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项训练(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项训练(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7 17:5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项训练(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全对的一项( )
A.褶皱(zhé) 篆章(zhuàn) 糜子(méi) 归省(xǐng)
B.撺掇(cuān duo) 连翘(qiào) 羁绊(jī) 蓦然(mò)
C.斡旋(wò) 悄怆幽邃(qiǎo) 佁然不动(yí) 翩然(piān)
D.犬牙差互(cī) 叉港(chà) 俨然(yǎn) 缄默(jiān)
2.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偏僻/辟邪 凫水/袅袅烟云 B.枯燥/浮躁 束缚/不修边幅
C.燎原/瞭望 襁褓/强词夺理 D.旷野/眼眶 归省/不省人事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振撼 辐射 不知所错 分崩离析 B.踊跃 弥漫 相辅相成 目眩神迷
C.拙劣 迁徒 轻歌慢舞 怒不可遏 D.弛骋 帷幕 穿流不息 漫不经心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销声匿迹般地消失了。
C.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D.他刻苦练字,因而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送快递的小哥已经两次把你家的快递送错了地方,为了提醒他不要再犯错误,要对工作负责,你较为得体的表达是:_____
A.谢谢快递小哥,您辛苦了!希望我们都能多一点认真,少一点辛苦!
B.如果你再送错地方,我就投诉你!
C.是我家门难找,还是你没长眼?
D.人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不过你也得对工作上点心了不是?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桃花源记》中,“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B.陕北民歌“信天游”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D.《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7.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B.四大名著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写尽了人情世故。
C.县政府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使偏远山村从无人问津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D.炎热的夏季草长莺飞,大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浓浓的绿荫。
8.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属于书画长卷形式。②它以高山、河流、村落、小桥、亭台等景物组成一幅磅礴大气又细致入微的画卷。③画面用青绿色点缀出高山的绵延与雄峻,令人过目难忘。④2022年的春晚,《只此青绿》将此图中的美景寓意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之上,以此追忆中华传统古风文化。
A.加点词“属于”“组成”“点缀”“呈现”都是动词。
B.划线词语“磅礴大气”是并列短语,“过目难忘”是偏正短语,“古风文化”是主谓短语。
C.第①句的主语是《千里江山图》,第②句的宾语是“画卷”。
D.第四句中加点的“晚”字是形声字,形旁是“日”,第七笔是“竖”。
9.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小春负责设计宣传海报,想在海报两侧加上一副对联,上联是“阅水读山,清风展卷书声远”,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下联( )
A.书林漫步,读书展卷志高远 B.吟今诵古,妙笔生花名士多
C.读书悟理,书海求真贵在勤 D.启智养慧,书山有路勤为径
10.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
②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④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⑤当细胞液是酸性的时,花青素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花青素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A.④③②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③⑤④②① D.④⑤②①③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蝴蝶斗艳,“C位”非金斑喙凤蝶莫属。它色彩炫美,斑纹瑰丽,流光溢彩,______,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它不但美,而且珍稀,是唯一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行列的蝴蝶,可以堪称“昆虫界的大熊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与金斑喙凤蝶的交集,仅限于几次邂逅,对其生活习性( )种群分布以及起源进化等知之甚少。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堪称“昆虫界的大熊猫” B.可以堪称是“昆虫界的大熊猫”
C.堪称“昆虫界的大熊猫”的美誉 D.可以堪称为“昆虫界的大熊猫”的美誉
1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叫作“蝶中皇后” B.被誉为“蝶中皇后”
C.“蝶中皇后”是它的美誉 D.“蝶中皇后”是人们给它的美誉
八年级一班在周末组织了春游,以下三段文字节选自小语同学为这次春游做的笔记。请你仔细阅读,完成各题。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①。2024年3月20日,我们迎来了春分节气。春天的气息在大地间弥漫,桃花红了,杏花白了,杨柳绿了,在春和景明的天气里,总有细微处的风景能撼动我们的心。
春分初候“元鸟至”。元鸟,即燕子,古时也称玄鸟。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当燕子飞回之时,春分时节便到了。燕子归来,带来了繁花嫩叶,带来了美不胜收。雪在此时xiāo声匿迹,悄悄退场,到处都是充满希望的模样。
春分之特别,在一个“均”字②:均分了昼夜,均分了寒暑,均分了春天。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0度,直射地球赤道,白天黑夜各为十二个小时。气候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③、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这时节,中国民间习俗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④……春分最具灵性的美,千色万彩在此时终于迎来了盛开的时节。曾经在冬日寒冷中蛰伏的土地,走过立春,走过雨水,走过惊蛰,已经完全苏醒。春风千里,吹开百花,大江南北nuǎn意融融,不仅自外而内熏染着人们的心灵,而是自内向外,由心而发,欢快的灵魂在满园春色里自由地徜徉。
