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识图分析
一.题型突破
题型一 曲线图
解题关键:明确各类曲线图含义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植物生理活动双曲线图
1、如何区别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曲线
白天、晚上都进行的(即24小时都进行的)是呼吸作用(乙);只有白天才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甲)。
2、曲线交点含义: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B、D点),这时有机物既不积累,也不消耗。
3、线段含义:那个作用的曲线在上方,对应的这段曲线,就表示这个作用强。
AB段和DE段,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这段时间有机物是消耗减少。BD段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这段时间有机物是积累增多的。
4、B点开始积累有机物,D点积累最多。
(二)植物生理活动单曲线图
1、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大时,说明只有呼吸作用:即AB段和HK段只有呼吸作用。
2、当二氧化碳是释放的状态,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这段时间有机物是消耗减少,即BC段和GH段。
3、当二氧化碳吸收(或释放)量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C、G点),这时有机物既不积累,也不消耗。
4、当二氧化碳是吸收的状态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即CG段,这段时间有机物是积累增多的。
5、当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减少时,表示光合作用开始,即B点表示开始光合作用。
6、C点开始积累有机物,G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二、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曲线
1、三类物质消化的顺序:最先被消化的是淀粉,然后蛋白质,最后脂肪。
故甲是淀粉,乙是蛋白质,丙是脂肪。
2、淀粉消化的开始部位是口腔,即A是口腔。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即C是胃。
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即D是小肠,所有物质都可以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则B什么都不消化,则是咽、食道,E在小肠后,什么不消化,是大肠。
3、小肠内消化液最多,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胆汁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可以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三、人体的呼吸曲线
1、气体由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
AB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0,即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
BC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0,即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由肺内排出,即呼气。
2、当气压差是0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即点A、B、C。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容积最大。C点表示呼气结束瞬间,肺容积最小。
1.(2024·广西柳州·二模)如图中的I、Ⅱ、Ⅲ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图中D代表的消化道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D.直肠
【答案】C
【解析】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图中的I曲线表示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图中的Ⅱ曲线表示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图中的Ⅲ曲线表示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由此可见,三大营养物质都在D处被彻底消化,因此,D代表的消化道是小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024·山西朔州·模拟预测)下图是人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过程;曲线bc段表示呼气过程
B.b、c点分别表示吸气和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C.ab段,膈肌舒张;bc段,膈肌收缩
D.ab段,胸廓扩大;bc段,胸廓缩小
【答案】C
【解析】ACD.由题图可以看出,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完成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完成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由此可见,A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b点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c表示呼气过程,c点是呼气结束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陕西西安·三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香瓜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一表示香瓜叶肉细胞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二是晴朗的夏季香瓜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某晴天大棚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乙过程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减少了 的吸收。此时大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 。(单选)
A.增加 B.减少
(3)在图三中,a点对应的时刻,若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为m克,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 克。
(4)若阴雨天时测量,排除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图三中的d点会______移动。(单选)
A.向上 B.向下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1)线粒体
(2)二氧化碳 A
(3)0
(4)B
【解析】(1)图一中乙过程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因此表示呼吸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照过强,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下降。此时虽然气孔部分闭合,但是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也就是生成的氧气比消耗的氧气多,所以氧气浓度依然是增加的。
(3)在图三a点对应的时刻,没有光,此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0克。
(4) 阴雨天时,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图三中的d点会向下移动。
题型二 人体结构图
解题关键:能识别各系统、器官结构图(必备知识)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
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
(1)①唾液腺:分泌 唾液 (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④肝脏:分泌 胆汁 (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3)⑤胃腺:分泌 胃液 (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4)⑥胰腺:分泌 胰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5)⑦肠腺:分泌 肠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二、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和 肺 组成。
(1)呼吸道:由 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 构成。
呼吸道的作用: 保证气体顺畅通过;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
(2) ⑥肺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
三、心脏
四、泌尿系统
①肾脏 :形成尿液的器官
1、泌尿系统 ②输尿管 :输送尿液
③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④尿道 :排出尿液
2、肾单位的结构
1 肾小体 2 肾小管 3 肾小球 4 肾小囊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肾单位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由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组成。
五、神经系统
(一)眼结构、功能
1、眼球的结构
外膜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俗称“ 白眼球 ” 。
眼球壁 虹膜:有色素,俗称“ 黑眼球 ”。中央是 瞳孔 。
眼 中膜 睫状体 :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
球 脉络膜: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 视网膜 ,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 :透明,双凸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能折射光线。
(二)耳结构、功能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
鼓膜:产生振动
4、耳的结构: 中耳 鼓室:通过 咽鼓管 与咽部相通
听小骨:传导振动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
内耳 前庭 平衡有关
耳蜗:内有 听觉感受器 ,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三)反射弧
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1.(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B.在②取样会发现大量的氨基酸
C.③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④中消化酶的种类与③中类似
【答案】A
【解析】A.①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不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B.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④小肠取样会发现大量的氨基酸,B错误。
C.④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错误。
D.④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胰液同肠液一样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多种消化酶,胃分泌胃液,进入胃,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D错误。
故选A。
2.(2024·山东济南·一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就像一台设计巧妙的“泵”。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b内流动脉血,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B.心脏肌肉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主动脉基部的分支提供
C.当[2]和[4]收缩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
D.心脏每跳动一次,指的是心房收缩一次和心室收缩一次
【答案】B
【解析】A.血管b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将血液运送到肺部毛细血管,故A错误。
B.冠脉循环是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血液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心脏肌肉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主动脉基部的分支冠状动脉提供,故B正确。
C.当[2]右心室和[4]左心室收缩时,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故C错误。
D.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3.(2024·山东枣庄·模拟预测)人体运动的形成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部分系统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餐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被肠液消化的有 。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图一中的 (填序号)。
(2)图二中物质a代表 物质b代表 。完成图二中①②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参与该活动的呼吸肌是 和 。
(3)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三中的 (填序号),此时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
(4)图四中④内的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这是由于[ ] 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答案】(1)糖类、脂肪、蛋白质 ②、④
(2)二氧化碳/CO2 氧气/O2 呼吸运动 肋间肌 膈肌
(3)①右心房 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4)③肾小球
【解析】(1)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进餐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被肠液消化的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口腔可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可见,图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②胃、④小肠。
(2)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结合题图二可知,物质a代表二氧化碳,物质b代表氧气。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可见,完成图二中①吸气和②呼气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参与该活动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3)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含氧量少的静脉血。可见,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三中的①右心房,此时血液成分的特点是含氧量较少、营养物质增多,属于静脉血。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可见,图四中④肾小囊内的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这是由于③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题型三 植物结构图
解题关键:明确各类曲线图含义
一、显微镜结构
(1)具有放大作用的是[1 ] 目镜 和[3] 物镜 。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 的放大倍数× 物镜 的放大倍数。
(2)升降镜筒的是[7] 粗准焦螺旋 和[8] 细准焦螺旋 。
(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5] 遮光器 和[6] 反光镜 。
(4)视野亮用 小光圈 、 平面镜 ;视野暗用 大光圈 、 凹面镜 。
(5)转换物镜用 转换器 。
二、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细胞内生命活动三大中心:
细胞膜——物质交换中心
细胞质——生命活动中心
细胞核——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能量
三、根尖、枝条结构图
1、根尖结构
结构 特点 功能
①成熟区 内外层细胞形态差异大,外侧细胞突出形成根毛。 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
② 伸长区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 细胞 生长 ,体积增大,成为成熟区
③分生区 排列紧密,细胞小,壁薄质浓核大。 细胞 分裂 ,增加数量,补充根冠和伸长区
④ 根冠 位于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 保护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 1 ] 幼叶 发育为[ A ] 叶 ,
[ 2 ] 芽轴 发育为[ B ] 茎 ,
[ 3 ] 芽原基 发育为[ C ] 芽 ,
四、花结构图
1、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⑦ 雄蕊 :由②花丝和①花药构成。花药内有花粉,花粉里有 精子 。
⑧雌蕊 :由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构成,子房由珠被和胚珠构成,胚珠里有 卵细胞 。
1.(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②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③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④是细胞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图中:①细胞膜、②叶绿体、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线粒体。
