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4第二章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 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答案:B
解析:解答:A、某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依据△H﹣T△S<0分析,△H>0,△S>0,常温下可以△H﹣T△S<0,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以蒸发进行,故A错误;B、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故B正确;C、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分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焓变、熵变和温度共同决定,故C错误;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使用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故D错误; 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分析判断,注意反应特征和焓变、熵变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
C.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这是熵增的过程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解答:A.△G<0反应自发进行,由△G=△H﹣T△S可知,△H<0时,若△S<0,则△G可能大于0,反应非自发,故A错误;B.△G<0反应自发进行,能否发生还有反应速率问题,故B错误;C.反应向熵值方向进行,同种物质熵值:液体>固体,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故C正确;D.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气体,混乱度增加,熵值增大,故D错误;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下列反应过程中,△H>0且△S>0的是( )
A.CaCO3(s)═CaO(s)+CO2(g)
B.NH3(g)+HCl(g)═NH4Cl(s)
C.4Al(s)+3O2(g)═2Al2O3(s)
D.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答案:A
解析:解答:A.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固体生成气体,则△H>0,△S>0,故A正确;B.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生成固体,则△H<0,△S<0,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生成固体,则△H<0,△S<0,故C错误;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D错误.所以选A.
分析:本题考查焓变与熵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常见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把握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熵变的关系.
4.666℃和1.01×105 Pa时,反应“CaCO3(s)═CaO(s)+CO2(g)△H=+178.3kJ/mol”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温度升高 B.该反应熵增
C.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D.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解答:CaCO3(s)═CaO(s)+CO2(g)△H=+178.3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说明△H﹣T△S<0,所以△S一定大于0,是熵值增大的反应,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反应自发进行,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了熵变与焓变对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影响,明确△H﹣T△S<0是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
5.25℃、101kPa下,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小的反应 D.熵增效应大于热效应
答案:D
解析:解答:2N2O5(g)=4NO2(g)+O2(g);△H=+56.7kJ/mol,是一个吸热反应,△H>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必须满足△G=△H﹣T △S<0,所以△S>0,且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焓变和熵变与反应自发进行的关系,明确△H﹣T △S<0是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
6.有关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S为正值
C.如果△H和△S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D.△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答案:C
解析:解答A、放热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但是有的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H﹣T△S<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只有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S为正值,故B错误;C、如果△H和△S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可满足△H﹣T △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故C正确.D、△S为正值的反应不一定是自发反应,如水的分解,故D错误;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注意把握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不能只根据一种物理量进行判断.
7.金属锡的冶炼常用焦炭作还原剂:SnO2(s)+2C(s)═Sn(s)+2CO(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H、△S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答案:D
解析:解答:SnO2(s)+2C(s)═Sn(s)+2CO(g),该反应生成物气体系数大,混乱度大,所以是熵增加的反应,故:△S>0;从图中可知,反应物能量低,生成物能量高,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H>0;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平时训练时注意提高分析图象的能力的培养.
8.水凝结成冰的过程的焓变和熵变正确的是(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答案: D
解析:解答:同种物质,液态的能量大于固态,则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是放热过程,即△H<0,液态时的熵大于固态时的熵,则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是熵减小的过程,即△S<0;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焓变和熵变,明确物质的状态与焓、熵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已知C(s)+CO2(g)=2CO(g)在常温下为非自发反应(△G>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焓减的反应 B.该反应是熵增的反应
C.降低温度可使该反应自发进行 D.无论反应温度是多少,该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 B
解析:解答:已知C(s)+CO2(g)═2CO(g),气体体积增大是熵变增大的反应△S>0;反应非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则△H>0,反应焓变大于0是吸热反应,A、上述分析可知反应是焓变增加的反应,故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熵增加的反应,故B正确;C、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满足△H﹣T△S<0,故C错误;D、上述分析可知,高温条件下可以满足△H﹣T△S<0,故D错误;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焓变和熵变的分析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和方法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
10.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 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A
解析:解答:A、依据反应的特征分析(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 mol﹣1,反应是熵变增大的反应,△S>0;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大于0,△H>0;故A正确;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当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故B错误;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S>0,反应是吸热反应,△H>0,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反应自发进行,因此低温下碳酸盐分解是非自发进行的,故C错误;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H﹣T△S<0,故D错误;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理解自发进行的因素是由焓变和熵变温度共同决定.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判断能自发分解
B.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越混乱,熵值越大
C.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这是一个自发反应
D.室温下水结成冰是自发过程
答案:B
解析:解答:A、焓判据: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所以根据焓判据该反应是不自发的,故A错误;B、熵值是表示物质混乱度的量,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越混乱,熵值越大,故B正确;C、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是一个自发过程,不是化学变化,所以不是一个自发反应,故C错误;D、室温下水不能结成冰,所以室温下水结成冰不是自发过程,故D错误;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了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的判断,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答案:C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自发反应判断依据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也不能判断熵的变化,自发反应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必须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选C.