14.小语在做笔记时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助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
A.销 暖 mí mó
B.消 暖 ní mú
C.消 暖 ní mó
D.销 暖 mí mú
15.上面文段中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小语重温笔记时发现下面句子有一项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不仅自外而内熏染着人们的心灵,而是自内向外,由心而发,欢快的灵魂在满园春色里自由地徜徉。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自然,宛如一本无字的科学典籍,每一页都镌刻着最深刻的科学哲理。每一片凋零的叶子,都诠释着生命的循环更dié__________;每年如约迁徙的大雁,都昭示着季节的轮换;每块龟裂破碎的岩石,都记录着岁月的流逝;每次潮汐涨落,都是月亮与地球间引力作用的完美演绎……缄默的大自然,蕴藏着无尽的奥秘。正逢万物复苏的春季,你是否想要去追sù__________生命的起源?是否想要去探索宇宙的秘密?让我们一起前往自然博物馆,追寻自然的脚步,用科学的眼光解读自然,以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和领悟大自然蕴含的科学哲理吧!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xī zhànɡ jiān B.xǐ zhǎnɡ jiān
C.xǐ zhànɡ jiǎn D.xī zhǎnɡ jiǎn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循环更dié( ) 追s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一段文学之旅。在民俗画卷中,我们跟随迅哥儿的脚步,回到偏僻的平桥村,听chán chán的流水,看向往已久的社戏,品尝让人回味一生的蚕豆;跟随刘成章的脚步,观看安塞腰鼓表演,感受黄土高原后生们冲破了羁绊的那么一股劲,当震撼人心的鼓声戛然而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_______的鸡啼;跟随吴伯箫的脚步,在暖融融的灯笼火光中,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rén qíng shì gù,听他愿做“灯笼下马前卒”的誓愿。在科学小品文中,我们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huā xiāng niǎo yǔ的春天;与_______的昆虫迎接风餐露宿的冬天;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_______,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相约语文,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
18.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chán chán( )(2)rén qíng shì gù( )(3)huā xiāng niǎo yǔ( )
19.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渺远 无影无踪 雾霾 B.久远 销声匿迹 雾霭
C.久远 无影无踪 雾霾 D.渺远 销声匿迹 雾霭
20.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约语文,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
B.让我们相约语文,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
C.相约语文,尽情奔赴语文世界,畅游诗意的语文之旅!
D.让我们相约语文,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
三、综合性学习
21.学校为了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读书实践活动。班级为配合这次活动,将举办“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同学们要把一些古诗按专题进行分类抄录并保存,请你再确定两个专题,用四字词语表达。
示例:春夏秋冬 ① ②
(2)班级开展了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 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主动摘抄积累古诗词名句? 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题的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 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 答:老师要求。
结论:
(3)为了营造氛围,班级将举行“古诗新唱”歌咏比赛,通过将古典诗词与现代旋律相结合进行吟唱,使古典诗歌焕发新的生命力。请你为此次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将其写在下面。
22.小语正在参加采风小组进行的“古诗苑漫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在成果汇报课上为大家展示,请你也来参与吧。
(1)将其补充完整。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灿若群星的诗篇。读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细雨中清晨的离愁别绪便不留痕迹地融入呼吸;诵一篇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色彩浓艳、悲壮惨烈的边塞古战场便瞬间涌现于眼前; 。今天,就让我们以朗诵轻叩诗歌的大门,借诗歌打破时间的障壁,让灵魂尽情地徜徉于天地古今。
(2)【任务二】小语准备朗诵《蒹葭》,请你结合全诗,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句做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朗诵篇目 《蒹葭》
文本理解(全诗) 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无限情思,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朗读设计
(3)【任务三】小语还想在朗诵时加入背景音乐,你认为以下哪种风格的音乐更加适合在朗诵《蒹葭》时使用,为什么?
A《十面埋伏》:大型琵琶曲,气魄宏伟,高亢激昂,表现了垓下决战的激烈战况。 B《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矛盾、痛苦心理的展现,乐曲委婉悲伤,细致深刻。 C《花好月圆》: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旋律轻盈优雅,展现出欢乐喜庆的氛围。
四、语言表达
23.下面是活动中老师展示的一幅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完成下面的对话(要求:对话中要体现作者及诗篇名)。
老师:看到这幅图片,我们很容易会联想到一些学过的古诗名句。
小语:是的,①
老师:假如你现在正处于图片中的小船上,你又会联想到哪首古诗呢?
