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第一轮第19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第一轮第19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7 09: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的“母亲”和身边的两位小孩分别代表什么?
(2)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孩”又代表什么?
回来吧!
就缺你一个!
“母亲”:中国;
两个小孩:香港和澳门
台湾
课堂导入
主题19 现代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5中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世界
中国
1947年
1955年
1958年
1965年
民族
团结
1979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84年
1992年
2005年 2015年
1997年
7月1日
1999年
12月20日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
达成
“九二
共识”
《反分裂国家法》
胡连会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西藏
自治区
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祖国统一
1947年
1955年
1960年
1967年
1968年
1990年
1991年
1999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开始
华约成立
两级格局形成
“非洲年”
欧洲
共同
体成立
日本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纳米比
亚独立
苏联
解体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习马会
时空定位
知识结构
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一次凿空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交流、民族交往之旅;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仿汉制,改汉姓,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以“中华夷狄,独爱如一”的包容开明态度,促进了唐、蕃友好。
乾隆时期:土尔扈特族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彰显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长征期间: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达成彝海结盟,谱写了红军和彝民深厚情意的光辉一页;
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历史上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
读右图回答: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上面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民族关系: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各民族之间一直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历史渊源: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总结原因: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在______统一领导下,各______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确立过程 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________;
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实施情况 已成立的五个自治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
少数民族聚居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宪法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思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
1.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政治上
文化上
经济上
政策上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
翻身做主人,
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传承与发展了少数民族文化
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问题: 归纳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 荣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就?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第四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元素
素养提升
一角:高山族和满族; 两角:朝鲜族和土家族; 五角:苗族和壮族 一元:侗族和瑶族;
第四套人民币正面图景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的设计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美术专家侯一民与邓澍谈起当年的创作思路时激情四溢:“我们画这些票面人物时就根据毛主席的一句诗词——“六亿神州尽舜尧”。我们不是从猎奇的角度画,不是只局限于把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区别开,而是把他们作为国家的主人、作为舜尧来表现的,这个立意我们一开始就很明确。所以人物不是突出贵族化,而是塑造一个个很普通的劳动者,赋予他们一种主人的精神状态,同时还要体现出人物健康的美,这是我们刻意追求的。”
主题:各族人民大团结;
意义: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并从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安定,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
结合本课所学,谈谈青少年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2、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3、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4、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等。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1. (2023·江西14)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B 】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 (亿元) 1.12 6.42 6.73 10.26
(2022·山东聊城·17)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2022·内蒙古通辽·10)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C
D
中考实战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新界
九龙司
香港岛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
租期99年
1860《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87年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
19世纪
50-60年代
葡萄牙人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
1557年
葡萄牙人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定居权
1553年
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时间:
(2)人物:
(3)目的:
(4)含义:
(5)地位: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前提和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大陆
港澳台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五颗星象征国家的统一,也象征着象征着港澳同胞心中热爱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一: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一大盛事,它一洗中国人民蒙受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党政干部学刊》1997年
就差你一个了!
材料二: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鼓舞着他们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共和国史》
①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经验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一:“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漫步在香港街头,从那喜迎回归的一幅幅标语,一串串彩灯,一张张笑脸上,你能强烈地感受到游子归乡的急切心情……(香港新界元朗)巡游总指挥杨毓明先生说:“今天参加巡游的9条巨龙和100只醒狮,取意‘九九归一’,象征着中华民族统一祖国的意志和决心”。
——余玮《荣归——香港回归的前前后后》
思考一: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根本原因)
“一国两制”方针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
从港澳被侵占到回归祖国的历史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阅读教材,说说中央政府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采取的方针?
港澳回归后出现了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局面充分说明了什么?
肆:回归之景-------港澳昌盛
方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阅读教材,梳理中央政府在港澳问题上的举措和影响。
举措 影响
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 。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 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
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023·浙江宁波)“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下列选项能反映港澳回归所带来的“改变”是(  )
A.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B.原有的生活方式 C.主权的行使 D.同根同源的血脉
(2023·江苏泰州)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2022·辽宁营口)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人民共同心愿
C.科技发展进步 D.实行“一国两制”
C
D
D
中考实战
知识拓展
项目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 祖国和平统一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区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台湾尚未回归)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相同点 ①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非主权实体); ②都是中央和地方关系; ③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孙权派卫温
到达夷洲
三国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
元朝
明末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清初
清(康熙)
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
设台湾行省
清(光绪)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胜利收复台湾
1945年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1949年
第一次
分离
收复
第二次
分离
回归
第三次
分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蒋介石败逃台湾
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4月,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台湾问题:国共内战的结果,是中国内政问题
港澳问题: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是中国主权问题
性质:历史遗留的中国内政问题
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③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对台方针。,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达成
“九二共识”
1979年
1987年
200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台湾当局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台湾成立
海基会
大陆成立
海协会
胡连会
江泽民提出
八项主张
2008年
汪辜会谈
实现“三通”
2015年
习马会
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海峡两岸关系由隔绝到缓和的大事件。
两岸逐步走向缓和
打破40年隔绝
架起沟通桥梁
历史性重要一步
两岸关系新发展
翻开历史性一页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阅读教材,归纳新时代党和政府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作出了哪些努力?
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1
2
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
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结合所学谈谈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有利
不利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
根本保证:
政策保障:
历史依据:
民心所向:
密切交往:
范例借鉴:
法律保障:
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为早日实现两岸统一,青少年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①思想上: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
②态度上,坚决反对台独。
③行为上: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祖国统一 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求
祖国统一 民心所向 众望所归 两岸统一必将实现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行“汪辜会谈”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2015年,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面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A】
中考实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