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糖类同步练习
1. 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都属于糖,所以都具有甜味
B.人体内有催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酶
C.两者都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D.因为二者都是由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在分子间脱水结合而成,所以都用(C6H10O5)n表示,因此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解答:虽然都属于糖,但都没有甜味,A项错误;人体内有催化淀粉水解的酶,但没有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 B项错误;二者都用(C6H10O5)n表示,但n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熟练掌握多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2.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致人发胖
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
解答:过多食用糖类物质会导致人发胖,B项错误;淀粉在人体内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先水解成麦芽糖,最终变成葡萄糖,C项错误;人体中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基本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3. 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加热后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
A.脂肪 B.白酒
C.乙酸 D.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解答:新制Cu(OH)2悬浊液与病人的尿液混合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分析:明确葡萄糖属于还原性单糖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醛基糖的性质。
4. 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①淀粉 ②纤维素 ③油脂 ④蔗糖 ⑤聚乙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全部
答案:C
解析:
解答: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相对分子质量仍不大,不能算高分子化合物;蔗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分析:熟练掌握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多糖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醋酸纤维、玻璃纤维、纤维素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
B.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乙醛、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
D.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答案:C
解析:
解答:A项中只有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 B项中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即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项中乙醛和葡萄糖都有醛基,都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项中纤维素遇碘水不显蓝色。
分析: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单糖及多糖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糖类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6. 葡萄糖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水解反应 D.酯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解答: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CHO,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OH,可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分析:本题考查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熟练掌握葡萄糖能够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D.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解答:淀粉水解先得到麦芽糖,然后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但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没有还原性,不是多羟基的醛类物质。
分析:本题考查蔗糖的结构和性质,熟练掌握蔗糖的来源和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
8. 有关麦芽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的麦芽糖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B.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
C.1 mol麦芽糖水解得到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
D.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解答:1 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麦芽糖与蔗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分析:本题考查麦芽糖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熟练掌握麦芽糖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9. 下列有机物中,与烧碱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Na2CO3溶液、苯酚钠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
A.葡萄糖 B.麦芽糖
C.乙酸 D.淀粉
答案:C
解析:
解答:有机物中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酚、羧酸和酯类等,能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羧酸、含醛基的有机物等,根据这两个条件可推知只有羧酸能同时与NaOH溶液、新制Cu(OH)2反应,也可与Na2CO3溶液和苯酚钠反应。
分析:首先分析所给出的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寻找共同点即可。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还原性糖、能水解且最终产物仅有一种物质的是( )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答案:B
解析:
解答:蔗糖、淀粉、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只有麦芽糖是还原性糖,且它的水解产物只有一种(葡萄糖)。
分析:熟练掌握糖类的结构和水解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总结还原性糖的结构。
11. 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是否完全和水解产物,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是( )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答案:B
解析:
解答:要进行淀粉水解实验,首先要加入稀硫酸作催化剂。要检验水解是否完全,可在溶液中加入碘水。要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应先加NaOH溶液以中和H2SO4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Cu(OH)2悬浊液,故B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淀粉水解及产物的检验,注意检验醛基时需要保持溶液的碱性环境。
12. L 链霉糖是链霉素的一个组成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L 链霉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能发生酯化反应
C.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烧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解答:L 链霉糖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醛基,因而能发生酯化、加成、氧化反应(如银镜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分析:根据有机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判断具有的化学性质,分析能够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
13. 3.42 g蔗糖与3.24 g淀粉混合并完全水解,若共生成m g葡萄糖和n g果糖,则m:n为( )
A.1:3 B.1:5
C.5:1 D.3:1
答案:D
解析:
解答:由方程式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可知:3.42 g蔗糖(0.01 mol)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各0.01 mol,3.24 g淀粉生成葡萄糖0.02 mol,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物质的量比为3:1,质量比为3:1。
分析:熟练掌握蔗糖和淀粉的结构以及水解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蔗糖的水解产物中有果糖和葡萄糖。
14.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不是混合物
B.它们都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D.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解答: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二者的n值不同,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都是混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分析:本题考查淀粉和纤维素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辨析清楚其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
15. 糖类的组成、结构和用途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Cm(H2O)n
B.单糖就是分子组成简单的糖
C.含有醛基的糖就是还原性糖
D.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其分子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解答:A项不正确,因为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不符合Cm(H2O)n;B项不正确,糖的分类是按照能否水解以及水解生成单糖的数目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C项正确,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的区别就在于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醛基;D项不正确,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都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糖类的组成、结构和用途,熟练掌握糖类的组成和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
