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过关验收卷
建议用时:90分钟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 得分: 等级:
很多年以后,地球人与外星人建立了联系。一天,S星球科学家应地球科学家的邀请,来地球交流、参观。
致欢迎辞,表达诚挚欢迎
1.下面是欢迎辞中的部分内容,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13分)
欢迎来到地球。地球是一个yōng yǒu( )大约46亿年历史的蓝色星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jù bèi( )丰富的矿产资源, mái cáng( )在地下的煤、石油等,满足了人们的发展xū qiú( )。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它们有的身体bèn zhòng( ), sì zhī( )强壮;有的身体轻盈,可以
líng kōng( )飞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肤色不尽相同, 都 很友善、率真……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每字0.5分,共7分)
(2)语段中加点字“率”的读音和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lǜ 大概,大抵。 B. lǜ 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
C. shuài 直爽坦白。 D. shuài 不加思考,不慎重。
(3)填在语段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因为……所以…… B. 只有……才……
C. 虽然……但是…… D. 只要……就……
举办交流会,增进彼此情谊
下面是两个星球的科学家首次举行交流会的场景,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次交流活动十分盛大,引起了成千上万地球人的关注。
B.参会的科学家们统一穿着黑色的礼服,真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C. S星球的科学家出现时,会场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D. S星球的科学家讲了自己星球上的趣事,乐得大家前俯后仰。
3.交流会上,主持人打开电脑上的一个文档窗口,向S星球的科学家展示地球的图片。这句话中的“窗口”与下面哪个选项中“窗口”的意思相同 ( )(3分)
A.植物世界是我们探秘地球的一个窗口。 B.皎洁的月光从窗口照进房间。
C.打开多个窗口后,电脑运行速度就变慢了。D.春运期间,车站增设了售票窗口。
4.下面科学家们交流的话语中,表达方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3分)
A.地球上,有的鲸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B.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C.火星的水汽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
D.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5.交流会上,主持人向S星球的科学家介绍地球的基本情况。(10分)
(1)主持人在介绍地球上的春天时出示了一幅图片,我们可以用《江畔独步寻花》中“ , ”为这幅图配说明文字,以展现桃花的美。(每空2分,共4分)
(2)听完介绍,S星球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请你向他们推荐一部科普作品,让他们从中找寻答案。(2+4,共6分)
书目:《 》
推荐理由:
参观各类场馆,深入了解地球
第一站:参观自然博物馆,了解地球生命起源。在自然博物馆内,S星球的科学家们观看了关于地球远古生物恐龙的介绍。(17分)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6.下面适合用来概括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恐龙种类的演变。 B.恐龙的诞生。 C.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7.画曲线部分围绕文中“ ”一词介绍了不同的恐龙。(2分)
8.请给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排序:( )→( )→( )→( )。
(填序号)(每空1分,共4分)
①能够主动飞行 ②在树木间跳跃,降落,逐渐具备滑翔能力
③转移到树上生存 ④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
9.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4分)
10.民族要因请你针对选文的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4分)
问题:
答案:
第二站: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在地质博物馆,S星球的科学家们阅读了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起源的资料。(16分)
地球内部那么深,而且热得像火球,我们既然钻不进去,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那么怎么能了解它呢 办法是有的。
我们除了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间接的办法来对它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去引发爆炸,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可以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从而为我们利用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热量提供可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地震波或火山运动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到现在为止,地球究竟是怎样来的,人们进行了各种不同的猜测,主要有这两种:一种说法,地球是从太阳中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另一种说法,地球是由小粒的灰尘逐渐聚合固结起来形成的,地球本身的热量,是由于组成地球的物质中有一部分放射性物质,它们不断分裂而放出大量热量的结果。随着这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地分裂,地球的温度可能会渐渐升高,但等到那些放射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逐渐变冷。
少年朋友们,从这里看来,到底哪个说法更准确,就得等你们将来成为科学家的时候,再提出比我们这一代科学家更高明的意见了。
11.科普作品的知识性非常强,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思路更清晰。请认真阅读短文第2自然段,填写思维导图。(每空1分,共4分)
12.地球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对此,人们主要进行了两种不同的猜测,请简单概括: ; 。(每空3分,共6分)
13.阅读短文,完成小组问题清单。(每空2分,共6分)
第三站:参观科学技术馆,了解地球的科技发展。
14.〔时事热点〕读科技馆中有关航天成就的新闻,并填写表格。(1+2+2,共5分)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选自《新华网》)
新闻来源 新闻主要内容 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15.书写奇思妙想。(30分)
想象力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在本次地球之行中,地球人的奇思妙想、发明创造令S星球的科学家们赞叹不已。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习作,把你想发明的东西介绍给S星球的科学家们。题目自拟;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的样子、功能等;不少于350字。(请自备作文纸进行习作)
第二单元 综合过关验收卷
1.(1)拥有 具备 埋藏 需求
笨重 四肢 凌空
(2)C (3)C
2. B 3. C 4. B
5.(1)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示例 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找到答案。
6. C
7.形态各异
8.④ ③ ② ①
9.示例 不能。“可能”一词表示推测,不能完全确定,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删去后意思改变,与事实不符。
10.示例 问题:选文在介绍恐龙的大小时,为什么要用狗来作比较
答案:用我们熟悉的狗作比较,能更加具体、形象、直观地说明恐龙身体的大小。
11.①直接方法
②地球物理
③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去引发爆炸,获取资料
④地震波
12.太阳分裂说 灰尘聚合说
13.(1)示例 结合生活经验 这样写可以生动地表现地球内部很热的特点
(2)示例 上网查资料、查阅书籍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