A.①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
B.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④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A。
2.(2024·山东德州·一模)下图为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胚是由1、2、3组成
B.乙图中的a、b分别是由甲图中的1、2发育成的
C.丙图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D.丁图中的③发育成乙图中的c
【答案】C
【解析】图甲是菜豆种子的结构:1胚芽、2胚根、3子叶;图乙是一个枝条:a叶、b茎、c侧芽;图丙是根尖的结构: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图丁是枝芽的结构:①生长点、②幼叶、③芽轴。
A.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甲图中3子叶、1胚芽、胚轴、2胚根四部分组成,A错误。
B.乙图中的a叶、b茎是由甲图中的1胚芽发育成的,B错误。
C.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丙图中的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和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的缘故,C正确。
D.丁图中的③芽轴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b茎,D错误。
故选C。
3.(2024·河南南阳·一模)如图为某植物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构成雌蕊
B.a体现的是自花传粉的过程
C.受精后①②③凋落,④继续发育
D.④内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答案】D
【解析】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据图可知: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花丝,④是子房。
A.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等结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可见,①柱头、②花柱、④子房构成雌蕊,A正确。
B.自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结合题图可知,a体现的是自花传粉的过程,B正确。
C.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可见,受精后①柱头、②花柱、③花丝凋落,④子房会继续发育,C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④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而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中的胚,D错误。
故选D。
题型四 概念、模型图
解题关键:明确各类曲线图含义
一、生态系统模型图
1、组成图
2、生态系统模型图。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确定:双向箭头是突破口。双向箭头的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二氧化碳)。
(1)图中所有字母都指向的一定是无机环境(二氧化碳),即A。B则是生产者。
(2)和生产者紧挨着,并且生产者指向的部分是消费者。
(3)分解者:除无机环境外,其余部分都会指向它,即C是分解者。
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序号 ①由小变大 ②由少变多 ③变的不一样
过程 细胞生长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判断依据:看结果 细胞体积变大 细胞数量增多 形成不同的组织
相同点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三、生理活动过程
A和C表示气体,经过气孔进出,B、D由导管或筛管运输。
如果气孔进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则表示是呼吸作用。即A氧气,B二氧化碳。
如果气孔进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表示是光合作用。即A二氧化碳,B氧气。
3、如果气孔往外释放水蒸气,则表示是蒸腾作用。即C表示水蒸气。
四、运动系统
①和②相当于两块骨,杠杆作用;⑤模拟关节,起支点作用;③④模拟骨骼肌,提供动力。
五、遗传变异
图一人染色体组模型图,通过第23对染色体,XX或XY分辨男女,此图是男性。
图二是染色体结构模型图,①是染色体、②是蛋白质、③是DNA。
1、包含关系:
细胞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的基因。
2、数量关系: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DNA的数目是相等的;即一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但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1.(2024·山西大同·一模)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后,小林同学总结了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 )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C
【解析】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中的箭头是双向的,因此甲是生产者;甲、乙都有箭头指向丙,表示甲、乙的残体都能被丙利用,因此丙是分解者,则乙是消费者。所以甲、乙、丙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山东德州·一模)如图为细胞的分裂及分化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过程,数字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B.经过b后,细胞的遗传物质加倍
C.经过c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答案】C
【解析】图中的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裂、c是细胞分化。
A.a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在平分,所以变化最明显,故A错误。
B.b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故B错误。
C.经过c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C正确。
D.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故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3.(2024·陕西西安·一模)小秦在切西红柿时不小心切到了手,随后手迅速缩回,如图是该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对刀切作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在此产生痛觉
C.如果4处的神经断了,小秦能感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D.该反射神经冲动沿5→4→3→2→1的方向传导
【答案】C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A.由图可知,5是效应器,A错误。
B.3是神经中枢,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B错误。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4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C正确。
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D错误。
故选C。
4.(2024·福建泉州·一模)如图是有关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关系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
B.①在每个细胞中数量相等
C.每条②中都含有许多个③
D.③的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
【答案】B
【解析】图中:①染色体、②DNA、③基因。
A.①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②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在同种生物中,①染色体在每个细胞中数量不一定相等,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少一半,B错误。
C.③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效应的DNA片段,③基因位于②DNA上,一条②DNA分子上有多个③基因,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③基因的改变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③基因的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D正确。
故选B。
二.课堂巩固
1.观察如图,下列关于人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在人的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B.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C.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仓鼠、布偶猫、短毛猫和泰迪狗是常见的宠物,布偶猫、短毛猫都属于家猫,下图是它们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B.布偶猫和短毛猫是两个物种
C.泰迪狗和仓鼠属于同一个纲
D.狗与仓鼠比狗与家猫的亲缘关系近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
3.下图为某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70~180毫克/100毫升
B.bc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
C.cd段下降是因为甲状腺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D.c点血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该人患糖尿病
【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
4.广东科学家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在猪体内发育的人源中期肾脏(含有部分人类细胞),该研究为肾源不足现状带来希望。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B.④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蛋白质、血细胞等物质
C.①中血液含有的尿素比③多
D.结构④可以进行重吸收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5.洋葱的鳞茎外形呈椭球形或扁球形,外层包裹着厚实的表皮,如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起装片的制作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为②⑤④①③
B.过程⑤中,为防止产生气泡,需要将表皮展平
C.过程④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需要薄而透明
D.图二中发现过程③染色较深的球形结构是叶绿体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6.升国旗仪式中,少先队员行队礼的动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动作的动力来源于骨路肌的收缩
B.该动作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C.完成该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D.在升国旗仪式上,少先队员行队礼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7.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颈的进化简图及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
A.现代长颈鹿是古代长颈鹿通过不断伸长脖子锻炼的结果
B.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在长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C.②表示在环境影响下,长颈鹿大多向有利方向发生变异
D.③表示有利变异的积累,古代长颈鹿变异的方向是固定的
【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8.如图表示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的生长,此过程需要吸收营养物质
B.②表示细胞分裂,此过程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C.过程③中DNA先复制加倍改变后,再平均分配
D.过程①②③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生长
9.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学习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意外时首先应拨打120 ,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B.如图3,若伤者下肢静脉⑤处出血,在⑥处用止血带包扎止血
C.溺水急救时,发现溺水者停止呼吸,可立即进行图2所示人工呼吸
D.对伤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时,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1中②处
【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10.我国科考人员发现大量鳞木化石。根据化石推测:鳞木有巨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其枝条顶端生有孢子囊,靠孢子繁殖后代。请推测鳞木在进化树上的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②为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根据题干“鳞木有巨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其枝条顶端生有孢子囊,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描述推测鳞木属于蕨类植物,故在进化树上的位置是②,
B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③为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虫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11.细菌和真菌都是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它们大多个体微小,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下列对图1和图2两种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1通过分裂生殖,图2通过孢子生殖
B.图1的细胞有细胞壁,图2的细胞无细胞壁
C.图1和制作酸奶用的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
D.图2和制作米酒用的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图1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图2青霉菌属于真菌,其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A正确。
B.图1为细菌、图2为青霉菌属于真菌,它们的结构都有细胞壁,B错误。
C.图1是细菌,制作酸奶的乳酸菌也属于细菌,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C正确。
D.图2是青霉菌属于真菌,制作米酒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2.2024年5月19日,宜宾市南溪区举行了全国“村跑”比赛。某选手跑完全程后出现了膝关节(如下图所示)疼痛的症状。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腔分泌的滑液使得关节的运动更灵活
B.仅需骨、关节、肌肉的配合即可完成跑步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窝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
【答案】D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滑液进入关节腔,起着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头,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是关节软骨,关节软骨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13.人工呼吸是一种急救措施,在于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口对口吹气;②清除口鼻异物;③仰卧于坚实平面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D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人呼吸骤停,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法,要注意呼吸的频率,人工呼吸的方法正确的步骤为:③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②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
14.人工呼吸是现场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施救者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胸廓随着吹气而起伏。最常用的吹气方法,以及吹入气时病人体内肺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口对口;肺扩张 B.口对鼻;肺扩张
C.口对口;肺回缩 D.口对鼻;肺回缩
