗技术。关于疫苗及其技术认识错误的是(  )
A.疫苗是抗原,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B.接种疫苗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C.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正确接种疫苗可以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20.常见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是鼻塞咳嗽、头疼发热、疲倦乏力、全身酸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B.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C.人体产生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2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人体,会产生两种疾病,一是水痘,二是带状疱疹,请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痘患者是   ,未接触过水痘病毒的人属于   ,可以通过接种   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生活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   、   等。
(3)水痘患者康复后,一般可获得终身持久免疫,少数人在成年后,由于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潜伏的水痘病毒会被激活,患   。
22.如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概念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   。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成分是   :此项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属于   。
23. 2024年6月2日,“心无界步边疆”吉林边境森林马拉松系列赛首站比赛在吉林省珲春市举行。随着一声发令枪响,选手们从起点鱼贯而出,奔跑在山水之间。图甲为从枪声响起到起跑的过程示意图,图乙为脑的组成示意图,图丙为人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马拉松比赛开始时,发令枪声刺激了选手耳蜗中的①   ,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形成听觉,迅速起跑。该反射活动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的反射。
(2)奔跑过程中,选手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与图乙中⑤   的调节有关。此时呼吸状态更接近于图丙中曲线   (填字母)。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4)比赛过程中,如果选手不慎受伤,暗红色的血液缓慢地从伤口流出,应在伤口的   (填“近心端”或“远心端”)加压止血。
24.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合理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证身体正常发育。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系统,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①表示   (填气体名称)的扩散过程,[D]    系统中运输该气体的血细胞是   。
(2)食物中脂肪成分在系统中最终被消化成   ,经过⑤过程进入D系统,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除通过皮肤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   完成。(填字母)
(4)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你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①   ;②   。(写出两点)
25.如图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   (填序号)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2)图乙所示的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   共同完成的,它们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3)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腮腺炎疫苗,这是在进行预防接种,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26.春季是婴幼儿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这种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如图表示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将以上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
(3)接种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婴幼儿患该病的风险,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27.当前,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累计确诊感染人数超过5亿。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政府采取核酸检测、强化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国内疫情的爆发。
(1)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阻断疫情传播。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填数字)。
①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③及时开窗通风④积极进行体育锻炼⑤隔离核酸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图一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均由图中   (填数字)的突变引起。
(3)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二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   、   。
(4)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若提取康复者的血清输给患者,有助于患者康复,因为血清中含有   。有人说现有的抗生素可杀灭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你对此说法的观点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28.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健康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检测是狙击疫情极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
(1)核酸是病毒结构中的    物质,具有物种特异性。在感染早期即可进行核酸检测且准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
(2)核酸检测目前常用的有咽拭子和鼻拭子两种采集方式。咽拭子采集时,被检测人员头后仰,摘下口罩,张大嘴,充分暴露咽部,咽是人体    的共同通道;检测人员用灭菌棉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属于    反射。
(3)东营市已完成多轮次全员核酸检测,排查、追踪与治疗同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
(4)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图甲)。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    。
(5)抗体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后,主要原因是大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启动人体的    免疫需要一定的时间。
29.前段时间爆发的流感,对同学们的健康和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如图是小明同学患流感后,身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图1是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它的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如图2,流感病毒侵入小明体内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物质B即    。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将流感病毒清除。
(3)流感流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要经常开窗通风,并对教室环境进行消毒,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4)若给患流感的学生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是否有疗效?    ;说明你的理由    。
三.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越强,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B.人体免疫功能可以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C.抗体是在特定病原体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D.计划免疫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2.“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下列有关吸烟及其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人肺
B.呼出烟雾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会变大
C.吸烟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造成损害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
3.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B.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C.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 D.免疫本质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4.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没有经百白破疫苗全程强化预防接种的人,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容易感染破伤风。医学上对破伤风的预防或治疗的有效措施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一种动物血清蛋白),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物质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5.某项对肺癌患者和健康人中吸烟人数的调查数据如图所示,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因吸烟而得肺癌的人数更多
B.吸烟可能导致健康人得肺癌
C.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越高
D.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因素
6.小秦近期消化不良。依据药品说明书部分信息,你推荐的药物,其说明书是(  )
A.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说明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 【有效期至】2024年11月
B.
