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课题:护国战争, 赞军神之坚---军神
内容分析:课文是一篇小说,作者是毕必成。该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旨在让学生体会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教学时,要抓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再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借助学习单体会人物的内心。 思维能力:能说出沃克医生是如何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审美创造: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重、难点: 重点: 1.能说出沃克医生是如何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2.借助学习单体会人物的内心。 难点: 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子任务之三:护国战争, 赞军神之坚 活动流程: 活动一:感受“军神”的英雄本色 活动二:读人物描写,悟内心世界 活动三:在讲故事中领悟军人精神 活动四:在总结中回味红色岁月 活动五:拓展阅读,砥砺前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感受“军神”的英雄本色
ai沃克医生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其实,从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军神”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感受“军神”的英雄本色。 3.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问题预设: 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 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 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 观看AI视频。 回顾课文内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活动意图:借助激趣导入,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在不知不觉中把握课文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
活动二:读人物描写,悟内心世界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____”划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借助表格体会他的内心变化。 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沃克医生的表现 沃克医生的内心
2.沃克医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按要求默读课文。 填写表格。 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冷漠、惊讶到心疼、钦佩,最后肃然起敬的心理变化。 学生交流,展示成果。 小组合作扮演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意图:理清文章脉络,便于了解沃克医生内心变化。
活动三:在讲故事中领悟军人精神
尝试借助表格,梳理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 刘伯承的表现问诊,伤势严重术前,拒用麻药术中,强忍剧痛术后,表明身份沃克医生的心理
出示课后题: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提示:变化角度讲故事的方法 人称的转换 语言的调整 语气的变化 不要遗漏情节 出示评价表: 能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人称转换准确,并保证故事情节连贯、完整★★★加上的表情、动作等合理,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
复述故事。 组内练习讲故事。 学生代表全班展示。 课后给家长讲完整的故事。 完成评价。
活动意图:此环节是完成课后第四题,通过完成任务一方面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对人物内心的体会,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并提升表达能力。
活动四:在总结中回味红色岁月
1.内容回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的记叙顺序说一说。 预设:本文描写的是刘伯承右眼负伤后去医院求治,手术中坚决不用麻醉剂,忍痛承受七十二刀,手术后以自己钢铁般的意志赢得了沃克医生的敬佩,被称为“军神”的故事。 2.学习写法:侧面描写。 文章对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做了大量的描写,但课文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沃克医生的表现呢? 预设:正是沃克医生的表现,从侧面突出了刘伯承超人的意志和毅力,衬托出了刘伯承高大的“军神”形象。 3.总结课文的写法,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小结: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除了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还应写写其他人的表现,这样也能衬托出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或特点。 回顾课文内容。 同桌之间练读对话。 学习文章写作手法。
活动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学生会对人物有了切身的理解和感受,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活动五:拓展阅读,砥砺前行
读一读课本中的“阅读链接”,运用本课学习到的阅读方法,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着急)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愤怒)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愤怒)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震惊、敬佩) 2.理解题目“丰碑”的含义。 预设:一方面,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另一方面,象征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这精神是不朽的,就像屹立不倒的“丰碑”。 3.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术,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4.交流反馈,课堂延伸。 (1)试着把《军神》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观看电影《青年刘伯承》,加深对刘伯承的了解。 (3)有关意志的名言。 默读课文,完成图示。 展示交流。 据语言支架的提示回答问题。 语言支架:我从 文章中,找到第 自然段的哪句话(读句子)中知道,这是( )描写,从中体现了 (人物名称)的 品质。 感悟语气变化。 朗读题目,深入探讨题义。 思考文章主题内容。 交流反馈,观看电影。
活动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梳理、整合和比较,提取关键词句,进而真切地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作业:完成核心素养讲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