【答案】A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采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对患者吹入气体,相当于患者完成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因此,吹入气时病人体内肺的变化情况是肺扩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做人工呼吸时,首先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顿,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且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15.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③④⑤组成 B.①②血管内都流动脉血
C.④内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D.⑤是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16.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下列据图所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内流动脉血 B.②中液体是原尿
C.③重吸收全部葡萄糖 D.④中液体是尿液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17.下图是心脏结构及某时刻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心室收缩状态 B.图中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C.图中③为左心室 D.与④相连的血管内流静脉血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工作的过程
18.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A~D表示心脏四腔,1~5表示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静脉血的结构有A、
B.4、5B.若扎紧2处,从1处注入水,则水会从4处流出
C.在A和B之间、C和D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D.当B、D同时收缩时,B和4之间、D和3之间的动脉瓣都打开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19.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能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B.实验过程中①②两个试管都需要充分振荡混合
C.实验现象是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变蓝色
D.得出的结论是37℃时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20.下列四种器官中属于循环系统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系统
21.“风吹大地春日美,雨润田园菜花香。”如图为油菜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一株油菜的生命起点是从甲开始的,甲是 。
(2)图中a过程表示 ,该过程中 (填细胞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
(3)丁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与人体相比,油菜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答案】(1)受精卵
(2)细胞分裂;细胞核
(3)器官;系统
【知识点】细胞分裂;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发育通常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可见,一株油菜的生命是从甲细胞开始的,则甲细胞是受精卵。
(2)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3)图丁为油菜的花,花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油菜等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人体相比,油菜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分析】图中:甲表示受精卵,乙表示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丙表示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丁是花,戊是植物体;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c表示组织形成器官,d表示器官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22.请观察如图中几类植物,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终生生活在水里的植物类群是 (填字母),这类植物结构简单,无 的分化;
(2)图中体内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有 (填字母);
(3)图中A、B、C类群依靠 殖后代,D类群依靠 繁殖后代;
(4)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类群。
【答案】(1)A;根、茎、叶。
(2)BD
(3)孢子;种子
(4)C
【知识点】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其结构非常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B蕨属于蕨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体内有输导组织,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故植株长得高大。
(3) 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B蕨属于蕨类植物,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4)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孢
子
植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种
子
植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23.人体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器官,A、B表示心脏的心室。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消化系统由 和消化腺组成。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中的 (填序号)吸收进入血液。
(2)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填序号),氧气由此处进入血液。
(3)人体内的血液由 (填字母)进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直至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网时,将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鲜红的 血变为暗红的静脉血。
(4)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填序号)。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形成的原尿,这与肾单位中 的重新吸收有关。
(5)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答案】(1)消化道;②
(2)④
(3)A;动脉血
(4)⑤;肾小管
(5)神经元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动脉血和静脉血;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食道,②是小肠,③是气管,④是肺,⑤是肾脏,⑥是膀胱,A是左心室,B是右心室。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即图中的②被吸收进入血液。
(2)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所以,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④肺,肺是由肺泡构成的,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氧气由此处进入血液。
(3)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由以上可以看出,人体内的血液由 A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直至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网时,将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为暗红的静脉血。
(4)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脏为图中的⑤,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尿液的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原尿每天形成量大约150升,而尿液只有1.5升,这是因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所以,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形成的原尿,这与肾单位中肾小管的重新吸收有关。
(5)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故答案为:(1)消化道、②;(2)④;(3)A、动脉血;(4)⑤、肾小管;(4)神经元。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路径、尿液的形成、神经元等基础内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其中,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得宠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根据血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血液结构体循环,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以结合以下简图记忆:
24.杏在我国分布广泛,果可食用,杏仁可入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本草纲目》中收集了数十个杏仁入药的药方。图一是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二是杏花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杏树根吸收的水可参与光合作用,图一过程中释放的气体a是 。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 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图二结构 (填序号)中的花粉落到结构③上,完成传粉。受精后,结构⑤ 可发育成果实。
(4)杏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一定(适量)的 、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1)氧气;蒸腾
(2)呼吸
(3)①;子房
(4)水分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图中,a是氧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利用。
(3)图二中,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柱头,④是花柱,⑤是子房,传粉是指花药中的花粉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所以,图二结构①花药中的花粉落到结构③柱头上,完成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以后,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破裂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完成后,结构③子房发育成果实。
(4)杏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1)氧气、蒸腾;(2)呼吸;(3)①、子房;(4)水分。
【分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基础内容。(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场所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5%以上的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还能帮助植物有效的散热。
(3)呼吸作用是活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25.豌豆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见材料,其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花未开放时,就已完成了受粉,可以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实现碗豆间的杂交。右图为高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 ,其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 。
(2)遗传学上,将豌豆细胞中控制高茎或矮茎的相关DNA片段称为 。结合示意图分析, (填“高茎”或“矮茎”)是隐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高茎∶矮茎= 。
(3)实际种植发现,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并不符合上述理论值。经调查研究,这是因为施肥不均匀导致豌豆发生了变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从能否遗传给后代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
(4)为获得高产豌豆,育种专家通过辐射处理豌豆种子,使其产生变异,最终选育出高产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填“杂交育种”或“诱变育种”)。
【答案】(1)雄蕊和雌蕊;自花传粉
(2)基因;矮茎;3:1
(3)不遗传的变异
(4)诱变育种
【知识点】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1)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花蕊,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在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有的花为两性花,根据题干所述,“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花未开放时,就已完成了受粉。”即豌豆是花粉落到了自己花的柱头上,这种传粉方式属于自花传粉。
(2)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示意图分析,高茎和高茎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矮茎,可以推测,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即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高茎∶矮茎为3:1。
(3)根据题干所述,因为施肥不均匀导致豌豆发生了变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这种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类型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4)为获得高产豌豆,育种专家通过辐射处理豌豆种子,使其产生变异,最终选育出高产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
故答案为:(1)雄蕊和雌蕊、自花传粉;(2)基因、矮茎、3:1;(3)不遗传的变异;(4)诱变育种。
【分析】此题考查花的结构、传粉的方式、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1)花一般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六部分组成,花被包括花萼和花瓣,在花开放之前起保护作用,花蕊又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丝、花药,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2)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两性花可以进行自花传粉,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花粉借助外力,从一朵花的雄蕊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5)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如太空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6.下图为蚕豆植株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据图回答。
(1)若①、②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
(2)若①、②、③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淀粉),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的转换是 。
(3)进入叶片中的水,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此生理过程对植物的意义一方面降低叶表面温度,防止因气温过高被灼伤,另一方面 。
(4)请运用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知识,尝试分析新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 。
【答案】(1)呼吸作用
(2)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3)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无机盐的运输