乳酸菌素片说明书 【功能主治】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有效期至】2025年9月
C.
舒肝健胃丸说明书 【功能主治】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腕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有效期至】2023年2月
D.
蒙脱石散说明书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有效期至】2025年5月
7.霍乱是由不洁食物和饮水中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传染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霍乱弧菌没有细胞结构
B.防止水源污染是预防霍乱的有效措施
C.霍乱通过空气传播
D.不洁食物和饮水是霍乱的传染源
8.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二道防线指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免疫器官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免疫细胞
9.下列有关人体健康、急救与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炸鸡块、椒盐大虾和清蒸鲤鱼,这个食谱是按合理膳食的要求设计的
B.当有人受伤,血液从伤口喷涌而出,应及时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C.长期酗酒,过量的酒精能使脂类物质沉淀到血管内壁上,易导致血压降低
D.具有“OTC”标识的药物是处方药,需经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
10.儿童初次感染VZV(全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恢复后该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病毒再次发作,引起带状疱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VZV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
B.VZV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C.接种水痘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水痘疫苗接种后,会刺激吞噬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1.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白血病患者重建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11.微生物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图是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的   (填图中标号)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图中的   (填图中标号)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   ,人们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制作馒头或面包,丰富了人类的食品,但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如流感病毒可以使人患流感。人们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持异性免疫”)。
(3)大部分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环境,促进了生物圈物质的循环。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12.我国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正式回归“乙类乙管”,强化重点人群保护,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鼓励普通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健康。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感染的   ,其结构(如图所示)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   ([ ]中填序号,横线上写名称)构成。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普通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属于新冠感染的   。
(3)在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会产生能够抵抗新冠病毒的   (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此获得的免疫能力属于   免疫。
(4)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变异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在新冠感染疫情持续期间,我们应当采取   (至少写出一项)等措施来切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尽可能保护自己的健康。
13.安全用药不仅指根据病情恰当地选择药物种类、剂量,还包括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使药物顺利到达病灶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国际通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   。
(2)某些药物口服时药效会降低,如胰岛素会依次在   、   内被蛋白酶分解而几乎完全失活。胰岛素尚未到达病灶,已经失效,该现象称为首过清除。
(3)有些药物不会被消化酶分解,如图所示,经消化道吸收后全部经过   入肝。肝脏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经消化道吸收的药物,到达病灶前,先经过肝脏,可能被肝脏代谢而失去药效,这种现象也叫首过清除。
(4)为避免上述两种类型的首过清除,常通过手臂静脉注射给药,原因是药物可以经过上、下腔静脉到达心脏,再随   循环、   循环到达病灶,从而保证了绝大部分药物到达病灶时具有正常药效。
(5)除静脉注射以外,下列给药方式能避免上述两种类型的首过清除的是   。
①直接吸入肺部的气雾剂 ②肌肉注射
③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 ④可以透皮吸收的中国传统的膏药
1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请分析回答:
(1)人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频率、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增加等生理变化,请你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上述变化的意义:   。
(2)试以红细胞结构、形态特,点分析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   。
(3)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可将某些有毒物质转变为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请写出肝细胞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的最短路径:肝细胞产生的尿素→肝部毛细血管→肝静脉→   →肾动脉→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近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团队发表了对肺泡发育过程的研究成果,如图所示,肺泡上皮祖细胞位于树枝状的支气管末端。胚胎发育后期,祖细胞通过   形成扁平的Ⅰ型细胞和立方体状的Ⅱ型细胞。从图中可以看出肺泡外还有   细胞构成的弹性纤维,使肺泡有良好的弹性。由于胎儿肺泡内充满羊水,无法进行呼吸运动,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通过   从母体获得。
