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6 20: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眷属(juàn)  阔绰(chuò)  颓唐(tuǐ)   腌臜(za)
B.呻吟(shēn) 醋栗(lì) 捯气(dáo) 锱铢(zhī)
C.坎肩(kǎn) 威吓(xià) 蠢笨(chǔn) 礼聘(pìn)
D.箪食(dān) 豆羹(gēng) 翡翠(fěi) 加冠(gu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舵手  繁多  翡翠  无缘无故  
B.呻吟  蓦地 荣膺 两肋插刀
C.阔绰 荒缪 蜿延 伤恨累累
D.颓唐  麾下 缟素  拳打脚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刮目相看/情有独钟),__①__,惟妙惟肖。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简捷)流畅,脍炙人口。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象,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__②__,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3、依次选用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 简洁 B.情有独钟 简捷
C.情有独钟 简洁 D.刮目相看 简捷
4、在文段中的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B.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C.①燕子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像“五线谱”一样
D.①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 ②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C.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D.我们要学会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6.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略”。
D.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7.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刘过,字改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B.“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兵家的孙武等。
C.“布衣之怒”中“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D.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8.古诗文默写。
(1)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均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光。
(2)赋闲在家的辛弃疾醉里梦里也不忘自己杀敌立功的愿望,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        ”的句子来生动地再现激烈战斗的场面。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
(4)秋瑾的《满江红》中表现词人的巾帼豪情的句子是:  ,   ,   ,   。
9.名著阅读。
当下小厮在下浮桥雇了一只凉篷,他坐了来家。忙取一件旧衣服,一顶旧帽子,穿戴起来,拿手帕包了头,睡在床上,叫小厮:“你向那差人说,我得了暴病,请邓老爷不用来,我病好了,慢慢来谢邓老爷。”小厮打发差人去了。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甚么装病不去?”
(1)文中画线的“他”指谁?
________________
(2)朝廷叫“他”去做官,“他”却“装病不去”,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开展“‘漫’话德行”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的部分环节,请你参与。
(1)解读寓意。
有同学围绕活动主题画了一幅名为《舍本逐末》的漫画。请你描述漫画内容,并
说一说寓意。
(2)丰富设计。
同学们认为,如果在树冠、树影、人物、太阳等部分对漫画进行修改,讽刺效果还可以增强。请你任选一处修改,并简述理由。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1.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主人日再食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4)会福唐刘彝赴阙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   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久而乃和 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乃归葺小室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所造诣人莫测也 夫大国,难测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17.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柔软地带
查一路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1992 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
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 “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有删改)
18.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画线句“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记忆中那一扇柴门
①柴门,是这世上最柔软的一道门。它总是虚掩着,门内是不曾忘却的风景和温情。
②柴门关不住小院四时的美景。一畦春韭绿,满院槐花香;梨树上挂满黄里透红的诱人的果子;绵羊顶着绒绒的雪花悠闲自在地啃干草、舔盐砖……透过柴门,你还可见小院内安闲逡巡的鸡,昂首踱步的鹅,懒散蹒跚的鸭。柴门关不住生活的温情。农闲时节,我们常常在小院里的蒲团上小坐。爷爷会把茶盘端出来,沐着暖阳,喝着浓茶,吐着烟圈儿,心满意足后就给我唱古老的儿歌,讲老掉牙的故事。
③晨光微露,晓风乍起,初绽的牵牛花便在篱笆上吹起玲珑的小喇叭。这牵牛花似柴门女子,荆钗布裙,不施粉黛,却清新可喜。它没有繁复堆砌的瓣,没有袅袅婷婷的蕊,没有沁人心脾的香,就是那简简单单形似喇叭的模样。它的叶子,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仿佛一湾秋水,在晨风中荡起涟漪。那蜿蜒盘曲的藤蔓,又宛若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径,通向幽谧的远方。藤条连着碧绿的叶,绿叶衬着斑斓的花。蝴蝶和蜻蜓会飞来,告诉你扬起的喇叭有多美!