(4)在白天,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效率强,制造较多的有机物,且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提高了瓜果的甜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如果图中,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所以,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如果①、②、③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淀粉),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内95%以上的水分都被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出去了,这不是一种浪费,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植物的根吸收水分,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还有利于植物有效的散热,防止因植物体表温度过高被灼伤,所以,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一方面降低叶表面温度,防止因气温过高被灼伤,另一方面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无机盐的运输。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谁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产量越高,呼吸作用强度越弱,有机物分解的越少,所以,要提高作物产量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抑制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是因为在白天,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效率强,制造较多的有机物,且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提高了瓜果的甜度。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3)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和无机盐的运输;(4)在白天,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效率强,制造较多的有机物,且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积累,提高了瓜果的甜度。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原理的应用,此题综合性强,需要熟记: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越多,产量越高。
(2)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植物的根吸收水分,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还有利于植物有效的散热,防止因植物体表温度过高被灼伤。
(3)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中,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的能力供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利用。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消耗的有机物就多;相反,低温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的积累。
27.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科研小组测得小麦种子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一;甲、乙两种小麦的根细胞氮吸收速率与土壤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二。
(1)一粒小麦种子其实是一个果实,原因是 。当你点燃一粒小麦种子,待它燃尽时可见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是小麦种子里的 。
(2)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萌发初期,小麦种子葡萄糖的变化情况为图一中曲线A,理由是 。
(3)小麦对氮的吸收会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氧气浓度为a时,甲的根细胞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理由是 。据图二可知,为促进小麦对氮的吸收利用,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4)《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为我国粮油储藏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参考标准,对小麦的储藏要求是安全水分、低温、低氧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1)小麦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小麦就是一个果实;无机盐
(2)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小麦种子萌发初期,淀粉转变为葡萄糖,使葡萄糖含量增加。
(3)甲根细胞消耗的能量更多;定期松土
(4)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种子种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小麦的保存时间。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小麦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小麦就是一个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所以,当点燃一粒小麦种子,待它燃尽时可见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是小麦种子里的无机盐。
(2)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除了外界环境条件以外,还需要满足自身条件,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小麦种子内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种子萌发初期储存在种子中的有机物如淀粉会被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所以,葡萄糖的含量会增加。
(3)由图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为a时,甲、乙两种小麦的根细胞氮吸收速率都达到最大值,直至平稳状态,小麦吸收含氮的无机盐,会消耗能量,由图可知,甲小麦根细胞氮吸收速率大于乙小麦根细胞,甲小麦根细胞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所以,甲的根细胞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据图二可知,为促进小麦对氮的吸收利用,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增加氧气的浓度,所以,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定期松土,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4)种子的呼吸作用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下比较微弱,即可以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
故答案为:(1)小麦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小麦就是一个果实、无机盐;(2)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小麦种子萌发初期,淀粉转变为葡萄糖,使葡萄糖含量增加;(3)甲根细胞消耗的能量更多、定期松土;(4)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种子种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小麦的保存时间。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的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以下几点:
(1)自然界的中物质根据是否含碳和能否燃烧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是指加热时能够变成碳、并且能够燃烧的物质,无机物是指加热时不能够变成碳、也不能燃烧的物质;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种子燃烧后,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主要是无机盐。
(2)种子萌发不仅需要满足外界条件还需要满足自身条件,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植物大多数的生理过程需要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在农业生产中,定时松土,增加土壤的疏松度,满足根对氧气的需要,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
(4)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种子中含水量越多,种子的呼吸作用越旺盛,所以,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可以抑制种子或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28.“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油菜的种子可以榨油,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被人们广泛种植。图一为油菜植株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其中序号①~④表示丙的不同类型,字母:a~d表示丁的部分结构,图二为显微镜下的油菜根尖部分结构。
(1)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和高等动物体相比,其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图一中甲→乙表示 ,与动物细胞相比,该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
(2)和葫芦藓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 ] 组织,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
(3)丁是油菜的生殖器官,属于 (填“两性花”或“单性花”),判断的理由是它具有 (填字母)。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决定的。油菜花经过 后,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吃的菜籽油主要来自种子的 。
(4)某同学要在图二显微镜下继续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 移动。
【答案】(1)细胞;系统;细胞分裂;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2)③;输导
(3)两性花;bc;液泡;传粉和受精;子叶
(4)右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分裂;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图一可以看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和多细胞高等动物相比,油菜不具有的结构层次为系统。由图一可以看出,甲到乙的过程,细胞数量数量增加,这是细胞分裂的结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2)葫芦藓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体内也没有输导组织,形体比较矮小;油菜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体内有输导组织,即图一种的③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
(3)油菜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器官,其中图丁为花,属于生殖器官,有该图可以看出,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即图中的bc,属于两性花,孩子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和营养物质等,所以,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液泡决定的。一朵完整的花药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油菜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4)由图可以看出,视野中是分生区分区域,细胞分裂紧密,根尖的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树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所以要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细胞、系统、细胞分裂、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3)③、输导;(4)两性花、bc、液泡、传粉和受精、子叶;(5)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细胞分裂核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点、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结构层次的区别、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基础知识,考查点多,比较简单。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以看出,高等植物的结构与高等动物相比较,不具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核先分成两份,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再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3)油菜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油菜的果实是长角果,内含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朵油菜花子房里生有多个胚珠,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油菜属双子叶植物,所以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4)根尖的结构从下往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分化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9.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湿地保护义不容辞。下图是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图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图中所示食物网共含在 条食物链。请写出含有“鱼”的最短食物链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蟹”属于节肢动物,其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 。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蟹”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 营养级。
(4)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根据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能力的大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
【答案】(1)太阳能;生产者
(2)4;水生植物→鱼→鹭
(3)体内水分的散失;三
(4)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所以,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图中“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鱼→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鹭,一共有四条食物链,其中,含有“鱼”的最短食物链是水生植物→鱼→鹭。
(3)“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图中的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食物链中含有蟹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可见,“蟹”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和第三营养级。
(4)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根据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
故答案为:(1)太阳能、生产者;(2)4、水生植物→鱼→鹭;(3)体内水分的散失、三;(4)自我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组成,其中,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上含有三、四个营养级。
(3)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反之,调节能力越小。
30.人体每天需要从外界获取所需的各种物质,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图甲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A~D表示不同的系统,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中曲线表示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虚线表示外界气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脂肪在图甲A系统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为 。
(2)图甲①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过程与图乙中曲线 (用字母表示)段对应。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进入图甲中[ ] 系统,在心脏中的 首先出现,然后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和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分别是 。
【答案】(1)胰液和肠液
(2)收缩;bc
(3)C循环;右心房;主动脉 肾动脉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是小分子物质,经小肠绒毛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食物中的脂肪在图甲A系统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为肠液和胰液。