小语:②
24.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中有以下两则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向同学们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①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③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给七至九年级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水浒传》等必读名著12部,《红岩》《格列佛游记》等自主阅读名著24部。
【材料二】
材料一:
材料二:
五、名句名篇默写
25.古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 。(《蒹葭》)
(2)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杜甫的《石壕吏》一诗中的“ , ”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痛苦,揭露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
(5)《大道之行也》写大同社会总特征的语句:有: , , 。
(6)“怒而飞, ”描写出鹏鸟的外形巨大。
26.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
经典,历千年万载,熠熠生辉;诗文,任春去秋来,句句动情。于诗文中观风景,有“(1) ,(2)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的青葱绿意,有“(3)蒹葭苍苍, ”(《蒹葭》)的深秋寒峭,有“气蒸云梦泽,(4)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气吞山河。于诗文中品风情,有桃花源“(5)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优游自适,有“(6) ,君子好逑”(《关雎》)的真挚纯粹,有“(7) ,(8)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豁达乐观。
《期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项训练(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A A D D B B B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褶皱(zhé)——zhě;
B.连翘(qiào)——qiáo;
C.佁然不动(yí)——yǐ;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A.pì/bì,fú/niǎo;
B.zào/zào,fù/fú;
C.liáo/liào,qiǎng/qiǎng;
D.kuàng/kuàng, xǐng/xǐng;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振撼——震撼,不知所错——不知所措;
C.迁徒——迁徙,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D.弛骋——驰骋,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目空一切:眼睛里除了自己就什么也没有。形容高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这里指才疏学浅的人高傲自大的样子,使用正确;
B.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本身就包含着消失的意思,与后文的“消失了”重复,运用错误;
C.接踵而至:强调人接连不断到来,前文“人流如潮”意思是形容人很多,就像潮水一样涌动。前后重复,运用错误;
D.天衣无缝: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文中用来形容“书法”,适用对象不符;
故选A。
5.A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对话。
A.此句先表达对快递小哥辛苦工作的理解与感谢,语气亲切友善,接着委婉地提出希望双方都更认真,既指出问题,又不会让对方感到难堪,表达得体;
B.这种说法带有威胁的意味,容易引发矛盾,不得体;
C.使用了不礼貌、侮辱性的语言,会激化与快递小哥的矛盾,极不得体;
D.虽有一定的委婉,但“不过”转折后的语气仍稍显强硬,不够表达温和得体;
故选A。
6.D
【详解】本题文学文化常识。
D.《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而不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爆炸:原指物体体积急剧膨大发生强烈变化,此处用来形容信息像爆炸一样大量、快速地涌现,使用恰当;
B.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此指四大名著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展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种种情形,使用正确;
C.无人问津:表示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与偏远山村之前的状况相符,使用正确;
D.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一般用来描绘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不能用于形容炎热的夏季;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B.有误,“磅礴大气”是并列短语,“过目难忘”是主谓短语,“古风文化”是偏正短语,该选项中对“过目难忘”和“古风文化”的结构分析错误;
故选B。
9.B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语义相关、音韵协调,对联的上下联一般遵循“仄起平收”的规则,即上联的尾字一般用仄声(三四声),下联的尾字一般用平声(一二声)。
上联中的“阅水读山”是一个并列短语,“清风展卷”是主谓短语,“书声远”是主谓短语;
A.“书林漫步”是一个偏正短语,不合要求;
C.“读书悟理”中有一个“读”字,和上联中有重复字,也不合要求;
B.“阅水读山”与“吟今诵古”字数、词性相对,都是属于并列短语;“清风展卷”与“妙笔生花”相对,都属于主谓短语;“书声远”与“名士多”相对,都属于主谓短语。根据平仄声调,“远”属于仄声,作为上联,“多”属于平声,作为下联;
D.“径”是仄声,不符合对联平仄要求;
故选B。
10.B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一个问句引出话题,是总起句,应排在首位;②“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紧承③,开始解释花儿颜色的物质基础是花青素,排在第二位;⑤具体说明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呈现的不同颜色,应排在③之后;①中的“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与⑤中对酸性、碱性时花青素颜色变化的说明并列,继续说明花青素在中性时的颜色,排在⑤之后;④“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排在最后。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②⑤①④;
故选B。
11.A 12.A 13.B
【解析】11.本题考查病句。
“可以堪称”成分赘余。“堪”具有可以的意思,与“可以”重复,删去“可以”。
故选A。
