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测试卷考试内容:第一至四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测试卷考试内容:第一至四单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7 15:18:34

文档简介

2025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综合测试卷
考试内容:第一至四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25年,一场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即将开启,吉祥物文宝想给各国友人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快来帮帮它吧!
[地理与自然]回答问题,完善介绍词。(12分)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西部有wēi é的山脉,那里常年云雾liáo rào。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滋养着各种珍稀的动植物。它们以独特的身姿dǐ yù着恶劣的环境;东部的平原guǎng mào无垠,田野里麦浪翻滚,当微风吹过,阳光洒下,麦穗shǎn yào着金色的光芒。河流wān yán穿过大地,一次次漫过浅滩。这片jǐn xiù山河,孕育了càn làn辉煌的中华文明。
根据拼音,把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里。(8分)
下列对介绍词中加点字读音和意思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阔[kuò]:广阔。 B.稀[xī]:稀少。
C. 垠[yín]:边界。 D.漫[mào]:多。
3. 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奇特 抵御 闪耀 蜿蜒
B. 独特 抵抗 闪烁 逶迤
C. 奇特 抵抗 闪耀 逶迤
D. 独特 抵御 闪烁 蜿蜒
二、[语言与文字]选择题。(1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和平 和谐 和面
B. 方便 便捷 便利
C. 冠军 夺冠 冠名
D. 处分 处理 处置
2. 以文化交流活动为主题,学习运用汉字。(8分)
(1) 活动中使用智能翻译设备,让交流更加顺畅,主要是运用了( )
A. 网络技术 B. 生物技术 C. 纳米技术 D. 信息技术
(2) 从下列语气词中,不能体会到兴奋之情的是( )
A. 哇塞!这次文化交流活动的表演太精彩啦!
B. 呀!我居然幸运地抽到了和外国友人互动的机会。
C. 嗯,这次活动的组织还挺有序的。
D. 嘿!我认识了好多不同国家的新朋友。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令人应接不暇。
B. 各国艺术家们在活动中各显神通,展示自己的才艺。
C. 大家对这次活动的评价褒贬不一,都非常满意。
D.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4) 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①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各国文化的相互了解,还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②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③各国的文化展示都独具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④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三、[人文与风物]完成句子练习,帮文宝完善明信片。(9分)
结合图片,照样子,写句子。(3分)
例:古老的城墙,青青的草地,一片生机的庭院,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古风图景。
2.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古今名人卡片。(6分)
李白, (朝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 ,他的代表作品有《 》《 》 。
苏轼,北宋文学家,他在《 》中描写西湖的诗句是“ , ” 。
张衡,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 ,这一发明对研究天文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品味端午,传承文化。(2分)
中国青年报北京,庆佳节。2024年6月10日讯: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各地都在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习俗热闹非凡。同时,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文化展览,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和诗词书画。
这则新闻的来源是 ,介绍了我国在 领域的庆祝活动。(2分)
请你写一段推荐词推荐这条新闻。(3分)
四、[江景与村居]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11分)
晚江闲望
遥看江村暮景悠,渔舟归处水悠悠。
炊烟起处人家近,绿树荫中鸟语稠。
【注释】①遥:远远地。②暮:傍晚。③稠:多而密。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遥看:远远地看 B. 归:回来
起:升起 D. 近:走近
这篇小古文描写了江边傍晚的独特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用四字词语概括。(2分)
如果你来到文中的江边小村,在江边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补全下面的内容。(4分)
傍晚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又______,江边有______。结束一天劳作的渔民驾着渔船______,将渔网______。
结合尾句,说说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五、[历史与生命]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8分)
神秘的古生物——板齿犀
板齿犀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大型犀科动物。在远古时期,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