分析: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焓变和熵变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也不能判断熵的变化.
13.某反应2AB(g) 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S应为(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答案:C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 △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A、当△H<0,△S>0时,△G=△H﹣T △S<0,在室温一定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H<0,△S<0时,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H>0,△S>0时,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D、△H>0,△S<0时,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注意根据自由能判据的应用.
14.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D
解析:解答:反应CO(g)=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则△G=△H﹣T △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注意根据△G=△H﹣T △S进行判断.
15.某反应2AB(g) 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S应为(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答案:A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 △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A、△H>0,△S>0时,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B、△H<0,△S<0时,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当△H<0,△S>0时,△G=△H﹣T △S<0,在室温一定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H>0,△S<0时,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所以选A.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注意根据自由能判据的应用.
16.当化学反应的△H<0,△S>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下列反应属于该情况的是( )
A.2H2+O2=2H2O B.CaCO3=CaO+CO2↑
C.Zn+2HCl=ZnCl2+H2↑ D.NH4HCO3+CH3COOH=CH3COONH4+CO2↑+H2O
答案:C
解析:解答:A.2H2+O2=2H2O属于放热反应△H<0,气体体积减小△S<0,故A错误;B.CaCO3=CaO+CO2↑属于吸热反应△H>0,气体体积增大△S>0,故B错误;C.Zn+2HCl=ZnCl2+H2↑属于放热反应△H<0,气体体积增大△S>0,故C正确;D.NH4HCO3+CH3COOH=CH3COONH4+CO2↑+H2O是吸热反应△H>0,气体体积增大△S>0,故D错误.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焓变与熵变,注意△H和△S的判断方法.
17.25℃时,KNO3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6mol L﹣1,若将1mol固体KNO3置于1L水中,则KNO3变成盐溶液过程的△H﹣T△S的取值为( )
A.小于0 B.等于0 C.大于0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中KNO3在水中的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6mol L﹣1,说明1L溶液中最多可以溶解6moLKNO3固体,所以将1mol固体KNO3置于1L水中,则完全溶解,该过程为自发过程,所以△H﹣T△S<0,所以选A.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条件,△H﹣T△S的大小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水若自发进行,△H<T△S B.水→冰若自发进行,△H<0
C.冰 水的平衡状态△H=T△S D.水 冰的平衡状态,△H=0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H﹣T△S<0自发进行,所以冰从固体变化为液体,若自发进行,△H<T△S,故A正确;B、水变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熵变减小,则△S<0,又水→冰若自发进行,则△H<T△S,所以△H<0,故B正确;C、冰 水的平衡状态△G=△H﹣T△S=0,所以△H=T△S,故C正确;D、冰 水的平衡状态△G=△H﹣T△S=0,所以△H=T△S,故D错误;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变化过程中熵变化的分析判断以及反应自发性的判断等,判断时把握△G=△H﹣T△S<0自发;
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O2(g)+H2O(g)→H2SO3(1),该过程熵值增大
B.SO2(g)→S(s)+O2(g)△H>0,△S<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C.3S(s)+2H2O(1)=SO2(g)+2H2S(g),恒温恒压下能自发进行
D.若某反应的△H<0,△S>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答案:D
解析:解答:A、SO2(g)+H2O(g)→H2SO3(1),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该过程熵值减小,故A错误;B、SO2(g)→S(s)+O2(g)△H>0,△S<0,△G=△H﹣T △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3S(s)+2H2O(1)=SO2(g)+2H2S(g),反应的焓变不知道,不能确定反应的自发性,故C错误;D、当△H<0,△S>0时,△G=△H﹣T △S<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注意根据自由能判据的应用.