1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人类与金斑喙凤蝶的交集,仅限于几次邂逅,对其生活习性( )种群分布以及起源进化等知之甚少”句子中,“生活习性”与“种群分布”“起源进化”是短语之间的并列,用顿号。
故选A。
1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根据“蝴蝶斗艳,‘C位’非金斑喙凤蝶莫属。它色彩炫美,斑纹瑰丽,流光溢彩,______,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可知,句中的主语为“它”。
故选B。
14.D 15.A 16.不仅自外而内熏染着人们的心灵,而且自内向外,由心而发,欢快的灵魂在满园春色里自由地徜徉。
【解析】14.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识记。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暖意融融:nuǎn yì róng róng,形容温暖宜人,充满温暖的氛围和感觉。
弥漫:mí 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模样:mú yàng,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也可指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等。
1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①处诗句“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完整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内,这里句号在引号外,使用错误;
②处“春分之特别,在一个‘均’字”后面引出对“均”字的具体解释,用冒号,使用正确;
③处“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是并列列举,顿号使用正确;
④处“中国民间习俗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使用正确;
故选A。
16.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关联词搭配不当,原句“不仅自外而内熏染着人们的心灵,而是自内向外,由心而发,欢快的灵魂在满园春色里自由地徜徉”中,想要表达的是一种递进的情感和状态,即春天的氛围不仅从外界对人们心灵产生影响,更进一步从人们内心引发某种感受。而“不仅……而是……”的搭配不符合这种表达逻辑,导致句子语义不连贯、逻辑混乱,所以应该用“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
17.(1)B
(2) 迭 溯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迁徙(qiān xǐ):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搬家。
涨落(zhǎng luò):潮水或物价等的上涨或下落。
缄默(jiān mò):闭口不言。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
循环更迭(xún huán gēng dié):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更替。
追溯(zhuī sù):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18. 潺潺 人情世故 花香鸟语 19.D 20.B
【解析】18.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流的声音,通常指水缓缓流动的声音。
人情世故:rén qíng-shì gù,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和社会上的各种复杂关系。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经验。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象,花香四溢,鸟儿鸣叫,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觉。
19.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第一空,渺远:形容距离遥远,时间久远,或事物模糊不清。久远:指时间上距离现在很远。原文中提到“当震撼人心的鼓声戛然而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_______的鸡啼”,这里需要描述鸡啼声的悠远或清晰程度,渺远更合适;
第二空,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或发声。原文中提到“与_______的昆虫迎接风餐露宿的冬天”,这里需要描述昆虫在冬天隐藏或消失的状态,销声匿迹更合适;
第三空,雾霾:指空气中悬浮的大量颗粒物,导致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雾霭:指轻薄的雾气,通常形容早晨或傍晚的雾气。原文中提到“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_______,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这里需要描述大雁在迁徙过程中冲破的天气现象,雾霭更合适,符合大雁迁徙时可能遇到的天气;
故选D。
20.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语序不当,“相约语文”是开启旅程的前提,“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明确方向,“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则是在旅程中的具体行为,这样的逻辑顺序更合理;故将“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与“尽情畅游语文世界”位置互换;
原句中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可在句首添加“让我们”,明确动作的执行者,使句子表意更完整、清晰,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是对“我们”发出的倡议;
故选B。
21.(1) 示例:风花雪月、湖光山色、 名胜古迹、离愁别绪等。(答案仅供参考)
(2)示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对古诗词难于理解。
(3)示例: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诗新唱”歌咏比赛现场。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现在让我们用青春去唱响诗歌的旋律。
【详解】(1)本题考查栏目设计。
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可分为思乡怀人、朋友送别、咏史怀古、边塞风光、山水田园、名胜古迹、借古讽今、离愁别绪、自然风光等主题,用四字词语概括即可。
示例:借古讽今;自然风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首先要明确问卷内容大意,再结合发问角度和回答进行分析。
从五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学生学习古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应对老师的要求,缺少主动性,所以很多古诗会背却不知何意。据此可提炼出结论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不高;难于理解古诗词意思;对古诗词没有喜爱之情,不会主动学习。
(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