④儿时顽皮,会央求奶奶为我编牵牛花环。我把花环戴在头上,在院子里张开双臂转着圈地学鸟飞,动作笨拙,心却上了天。奶奶一边微笑着,一边认真地拍着手。长大之后,少有童心,也不忍摘取牵牛花,只是静静地观赏。风起时,它无所畏惧,用藤蔓紧紧地缠绕在篱笆上;雨坠时,它将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这样,它迎风斗雨,誓死不休。谁言草木无心?不过是草木心清,没有人心芜杂。我想,万物皆有灵,植物和植物的缠绕、和大地的拥抱,或许也有着前世今生无可言说的因缘。我想,这牵牛花的美,我是懂的。
⑤每至初秋,爷爷总会把镰刀磨得锃亮,在晨露将干未干时带我出门,寻一处荆条长势旺盛的地方。秋天将尽时,柴门之内便堆出一座荆山,我知道,这个冬天又可以趴热炕头上写寒假作业了。开镰了,左手拽一把荆条往身后一带,握着镰刀的右手贴着地皮,“唰”的一声,荆条就倒下了。我尽情地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左一下,右一下,这哪像砍荆条呢,就是玩乐嘛!累了就席地而坐,爷爷一边说着闲话,一边随手指一两种药草让我认识,我又好奇又高兴,以后我就可以给草木取名字啦,管它对不对呢!
⑥雨后的山野就是另外一种美了,这时奶奶会和我一起去山野采蘑菇、捡地瓜皮。松蘑、草蘑,常常簇拥在一起,一大片一大片的,没带篮子也不要紧,可以用草绳穿起来。捡回去,一遍又一遍地用清水冲洗,在大铁锅内翻炒,加入油、盐、酱、醋,配上小葱、大酱,就是一盘可口的下饭菜了,我常常吃得肚皮溜圆不亦乐乎。
⑦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榜首,家家户户,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生火做饭,周而复始,柴草就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柴草垛也就成为日子红火的一个标志。而荆条经灶腔燃烧,在屋顶腾起的袅袅炊烟,又为乡村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如今想来,柴门生活朴素平淡,却因有了爷爷、奶奶的陪伴而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⑧柴门内外乾坤大,柴门内外日月长。光阴在柴门小院里慢慢地溜走,那一道柴门在记忆之中虚掩着,随时欢迎我的归来。我深信:柴门内的旧时光,定将成为一辈子的温暖。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3期,作者风凝,有删改)
22.根据全文,第⑦段中的加点词“快乐”具体指的是:爷爷给“我”唱儿歌、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带“我”采蘑菇、捡地瓜皮。
23.结合全文,概括牵牛花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4.赏析第③④两段中的画线句子。
(1)这牵牛花似柴门女子,荆钗布裙,不施粉黛,却清新可喜。
(2)奶奶一边微笑着,一边认真地拍着手。
25.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三、写作
26.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和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D 2.C 3.C 4.D 5.B 6.C 7.C 8.5.(1)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2)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 男儿烈 9.(1)杜少卿 (2)体现了他视科举功名如粪土,蔑视功名富贵,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10、(1)内容:画面中太阳下有一棵树,树冠上写着“德行”,树影上写着“名声”,树下一个人拿着刷子刷地,努力扩大树影面积。寓意,德行如树,名声如影。德行高尚,名声才能响亮,做人若只思着扩大名声,不重视德行,是舍本逐末(意对即可)
(2)示例一,给图画中的人物设计汗滴,凸显男子在扩大名声过程中的辛苦。
示例二:缩小树冠面积,或扩大树影面积,使二者形成反差。
示例三:给太阳或树冠画上愁眉苦脸或惊讶的表情,凸显太阳或树冠对该人行为的不满。讶异。(意对即可)
11、这两句引用典故,表达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12、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的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13、C
14.(1)两次。
(2)同“披”,穿。
(3)听说。
(4)恰好、正好。
15.B
16.(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苦读)不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17.艰辛(勤奋) 孝顺(乐善好施、教学严谨) 
18、“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良知的灵活变通。
19、举例论证。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讲述道理,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吸引人注意,又能给人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让人无可置辩
20、“可以。机场工作人员的做法就是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怀和帮助。
21、示例:我认为不需要。生活需要规则,“柔软地带”其实是规则的漏洞。本来就有好事之人会去钻这些漏洞,如果执法者再给人以“柔软地带”,等于在纵容这些人投机取巧,其实是在伤害更大人群的正当利益。
22.奶奶给“我”编牵牛花环、看“我”学鸟飞 爷爷带“我”砍荆条、教“我”认药草
23.(1)花形简简单单,花叶密密匝匝,花藤弯弯曲曲,藤条连着碧绿的叶,绿叶衬着斑斓的花;(2)藤蔓紧紧地缠绕在篱笆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迎风斗雨,誓死不休。
24.(1)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牵牛花人格化,并比喻成小家小户出生的女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的朴素、可爱。
(2)句子是对奶奶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微笑”和“拍着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对“我”的赞赏和疼爱。
25.(1)总结全文;(2)呼应文章的题目和开头;(3)点明主题,表达了“我”对故乡、童年和亲情的深深怀念。
26、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