板齿犀身材高大,体长可达5 - 8米,肩高约2 - 3米,体重可达5吨左右。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有一只巨大的角,这只角最长可达2米,犹如一把锋利的长矛。板齿犀的角不仅是它防御外敌的武器,还可能在求偶等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外形上看,板齿犀的身体较为粗壮,四肢短而有力,适合在草原等开阔地带奔跑。它的牙齿结构特殊,板状的牙齿适合咀嚼粗糙的草本植物。科学家通过对其化石的研究推测,板齿犀可能是食草动物,主要以草原上的草类为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草原面积逐渐减少,板齿犀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同时,可能由于其自身进化速度无法适应环境的快速变迁,板齿犀在距今约30万年前最终走向了灭绝。
尽管板齿犀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科学家们通过对其化石的不断研究,试图揭开这种神秘古生物的更多秘密,了解远古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文章提及多种古生物特征,根据下面的描述,可以判断出它属于板齿犀的是( )(2分)
身体庞大,有一只巨大的角,牙齿适合咀嚼草本植物。
体型较小,善于攀爬树木,以果实为主要食物来源。
身体细长,四肢轻盈,主要生活在森林中的溪流附近。
有锋利的爪子和尖锐的牙齿,是凶猛的食肉动物。
根据文章内容,补充科学家的推测依据。(4分)
推测内容 推测依据
板齿犀是食草动物 牙齿结构特殊,板状牙齿适合咀嚼粗糙的草本植物
板齿犀主要以草原上的草类为食
3. 阅读第②自然段,回答问题。(7分)
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 。(4分)
加点词“左右”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4.板齿犀化石的发现有什么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帮助科学家了解板齿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为研究远古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能够直接复活板齿犀,让其重新在地球上生存。
有助于推测当时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5.读完文章,请你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并用学过的办法试着解决。(3分)
六、[童年与生活]习作。(30分)
校园的花园、家乡的小河、郊外的树林……一个个熟悉的地方都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打开记忆的大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欢乐场景?拿起笔写一写,题目自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2025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综合测试卷考试内容:第一至四单元答案
[地理与自然]
巍峨;缭绕;抵御;广袤;闪耀;蜿蜒;锦绣;灿烂
C。A项“阔”有广阔、宽广之意,解释正确,但未涵盖“阔”在“幅员辽阔”中表示面积大的含义;B项“稀”在“珍稀”中是稀少、罕见的意思;D项“漫”在“漫过浅滩”中是淹没的意思 。
D。“独特”更强调独一无二,“抵御”更侧重于抵抗、防御,“闪烁”更能体现麦穗光芒的闪动,“蜿蜒”形容河流弯曲更合适。
[语言与文字]
A。“和平”“和谐”中“和”读“hé”,“和面”中“和”读“huó” 。
(1) D (2) C (3) C。“褒贬不一”与“都非常满意”矛盾。 (4) B。“通过”和“让”并用,使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人文与风物]
示例:古老的石桥,清清的湖水,一群嬉戏的鸭子,构成了一幅悠然的水乡图景。
(1) 唐;诗仙;《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地动仪
(1) 中国青年报;文化
推荐词:这则新闻聚焦端午节,为我们呈现了各地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从热闹的赛龙舟、包粽子习俗,到充满文化韵味的端午文化展览,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展现了民俗风情,还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一读。
四、[江景与村居]
D。“近”在这里是靠近的意思,形容炊烟升起的地方离人家很近。
示例:江村暮景(悠然闲适)、江水悠悠(悠远绵长)、炊烟袅袅(轻柔升腾)、鸟语繁多(热闹欢快)
示例:倒映着天空中的晚霞;几户人家升起袅袅炊烟;缓缓归来;收进船舱
从尾句“绿树荫中鸟语稠”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江边傍晚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鸟儿繁多说明环境宜人,也暗示了作者对这样美好自然环境的欣赏。
五、[历史与生命]
A
板齿犀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且适合在草原等开阔地带奔跑。
(1) 列数字;打比方;通过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板齿犀的体型大小和角的长度,使读者对板齿犀有更直观、清晰的认识;将板齿犀的角比作锋利的长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角的形状和锋利的特点 。
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说明板齿犀的体重不是精确的5吨,而是在5吨上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准确的5吨,与实际情况不符,“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C
5.
问题 解决办法 答案
板齿犀的角为什么这么长? 查阅相关科普资料、询问老师 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防御外敌,在求偶竞争中占据优势,也可能是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比如用长角拨开草丛获取食物等
六、[童年与生活]习作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