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4第二章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能提高转化率
答案:C
解析:解答: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B错误;
C、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即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不能提高转化率,故D错误.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 埃特尔通过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发明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的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直接氧化成CO2和H2O
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知,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是正催化剂,可加快CO氧化,从而降低尾气的危害,故A正确;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把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故B正确;
C.根据题意知,在铂催化下,NO、NO2 可被 CO 还原成无害物质 N2,故C正确;
D.使用铂催化下,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提高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率,故D错误;所以选D.
分析:本题以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为载体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影响.
3.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1>b2,t1>t2
B.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一定相等
C.A的平衡转化率(Ⅱ)大于(Ⅰ)中A的转化率
D.若m+n<p+q,则压强变化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故b1<b2,t1>t2,故A错误;
B.阴影面积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B正确;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平衡转化率(Ⅱ)等于(Ⅰ)中A的转化率,故C错误;
D.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进而改变各气体物质的浓度而改变的.气体系数大的一方,改变压强,浓度改变的程度大,所以若m+n<p+q,则压强变化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小,故D错误;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催化剂的使用能同等程度的改变反应速率,所以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4.已知:X(g)+Y(g) 3Z(g),X与Y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图中虚线所示).则相应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故平衡时Z的含量保持不变,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如图中实线所示),反应速率快,与此相对应的是B图,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及图象分析.要注意使用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5.“活化分子”是衡量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重要依据,下列对“活化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答案:D
解析:解答: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大体系压强只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百分数不变;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反应,所以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故D错误;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学习中注意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影响活化分子的浓度或百分数.
6.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大反应物浓度
答案:A
解析:解答: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温度降低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只增大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选A.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百分数的因素,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7.下列影响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加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主要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升高温度,主要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数
D.加入催化剂后,活化分子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加,故A正确;
B.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不改变活化分子的数目,只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可以使更多的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C正确;
D.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可以使更多的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D正确;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活化分子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可以通过降低活化能,也可以通过提高普通分子的能量让其超过活化能来实现.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零
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C.活化能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会产生影响
D.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其它反应物分子的那部分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A、离子反应中,离子已是活化离子,故其活化能为零,故A正确;
B、由化学反应历程可知,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故B正确;
C、活化能越大,反应越难以进行,但反应热和活化能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有关,故C错误;
D、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即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其它反应物分子的那部分能量,故D正确.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了活化能以及有效有效碰撞,侧重基础总是的考查.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B.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能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答案:D
解析:解答:A、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总数增加,从而使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催化剂参与反应,但能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学习中注意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影响活化分子的浓度或百分数.
10.大气污染问题已成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有人想利用2CO(g)+SO2(g) 2CO2 (g)+S (g)△H=+8.0kJ/mol的反应来减少污染,使用新型催化剂加快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由2CO(g)+SO2(g) 2CO2 (g)+S (g)△H=+8.0kJ/mol,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又由于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的大小不变来解答,所以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类型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关系,以及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
11.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3(臭氧)→ClO+O2 ClO+O﹣→Cl+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将O3转变为O2 B.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解答:A、反应前是氧气,反应后是臭氧,Cl反应前后不变,所以Cl是催化剂,因此总反应为臭氧在Cl原子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故A正确;
B、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l反应前后不变,所以Cl是催化剂,故B正确;
C、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l反应前后不变,所以Cl是催化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而已,故C错误;
D、臭氧在Cl原子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Cl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故D正确.
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催化剂的特点,即催化剂的特点是加快反应的速率,同时自身的质量、性质均不变.
12.下列所加的物质属于催化剂的是( )
A.电解水制氢气时,加入少量的Na2SO4
B.利用H2O2水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少量的MnO2固体
C.实验室用浓盐酸制氯气时,需加入MnO2固体
D.纯锌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
答案:B
解析:解答:A.电解水制氢气时,加入少量的Na2SO4,是为了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以增大溶液的导电性,Na2SO4不作催化剂,故A错误;
B.H2O2分解时MnO2固体不参与反应,而且MnO2能加快H2O2分解速率,则MnO2固体属于催化剂,故B正确;
C.实验室用浓盐酸制氯气时,需加入MnO2固体,MnO2中Mn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MnO2不作催化剂,故C错误;
D.纯锌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Zn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少量的Cu,Zn、Cu和稀硫酸能构成原电池,则硫酸铜不是催化剂,故D错误.
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中物质的作用,侧重于考查催化剂的判断,注意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13.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
A.增加浓度 B.使用负催化剂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增加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
B.使用负催化剂可减小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升高度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D正确.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注意外界条件对活化分子的影响不同,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B.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的每次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
C.应物的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D.活化分子具有比普通分子更高的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由内因,而内因主要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的,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条件是发生有效碰撞,所以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的每次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而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才发生化学反应,故B正确;
C、当活化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
D、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具有比普通分子更高的能量,故D正确;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以及活化能等概念的理解.
