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明]于谦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在横线上把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①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阅读。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此前诗人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②陌:道路。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前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对比阅读,感受不一样的雨。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忽来风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诗的题目中,可看出《春夜喜雨》描写的是 (季节) (时间)的雨,其中的“ ”字是全诗的诗眼,浓缩了诗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2)《春夜喜雨》中最能表现这场雨特点的两句诗是: 、 。
(3)《春夜喜雨》描写的雨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雨是 。
A.和风细雨
B.连绵阴雨
C.疾风骤雨
D.倾盆大雨
(4)读诗句,想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5)《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与《游园不值》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让人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6)“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
4.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
君看一叶舟, 。
(1)补全诗句。
(2)“往来”的意思是 ,这个词写出了江上 的景象。
(3)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本诗中往来的吃鱼人和艰辛的捕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本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的情感一致。
C.本诗语言质朴,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结合资料和本诗,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
5.品读古诗。
早春呈①水部张十八员外②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⑤,绝胜⑥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呈:恭敬地送上。②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③天街:京城街道。④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⑤处:时。⑥绝胜:远远胜过。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朝诗人 写的,他与 并称“韩柳”。
(2)“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
(5)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6.阅读。
和端午
[宋]张耒(lěi)
竞渡①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②能还?
国亡身殒③今何有,只留离骚④在世间。
[注释]①竞渡:赛龙舟。②讵(jù):怎么,表示反问。③殒(yǔn):死亡。④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离骚》。
(1)结合注释,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忠魂一去讵能还?
②只留离骚在世间。
(2)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中, 一词既表明是端午节的特有习俗,同时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A.竞渡
B.离骚
C.世间
D.忠魂
(4)《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传世名句,请你把这两句诗在田字格里用正楷认真地抄写一遍。
(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唐代诗人文秀的作品。张耒和文秀对屈原的评价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用“√”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都认为屈原是蒙冤而死。
②都认可屈原是一位为国尽忠的名臣。
③都高度评价了屈原的文学成就。
7.阅读。
北风吹
[明]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①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②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③,风吹柏树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注释]①棱棱:威严方正,形容节操。②阳和:阳春和气,即春天的温暖。③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树枝下垂的样子。
(1)借助注释,试着写一写下面诗句的意思。
①节操棱棱还自持:
②冰霜历尽心不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说说自己的理由。
(3)《石灰吟》也是于谦的诗,其中“ , ”可以说是传世名句,表达了诗人伟大的志向。文天祥、郑燮的诗句同样激励着一代代人:“千磨万击还坚劲, 。”“人生自古谁无死? 。”
(4)柏树代表了怎样的品质?被古代文人赋予了象征意义的植物还有很多,请选一个你喜欢的说说理由。
8.古诗。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①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②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③。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①苍茫:旷远无边的样子。②草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指简陋的住处。③落故衣:莲花凋谢时花瓣脱落。
(1)试着解释“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2)第三行诗用 对 , 对 ,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 。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的特点,他写的《送元二使安西》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 。 , 。”
9.古诗。
汉江
[唐]杜牧
溶溶漾漾①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注释】①溶溶漾漾:波光浮动的样子。
(1)诗开头的叠词“溶溶漾漾”用得多传神呀!《迢迢牵牛星》中的叠词同样精妙:“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2)下列诗句和“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的意境相似的是
A.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D.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绿净春深好染衣”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汉江水 的特点。
10.古诗。
登飞来峰①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③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④遮望眼⑤,自缘⑥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②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③闻说:听说。④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⑤望眼:视线。⑥缘:因为。
(1)在这首诗中,正面描写“飞来峰”很高的诗句是“ , 。”
(2)下列诗句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句意境相似的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这是一首借助景物来述说道理的诗,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道理?
其实前人的格言警句中,很多都包含着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比如:“读书须用意, 。”“ ,日久见人心。”“良药苦口利于病, 。”“ ,事非经过不知难。”“穷则变, , 。”
(4)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泊船瓜洲》,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诗句是:“ , 。”
1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①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②间。
借问梅花③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雪净:冰雪消融。②戍(shù)楼:军菅城楼。③梅花:这里指羌曲《梅花落》。
(1)根据题材范围分类,本诗属于 。
A.田园(山水)诗
B.记事(咏怀)诗
C.边塞(征战)诗
D.咏物(言志)诗
(2)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花的联想。
B.“风吹一夜满关山”中,风吹落的是四处飘散的梅花。
C.诗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气氛。
D.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四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此诗使用 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 的高尚情操。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 ,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 ? ”。
古诗阅读
竹石 墨梅
[清]郑 燮 [元]王 冕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3.联系古诗内容,填写生存的环境。
《竹石》中的竹子生长在 ,《墨梅》中的梅花生长在 。
14.对比阅读古诗,填写自己的想法。
(1)根据古诗内容,赞美诗中的事物。
的竹子 的梅花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 。
15.理解诗句意思。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6.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18.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古诗文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这两首古诗文体裁不同,《泊船瓜洲》的体裁是 ,《天净沙·秋思》的体裁是 ,但是它们抒发的情感是一样的,都与 有关。
20.我们可以从《泊船瓜洲》的“ , ”和《天净沙·秋思》中的“ , ”体会出来。
诗歌鉴赏。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1.把古诗补充完整。
22.《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竹子的 ,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 。它以竹子作比,借此言志,表达了诗人 。
23.你想把后两句诗送给哪位革命前辈,并简单写出理由: 。
补全古诗,并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4.补全古诗。
2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
26.用“____”画出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它们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7.“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可否换成“在”?为什么?