(2)图甲中的①过程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外、向上运动,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当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所以,对应的是图乙中的ab段和cd段,bc段为呼气过程,所以,与②过程相对应的图乙中曲线与bc段对应。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进入图甲中的C循环系统,尿素最先随着体循环进入右心房,所以,尿液最先在心脏的右心房首先出现,经过肺循环进入肺静脉,再通过左心室收缩,进行体循环,进入肾动脉,由肾动脉再进入入球小动脉,经过滤过作用进入形成原尿,最终经过肾小管形成尿液,随着尿液排除体外,所以,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和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分别是肾动脉和入球小动脉。
故答案为:(1)胰液和肠液;(2)收缩、bc;(3)C循环、右心房、主动脉、肾动脉。
【分析】此题考查脂肪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过程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31.下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图2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字母A-F表示结构或部位,①-④表示血液或细胞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填字母)。
(2)图2中,外界与F 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图2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血液中的③ 进入细胞内,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
【答案】(1)E
(2)肺泡
(3)气体扩散作用;氧气;能量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1中,A是鼻腔,B是喉,C是咽,D是气管,E是肺,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2中,F为肺泡,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3)图2中,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最终通过血液循环送往各个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上参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1)E;(2)肺泡;(3)气体扩散作用、氧气、能量。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呼吸的四个环节、人体内能量的释放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知:(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人体呼吸的四个环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其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含量,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上参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32.2024兰州马拉松于5月26日在兰州奥体中心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近四万名运动员相约黄河之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据图回答问题。(A~D表示人体的四种器官,①~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
(1)赛前运动员的饮食需以“高糖类、中蛋白、低脂肪”为主。食物中的蛋白质在B处被彻底分解为可被吸收的 ,进入血液后,由静脉流到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图中序号)。
(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此时声波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完成起跑动作需要运动系统中的骨、 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3)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呼吸加快,大汗淋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汗液由 (填图中字母)中的汗腺产生并排出,不仅能调节体温,还能带走代谢废物。
【答案】(1)氨基酸;①
(2)耳蜗;关节
(3)收缩;C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图中,A是肺、B是小肠,C是皮肤,D是肾脏,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蛋白质现在胃内初步消化为多肽,最终进入小肠,在小肠内肠液、胰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氨基酸,即食物中的蛋白质在B处被彻底分解为可被吸收的氨基酸,氨基酸在小肠内被消化后,进入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汇集进入肠静脉,有下腔静脉最先达到心脏的右心房,即图中的①。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必须有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在运动中,骨骼肌提供动力,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3)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构成呼吸运动,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即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通过汗腺和真皮内血管的作用使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包括导管和分泌部,汗腺形成的汗液蒸发的同时带走了体表的热量,降低了体温。
故答案为:(1)氨基酸、①;(2)耳蜗、关节;(3)收缩、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运动的实现、血液循环路径等基础内容,熟记:①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无机物,不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淀粉先是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后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脂肪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②耳蜗是人体的听觉感受器,能把振动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由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即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③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构成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外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完成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④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三.课后巩固
1.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某校学生依据教材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和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下图表示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图示,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③表示植物放置于暗室一昼夜,暗室内装有开启的红色安全灯
B.图一①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的目的不同
C.在光照条件下,图一②中的甲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又进行呼吸作用
D.图二中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瓶内,火焰立刻熄灭了,是因为瓶里缺少氧气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2.为探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的气体变化,生物学社团自创装置开展跨学科实践,装置的右侧广口瓶内置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红色液面上升,如下图所示。导致液面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A.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呼吸作用消耗了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D.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答案】A
【知识点】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3.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
B.①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C.③中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D.④中小烧杯和大烧杯内的液体分别为清水和酒精
【答案】D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4.对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老鼠能吃植物
B.老鼠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某种物质
C.老鼠为植物提供热量
D.钟罩内没有植物,老鼠也能生存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A.图中没体现出老鼠和植物之间存在取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老鼠和植物能生存下来,老鼠可以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植物可以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B符合题意。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钟罩内的老鼠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可供植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老鼠呼吸,如果钟罩内没有植物,就没有足够的氧气供老鼠生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与光合作用的意义,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某镇为振兴乡村旅游经济,每年举办“三月桃花节”、“六月摘桃节”,吸引市民纷至沓来赏花摘桃。下图为小红观察到的桃花和桃子的基本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③和⑥
B.①中的花粉落到④上的过程叫做受精
C.图甲中的⑥将来发育成图乙中的⑨
D.开花季节如遇阴雨连绵的天气,可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桃子产量
【答案】D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识图分析
一.题型突破
题型一 曲线图
解题关键:明确各类曲线图含义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植物生理活动双曲线图
1、如何区别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曲线
白天、晚上都进行的(即24小时都进行的)是呼吸作用(乙);只有白天才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甲)。
2、曲线交点含义: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B、D点),这时有机物既不积累,也不消耗。
3、线段含义:那个作用的曲线在上方,对应的这段曲线,就表示这个作用强。
AB段和DE段,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这段时间有机物是消耗减少。BD段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这段时间有机物是积累增多的。
4、B点开始积累有机物,D点积累最多。
(二)植物生理活动单曲线图
1、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大时,说明只有呼吸作用:即AB段和HK段只有呼吸作用。
2、当二氧化碳是释放的状态,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这段时间有机物是消耗减少,即BC段和GH段。
3、当二氧化碳吸收(或释放)量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C、G点),这时有机物既不积累,也不消耗。
4、当二氧化碳是吸收的状态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即CG段,这段时间有机物是积累增多的。
5、当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减少时,表示光合作用开始,即B点表示开始光合作用。
6、C点开始积累有机物,G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二、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曲线
1、三类物质消化的顺序:最先被消化的是淀粉,然后蛋白质,最后脂肪。
故甲是淀粉,乙是蛋白质,丙是脂肪。
2、淀粉消化的开始部位是口腔,即A是口腔。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即C是胃。
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即D是小肠,所有物质都可以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则B什么都不消化,则是咽、食道,E在小肠后,什么不消化,是大肠。
3、小肠内消化液最多,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胆汁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可以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三、人体的呼吸曲线
1、气体由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
AB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0,即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即吸气。
BC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0,即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由肺内排出,即呼气。
2、当气压差是0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即点A、B、C。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容积最大。C点表示呼气结束瞬间,肺容积最小。
1.(2024·广西柳州·二模)如图中的I、Ⅱ、Ⅲ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图中D代表的消化道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D.直肠
2.(2024·山西朔州·模拟预测)下图是人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过程;曲线bc段表示呼气过程
B.b、c点分别表示吸气和呼气结束的一瞬间
C.ab段,膈肌舒张;bc段,膈肌收缩
D.ab段,胸廓扩大;bc段,胸廓缩小
3.(2024·陕西西安·三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香瓜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一表示香瓜叶肉细胞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二是晴朗的夏季香瓜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某晴天大棚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乙过程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内进行。
(2)图二中中午12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减少了 的吸收。此时大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 。(单选)
A.增加 B.减少
(3)在图三中,a点对应的时刻,若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为m克,此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 克。
(4)若阴雨天时测量,排除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图三中的d点会______移动。(单选)
A.向上 B.向下 C.不变 D.不确定
题型二 人体结构图
解题关键:能识别各系统、器官结构图(必备知识)
一、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
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
(1)①唾液腺:分泌 唾液 (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④肝脏:分泌 胆汁 (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3)⑤胃腺:分泌 胃液 (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4)⑥胰腺:分泌 胰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5)⑦肠腺:分泌 肠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二、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和 肺 组成。
(1)呼吸道:由 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 构成。
呼吸道的作用: 保证气体顺畅通过;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