16. 下列各项中的两种物质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甲醛和乙醛 D.葡萄糖和蔗糖
答案:D
解析:
解答:A项和B项中的物质的分子式分别相同,但结构式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C项中的甲醛和乙醛结构相似,分子内都含有醛基,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属于同系物。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糖类中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熟练掌握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
17. 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加氢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D.能被氧化为CO2和H2O
答案:C
解析:
解答: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为CH2OH(CHOH)4CHO,其分子中含有5个醇羟基和1个醛基。有醛基,与氢加成能生成己六醇,与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银镜;有醇羟基,可与羧酸反应生成酯;由C、H、O元素组成,能被氧化为CO2和H2O。
分析:本题考查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葡萄糖是最重要的一中单糖,必须掌握。
1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常蔗糖和淀粉都不显还原性
B.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C.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D.纤维素分子是由葡萄糖单元组成的,可以表现出一些多元醇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解答:纤维素、蔗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但葡萄糖不能,故C错。
分析:本题考查糖类的结构和性质,熟练掌握单糖、二糖和多糖之间的练习是解题的关键 。
19. 有下列物质:①碘水;②银氨溶液;③NaOH溶液;④稀硫酸;⑤浓硫酸。在进行淀粉的水解实验(包括检验水解产物及水解是否完全)时,除淀粉外,还需使用上述试剂或其中一部分,判断使用的试剂及其先后顺序为( )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⑤①③② D.①⑤②③
答案:A
解析:
解答:淀粉的水解需要稀酸溶液作催化剂,要判断水解程度及水解产物时,应先检验淀粉是否存在,因为所加碘水溶液也呈酸性。然后将上述溶液用NaOH溶液调至碱性,最后加入银氨溶液,若有Ag析出则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所以所加试剂的顺序为④①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淀粉水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注意加入氧化剂前要使溶液呈碱性。
20. 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蔗糖本身有还原性
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
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答案:D
解析:
解答: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其水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不纯,而溶液配制过程中蔗糖不水解,故只能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蔗糖部分水解。
分析:熟练掌握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的分类一级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
二、非选择题
21. 有A、B、C、D四种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A、B的实验式相同,B、C的分子式相同,B、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可生成D。常温常压下,A是气体,B、C、D是固体,四种物质均易溶于水,A、B、C可发生银镜反应,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6倍。
(1)写出四种有机物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甲醛|葡萄糖|果糖|蔗糖
(2)写出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解答:由C、H、O组成的有机物中仅有HCHO(甲醛)在常温下是气体,则A是甲醛;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6倍,其分子式为C6H12O6,可能是葡萄糖,而C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则C是果糖;B、C作用生成D,则D为蔗糖,它的同分异构体是麦芽糖。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推断有机化合物,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糖类的结构和性质即可解决本题。
22. A、B、C、D、E五种有机物,它们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6:1:8。在通常状况下,A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其水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6倍,C和B是同分异构体,两物质都是具有甜味的无色晶体,但B常用作制镜工业的还原剂。D和E两物质的蒸气密度都是2. 68 g·L-1(标准状况下),它们也互为同分异构体。但D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E是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具有水果香味。试写出A、B、C、D、E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醛|HCHO
葡萄糖|CH2OH(CHOH)4CHO
果糖|
乙酸|CH3COOH
甲酸甲酯|HCOOCH3
解析:
解答:五种物质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N(C):N(H):N(O)=: ?:=1:2:1。所以,最简式为CH2O。又因A的式量为30,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为甲醛。B、C的式量均为30×6=180,分子式为C6H12O6,又因B可作制镜工业的还原剂,故B为葡萄糖,C为果糖。D和E的摩尔质量为22.4 L·mol-1×2.68 g·L-1≈60 g·mol-1,分子式为C2H4O2,D的水溶液显酸性,E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故D为乙酸,E为甲酸甲酯。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确定方法和有机物的推断,熟练掌握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
23.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症,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
B.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维生素C等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答案:BCD
(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木糖醇与葡萄糖________(填“互为”或“不互为”)同分异构体;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互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或“与金属钠反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催化氧化”等其他合理答案)
(3)糖尿病人不可饮酒,酒精在肝脏内可被转化成有机物A。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将A溶于水,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3COOH
解析:
解答:(1)葡萄糖是纯净物,葡萄糖分子中不含H2O,A错误。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易知C、D均正确。(2)木糖醇的分子式为C5H12O5,与葡萄糖的分子式不同,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木糖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与葡萄糖相似,可发生酯化反应,能与金属钠反应,能燃烧,能在铜或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3)根据信息可知A显酸性,是乙酸。
分析:本题考查葡糖糖的结构和性质,熟练掌握葡萄糖的还原性是解题的关键 。
24. 某同学称取9 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混合物—
加入C溶液―→砖红色沉淀D
(1)各步加入的试剂为: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答案:H2SO4|NaOH|新制Cu(OH)2悬浊液
(2)加入A溶液而不加入B溶液是否可以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可以|因为醛基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若不加NaOH,原酸性环境就破坏了新制Cu(OH)2
(3)当析出1.44 g砖红色沉淀,淀粉的水解率是________。
答案:18%
解析:
解答: (1)测定淀粉的水解完全与否,加NaOH中和H2SO4后,加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CHO。若测淀粉水解率,则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通过生成Cu2O的量来推算淀粉水解了多少。所以,淀粉水解,A为H2SO4作催化剂;加入的B为NaOH,中和掉H2SO4,因为氧化反应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C为新制Cu(OH)2悬浊液,D为Cu2O。
(C6H10O5)n~nC6H12O6~nCu2O
162n 144n
x 1.44 g
水解的淀粉质量为x==1.62 g
分析:本题考查淀粉的水解反应和产物的性质检验,题目难度中等。
25. 葡萄糖是人类的营养物质,在人体里,富氧条件下氧化生成CO2和水;在缺氧条件下生成一种有机酸A。
已知A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其中C和C′是同系物,C′是甲酸(HCOOH),F为高分子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D和D′属于________(用编号填入,下同)。
①同系物 ②同分异构体 ③同类物质 ④同素异形体
答案:③
(2)D′和E分别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D′________,E________。
①多元醇 ②醛 ③不饱和羧酸 ④多元羧酸 ⑤酯
答案:④|③
(3)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F________,H________。
答案:||
(4)写出反应类型: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去反应|加聚反应
解析:
解答: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依题给信息,在一定条件下氧化,若发生反应1,生成HCOOH(C′)和HOOC—COOH(D′);若发生反应2,生成CH3COOH(C)和H2CO3(D),结合图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推理不难得到答案。
分析:葡萄糖的考查依然属于重点,熟练掌握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