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025届初三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专题概要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古代思想文化的高峰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百家争鸣
老子 简介 春秋时期楚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
思想主张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在政治上主张“ ” 孔子 简介 春秋晚期鲁国人, 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成就 核心思想 “ ”,提倡“仁者爱人” 政治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在教学中,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道家
无为而治
儒家
仁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认识:我国应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春秋: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战国:孟子提出“仁政” 治国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明朝:八股取士
北洋军阀: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展开猛烈进攻,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戊戌变法
背景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 __________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发展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影响最大 高潮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加强国防建设
公车上书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戊戌变法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变法失败
性质 一次爱国救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目的 通过变法,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过分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
认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重点详解
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
严复:《天演论》,变法图强
谭嗣同:戊戌六君子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敢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读图学史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时间
主要力量
概况
影响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
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占领武昌城→夺取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孙中山未参与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辛亥革命
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性质 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意义 政治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经济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想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新文化运动
背景 (1)先进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产生重要影响 (2)中华民国的混乱:袁世凯为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掀起封建复古逆流 (3)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思:仅有政治改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 开始时间 1915年9月15日 陈独秀(1879~1942)
目标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学习层面 思想文化层面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新文化运动
口号 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与“赛先生”) 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内容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就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独裁;提倡科学,就是要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反对封建迷信与愚昧;提倡新道德,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认为旧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是“吃人的礼教”,提出“打孔家店”的口号,主张建立“独立人格”“平等人权”的新道德
文学革命 文体上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化内容上提倡把封建旧文学改造为以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陈独秀 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首倡“文学革命”,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以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胡适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的文学语言,强调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做无病之呻吟”
鲁迅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借狂人之口,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光辉典范
蔡元培 蔡元培于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着力营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并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地位 一次前所未有的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作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性 (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2)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时间 1978年
共识
性质/实质
核心思想
意义
1978年,就“两个凡是”的问题,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河。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邓小平理论
形成过程 产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提出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成熟完善 1992年,邓小平发表 ,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系统概括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正式确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 。
邓小平评价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南方谈话
指导思想
总设计师
马克思主义
重点详解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链接中考
1.(2024 日照)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求,而可供享用物质资料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礼仪,明确人们贫、富、贵、贱的分别,使社会有秩序发展。这表明荀子( )
A.推崇仁政 B.强调礼法并用
C.主张礼治 D.追求精神自由
2.(2024 赤峰)有学者称,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由此可知,孔子的做法有利于( )
A.维护旧贵族的统治秩序 B.弘扬正气和社会风化
C.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减轻压迫和改善民生
C
C
链接中考
3.(2024 黔东南州)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4.(2023 自贡)《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A
B
链接中考
5.(2024 东营)20世纪90年代初,姓“资”姓“社”问题引发激烈讨论,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成为制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瓶颈,为打破这一“思想瓶颈”指明方向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邓小平南方谈话
6.(2023 株洲)“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D
重点详解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文艺复兴
时间 14世纪中叶兴起
背景 (1)经济基础:14世纪中叶,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思想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3)文化基础: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
概念 自14世纪中叶起,兴起于意大利,延续近300年之久的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核心 思想 人文主义
重点详解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文艺复兴
特点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复兴”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性质 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代表 人物 但丁 简介 意大利诗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代表作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重点详解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文艺复兴
代表 人物 达· 芬奇 简介 意大利人,最大的成就是绘画,其作品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达·芬奇
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代表作:《蒙娜丽莎》
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和科学家,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
重点详解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文艺复兴
代表 人物 莎士比亚 代表作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品 特点 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意义 (1)思想文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教育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对资本主义发展:打击了罗马教会和封建统治,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详解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启蒙运动
时间 18世纪开始
背景 法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日益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范围 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内容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代表人物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性质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为法国大革命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重点详解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马克思主义
出版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书影
内容 ①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②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③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重点详解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1.社会变革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或政治变革之中。
2.近代以来,中西思想不断发展,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3.思想解放运动是政治变革的先导。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而且是一场思想文化革命。近代世界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呐喊,都阐释了这一历史结论。
4.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得益于思想解放。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必然推动社会的重大进步。
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链接中考
1.(2024 浙江)“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语)在这个时代,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巨人,他们几乎全都置身于时代运动中,他们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这场运动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兴,它被认为是( )
A.电气时代的来临 B.全球化的出现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2024 河北)从但丁到莎士比亚,欧洲涌现出一批新的思想者,他们勇敢地“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探索自己的灵魂”,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我”“我们”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加。这一现象表明欧洲出现了( )
A.人文主义思潮 B.“君权神授”理论
C.三权分立学说 D.进化论的观点
D
A
链接中考
3.(2024 广东)第一国际成立后不久,《共产党宣言》从西欧传播到俄国、北美等地,《资本论》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法、英、俄文等版本。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B.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
C.资本主义迅速没落 D.马克思主义影响广泛
4.(2024 牡丹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C.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D.推动巴黎公社建立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