2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以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委婉动人。
古诗比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①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29.这两首诗都是写 ,都表达了诗人 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 。
30.《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 和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 (A.来前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 ”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1.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 ),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 )。(多选)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阅读。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2.填空。
(1)“ ”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 ”点明了当时的时间。
(2)词中“子规”指的是 。
33.“谁道人生无再少”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词的意思是 。
34.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
B.“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C.“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5.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魏二
唐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
寒食节:《寒食》寒食节白天的景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东风、 ,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A.春天的长安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
B.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都是鲜花盛开,东风把柳枝吹得歪歪斜斜。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B.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早春景象。
C.因唐朝时有寒食日折柳插门的风俗,所以特别写到柳树。
D.一个“飞”字,明写柳絮而暗写风,动感强烈。
古诗阅读。
送别
(唐)王雄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36.解释词意:君( ) 不得意( )
37.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 。
38.诗中“ ”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 ”这一句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地点。
39.全诗没有表现依依不舍之情,更多的反而是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从“ , 。”这两句可以看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诗词曲鉴赏》参考答案
1.(1)千锤万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岩中
(2)①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②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3)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1)春天,池塘的水缓缓流淌,环绕着池边的杏树,杏花绽放一树,临水照影,水波荡漾,花影轻移,春天的水,春天的花,两相辉映。
(2)运用比喻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宁可像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
3.(1) 春季 夜晚 喜
(2)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 A D
(4)天空中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但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峰;雨点如珍珠般跳跃,纷纷落入船中,场景显得既壮观又有些凌乱。
(5)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1)但爱鲈鱼美 出没风波里
(2) 来来往往 热闹
(3)A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为祖国的前途,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作者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5.(1) 韩愈 柳宗元
(2)运用了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腻。
(3)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一年之计在于春。
(5)“最”“绝”二字表达作者充满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6.(1) 屈原的忠诚灵魂一旦离去,怎么能再回来呢? 只有《离骚》这部作品留在人间。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屈原忠贞不屈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屈原悲剧命运的无奈和哀伤。
(3)A
(4)
(5) √ √ ×
7.(1) 柏树的节操刚正不阿,始终保持; 经历了冰霜的考验,心志依然不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坚韧不拔、坚守节操的志向。理由是诗中通过描写柏树在北风吹拂下依然坚定不动,象征着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诗中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困境终将过去,希望和温暖即将到来。
(3)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留取丹心照汗青
(4)柏树代表了坚韧不拔、坚守节操的品质。古代文人常将植物赋予象征意义,如梅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正直、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等。我喜欢竹子,因为它在风雨中依然挺立,象征着正直和坚韧的品格。
8.(1)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2) 绿竹 红莲 含新粉 落故衣 喜爱与自己的惬意之情
(3)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9.(1)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2)A
(3) 夸张 碧透
10.(1)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2)D
(3)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一字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 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变则通 通则久
(4)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1.(1)C
(2)B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的场景。诗的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12.(1) 于谦 C
(2) 托物言志 不怕牺牲、为国尽忠
(3)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3. 青山的破岩之中 洗砚池头 14. 坚韧不拔 坚贞自守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5.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然坚强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16.D 17.CD 18.不矛盾。“呼喊”是“沉默”爆发后的一种状态,它更多的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19. 诗 曲 思乡 20.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1.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22. 顽强 坚韧 不畏惧艰难、不害怕任何打击的坚韧的精神品质 23.李大钊。李大钊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动心于高官厚禄,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24.中庭地白树栖鸦
湿桂花
今夜月明 25. 地白 凄清 26.地 树 鸦 露 桂花 月明
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 27.不可以。“落”体现出动态的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而“在”则显得呆板无味。 28.C
29. 春雨 喜爱春雨 喜 30. B C C 漫 31. AD BC
32. 蕲水清泉寺 暮 杜鹃鸟 33. 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34.B
35.(1)这首诗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状,实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感伤。
(2)“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
(3) 飞花 柳树 暮春
(4)A
(5)C
36. 你 不得志 37.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 38.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39.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