(2) ⑥肺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
三、心脏
四、泌尿系统
①肾脏 :形成尿液的器官
1、泌尿系统 ②输尿管 :输送尿液
③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④尿道 :排出尿液
2、肾单位的结构
1 肾小体 2 肾小管 3 肾小球 4 肾小囊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肾单位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由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组成。
五、神经系统
(一)眼结构、功能
1、眼球的结构
外膜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俗称“ 白眼球 ” 。
眼球壁 虹膜:有色素,俗称“ 黑眼球 ”。中央是 瞳孔 。
眼 中膜 睫状体 :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
球 脉络膜: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 视网膜 ,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 :透明,双凸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能折射光线。
(二)耳结构、功能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
鼓膜:产生振动
4、耳的结构: 中耳 鼓室:通过 咽鼓管 与咽部相通
听小骨:传导振动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
内耳 前庭 平衡有关
耳蜗:内有 听觉感受器 ,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三)反射弧
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1.(2024·河南驻马店·一模)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B.在②取样会发现大量的氨基酸
C.③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④中消化酶的种类与③中类似
2.(2024·山东济南·一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就像一台设计巧妙的“泵”。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b内流动脉血,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B.心脏肌肉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主动脉基部的分支提供
C.当[2]和[4]收缩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
D.心脏每跳动一次,指的是心房收缩一次和心室收缩一次
3.(2024·山东枣庄·模拟预测)人体运动的形成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部分系统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餐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被肠液消化的有 。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图一中的 (填序号)。
(2)图二中物质a代表 物质b代表 。完成图二中①②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参与该活动的呼吸肌是 和 。
(3)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三中的 (填序号),此时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
(4)图四中④内的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这是由于[ ] 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题型三 植物结构图
解题关键:明确各类曲线图含义
一、显微镜结构
(1)具有放大作用的是[1 ] 目镜 和[3] 物镜 。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 的放大倍数× 物镜 的放大倍数。
(2)升降镜筒的是[7] 粗准焦螺旋 和[8] 细准焦螺旋 。
(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5] 遮光器 和[6] 反光镜 。
(4)视野亮用 小光圈 、 平面镜 ;视野暗用 大光圈 、 凹面镜 。
(5)转换物镜用 转换器 。
二、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细胞内生命活动三大中心:
细胞膜——物质交换中心
细胞质——生命活动中心
细胞核——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能量
三、根尖、枝条结构图
1、根尖结构
结构 特点 功能
①成熟区 内外层细胞形态差异大,外侧细胞突出形成根毛。 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
② 伸长区 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 细胞 生长 ,体积增大,成为成熟区
③分生区 排列紧密,细胞小,壁薄质浓核大。 细胞 分裂 ,增加数量,补充根冠和伸长区
④ 根冠 位于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 保护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 1 ] 幼叶 发育为[ A ] 叶 ,
[ 2 ] 芽轴 发育为[ B ] 茎 ,
[ 3 ] 芽原基 发育为[ C ] 芽 ,
四、花结构图
1、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⑦ 雄蕊 :由②花丝和①花药构成。花药内有花粉,花粉里有 精子 。
⑧雌蕊 :由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构成,子房由珠被和胚珠构成,胚珠里有 卵细胞 。
1.(2024·山东济南·一模)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②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③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④是细胞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2.(2024·山东德州·一模)下图为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胚是由1、2、3组成
B.乙图中的a、b分别是由甲图中的1、2发育成的
C.丙图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D.丁图中的③发育成乙图中的c
3.(2024·河南南阳·一模)如图为某植物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构成雌蕊
B.a体现的是自花传粉的过程
C.受精后①②③凋落,④继续发育
D.④内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题型四 概念、模型图
解题关键:明确各类曲线图含义
一、生态系统模型图
1、组成图
2、生态系统模型图。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确定:双向箭头是突破口。双向箭头的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二氧化碳)。
(1)图中所有字母都指向的一定是无机环境(二氧化碳),即A。B则是生产者。
(2)和生产者紧挨着,并且生产者指向的部分是消费者。
(3)分解者:除无机环境外,其余部分都会指向它,即C是分解者。
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序号 ①由小变大 ②由少变多 ③变的不一样
过程 细胞生长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判断依据:看结果 细胞体积变大 细胞数量增多 形成不同的组织
相同点 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三、生理活动过程
A和C表示气体,经过气孔进出,B、D由导管或筛管运输。
如果气孔进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则表示是呼吸作用。即A氧气,B二氧化碳。
如果气孔进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表示是光合作用。即A二氧化碳,B氧气。
3、如果气孔往外释放水蒸气,则表示是蒸腾作用。即C表示水蒸气。
四、运动系统
①和②相当于两块骨,杠杆作用;⑤模拟关节,起支点作用;③④模拟骨骼肌,提供动力。
五、遗传变异
图一人染色体组模型图,通过第23对染色体,XX或XY分辨男女,此图是男性。
图二是染色体结构模型图,①是染色体、②是蛋白质、③是DNA。
1、包含关系:
细胞中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的基因。
2、数量关系: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DNA的数目是相等的;即一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但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1.(2024·山西大同·一模)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后,小林同学总结了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 )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2024·山东德州·一模)如图为细胞的分裂及分化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过程,数字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B.经过b后,细胞的遗传物质加倍
C.经过c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3.(2024·陕西西安·一模)小秦在切西红柿时不小心切到了手,随后手迅速缩回,如图是该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对刀切作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在此产生痛觉
C.如果4处的神经断了,小秦能感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D.该反射神经冲动沿5→4→3→2→1的方向传导
4.(2024·福建泉州·一模)如图是有关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关系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
B.①在每个细胞中数量相等
C.每条②中都含有许多个③
D.③的改变可引起生物变异
二.课堂巩固
1.观察如图,下列关于人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在人的细胞中都成对存在
B.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C.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仓鼠、布偶猫、短毛猫和泰迪狗是常见的宠物,布偶猫、短毛猫都属于家猫,下图是它们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B.布偶猫和短毛猫是两个物种
C.泰迪狗和仓鼠属于同一个纲
D.狗与仓鼠比狗与家猫的亲缘关系近
3.下图为某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70~180毫克/100毫升
B.bc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
C.cd段下降是因为甲状腺分泌的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D.c点血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该人患糖尿病
4.广东科学家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在猪体内发育的人源中期肾脏(含有部分人类细胞),该研究为肾源不足现状带来希望。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B.④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蛋白质、血细胞等物质
C.①中血液含有的尿素比③多
D.结构④可以进行重吸收作用
5.洋葱的鳞茎外形呈椭球形或扁球形,外层包裹着厚实的表皮,如图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起装片的制作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为②⑤④①③
B.过程⑤中,为防止产生气泡,需要将表皮展平
C.过程④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需要薄而透明
D.图二中发现过程③染色较深的球形结构是叶绿体
6.升国旗仪式中,少先队员行队礼的动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动作的动力来源于骨路肌的收缩
B.该动作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C.完成该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D.在升国旗仪式上,少先队员行队礼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7.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颈的进化简图及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
A.现代长颈鹿是古代长颈鹿通过不断伸长脖子锻炼的结果
B.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在长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C.②表示在环境影响下,长颈鹿大多向有利方向发生变异
D.③表示有利变异的积累,古代长颈鹿变异的方向是固定的
8.如图表示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的生长,此过程需要吸收营养物质
B.②表示细胞分裂,此过程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C.过程③中DNA先复制加倍改变后,再平均分配
D.过程①②③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9.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学习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意外时首先应拨打120 ,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B.如图3,若伤者下肢静脉⑤处出血,在⑥处用止血带包扎止血
C.溺水急救时,发现溺水者停止呼吸,可立即进行图2所示人工呼吸
D.对伤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时,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1中②处
10.我国科考人员发现大量鳞木化石。根据化石推测:鳞木有巨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其枝条顶端生有孢子囊,靠孢子繁殖后代。请推测鳞木在进化树上的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11.细菌和真菌都是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它们大多个体微小,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下列对图1和图2两种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1通过分裂生殖,图2通过孢子生殖
B.图1的细胞有细胞壁,图2的细胞无细胞壁
C.图1和制作酸奶用的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
D.图2和制作米酒用的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
12.2024年5月19日,宜宾市南溪区举行了全国“村跑”比赛。某选手跑完全程后出现了膝关节(如下图所示)疼痛的症状。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节腔分泌的滑液使得关节的运动更灵活
B.仅需骨、关节、肌肉的配合即可完成跑步
C.图中标号①所示的结构是膝关节的关节窝
D.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磨损会导致关节疼痛
13.人工呼吸是一种急救措施,在于帮助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口对口吹气;②清除口鼻异物;③仰卧于坚实平面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14.人工呼吸是现场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施救者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胸廓随着吹气而起伏。最常用的吹气方法,以及吹入气时病人体内肺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口对口;肺扩张 B.口对鼻;肺扩张
C.口对口;肺回缩 D.口对鼻;肺回缩
15.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由③④⑤组成 B.①②血管内都流动脉血
C.④内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D.⑤是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16.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下列据图所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内流动脉血 B.②中液体是原尿
C.③重吸收全部葡萄糖 D.④中液体是尿液
17.下图是心脏结构及某时刻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心室收缩状态 B.图中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C.图中③为左心室 D.与④相连的血管内流静脉血
18.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A~D表示心脏四腔,1~5表示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静脉血的结构有A、
B.4、5B.若扎紧2处,从1处注入水,则水会从4处流出
C.在A和B之间、C和D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
D.当B、D同时收缩时,B和4之间、D和3之间的动脉瓣都打开
19.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能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B.实验过程中①②两个试管都需要充分振荡混合
C.实验现象是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变蓝色
D.得出的结论是37℃时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0.下列四种器官中属于循环系统的是( )
