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 句子句法应用 专项练习(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 句子句法应用 专项练习(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7 14: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 句子句法应用 专项练习(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对于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②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③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④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A.设问 对比 比喻 夸张
B.设问 对偶 夸张 比喻
C.反问 对比 夸张 比喻
D.反问 对偶 比喻 夸张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暑假快到了,我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
B.这种不珍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非常可耻的。
C.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像,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之手。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足健儿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进而挑战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B.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名著是文化的精髓,阅读名著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D.为了防止春季流行病不在校园里传播,我校医务室每天坚持为所有教室消毒。
4.与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是(  )
A.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在各类比赛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水平。
C.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少经典著作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听着这感人肺腑的故事,张宏不禁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这么大,那就妙极了!
B.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D.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7.下列关于句子的转换正确的一项是( )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处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A.(改为转述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处处悬灯结彩,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B.(改为双重否定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处处悬灯结彩,你们不会不喜欢的。”
C.(改为反问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处处悬灯结彩,你们喜欢吗?”
D.(改为比喻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处处悬灯结彩,像是办喜事,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的脑子不再胡思乱想,而是聚精会神地听先生授课。
B.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居里夫人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各地垃圾分类推进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准确率不高。
9.关于省略号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语意未尽,引发思考)
B.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列举的省略)
C.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列举的省略)
D.我擦拭着泪水:“张先生,我们全家移民到中美洲,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说话断断续续)
10.与“锅中的粥,有气无力地叹着气”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直至完全消失。
B.看,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与酸拥抱后,换上了一袭红衣。
C.丁香那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精致的盘花扣。
D.天空的白云和桥畔的垂柳,是我童年时最亲密的最信赖的伴侣。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年的小学生活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令人回味。
B.元宵的花灯形态各异:有的状如兔子,温柔可爱;有的形似长龙,威风凛凛。
C.“即兴发言要提前打腹稿,”老师提醒道:“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D.“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
12.填入下面语境中,意思连贯通畅的一项是( )
我的同桌家里养了一条小狗,天天跟我炫耀,我可羡慕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今天早上妈妈终于松口了,她答应我周末去乡下挑一只,带回家里来养。我吃完早饭,出门上学去。 。
A.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吵闹不休。
B.路上一片静寂,没有人,能听见路边的房屋里传出“咚”“咚”沉闷、单调的练琴声。
C.小巷里冷冷清清。我低着头,一片枯黄的树叶飘落在脚边。秋天到了吗?
D.不知怎么的,原本这条长长的上学路也不显单调了,两旁的树木好像在跟我赛跑似的,空气里都是甜美的秋的味道。
13.与例句中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A.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筑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B.她从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成绩优异。
C.“叮叮当——”,门被推开了,郑音逆着光看见一个身如修竹、肩背画板的少年站在门口。
D.直到现在,我们身上还保留着来自遥远祖先的痕迹——背部和腕关节的主要骨骼都是从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
14.下面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15.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B.太阳落后,明月升起时;可怜的水莲,抱着她悲哀的心,含泪的眼,亭亭玉立在黑暗的深处。
C.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后,我扑倒在他脚下。
D.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16.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深深地感受到邱少云的伟大。