20.已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H﹣T△S<0 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H﹣T△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设反应A═D+E,△H﹣T△S=(﹣4 500+11T ) J 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A.高于409 K B.低于136 K C.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 D.低于409 K
答案:A
解析:解答:已知反应A═D+E,△H﹣T△S=(﹣4 500+11T ) J mol﹣1,(温度单位为K).要防止A分解反应发生,需要△H﹣T△S=(﹣4 500+11T ) J mol﹣1≥0,计算得到:T≥409K所以选A.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的计算应用,注意单位的统一.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在常温下的焓变、熵变及方向性,填表:
变化 △H △S 方向性
NH4Cl(s)═NH3(g)+HCl(g)
2H+(aq)+Zn(s)═Zn2+(aq)+H2(g)
(说明:△H、△S填“>0”、“<0”、“=”,方向性填“可以自发”、“不能自发”或“无法确定”)
答案:△H>0|△S>0|不能自发|△H<0|△S>0|自发
解析:解答:NH4Cl(s)═NH3(g)+HCl(g)是分解反应△H>0,反应正方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所以△S>0,因此常温下△H﹣T △S>0不能自发进行;2H+(aq)+Zn(s)═Zn2+(aq)+H2(g)是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H<0,反应正方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所以△S>0,因此因此常温下△H﹣T △S<0能自发进行;所以
变化 △H △S 方向性
NH4Cl(s)═NH3(g)+HCl(g) △H>0 △S>0 不能自发
2H+(aq)+Zn(s)═Zn2+(aq)+H2(g) △H<0 △S>0 自发
,故答案为:
变化 △H △S 方向性
NH4Cl(s)═NH3(g)+HCl(g) △H>0 △S>0 不能自发
2H+(aq)+Zn(s)═Zn2+(aq)+H2(g) △H<0 △S>0 自发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应用,反应自发进行只要满足△H﹣T △S<0即可自发进行,要注意题干要求是常温下.
22.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大会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过渡排放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图1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 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答案:C
(2)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 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经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及时液化抽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l molCO2和3molH2
答案:0.075mol/(L min)||BD
(3)25℃,1.01×105Pa时,16g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369.2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CH3OH(l)(g)=CO2(g)+2H2O(l)△H=﹣738.4kJ mol﹣1
线
解析:解答:依据反应和图象分析判断:CO2(g)+3H2(g) CH3OH(g)+H2O(g),反应是熵减少的反应△S<0;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C;(2)在体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 mol CO2和4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减小,甲醇是生成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10nim内达到平衡,生成甲醇浓度为0.75mol/L,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了0.75mol/L;则①依据化学平衡列式计算为:
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量(mol/L) 1 4 0 0
变化量(mol/L) 0.75 2.25 0.75 0.75
平衡量(mol/L) 0.25 1.75 0.75 0.75
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75mol L﹣1 min﹣1 ,故答案为:0.075 mol L﹣1 min﹣1;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答案为;
③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故A错误;B、将CH3OH(g)及时液化抽出,减小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进行,故B正确;
C、选择高效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故C错误;D、再充入l molCO2和4molH2,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故D正确;故选BD;(3)25℃,1.01×105Pa时,16g 液态甲醇物质的量为0.5mol,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369.2kJ的热量,依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H=﹣738.4 kJ 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H=﹣738.4kJ mol﹣1;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的焓变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化学平衡的计算的应用,图象分析是关键.综合性较大.