A. B. C. D.
21.“风吹大地春日美,雨润田园菜花香。”如图为油菜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一株油菜的生命起点是从甲开始的,甲是 。
(2)图中a过程表示 ,该过程中 (填细胞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
(3)丁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与人体相比,油菜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22.请观察如图中几类植物,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终生生活在水里的植物类群是 (填字母),这类植物结构简单,无 的分化;
(2)图中体内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有 (填字母);
(3)图中A、B、C类群依靠 殖后代,D类群依靠 繁殖后代;
(4)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类群。
23.人体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器官,A、B表示心脏的心室。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消化系统由 和消化腺组成。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中的 (填序号)吸收进入血液。
(2)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填序号),氧气由此处进入血液。
(3)人体内的血液由 (填字母)进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直至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网时,将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鲜红的 血变为暗红的静脉血。
(4)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填序号)。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形成的原尿,这与肾单位中 的重新吸收有关。
(5)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4.杏在我国分布广泛,果可食用,杏仁可入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本草纲目》中收集了数十个杏仁入药的药方。图一是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二是杏花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杏树根吸收的水可参与光合作用,图一过程中释放的气体a是 。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 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图二结构 (填序号)中的花粉落到结构③上,完成传粉。受精后,结构⑤ 可发育成果实。
(4)杏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一定(适量)的 、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5.豌豆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见材料,其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花未开放时,就已完成了受粉,可以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实现碗豆间的杂交。右图为高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 ,其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 。
(2)遗传学上,将豌豆细胞中控制高茎或矮茎的相关DNA片段称为 。结合示意图分析, (填“高茎”或“矮茎”)是隐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高茎∶矮茎= 。
(3)实际种植发现,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并不符合上述理论值。经调查研究,这是因为施肥不均匀导致豌豆发生了变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从能否遗传给后代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
(4)为获得高产豌豆,育种专家通过辐射处理豌豆种子,使其产生变异,最终选育出高产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填“杂交育种”或“诱变育种”)。
26.下图为蚕豆植株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据图回答。
(1)若①、②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
(2)若①、②、③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淀粉),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的转换是 。
(3)进入叶片中的水,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此生理过程对植物的意义一方面降低叶表面温度,防止因气温过高被灼伤,另一方面 。
(4)请运用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知识,尝试分析新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 。
27.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科研小组测得小麦种子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一;甲、乙两种小麦的根细胞氮吸收速率与土壤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二。
(1)一粒小麦种子其实是一个果实,原因是 。当你点燃一粒小麦种子,待它燃尽时可见到一些灰白色的灰烬,这些灰烬是小麦种子里的 。
(2)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萌发初期,小麦种子葡萄糖的变化情况为图一中曲线A,理由是 。
(3)小麦对氮的吸收会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氧气浓度为a时,甲的根细胞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理由是 。据图二可知,为促进小麦对氮的吸收利用,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4)《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为我国粮油储藏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参考标准,对小麦的储藏要求是安全水分、低温、低氧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 。
28.“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油菜的种子可以榨油,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被人们广泛种植。图一为油菜植株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其中序号①~④表示丙的不同类型,字母:a~d表示丁的部分结构,图二为显微镜下的油菜根尖部分结构。
(1)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和高等动物体相比,其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图一中甲→乙表示 ,与动物细胞相比,该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
(2)和葫芦藓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 ] 组织,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
(3)丁是油菜的生殖器官,属于 (填“两性花”或“单性花”),判断的理由是它具有 (填字母)。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决定的。油菜花经过 后,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吃的菜籽油主要来自种子的 。
(4)某同学要在图二显微镜下继续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 移动。
29.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湿地保护义不容辞。下图是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图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图中所示食物网共含在 条食物链。请写出含有“鱼”的最短食物链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蟹”属于节肢动物,其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 。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蟹”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 营养级。
(4)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根据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能力的大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
30.人体每天需要从外界获取所需的各种物质,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图甲为人体生理活动示意图,A~D表示不同的系统,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中曲线表示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虚线表示外界气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脂肪在图甲A系统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为 。
(2)图甲①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②过程与图乙中曲线 (用字母表示)段对应。
(3)肝脏能将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氨转变成尿素,尿素产生后,进入图甲中[ ] 系统,在心脏中的 首先出现,然后运送至肾小球,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排出的尿素在体内运送过程中,最先和最后流经的动脉血管分别是 。
31.下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图2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字母A-F表示结构或部位,①-④表示血液或细胞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填字母)。
(2)图2中,外界与F 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图2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血液中的③ 进入细胞内,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
32.2024兰州马拉松于5月26日在兰州奥体中心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近四万名运动员相约黄河之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据图回答问题。(A~D表示人体的四种器官,①~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
(1)赛前运动员的饮食需以“高糖类、中蛋白、低脂肪”为主。食物中的蛋白质在B处被彻底分解为可被吸收的 ,进入血液后,由静脉流到心脏,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图中序号)。
(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此时声波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完成起跑动作需要运动系统中的骨、 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3)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呼吸加快,大汗淋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汗液由 (填图中字母)中的汗腺产生并排出,不仅能调节体温,还能带走代谢废物。
三.课后巩固
1.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某校学生依据教材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和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下图表示实验过程中的部分图示,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③表示植物放置于暗室一昼夜,暗室内装有开启的红色安全灯
B.图一①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的目的不同