B.钱学森诚恳地说:“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C.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D.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B.看着眼前的毕业照,不由想起六年来和同学们一起春游,一起劳动,一起上课。
C.暑假期间,杭州各影院准备上映2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D.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
1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B.“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C.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
D.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19.将下面打乱的一段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后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像是木榔头不住地敲打着胸膛。
②就在这时,他看到网下在不住地冒着两行水泡。
③大网好像被一股力量顶着,正往水面上浮起。
④青铜垂头丧气地走进水中去收他的网。
⑤那水泡越来越大。
A.④①②③⑤ B.①②⑤④③
C.④②⑤③① D.③⑤②④①
20.填入下面语句中,正确的一项是( )
老师当面批评了我。我感到很委屈。妈妈劝慰我:“ 。”我反思起自己的问题,内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21.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工艺是先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后,剩下竹簧。
②2008年6月,翻簧竹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③竹簧经过多重程序,胶合或镶嵌在木胎、竹片上,再进行磨光、雕刻。
④黄岩翻簧竹雕在国内堪称一绝。
⑤竹雕可分阴刻、阳刻,或两者兼而有之。
A.②④①③⑤ B.④①⑤③②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毕业在即,校园里回响着我们童真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能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C.夏天的九峰公园翠树掩映,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D.黄岩博物馆展出了一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投龙玉璧,吸引了众多游客。
2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
B.读书,明智、力行,才能读出如磐的理想信念,不畏浮云遮望眼;读出昂扬的苦干精神,古来贤俊多坎坷:读出创新的品格,勇立潮头敢为先。
C.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辿智慧……每一条意义都耳熟能详,所以我们要将阅读进行到底。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阅读积累很重要,大家要多读书啊!”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袁隆平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在我耳边回荡。
B.通过阅读袁隆平爷爷种植水稻的故事,使我明白了粮食来之不易。
C.“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
D.袁隆平爷爷从不剩饭,哪怕有一粒米饭也会把它吃了。
25.2022年6月5日,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下列哪句话无法表达人们的自豪之情?( )
A.在月光的衬托下,夜空像被铺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分外迷人。
B.飞船,带着中国人的梦想在太空翱翔,托举起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C.夜空星河灿烂,中国空间站就是其中最亮的那组“星”。
D.神舟飞腾华夏庆,嫦娥玉兔共相迎。
二、语言表达
26.按要求完成练习。
(1)修改下面的语段,共有三处错误。
课堂上,我们讨论并了解了“大鲸鱼搁浅”的新闻,感触很多。如果用船生拉硬拽,没有缺少潮水的帮助,只会伤害它。所以,要保护动物,除了有满满的爱心以外,还需要精确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2)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当前,很多人开始反思和追问:“中国精神”在哪里?有人认为,中国精神在军人的勇敢和坚强里;有人认为,中国精神在科学家的执着和奉献里;我认为,中国精神在 ,中国精神在 。
三、修改病句
27.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段,仔细阅读后,根据提示加以修改。
①考场上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默默地奋笔疾书。②我感到被一种紧张的氛围包裹着,握笔的手指都有点僵住了。③老师走过来,轻轻拍拍我的肩膀:“放轻松,再接再历,你一定行的!”
(1)句①意思重复,须删去“ ”。
(2)句②用词不当,须把“ ”改成“ ”。
(3)句③有个错别字,须把“ ”改成“ ”。
四、句子训练
28.按要求写句子。
(1)巴金说:“我爱月亮,但也爱星天。”(改为转述句)
(2)为了将来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你必须好好学习。(改为双重否定句)
(3)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改为陈述句)
(4)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仙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
(5)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首先第一个发言。(修改病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 句子句法应用 专项练习(浙江专用)(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C B B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B D D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D A
1.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①“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提到腊八粥,谁嘴里都会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答案在问句中。
②“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③“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把听到的故事比作春雨入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大山都抖了三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他吼声之大。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B.成分残缺,在“任意浪费”后加上“的行为”;
C.句式杂糅,“作者是”和“出自……之手”保留一个即可。故删除“作者是”或“出自”“之手”;
D.否定不当,“避免”和“不再”表意重复,应删去“不”;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将“超越”与“挑战”互换位置。
B.两面对一面,“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两面词,而“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只表达了一面,造成前后不对应。应删去“能否”。
D.语义重复,“防止”和“不”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雨”般洒落,夸大了泪水的数量和流淌的态势,使得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听对方说的话的重要性,而非比喻。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其中也带有一定的比喻意味,即将“八儿”的喜悦程度夸张到“快要发疯”。