1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纵坐标)随反应时间(横坐标)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具有“一改变,二不变”的特性,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反应前混合物中就有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所以质量不能从0点开始,且从开始反应至反应结束,质量都不变,则D正确,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酸性条件下反应二氧化锰的特点,掌握催化剂的“一改变,二不变”的特性,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移去生成物 ④增大压强 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⑤
答案:C
解析:解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②和⑤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移去生成物,浓度降低,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都减小,
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解答:①活化分子间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①错误;
②普通分子间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②错误;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故③正确;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段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故④正确;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⑤正确;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故⑥正确;所以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效碰撞、化学反应的本质等,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18.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的活化能为a kJ mol﹣1,其反应机理如下:
①NO(g)+Br2(g)═NOBr2(g)(慢);
②NO(g)+NOBr2(g)═2NOBr(g)(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
B.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的焓变等于akJ mol﹣1
D.反应速率:v(NO)=v(NOBr)=2v(Br2)
答案:D
解析:解答: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所以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故A错误;B、NOBr2是中间产物,而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
C、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一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等于活化能,故C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速率:v(NO)=v(NOBr)=2v(Br2),故D正确;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焓变与活化能、催化剂的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焓变的计算.
1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氧气的质量增加
B.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C.化学性质改变
D.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答案:D
解析:解答:A、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氧气的产量,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故B错误;
C、反应前后催化剂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所以选D.
分析:考查催化剂与特征,比较基础,注意对催化剂的理解.
20.工业制硫酸中一步重要的反应是:SO2在400~500℃的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2SO2+O22SO3,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存在SO2、O2、SO3三种物质
C.生产中一定要不断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400~500℃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可能相等
答案:C
解析:解答:该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故A正确;
B、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该反应存在反应限度,反应物不可能100%的转化,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存在SO2、O2、SO3三种物质,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使反应进行,故C错误;
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要看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故D正确.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注意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
二、非选择题
21.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放出的热量99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
答案: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无|降低|不变
(2)图中△H= KJ mol﹣1;
答案:﹣198
(3)如果反应速率υ(SO2)为0.05mol L﹣1 min﹣1,则υ(SO3)= mol L﹣1 min﹣1;
答案:0.05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 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H= KJ mol﹣1.
答案:﹣1185
解析:解答:(1)因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为活化能,反应热可表示为A、C活化能的大小之差,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高低,
故答案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无;降低;不变;
(2)因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H=﹣99kJ mol﹣1,所以2molSO2(g)氧化为2molSO3的△H=﹣198kJ mol﹣1,
则2SO2(g)+O2(g)=2SO3(g)△H=﹣198KJ mol﹣1,故答案为:﹣198.
(3)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即为1:1,如果反应速率υ(SO2)为0.05mol L﹣1 min﹣1,则υ(SO3)=0.05mol L﹣1 min﹣1,故答案为:0.05;
(4)已知①S(s)+O2(g)=SO2(g)△H1=﹣296 KJ mol﹣1,②SO2(g)+O2(g)=SO3(g)△H2=﹣99 KJ mol﹣1;
则利用盖斯定律将①×3+②×3可得3 S(s)+O2(g)=3SO3(g)△H3=3×(△H1+△H2)=﹣1185 KJ mol﹣1,故答案为:﹣1185 KJ mol﹣1.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
22.某反应在催化剂下按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为X+Y=Z;第二步为Y+Z=M+N+X.此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催化剂为 .
答案:2Y=M+N|X
解析:解答:第一步为X+Y=Z;第二步为Y+Z=M+N+X,两个方程式相加就是总反应方程式是:2Y=M+N,反应产物Z是中间产物,反应物X在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故答案为:2Y=M+N;X.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中间产物和催化剂的特点.
23.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定性分析:(1)如图甲所示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2)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答案: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3)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以实验时均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答案:2H2O22H2O+O2↑|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解答:定性分析:(1)该反应中产生气体,所以可根据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故答案为: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2)氯化铁和硫酸铜中阴阳离子都不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硫酸钠和硫酸铜阴离子相同,可以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为: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方程式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定量分析:该反应是通过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分析判断的,所以根据v=知,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故答案为: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分析:本题考查了催化剂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要会分析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的理由.
24.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答案: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
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NO2(g)+CO(g)=CO2(g)+NO(g)△H=﹣234kJ/mol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
答案:
解析:解答:(1)只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分析三个图,可知只有C有新物质生成,则C为有效碰撞,
故答案为:C;
(2)反应热为134kJ/mol﹣368kJ/mol=﹣234kJ/mol,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H=﹣234 kJ/mol,
故答案为:NO2(g)+CO(g)=CO2(g)+NO(g)△H=﹣234 kJ/mol;
(3)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图象应为,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本题注意有效碰撞的概念的理解,为易错点,学习中要准确把握,另外注意反应热的计算.
25.已知:MnO4﹣在酸性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是Mn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同学在向草酸(弱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现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即反应速率由小变大.为此,他对此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
试剂:0.1mol L﹣1 H2C2O4溶液、0.1mol L﹣1 KMnO4溶液、稀硫酸、MnSO4固体
仪器:试管(若干个)、胶头滴管(2支)
【实验内容】
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 H2C2O4溶液和少量稀硫酸,在1号试管中加入硫酸锰固体.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加入0.1mol L﹣1 KMnO4溶液.现做如下对比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药品 不加MnSO4的稀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 加少量MnSO4的稀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
实验现象(褪色时间) 溶液褪色很慢(31秒) 溶液褪色很快(4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进行该实验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是 .
答案:秒表
(2)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3)甲同学认为该反应褪色由慢到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
答案:锰离子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
(4)乙同学从甲同学的实验探究中得到启示,他也提出了可能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你认为他提出的因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溶液褪色加快
解析:解答:(1)记录时间需要秒表;故答案为:秒表;
(2)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故答案为: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3)反应中生成锰离子,锰离子加快了反应速率,起到催化作用,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锰离子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溶液褪色加快;故答案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溶液褪色加快;
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测出的褪色时间是以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近乎无色为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6 页 (共 1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