C.在光照条件下,图一②中的甲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又进行呼吸作用
D.图二中将燃烧的蜡烛放进瓶内,火焰立刻熄灭了,是因为瓶里缺少氧气
2.为探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的气体变化,生物学社团自创装置开展跨学科实践,装置的右侧广口瓶内置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红色液面上升,如下图所示。导致液面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A.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呼吸作用消耗了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D.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3.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
B.①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C.③中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D.④中小烧杯和大烧杯内的液体分别为清水和酒精
4.对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老鼠能吃植物
B.老鼠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某种物质
C.老鼠为植物提供热量
D.钟罩内没有植物,老鼠也能生存
5.某镇为振兴乡村旅游经济,每年举办“三月桃花节”、“六月摘桃节”,吸引市民纷至沓来赏花摘桃。下图为小红观察到的桃花和桃子的基本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③和⑥
B.①中的花粉落到④上的过程叫做受精
C.图甲中的⑥将来发育成图乙中的⑨
D.开花季节如遇阴雨连绵的天气,可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桃子产量
6.下图1是绿色植物叶片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是气孔的两种状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则序号②代表的是氧气
B.若图1表示呼吸作用,则序号①代表二氧化碳
C.图2气孔处于甲状态时可能促进①、②的进出
D.图2气孔处于乙状态时可能降低③、④的运输
7.《诗经中的五谷是指:黍、稷、稻、麦、菽。“稷”和“菽”就是现在的小米(粟)和大豆,对二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米为平行脉,大豆为网状脉
B.小米和大豆的根系中都有固氮的根瘤菌
C.小米与“稻”、“麦”的亲缘关系比大豆近
D.小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大豆的贮存在子叶中
8.iPS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形成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医学上利用其可产生多种体细胞的特点来治疗疾病(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说明iPS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B.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C.过程②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D.经过程③,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9.下图是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以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循环系统中,心脏的功能是 ;①是 ,其管壁厚、弹性大;经过血液循环,身体上部的血液回到② 。
(2)吸气时,肺泡容积变大,肺泡内气体压力相应 (填“增大”“降低”或“不变”),外界气体进入肺泡。A代表的气体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0.人体具有多个系统,各系统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其中a代表物质,b、c代表气体,A、B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肾单位的两种结构。据图分析作答:
(1)食物主要在消化道的 中被消化,该器官中与消化蛋白质、淀粉无关的消化液是 。
(2)空气中的气体b经吸气进入肺泡后,进而透过肺泡壁和 进入血液中,会使血液变成颜色鲜红的 血。
(3)图示中A表示 作用,血液中的 无法通过A作用进入Ⅰ中。
11.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 ] 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哮喘是[⑤] 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患病时通道变窄,会出现呼吸困难。
(4)在寒冷的冬季,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鼻腔能使吸入的气体 、湿润、清洁。
(5)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在遇到雾霾、沙尘暴等空气状况不佳时,为保护自身的健康,请你写出适合的应对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12.2025年3月23日,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在广东信宜举行,吸引了450多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参加。据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后,参赛选手马上开始骑行。从反射类型看,该过程属于 反射,完成这一反射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和 。
(2)骑行者完成骑车动作,需要 系统的调节。当骑行者向下踏脚踏板时(如图乙),股四头肌 (填“收缩”或“舒张”),牵拉胫骨绕 运动。
(3)骑行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他们深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增大,吸入的氧气在 (填细胞结构)中参与呼吸作用为运动员提供大量能量。
(4)在骑行过程中,若脚踏频率过快,容易造成图丙中的[ ] 磨损,影响关节的灵活性。请你结合生活经验,为参赛选手提出一条骑行运动中保护关节的措施: 。
13.小丽和小美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她们外貌非常相似。同卵双胞胎是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该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两个胚胎。下图为一对双胞胎发育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a、b在母体的 内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形成两个胚胎,最终发育成两个胎儿,这两个胎儿体内的遗传物质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若图中的A为女孩,则其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2)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图中双胞胎均为单眼皮,但他们的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现象。用D、d表示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则父亲的双眼皮基因组成为 。该夫妇积极响应国家的“三孩”政策,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生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其基因组成为 。
(3)为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实现优生优育,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 、提倡遗传咨询和进行产前诊断。
(4)有人认为“同卵双胞胎所有性状都相同”,请用生物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 。
14.博主李子柒的视频在网上广受关注,她自己用桑叶养蚕,缫丝,用蚕丝制作非遗绒花。她的绒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图是观察桑叶表皮细胞所用的显微镜,图是家蚕的发育过程图,图是家蚕的遗传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用图所示显微镜观察桑叶表皮细胞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 。该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有“10×”和“40×”两种,此显微镜最大能放大 倍。
(2)图中家蚕的发育方式为 (选填“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若想要提高蚕丝产量,可适当延长的发育时期是 期。
(3)家蚕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4)根据图可知,蚕的黄足和白足这一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若用A、a分别表示显性、隐性基因,子代黄足蚕的基因组成是 。
15.沈阳辽河七星湿地公园风景秀丽,生物种类繁多。园区内水生植物近百种,鱼类十几种,每天有上万只候鸟在公园翱翔,是沈阳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宝库。图一是七星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食物链有 条,在图一中与图二中甲对应的生物是 。
(2)图一中,能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 (填图中数字序号)。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则图二中 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但由于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所以它的 能力较弱。
16.如图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为对照组。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体内的 细胞产生了抵抗肺炎双球菌的 。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3)如果将另外一种致命病菌注入经过乙处理的鼠体内,鼠 (能或不能)存活。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哪一步骤?________。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B.乙处理中的“取用热水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
17.户外环境中较高强度的光照,能有效延缓眼轴增长,降低近视发病率。因此,青少年应每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A—G代表器官中相关结构,a—c代表消化道的相关器官,1—4表示肺泡处气体交换,①—⑥表示相关血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户外运动时呼吸频率增加,促进1、2与3、4过程,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的血液中 含量增加。
(2)课间由室内到户外运动时,光线透过角膜,经虹膜内平滑肌调节瞳孔变小,通过睫状体调节类似双凸透镜结构的 的曲度,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像。
(3)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主要在消化道的[ ]处被吸收。其中维生素A的缺乏可引起夜盲症,可通过多食用猪肝等食物进行补充,当维生素A进入消化道周围毛细血管后,被运送到D,再从D运送到眼球壁的脉络膜,依次通过的血管是[ ]。
18.花生,原名“落花生”、其果实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图和图为花生植株及其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物质,ABC表示结构),图为种业部门种植花生获得的实验数据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湖北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土壤中的硒元素通过土壤溶液主要被花生植物根尖的 (填部位)吸收,通过茎中的A 运输到花生的各个器官。
(2)图中,花生自花授粉并受精后,子房下部细胞迅速伸长形成子房柄,子房柄与其前端的子房合称果针,由果针顶端木质化的表皮细胞形成的“帽状物”保护子房进入土壤,使子房发育成 ,花生因此得名“落花生”。
(3)图中,花生植株在结构[C] 内进行光合作用,将[①]和[②]转化成[③]有机物,贮存在花生的子叶中。成熟的花生是小松鼠的食物之一,花生与松鼠在结构层次上最大的区别是 。
(4)由图所示可知,当花生种植密度为 时,既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又能相对减少有机物的损耗,利于提高产量,由此可知,在种植农作物时应该 。利用起垄种植技术种植花生可以提高产量,起垄播种能保证后期“正其行,通其风”。“通其风”主要是考虑环境因素中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