(5)为有效对某种传染病进行防控,采取核酸和抗原检测,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对于某些传染病重症患者来说,“利用该传染病康复者的血浆进行治疗也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的免疫相关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
15.病毒检测是通制新冠疫情蔓延的一个关环节,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方法,请回答:
质控区(C) 检测区(T) 结果
出现红色带 出现红色带 阳性(+)
出现红色带 未显色 阴性(-)
未显色 显色/未显色 无效
(1)根据寄生的细胞分类,新冠病毒属于   病毒。
(2)核酸检测时采样管中的液体能破坏图1所示的结构[   ],从而暴露待测的核酸。
(3)直接检测病毒还可使用   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具有   的特点。图2是晓晓采用此方法检测的结果,比对上表,他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
(4)若不直接检测新冠病毒,还可利用人体内产生的   进行检测,但检测时间一般在   (选填“刚接触传染源时”或“发病一段时间后”)。
16.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斑马鱼进行了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
斑马鱼 各放入三条大小、发育程度相近的斑马鱼
处理方式 A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
出现侧翻时间/秒 未出现 65 44 29 20
死亡时间/秒 未出现 535 402 305 196
(1)本实验作出的假设为:   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2)甲组处理方式A为   ,该实验中   组为对照组,本实验变量是   。
(3)此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目的是:   。
(4)通过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   。
(5)酗酒危害人体健康。酒精对人体器官   的损伤最直接、最大。
17.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方起。为了探究酒后驾车是否有危害性,轩轩邀请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微信小程序上选取一款“领红包雨”的小游戏,如图(该游戏可重复操作,且过程相同)。
②爸爸分别在饮酒前和饮酒后集中注意力,玩游戏30秒,记录领取到红包的数量。
③两种状态下分别重复游戏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A组:饮酒前 B组:饮1小杯白洒20分钟后
第一次 40个 21个
第二次 43个 25个
第三次 49个 23个
测量平均值 44个 23个
(1)在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中,爸爸看到红包的感受器位手眼球的   (填结构名称)。
(2)轩轩爸爸看到红包雨落下,就以最快的速度点击手机屏幕以击中红包。从反射类型看,该过程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3)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使人的反应速度   。
(4)轩轩发现,爸爸饮酒后还会影响其击中红包的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爸爸的大脑和   。
(5)老师认为,轩轩的实验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如何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
   。
(6)通过该实验你获得的感悟是   。
18.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自2023年2月份以来,很多同学深受甲型流感病毒的困扰,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图一为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图二为蔡豆同学制作的一份“传染病校园宣传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   (填“①”或“②”)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   是导致甲流的病原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积极锻炼身体和注射疫苗属于   。
(3)注射甲流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甲流。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甲流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4)目前,我国疫情防疫工作已转为常态化防控。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好日常的自身防护。请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列举一条具体的措施:   。
19.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为对照组。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体内的   细胞产生了抵抗肺炎双球菌的   。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如果将另外一种致命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   (能或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哪一步骤?________。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20.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对下列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做出相应解释。
(1)俗话说“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午餐时,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转变成   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   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吃饭时,小明又说又笑,结果一粒花生米卡到了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肱二头肌的状态是   ,小明体内膈顶部   (填”上升“或”下降“),胸腔容积迅速   (填“扩大”或“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食道和气管共有的结构是   。
(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   曲度过大。
(4)心血管疾病常常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引起的。为探究烟草对心脏的影响,小明和同学利用水蚤进行了模拟实验活动:①将一根烟的烟丝放入50mL蒸馏水中制作烟草浸出液;②取5个均盛有10mL蒸馏水的烧杯,2~5号试管分别滴加5滴、10滴、15滴、20滴的烟草浸出液;③将水蚤分别放入5只烧杯中30秒,然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水蚤的心率。他们把上述实验重复了3次,这样可以减少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得出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