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6第二单元实验2-2海水的蒸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直接分离的是( )
A.柴油与汽油 B.汽油与水
C.溴与水 D.水与乙醇
答案:B
解析:
解答:柴油与汽油都是有机物,能互溶不分层,因此不能用分液法;汽油与水互不相溶,汽油在水的上层,可直接用分液漏斗分离;溴在水中也是可以溶解而形成溴水的,乙醇与水可以互溶,都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分析:本题考查分液法分离物质的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有明显分界面的两种液体。
2.在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适量氯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上层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B.均匀、透明,紫红色
C.均匀、透明,无色
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答案:D
解析:
解答:利用氧化剂将I-转化为I2,然后利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因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故在下层,且该层颜色为紫红色。上层中的I2被萃取出因而接近无色。
分析:本题考查萃取实验的原理,熟练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3.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
答案:B
解析:
解答:要浓缩过氧化氢溶液就必须减小溶剂水的量,但温度高过氧化氢易分解,为防止其分解,可降低水的沸点,故采用减压蒸馏。
分析:本题考查蒸馏实验的操作,熟练掌握减压蒸馏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
4.某实验室仅有如下仪器或用品:烧杯、铁架台、铁圈、三脚架、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品的角度看,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A.蒸发 B.萃取
C.液体过滤 D.升华
答案:C
解析:
解答:蒸发液体,需使用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或三脚架,所给仪器充分。萃取需使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铁圈,所给仪器充分。升华需使用酒精灯、火柴、烧杯、圆底烧瓶、铁架台、铁圈,所给仪器充分。液体过滤则因缺少滤纸无法实现,故C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中需要的仪器,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蒸发、萃取、过滤和升华的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
答案:A
解析:
解答:蒸发操作时,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会造成晶体的溅失;萃取操作时,对萃取剂的要求:一是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反应,与溶质也不能反应。二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其密度不一定比水大。
分析:本题考查蒸发、蒸馏分液、萃取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
6.下面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C.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过滤
答案:B
解析:
解答: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所以第一步用分液的方法;然后得到的A是乙酸钠和乙醇,由于乙酸钠的沸点高,故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第三步,加硫酸将乙酸钠转变为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分析:本题考查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具体操作,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混合物中的组成成分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7.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解析:
解答:A项,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是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I2虽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但水与乙醇能以任意比互溶,乙醇不能作萃取剂。B项,乙醇与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它们相溶,不能采取分液的方式分离。C项,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可以采取重结晶法,原理是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析出KNO3晶体,而NaCl留在母液中被除去。D项,丁醇与乙醚相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醚蒸出,使丁醇与乙醚分开。
分析:从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化合物的性质、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萃取分液、重结晶、蒸馏等分离操作,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操作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
8.下列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正确的有 ( )
①用萃取法分离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②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 ③用结晶法提纯混有NaCl的KNO3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B
解析:
解答:单质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溴化钠易溶于水,因此可加入苯或CCl4来萃取溴化钠溶液中的单质溴,①正确;胶体能够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应选择渗析的方法,②错误;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显著,因此可用结晶法提纯混有NaCl的KNO3,③正确,故选B.
分析:
9.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答案:A
解析:
解答:在Al3+、Fe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Al(OH)3、Fe(OH)3沉淀,不能将Al3+、Fe3+分离;N2、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发生反应2Cu+O22CuO,O2被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水不能直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应先加入CaO再蒸馏;在AgCl、Ag2CO3混合物中加入HCl,发生反应Ag2CO3+2HCl===2AgCl+H2O+CO2↑,经过滤可得纯净的AgCl,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解答该类题目时要注意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减少或反应消耗掉被提纯物质.
10.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解答:A为蒸馏装置,B为渗析装置,C为过滤装置,D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装置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各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11.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必须相等
答案:A
解析:
解答:己烷难溶于水,但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也难溶于水,但密度比水大,乙醇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皂化反应后的高级脂肪酸钠盐与甘油应通过盐析进行分离;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均可得到碳酸钙沉淀;为了使反应完全进行,在测定中和热时往往使酸或碱中的一种过量.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物质的分离、鉴别和基本实验操作,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
12.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沸点约是55℃.要从丙酮和水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
A.蒸馏 B.分液 C.过滤 D.蒸发
答案:B
解析:
解答:丙酮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液是最佳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蒸馏、分液、过滤和蒸发等分离混合物的操作对象,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13.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着的是 ( )
A.锥形瓶 B.分液漏斗
C.玻璃棒 D.温度计
答案:D
解析:
解答:锥形瓶可以代替烧杯,向分液漏斗中倾倒液体可以用玻璃棒引流.
