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1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7 14: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陕师大附中巡回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展厅
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人物及作品
入选理由
数学:南朝祖冲之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学成果收集于《缀术》一书。
天文历法:南朝祖冲之 《大明历》
机械制造:南朝祖冲之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领先世界近千年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与现代天文测算仅差50秒),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
极大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
1.贾思勰《齐民要术》
“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平民百姓
要术: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
植树
养鱼
牧养
酿酒
耕种
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多个方面,十分丰富。
材料研读:
顺应时令,估量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凭主观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劳而无获。
1.贾思勰《齐民要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传播到中原地区。
思考:据历史记载,《齐民要术》所述的羌煮,在汉族上层社会很受欢迎,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羌煮(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的汤锅)将新鲜鹿头煮熟。制作成两指长肉段。猪肉剁碎加水做成稀肉羹。锅内下两寸葱白,姜片及橘皮花椒少许;下苦酒、盐、豆豉适量。一个鹿头,用二斤猪肉做羹。”
——《齐民要术第七十六》
一部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农书
文化展厅
人物及作品
入选理由
书法: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本人被誉为“书圣”。
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文学:曹操父子的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的民歌
不仅艺术水平高,也反映了社会现实。
地理:郦道元《水经注》
对了解北魏时期的地理情况作用巨大。
1.魏晋以来的书法演变
东汉以后,书法逐渐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Q:为什么是东汉以后?
物质条件:东汉造纸术的改进推广;精神条件: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
锺繇独创楷书
胡昭作品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魏晋以来的书法演变
魏碑
欣赏魏碑,结合教材
1.分析它们和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不一样?
2.魏碑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民族交融---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钟致帅
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
顾恺之《女史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
顾恺之《洛神赋图》:现藏于北京博物馆(宋代摹本)
3.南北朝的石窟雕塑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时期开始,延续前后60多年。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2000年洛阳龙门石窟被国际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胡貌梵相
汉貌汉服
哲学·范缜的 《神灭论》
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学
《木兰诗(节选)》
乐府民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西洲曲(节选)》
乐府民歌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北朝民歌
慷慨豪迈
细腻婉转
政治: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时期居多。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科技
文化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民族:各民族各地区(如与西域)交
往交流增强,互相学习,促进
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对外:中外交流频繁,丰富了中国文化。
个人:人民群众的努力创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结合本单元所学,谈谈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提醒: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个人因素等方面考虑)
探究:对比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发展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为何还能进一步发展?
经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 济在一定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民族:民族大交融出现,各民族互相学习,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对外:利用丝绸之路,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吸收外来优秀成果。
继承: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
个人:人民群众的辛勤努力。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 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结合本单元所学,谈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类别 代表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作品) 地位/影响/特点
科技 农学
数学
历法 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文化 书法
绘画 石窟
文学
民歌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北朝
南朝
圆周率小数点后第7位
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
祖冲之
南朝
《大明历》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东晋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继承秦汉,吸收外来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北朝慷慨豪迈,南朝细腻婉转
曹操父子
汉末
三国
东晋
南北朝
刚健雄劲
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北魏
碑刻书体/魏碑
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南北朝
陶渊明
【课堂小结】
《观沧海》《白马篇》
《归园田居》
《木兰诗》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也是因为其政治混乱,民族交融,成为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文化史上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制度再革新,民族再融合,经济再开发、文化再交流,中华文明势必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勃兴!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贾思勰——《齐民要术》 B. 祖冲之——圆周率
C. 王羲之——《兰亭集序》 D. 吴道子——《洛神赋图》
2.下列图片中,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 东晋《洛神赋图》 B. 北魏《帝后礼佛图》
C. 昭君出塞 D. 东晋《女史箴图》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