“三万里河东入海”这句诗,“三万里”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带有夸张的成分,以强调黄河的辽阔与长远。
因此与“三万里河东入海”的夸张手法不同的是“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故选C 。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
A.本句前后矛盾,“良好的心态”是正面表述,而“能否取得成功”包含了正反两面,应去掉“能否”。
B.本句搭配不当。“培养”不可以搭配“水平”,可在“思考的水平”前加“提高”。
D.本句语义重复,“不禁”与“忍不住”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B.引用的话应放在引号里,如: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
A.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①冒号改为逗号,删去双引号。②说话人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其他人称和内容根据语境更改。原句中的“你们”指的是听话的人,即读者或听者。原句改为转述句时,应将“你们”改为“我们”。故句子的转换错误。
B.双重否定句就是说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语意。句中的“不会不喜欢”实际上就是“会喜欢”的意思。故句子的转换正确。
C.反问句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但答案通常包含在问句中。“你们喜欢吗?”是一个疑问句,没有表达出强烈的肯定或否定意味。故句子的转换错误。
D.比喻句是通过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述另一个事物,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句子中没有明确的喻体。故句子的转换错误。
故选B。
8.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有误,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C.有误,词语搭配不当,前半句用了两面词“能否”,但后半句是一个肯定句,所以搭配不当,应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前加上“能否”;
D.有误,词语搭配不当,“存在”一般搭配的是问题,应在“准确率不高”后加上“等问题”。
故选A。
9.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运用。
B.结合提示语“没完没了地叫着”可知,那些鸡不断重复地叫着“他活该”,所以句中省略号表示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故选B。
10.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有声无力地叹着气”形象地写出了粥在锅中被小火慢熬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结合所给句子,描写了光线暗下去的过程,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结合所给句子,赋予石蕊地衣人的动作,说它换上了一袭红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结合所给句子,把丁香比作“衣襟上精致的盘花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结合所给句子,写出了我童年时最亲密的伴侣是天空的白云和桥畔的垂柳。
故选B。
11.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有酸、有甜、有苦、有辣”并列性的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只用逗号,表示较长停顿。
C.提示语在句子中间时,提示语后面要用逗号。
D.《西游记》是一本书,要用书名号。
故选B。
12.D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充句子。
结合“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今天早上妈妈终于松口了,她答应我周末去乡下挑一只,带回家里来养。”可知,妈妈答应我养一只狗,那么此时“我”是非常开心的,所以“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而开心,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
A.“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鸟儿叽叽喳喳吵闹不休”衬托出人物心情不好。
B.“路上一片静寂”“沉闷、单调的练琴声”衬托出人物心情不好。
C.“小巷里冷冷清清”“一片枯黄的树叶飘落在脚边”衬托出人物心情不好。
D.“这条长长的上学路也不显单调了”“空气里都是甜美的秋的味道”衬托出人物心情好。
故选D。
13.C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
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对前面内容“紫禁城的中心”的解释说明,故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A.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是对前面内容“可是已经像个成人”的解释说明,故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B.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听话、懂事、成绩优异”是对前面“别人家的孩子”的解释说明。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C.结合句子可知,“叮叮当”是推开门的声音,所以后面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
D.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的“保留着祖先的痕迹”进行解释说明,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故选C。
14.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
语句排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④中“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①句中“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排在④以后,可作为第二句;
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根据“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可以判断,这与②句中的“缅怀先贤、忠君爱国”呼应,所以⑤句排在②句之后;
③句中的“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传承”有总结的意味,所以作为末句。据此分析,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A。
15.B
【详解】本题考查分号的使用。
B.有误,“明月升起时”为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应为逗号。
故选B。
16.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D.“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短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句子改为: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故选D。
17.D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搭配不当,“作者”和“写的”搭配不当,可删掉“的作者”或“写的”。
B.成分残缺,“想起”后缺少宾语,可在末尾添加“的情景”。
C.不合逻辑,“古今中外”和“新影片”矛盾,可删去“古今”或者“新”。
故选D。
18.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提示语在中间,后面用逗号。句子改为:“是啊,天气坏透了!”她喃喃地说,“哦,鱼打得怎么样?”
