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6 21: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写人记事散文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标摘录 1.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沟通。 2.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3.通过审美体验、评价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美、创作美的方法。 4.通过语言实践、审美体验,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课标分解 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并品味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反讽的特色,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本文语言背后的深层寓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让学生通过对文本涉及的核心价值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鉴赏文本内涵,体会作者在悲愤中给我们传达出的情感态度;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的革命本色,传承鲁迅先生以及那个时代遗留给我们的优秀的革命文化,让学生结合文本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思考鲁迅精神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在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从题材上看,这是一篇纪念性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从体裁上看,这是中国现代散文,教学重点是把握文章的情感,要求学生“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或隐或显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 学生品读的方法:在浏览文章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出文章的情味,读出自己的感悟。这些都体现了新教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只要稍加提点,学生是很容易掌握学习方法的。
学情分析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悼念性散文,感情忧愤,爱憎分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学习本文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虽然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对鲁迅先生以及他沉郁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但学生阅读《记念刘和珍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如何直面社会人生,学生没有体验; 其次,特殊的纪念文章,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
学习目标 1.借助圈点勾画,品读文中刻画刘和珍的细节描写语句,能够说出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比对原文信息,能够说出刘和珍是否是“暴徒”,是否“被利用”,能够说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批判意义。 3.勾画并赏析作者对“徒手情愿”的态度的关键语句,联系全文,能够说出刘和珍牺牲的现实意义。
重难点 1.借助圈点勾画,品读文中刻画刘和珍的细节描写语句,能够说出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比对原文信息,能够说出刘和珍是否是“暴徒”,是否“被利用”,能够说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批判意义。
评价任务 1.环节一:圈点勾画,品读文中刻画刘和珍的细节描写语句。(指向目标1) 2.环节二:小组讨论:刘和珍是否是“暴徒”,是否“被利用”?(指向目标2) 环节三: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批判意义(指向目标2) 3.环节四:讨论:鲁迅对“徒手情愿”的态度(指向目标3)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学生活动设计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新中国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幸福吗?刘和珍君如果处在你们这个时代,肯定会享受学习的乐趣,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刘和珍君在1926年3月16 日写的日记: “据说最快乐的日子是学生时代,我可不同意。我相信世界上不会有快乐的日子,学生时代也是够苦恼的。譬如自从我入校以来,我们北京女师大便常常处在纷扰中,我很怕回忆大学过去的生活。 现在我校比过去安定一些了,我正准备安下心来学习,但据说新任教育部长马君武将策划在教育界制造麻烦,那么象现在这样的平静环境便就不能保持了。 所以,我在大学的社会生活是不宁静的,我的功课也很受影响。我记得有次上英语课,老师问我一些问题,但我一个字也答不出来。我迫切希望我们学校的社会生活能有所改善。” 从这篇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和珍君是一位追求进步,担忧社会,关切时局有责任心的人。能有如此忧患意识的刘和珍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鲁迅笔下刘和珍君的世界。
环节一 问题情境:刘和珍是个什么样的青年? 1.找出文中集中描写刘和珍容貌、言行举止的章节,归纳你眼中的刘和珍是个怎样的青年。(方法:圈点勾画) 【明确】 (1)第三部分:“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是一个对人始终友善的女子) (2) 第一部分:“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第三部分:“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是一个热衷于追求真理、爱校如家、富有责任心的学生)
环节二 小组讨论:刘和珍是否是“暴徒”,是否“被利用”? 1.这样一个对人始终友善的女子、一个热衷于追求真理、爱校如家、富有责任心的学生,牺牲后段祺瑞政府说她是什么人? 【明确】 ①说她们是“暴徒”②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什么是暴徒?(强暴手段残害别人,扰乱社会秩序的坏人。) 【明确】 通过几件小事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始终微笑着”对人友善的弱女子,怎么可能是暴徒呢?一个热衷于追求真理、爱校如家、富有责任心的学生,怎么可能是暴徒呢? 关于③: 要知道是不是扰乱社会秩序,首先要明白刘和珍为什么去段祺瑞政府门前请愿。(看注释①的背景介绍,刘和珍的请愿是爱国壮举,怎么可能是“扰乱社会秩序”?) 3.谁是“暴徒”?为什么?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 (1)段祺瑞政府是“暴徒”。 (2)依据: 第四部分:“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第五部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这又说明这次屠杀除了是虐杀,还有偷袭,而且有佩戴手枪的军官指挥,因而有组织有预谋。) 4.流言家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是吗? 【明确】 (1)找出依据。 第五部分:“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欣然前往”说明是积极主动的。联系前文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描写,可以判断出这样一个爱国、爱校、有思想、有责任心的女生怎么可能是“受人利用”的呢? (2)为什么说她们是被利用的? (为了把民众的注意力从段祺瑞政府的暴行及其血案本身转移到其他方面以淡化其罪恶。) (3)谁才是真正“受人利用的”?(是流言家,是御用文人,他们秉承主子的旨意歪曲事实真相,他们是走狗、帮凶。)
环节三 合作探究:体会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其批判意义 1.学生的爱国行为被如此污蔑,鲁迅的态度是怎样的?(重点句子赏析) 【明确】(愤怒“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无话可说!) 2.但是鲁迅最后还是说了,而且还原了惨案发生的现场,在第几段? 【明确】 (1)放录音。 (2)为什么还原现场? (3)人们为什么需要知道真相? 第二部分:①人们开始淡忘了。(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②猛士不能白白牺牲。③批判谴责反动政府、流言家④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 (4)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如果大家都选择沉默,我们的民族会怎样?原文中怎么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在这里你能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的含义吗?(要么被奴役,民族灭亡;要么走向革命,走向解放。)
环节四 讨论:鲁迅对“徒手情愿”的态度 3.在民族危亡之际,刘和珍等人没有沉默,她们选择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徒手请愿) 【明确】 (1)鲁迅赞同“徒手请愿”吗?(“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徒手请愿虽然付出极大牺牲,但结果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并不大。) (2)那刘和珍等人就白白牺牲了吗?没有意义吗? (有意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愤然前行!) 4.鲁迅认为徒手请愿付出的血的代价远远超过了其现实意义,其实,鲁迅弃医从文,选择从思想上唤醒民众的行为同样也是猛士。 什么是猛士?(“敢于…敢于…”)和平年代还需要猛士吗? 【明确】 英雄是“寂寞”的,板凳甘坐十年冷,默默坚守,一生奉献; 英雄是“倔强”的,苟利国家生死以,舍生忘我,不计祸福; 英雄是“冷酷”的,鲜顾及儿女私情,但却心怀大爱,能用生命照亮黑暗。
本课小结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死者长已矣,但是刘和珍的精神激励我们一代代有志青年奋勇前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理性的思考洞察,给“猛士”们以精神支持;让我们自己面对困难时,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战胜我们的敌人!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吧。
布置作业 拓展提升:展示老师为刘和珍写的颁奖词的两个示例,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句子进行仿写(任选一种)。 示例一: 毅然、愤然、黯然、欣然,四个然是那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它们忠实明证了刘和珍君那沸腾的追求真理的无畏心, 反抗强权的勇敢心, 敢于担当的责任心, 为国为民的爱国心。 她就是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示例二: 求学时,艰难的环境阻止不了你追求进步的脚步; 斗争时,强权的政治遏制不住你嫉恶如仇的性情; 请愿时,冰冷的子弹穿不透你沉勇爱国的胸膛; 始终微笑着、和蔼的刘和珍君,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女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