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4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7 07: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商务星球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7.4 撒哈拉以南非洲》。本节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分区、主要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黑种人的故乡这一人文地理特征。本节内容在地理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建立对非洲地区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地理知识,但对非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背景了解较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较高,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认识较为模糊。因此,本节课将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
1. 读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2.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综合思维
1.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2.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1.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分析地理要素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方法。
2. 能够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
人地协调观
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观念。
2. 通过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读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2.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3.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难点
1.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分析地理要素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方法。
3. 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观念。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学案、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驱动 导入新课
(1) 提出问题:你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2) 播放视频:展示非洲象庆祝满月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小象小九。
(3) 引出问题:小象小九的父母的家乡在哪里?
(4)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6)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初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导入新课
(1) 提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国家?
(2) 播放视频: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3)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4)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5)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引导学生阅读地图。
(6) 引导学生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1. 思考回答问题。
2. 观看视频,认识小象小九。
3. 观察地图,初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4. 观看视频,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5. 阅读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6. 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评价任务 1. 位置准确:☆☆☆
2. 国家明确:☆☆☆
3. 地形特征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通过视频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知感悟 活动一: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
(1)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2) 提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如何?
(3) 指导学生用红笔描绘赤道、南北回归线。
(4) 指导学生找到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
(5) 引导学生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归纳)。
(6) 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师活动
(1)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2) 提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国家?
(3)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4) 引导学生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5)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特征。
(6)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特征,引导学生了解黑种人的故乡。 1. 观察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2. 用红笔描绘赤道、南北回归线。
3. 找到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
4. 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5. 阅读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6. 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
评价任务 1. 地图阅读准确:☆☆☆
2. 归纳清晰:☆☆☆
3. 位置描述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地图阅读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其主要国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探究挑战 活动二: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流 教师活动
(1)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流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2) 提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地形和河流?
(3) 指导学生指出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
(4) 引导学生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5) 指导学生指图说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
(6) 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
教师活动
(1)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流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2) 提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3) 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
(4) 引导学生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征。
(5)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 介绍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的重要性。 1. 观察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流。
2. 指出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
3. 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4. 指图说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
5. 读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
6. 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征。
评价任务 1. 地图阅读准确:☆☆☆
2. 归纳清晰:☆☆☆
3. 特征描述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地图阅读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了解其气候类型分布,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小试牛刀 活动三:分析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
(1) 展示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2) 提出问题: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如何变化?
(3) 指导学生解读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 引导学生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5) 指导学生在图中标出马赛人的游牧路线方向。
(6) 引导学生简述一年中马赛人游牧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活动
(1) 展示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视频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有动物。
(2) 提出问题: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如何?
(3)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长颈鹿、斑马、黑猩猩、河马、非洲象、非洲狮等特有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引导学生感受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5)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 介绍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1. 观察地图,了解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
2. 解读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3. 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4. 在图中标出马赛人的游牧路线方向。
5. 简述一年中马赛人游牧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6. 阅读材料,了解长颈鹿、斑马、黑猩猩、河马、非洲象、非洲狮等特有动物的生活习性。
评价任务 1. 数据分析准确:☆☆☆
2. 游牧路线清晰:☆☆☆
3. 原因解释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视频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有动物,感受人地和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思维梳理 活动四:知识梳理与巩固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提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3) 指导学生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要求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
(4)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提出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是什么?
(3) 指导学生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要求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
(4)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要求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
3. 思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 记录课后作业。
评价任务 1. 笔记完整:☆☆☆
2. 思维导图清晰:☆☆☆
3. 重点突出:☆☆☆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梳理和巩固,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挑战
1. 绘制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要求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
2. 完成本节课的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 用一段话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探究挑战
1. 设计“大象的故乡”手抄报,详细为小象介绍它父母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2. 调查身边的非洲文化元素,写一篇小论文,探讨非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现状,写一篇小报告,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板书设计
《7.4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地理位置
1. 半球位置:
2. 经纬度位置:
3. 海陆位置:
二、主要国家
1. 南非
2. 尼日利亚
3. 刚果民主共和国
4. 埃塞俄比亚
5. 坦桑尼亚
三、地形特征
1. 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四、河流特征
1. 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
2. 刚果河:水量丰富
3. 赞比西河:非洲第四长河
4.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湖泊
五、气候特征
1. 以热带气候为主
2. 气候呈带状,以赤道为对称轴向南北呈对称分布
3.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六、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 农业生产:雨季种植,旱季休耕
2. 牧业生产:随季节迁移
3. 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问题驱动和视频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通过地图阅读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4. 通过知识梳理和巩固,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
5.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 在时间安排上,部分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够合理,导致个别环节时间紧张。
3. 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需要进一步改进评价方式。
5.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部分题目难度较大,需要适当调整作业难度,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