设计开场白一要紧扣活动主题,二要有称呼,三要讲明活动目的,四要强调要求,五要有过渡语。可以先介绍中华文化中华诗词的源远流长,然后向大家介绍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最后宣布活动正式开始即可。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三千年的诗史上,可谓是名家辈出。有忠心耿耿、坚贞不屈的屈原;有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追寻理想、豪情满怀的李白;有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杜甫;更有词风婉约、独步词坛、冠绝一时的女词人李清照。他们才华横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走进这诗情画意、轻动空灵的世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22.(1)示例:吟一曲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小径花香与零落残红交叠的美便浮于心间。
(2)重音设计示例:重读“苍苍、霜”,渲染深秋凄凉的氛围;重读“方”,凸显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憧憬、追寻。
停顿设计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划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气设计示例:低沉婉转,表现男主人公的深情。
节奏设计示例:朗读“所谓”时可加快速度,朗读“在水一方”时,可放慢节奏,以此强调意中人的“可望而不可即”。
朗读设计示例:神态、动作设计:可以用朦胧深情的眼神眺望远方,展现出男主人公追寻意中人如梦如幻、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
(3)示例:我认为《胡笳十八拍》更加适合。因为《蒹葭》写的是男主人公徘徊于深秋的水边,对于意中人一再追寻、几度求索,她却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即的故事,整体风格是凄迷、朦胧、含蓄的,所以应该选委婉悲伤的音乐。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语句。
需要仿照“读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细雨中清晨的离愁别绪便不留痕迹地融入呼吸;诵一篇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色彩浓艳、悲壮惨烈的边塞古战场便瞬间涌现于眼前”这一结构。即先点明诗人及诗作名称,接着描述从该诗中所感受到的独特情境或情感。
示例一:吟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那银河倒悬、飞珠溅玉的磅礴瀑布便夺目地挂于心间。
示例二:品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溪亭边沉醉不知归路的欢快画面便鲜活地浮现于脑海 。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蒹葭苍苍”语速较慢,声音要轻柔、舒缓,读出芦苇茂盛的那种苍茫感;“白露为霜”中“霜”字适当拖长音,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所谓伊人”声音稍微上扬,带着一种憧憬和向往;“在水一方”要读得轻柔而悠远,仿佛“伊人”在远方若隐若现,遥不可及。
这样的朗读设计能够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更好地体现出全诗那种含蓄委婉的情感,以及主人公对 “伊人”的那种若有若无、惆怅伤感的情思,让听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应该选择B《胡笳十八拍》。因为《蒹葭》全诗充满了难言的惆怅与伤感。诗中,深秋蒹葭与清冷白露交织,营造凄清氛围。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贯穿始终,其行踪飘忽不定,“在水一方”的距离,让爱意难触,尽显怅惘。重章叠句的运用,强化了韵律与情感,在反复咏叹间,将求而不得的无奈渲染至深,以景衬情,意境悠长。而《胡笳十八拍》乐曲委婉悲伤,细致深刻,其风格与《蒹葭》所表达的情感和营造的氛围相契合,能够为朗诵《蒹葭》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而A《十面埋伏》气魄宏伟、高亢激昂,不适合《蒹葭》的情感基调;C《花好月圆》欢乐喜庆,与《蒹葭》的惆怅伤感氛围完全不符。
23. 示例:我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示例:我会联想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图上的鸟、树等美丽景色,可想到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如果在小船上,结合图上的高山、大河、鸟,就会想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4. 材料一:教育部等部门为激励青少年学生读书,推行了一系列读书方案。 材料二:2022年各年龄段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比2021年有所提升。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和图文转换。
(1)根据材料一“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可知,教育部(或国家)意在引导并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根据材料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七至九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知,教育部【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根据材料三中“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给七至九年级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水浒传》等必读名著12部、《红岩》《格列佛游记》等自主阅读名著24部”可知,教育部(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推荐了必读名著和自主阅读的名著篇目。
据此分析,可概括为:教育部等部门为激励青少年学生读书,推行了一系列读书方案。
(2)根据材料二图表中,2022年“0-8周岁”阅读图书10.56本,“9-13周岁”阅读图书10.32本,“17周岁”阅读图书13.15本;而2021年则分别是“0-8周岁”阅读图书10.33本,“9-13周岁”阅读图书10.21本,“17周岁”阅读图书13.10本等可知,2022年各年龄段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比2021年有所提升。
25. 白露未晞 欲济无舟楫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其翼若垂天之云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晞、楫、厦、庇、睦。
26.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白露为霜 波撼岳阳城 黄发垂髫 窈窕淑女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蔓、络、缀、撼、髫、窈窕、知己、涯、邻”等字词容易写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