分析:本题考查分液操作需要的仪器,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分页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
1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答案:C
解析:
解答:在蒸发结晶操作中,当蒸发皿中有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少量水分蒸干.
分析:本题考查分液、蒸馏、蒸发结晶等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15.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
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答案:B
解析:
解答:蒸馏操作所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所以B项错.
分析:本题考查蒸馏操作需要的注意仪器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步骤,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蒸馏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分液
答案:C
解析:
解答:蛋白质溶液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类,而氯化钠属于可溶性强电解质,可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离子可通过半透膜,因此可利用渗析方法分离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钠,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过滤、渗析、分液操作的联系与区别,熟练掌握混合物的成分与分类方法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17.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答案:D
解析:
解答:①操作是针对加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之后的分层液体而进行的,故为分液;所得甲溶液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混合液,故②为蒸馏;乙酸钠加入硫酸后得到乙酸和硫酸钠溶液,故③为蒸馏。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每个操作前后混合物的类型选择分离方式。
18.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搅拌
答案:B
解析:
解答:实验室中的“蒸发”操作是利用水受热易挥发,其中的溶质因溶剂减少而析出的过程,这与海水晒盐的原理是相似的。
分析:本题考查蒸馏、过滤、蒸发等分离混合物的操作原理,熟练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19.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分液 D.洗气
答案:D
解析:
解答:蒸馏、过滤、分液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的分离提纯方法,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洗气是利用洗气瓶中的液体吸收剂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如用浓硫酸除水蒸气),也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如利用NaOH溶液除H2中的HCl气体)。
分析:本题考查蒸馏、过滤、分液、洗气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20.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解答:本题加入试剂及顺序是:a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42-;b加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2+;c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Ba2+、Ca2+;d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CaCO3、BaCO3、Mg(OH)2和泥沙);e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CO32-和OH-,由于b和a顺序互换,不影响除杂目的,所以前两步操作顺序可颠倒。
分析: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为了保证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必须过量,因此为了不引进新杂质,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试剂。
二.非选择题
21.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图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过程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萃取|Cl2+2I-=I2+2Cl-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D.汽油、甘油
答案:B
(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漏斗
(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缺石棉网|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最后晶体碘在________里聚集。答案: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加热温度不过高|蒸馏烧瓶
解析:
解答: (2)选择萃取剂的要求为:不溶于水,碘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3)缺少过滤用的漏斗和萃取分液时必需的分液漏斗。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碘的提取实验操作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
22.把20mL淀粉胶体和10mLKI溶液的混合液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2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3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出现黄色沉淀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
答案:溶液颜色加深(或变为褐色),但无蓝色现象
(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I-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解析:
解答: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在烧杯中的液体中有K+、I-,不存在淀粉胶体。
分析:本题考查渗析操作的原理和实验现象,熟练掌握渗析操作分离的混合物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
23.将下图所列仪器组装为一套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得到汽油和煤油。
(三) (一) (五)
(二) (六) (四)
(1)图中A、B、C三种仪器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
答案:A是冷凝管,B是蒸馏烧瓶,C是锥形瓶
(2)将以上仪器按(一)~(六)顺序,用字母a,b,c…表示连接顺序:
e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
答案:i|h|a|k|l|b|f|g|w
(3)A仪器中c口是________,d口是________(填“进水口”或“出水口”)。
答案:进水口|出水口
(4)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________位置。
答案:蒸馏烧瓶支管口
(5)在B中注入原油后,加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暴沸
(6)给B加热,收集到沸点60~150℃间的馏分是________,收集到150~300℃间的馏分是________。
答案:汽油|煤油
解析:
解答:石油的蒸馏按沸点范围不同分离出汽油和煤油,必须用温度计控制温度,然后冷凝收集。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因为测的是馏分蒸气的沸点温度;②冷凝管内的冷却水要从下口进、从上口出,这样冷却效果好。③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混合液剧烈跳动(暴沸)。
分析:本题考查蒸馏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对实验仪器的辨认,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蒸馏实验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
24.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写分离下列物质时使用的方法(不必叙述操作细节).
(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__.
答案:分液
(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
(3)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
(4)胶体中分离出可溶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渗析
(5)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
答案:蒸馏
解析:
解答:仔细分析各分离方式的原理及适合范围,不难得出所需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分液、过滤、蒸发、渗析、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
25.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二醇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解析:
解答:根据图象可知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大,所以利用溶解度的差别可以分离纯碱和氯化钠.
根据材料二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沸点差别较大,可利用其沸点的不同来分离二者.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混合物组成成分的性质选则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