C.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句子改为:它一面兜着圈子,一面死死盯住棍子,一旦主人挥起棍子,它就马上躲开。
D.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句子改为: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故选A。
19.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排序。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明确第一句是④句,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故事的主人公。接着第二句是②句,承接上句就在这时,发生的事情。下一句是第三句是⑤句,承接上句冒着水泡,所以接水泡越来越大。第四句是③句,大网好像被一股力量顶着。最后是①句,总结全文。
20.C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名句的理解及运用。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近现代鲁迅的《答客诮》,意思: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摘自《增广贤文》,意思:知识只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才遗憾自己读太少了,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难。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摘自《元史·列传》,意思:逆耳:不顺耳,不中听。 全句译文:良药吃起来苦口却有利于治病,忠直的话语听起来有些不顺耳却有利于办事情。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摘自《增广贤文》,意思: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结合名句的意思可知,此处妈妈在劝面对老师批评时感到委屈的我时应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选C。
21.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将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看到题目,首先要反复阅读,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读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弄明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几个句子重点写了什么事,有哪些步骤等,只有这样仔细阅读才可以找到句子排列的顺序,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句子的排列顺序。
阅读这五句话可知写的是黄岩翻簧竹雕,开门见山,先写出黄岩翻簧竹雕在国内堪称一绝。然后写它的工艺、竹簧制作过程,竹雕分类,最后说明2008年6月,翻簧竹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排序为:④①③⑤②。
故选C。
22.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读句子可知搭配不当,“回响”不能和“师生情谊”搭配;把和改为“充溢着”;
B.读句子可知语意矛盾,把“能否”去掉。
C.读句子可知没有语病。
D.读句子可知语序混乱,把“一千多年前”和“新出土的”调换位置。
故选C。
23.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读句子可知,书名号使用不正确,“读书、读屏”应该用引号。
B.读句子可知,“读出昂扬的苦干精神,古来贤俊多坎坷”后面应该使用分号。
D.读句子可知,提示语在中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后面为逗号,把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C。
24.D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析。
A.读句子,可知用词不当,音容笑貌是视觉上的东西,只能浮现在眼前,因此把“在我耳边回荡”改为“浮现在我眼前”。
B.读句子,可知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
C.读句子,可知句子语序混乱,杂交水稻技术应该先研究,然后才能应用和推广。改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故选D。
25.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思想感情。
A.读句子,只是描写了夜空中的景色,没有表达出自豪之情。
B.读句子,抓住关键词“带着中国人的梦想”“托举起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可知表达了人们的自豪之情。
C.读句子,抓关键部分“中国空间站就是其中最亮的那组‘星’”,表达了人们的自豪之情。
D.读句子,抓关键部分“神舟飞腾华夏庆”可以读出人们的自豪之情。
故选A。
26. 课堂上,我们了解并讨论了“大鲸鱼搁浅”的新闻,感触很多。如果用船生拉硬拽,缺少潮水的帮助,只会伤害它。所以,要保护动物,除了有满满的爱心以外,还需要正确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运动健儿的勇敢和拼搏里
医护人员的敬业和无私里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和补充句子。
(1)句子中错误:(1)语序错误,应先了解事情原因,再进行讨论,故改为“了解并讨论”;(2)词语重复啰嗦,“没有”和“缺少”意思重复,去掉一个,故改为“缺少潮水的帮助”;(3)用词不当,“精确”不能和“方法”搭配,应改为“准确”。
(2)补写句子时,先对给出的部分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中国精神”,它在哪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续写下去。如:我认为,中国精神在法官的公正和敬业里,中国精神在老师的爱心和责任里。
27. 默默地 包裹 包围 历 厉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习作。
(1)“鸦雀无声”的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默默是形容非常安静;因此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重复,去掉“默默地”,改为:考场上鸦雀无声,大家都在奋笔疾书。
(2)氛围不能包裹人,因此包裹用词不当,需要把“包裹”改为“包围”;
(3)再接再历——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28. 巴金说,他爱月亮,但也爱星天。 为了将来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你非好好学习不可。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刺猬缩成一团。 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第一个发言。或: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首先发言。
【详解】(1)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方法如下: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转述句中出现一些人物时,不能单单修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指代的人物。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再加上句号,句子改为:巴金说,他爱月亮,但也爱星天。
(2)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互换。
首先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如“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然后替换原句中“必须”这一肯定词,句子可改为:为了将来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你不能不好好学习。
(3)本题考查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反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将句中的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反问语气词“怎么”去掉,反问助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句子改为: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4)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找出句子主谓宾,去掉修饰性词语,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去掉修饰性词语后,句子缩为:刺猬缩成一团。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重复啰嗦,“首先”和“第一个”语义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句子改为: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第一个发言。或者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队会上,小曼首先发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