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产生原因;
2.熟悉浮力的概念;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
4.会测量(计算)浮力。
重点:建立浮力的概念;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难点: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学习】
1.浮力的定义: 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
计算浮力的表达式:
4.下沉的铁球 (填“受”或“不受”) 浮力的作用,判断的理由是
5.物体在漂浮或悬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 ,表达式:
【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感受浮力
【操作1】将木块、乒乓球按入水中。
【现象1】你的感受是 。
【操作2】把铁球,石块从水中托出。
【现象2】你的感受是 。
【操作3】用线把木块系好,拉入水中。
【现象3】观察线的方向 ,涉及到的原理是
探究:浮力的测量
写出测量浮力的步骤及表达式(文字表达和作图)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F浮等于( )
A.F浮=F向下
B.F浮=F向上
C.F浮=F向上 F向下
D.F浮=F向下 F向上
2.如图所示,容器内盛有水,器壁AB呈倾斜状,有一个小物体P处于图示状态,并保持静止状态,则该物体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P可能只受一个力
B.P可能只受三个力
C.P不可能只受二个力
D.P不是受到二个力就是受到四个力
3.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将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9N。若使该装满水的塑料袋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接近于( )。
A.0N B.3N C.6N D.9N
4.如图,圆柱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重为5牛的正方体悬浮在水中,则正方体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牛,若此时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7牛,则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牛。现在容器内继续注入水,则该正方体所受浮力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如图所示,将一重为8N的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水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则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浮力的方向是______。
第4题图 第5题图
【课后巩固】
考点1:什么是浮力
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2.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给楼上女士的情景。此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
A.气球受到重力
B.帽子质量大于气球质量
C.帽子密度大于气球密度
D.空气对物体有浮力
3.下列事实中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物体有( )
A.人浮在死海的水面上读书 B. 太空中的宇宙飞船
C.抛入水中的石块正在快速下沉 D. 乒乓球从水里升起
4.在抗洪救灾中,大堤上许多战士在迷彩军服外穿黄色的厚厚的“背心”,其主要作用是( )
A.有类似棉衣的御寒作用 B.减少相互之间碰撞时受到的伤害
C.被风浪卷到河里时增加人的浮力,起救生作用 D.有同伴之间的识别作用
5.用钓鱼竿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对钓鱼过程的下列几种解释,错误的是( )
A.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加,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会增大
D.鱼的重力始终保持不变
考点2:浮力产生的原因丙
1.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N,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N,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N,方向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取一只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
(1)把一只乒乓球放在里面,从上面倒入水,只见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
颈缝隙中流出,乒乓球 上浮;(选填“会”或“不会”)
(2)如果用手堵住下部流水处,乒乓球________浮起;(选填“会”或“不会”)
(3)乒乓球不浮起的原因是 ;
乒乓球能浮起的原因是 。
考点3:测量浮力
1.一个重5N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石块受
到的浮力是 N。该浮力的方向是 。
2.如图所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是 ,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
1.用绳子拴住的氢气球被风吹向空气中,气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所受浮力方向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5 N B.7 N C.14 N D.12N
3.如图所示,Q为铜制零件,其上部为边长L=0.2m的立方体,下部为边长l=0.1m的立方体.Q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与Q上表面相平,则零件所受的浮力为(g取10N/kg)( )。
A.0N B.20N C.60N D.80N
4.一个盛有足够多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往溢水杯中投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为20g,再往溢水杯中投入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B,从溢水杯中再次溢出的水的质量为80g,此时A、B小球受到的总浮力为F浮,水对溢水杯底部产生的压力比两小球投入溢水杯前增加了△F,已知小球A、B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则( )
A.F浮 =1.2N,△F=0.2N B.F浮 =1.2N,△F=1.2N
C.F浮 =1.0N,△F=1.0N D.F浮 =1.0N,△F=0N
5.一个盛有足够多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往溢水杯中投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为20g,再往溢水杯中投入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B,从溢水杯中再次溢出的水的质量为80g,此时A、B小球受到的总浮力为F浮,水对溢水杯底部产生的压力比两小球投入溢水杯前增加了△F,已知小球A、B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则( )
A.F浮 =1.2N,△F=0.2N B.F浮 =1.2N,△F=1.2N
C.F浮 =1.0N,△F=1.0N D.F浮 =1.0N,△F=0N
6.小明有一正立方体金属块,他想知道该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缓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F随提起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 )。
A.2.7×103kg/m3 B.3.1×103kg/m3 C.3.5×103㎏/m3 D.4.4×103㎏/m3
7.如图,重为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5 N,竖直向下 B.3N,竖直向上 C.2N,竖直向上 D.8N,竖直向下
8.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如将物体再下沉5cm,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
2.竖直向上;液体(或气体)
3.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同,产生压力差;F浮=向上-F向下
4.受;铁球在水中时,其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5.浮力等于重力;F浮=G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现象 1】手受到向上的力,松开后木块、乒乓球会向上浮起
【现象 2】感觉向上托的力变小,铁球、石块离开水面时,手受到的压力增大
【现象 3】线沿竖直方向,涉及二力平衡原理,此时木块受重力、浮力和线的拉力,浮力与重力、拉力平衡,线的拉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线沿竖直方向
探究点二:
测量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②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表达式:文字表达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图(此处略,可简单画一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和液体中测量物体的示意图,标注出G和F示);公式表达为F浮=G - F示
【课堂练习】
1.C 2.D 3.A 4.5;2;不变 5.3;竖直向上
【课后巩固】
基础练习
考点 1:
1.C 2.D 3.B 4.C 5.B
考点 2:
1.0.8;竖直向上
2.(1)不会 (2)会 (3)乒乓球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无法产生向上的压力差;用手堵住下部流水处后,乒乓球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受到浮力浮起
考点 3:
1.2;竖直向上
2.(需根据图中信息读取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于未给出图,无法准确填写数值)
能力提升
1.A 2.D 3.B 4.A 5.A 6.A 7.C 8.1.2;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