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内容要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不仅是对秦汉科技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还为隋唐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素养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史料实证)
2.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时代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唯物史观)
3.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本课内容涉及到的三国时期的众多历史人物,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书籍、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对这些人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历史事件间因果联系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又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不肯从教材中提取与归纳信息,凭主观意识学习,对历史人物评价或历史事件的认识容易现出单一和绝对化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祖冲之。
难点:祖冲之。
重难点突破方法
1.师生合作通过材料归纳《齐民要术》的内容、地位和贾思勰的思想。
2.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祖冲之的成就,充分学习其精神品质
教学活动设计
情景导入
明确单元主题任务
刚才中我们在视频中欣赏到了歌曲《兰亭序》、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今天的这些艺术表现的灵感这些都来自于什么吗?(魏晋南北朝时代)
是的,现在我们深深的感受到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具有强大的时生命力,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怎么发现和表现出来的呢?
出示本单元的主题任务,引导学生知道本课的研究任务。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内容,明确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篇章:忧国忧民的济世担当——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完成《齐民要术》小书签(强调勰的写法)
2、《齐民要术》总结了主要内容是什么?
根据材料概括《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生读)
《齐民要术》部分目录: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四:园篱、栽树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
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
师:总结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被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称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3、那这本书包含贾思勰怎样的智慧呢?
生小组合作,明确答案。
材料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违反规律),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只有充分利用好天时,再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才可以使农业获得好的收成。农业生产时要怎么样呢?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强调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观念;
材料二:园菜果蓏(luǒ指植物的果实)助米粮。---《卷四·种杏梅第三十六》
第二则材料重视多种经营当时农业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4、影响:那这样一本伟大的著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在。
5 贾思勰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齐民要术》这一部书。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情
怀呢?
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ī hǎi)[酿造,腌制],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学习古圣先贤的教导,其根本在于“要在安民,富而教之”。----《齐民要术·序》
预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从耕种田地之术,到酿造腌制之法,所有帮助谋生的方法,无不都在书中。总结农业生产技术与经验,根本在于是安定民众,而安定民众的办法是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然后教给他们道义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过渡:还有孜孜不倦的实践创新,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又是谁?
第二篇章 孜孜不倦的实践创新
——科学家祖冲之
1、你知道的他的成就是什么?
2、观看视频,思考:他把圆周率精确到什么程度? 在世界上具有什么地位?
把圆周率(π)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领先世界近千年。
3、结合课本梳理明确祖冲之的伟大成就。。。。。。
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上都取得了成就,被认为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4、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 1888 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4、这样一位冲出地球走向宇宙的伟大的古代科学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材料一: 数学史家康托说:“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仅依靠算筹完成庞大的计算量。
材料二:《大明历》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今测为365.24219878日),采用391年置144闰的新闰周,比以往历法采用的19年置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读材料总结:刻苦钻研,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敢于创新
过渡:由此我们可以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恢弘的科学技术、物质文明,除此之外还有精神文明上,美轮美奂的形象美、艺术美与造型美。
第三篇章 美轮美奂的个性追求——书法、绘画与雕塑
刚才我们共同完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馆的研学之旅,现在来到魏晋南北朝文化馆,里面有三个展厅,“我是小小讲解员”,请根据手中材料,为同学们讲解你所在的展厅吧!
文字演变史: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
晋)→行书(魏晋)→草书(唐宋)
文字演变彰显了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传承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表示像云一样很轻盈,同旋舞动的龙一般敏捷有力。
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战争频繁,是一段名副其实的“乱世”,却孕育了如此多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作为造成“乱世”的另一方推手,胡族对中华文明也起到了保护和发展作用······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以及在拥有广阔未开发地的江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其背后则是不可计数的无名民众毫不倦怠的辛勤经营的与劳作
---【日】川本芳照《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1.北方民族大交融,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2.佛教的传入,增加了文化多元性
3.江南地区的开发,奠定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4.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与智慧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我们用一个表格总结以下。
指名生填完整表格。时总结列表格
1、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
A. 《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
2、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这 位 科 学 家 是
( )A 张衡 B 徐光启 C 宋应星D 祖冲之
3、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兰亭序》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飘逸自然 B. 整齐划一 C. 雄浑粗犷 D. 大小一致
4、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其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学、医学、数学等领域。这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 特 点 是 ( )
A. 开 放 性B. 实用性 C. 理论性 D. 实验性
参考答案1-4 ADAB
过渡: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今天的中国如同奋起的雄狮,迅猛而坚定,取得一系列的科技发展成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吧!
师问:当你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回答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今天我们成为新一代的中华科技文化传承人。
习近平主席勉励我们少年儿童: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应该是
(齐读)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
作业
设计一份以“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