23.氨氧化法制硝酸的主要反应是:4NH3(g)+5O2(g) 4NO(g)+6H2O(g)
(1)①该反应的熵变△S 0(填“>”、“<”或“=”).
②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H 0(填“>”、“<”或“=”).
答案:>|<
(2)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关系图错误的是 (选填序号).
答案:C
(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浓度/(mol L﹣1) c(NH3) c(O2) c(NO) c(H2O)
起始 4.0 5.5 0 0
第 2min 3.2 4.5 0.8 1.2
第 4min 2.0 3.0 2.0 3.0
第 6min 2.0 3.0 2.0 3.0
①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时,反应速率υ(O2)= ;
②反应在第2min时改变了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只写计算结果,不标单位).
答案:0.75 mol L﹣1 min﹣1|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3
义
解析:解答:(1)①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所以熵增大,即△S>0,故答案为:>;②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减小,说明平衡逆移,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2)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H<0,即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A、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所以温度越高NH3的含量越多,与图象相符,故正确;B、增大压强平衡逆移,所以压强越大NO越小,与图象相符,故正确;C、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所以温度越高H2O的含量越小,与图象不相符,故错误;D、加催化剂不改变平衡,所以O2的含量不变,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变小,与图象相符,故正确;故答案为:C;
(3)①第 2min 到第 4min 时△c(NH3)=3.2﹣2.0=1.2mol L﹣1,所以△c(O2)=×1.2mol L﹣1=1.5mol L﹣1,则v(O2)==0.75 mol L﹣1 min﹣1,故答案为:0.75 mol L﹣1 min﹣1;②由表中数据可知从0到2min时消耗了NH3为0.8 mol L﹣1;第 2min 到第 4min 时消耗NH3为1.2mol L﹣1,说明第 2min 以后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平衡时c(NH3)=2.0 mol L﹣1,c(O2)=3.0mol L﹣1,c(NO)=2.0mol L﹣1,c(H2O)=3.0mol L﹣1,则K=3,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3.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常数的计算等,综合性较强.
2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FeO(s)+CO(g) Fe(s)+CO2(g)不能自发进行,已知正反应吸热.
(l)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H﹣T △S<0,反应 (填能自发、不能自发)
答案:不能自发
(2)该反应中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值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增大
(3)1100℃时测得高炉中 c(CO2)=0.025mol/L,c(CO)═0.lmol/L,已知1100℃时平衡常数K=0.263.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 v(逆)(填=、>或<).
答案:否|>
(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时,再通入一定量的CO,则CO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不变
解析:解答:(1)反应FeO(s)+CO(g) Fe(s)+CO2(g),△S=0,△H>0,△H﹣T △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不能自发;(2)可逆反应FeO(s)+CO (g) Fe(s)+CO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物质的量增大、CO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到达新平衡是CO2与CO的体积之比增大,故答案为:;增大;(3)此时浓度商Qc==0.25,小于平衡常数2.63,故反应不是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进行,v(正)>v(逆);故答案为:否;>;(4)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时,再通入一定量的CO,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与运用、化学平衡影响因素以及等效平衡的运用等,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25.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下列过程的焓变、熵变,并判断反应的方向.
(1)H+(aq)+OH﹣(aq)=H2O (l)△S=+80.7J mol﹣1 K﹣1,△H 0,△S 0,该反应 (自发或非自发)
答案:<|>|自发
(2)TiO2(s)+2Cl2(g)=TiCl4(l)+O2(g)△H=+161.9kJ mol﹣1△S=﹣38.4J mol﹣1 K﹣1该反应 (自发或非自发)
答案:非自发
解析:解答:(1)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0,△S为正值所以△S>0,则△H﹣T△S一定小于0,所以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自发;(2)TiO2(s)+2Cl2(g)=TiCl4(l)+O2(g)△H=+161.9kJ mol﹣1△S=﹣38.4J mol﹣1 K﹣1该反应△H>0,△S<0,则:△H﹣T△S一定大于0,所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非自发.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应焓变、熵变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关系,明确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注意单位统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4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