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第一单元
断
章
标题解析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为诗人只对这四句诗感到满意,才将其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作。
“断章”是什么意思?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当堂检测,能够概述作者的相关文
学常识。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能够概述诗歌的意境和画
面。(重点)
3.通过默读与朗诵,能够判断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
在此基础上概括诗歌的内容,说出诗中蕴含的情感
与道理。(难点)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卞之琳(1910—2000), 人、
“ ”之一、 家、 家。
江苏海门人。 1929年开始写诗,诗风晦涩、
含蓄,富有形式感。
主要作品有诗集《 》 《 》
《 》,合集《 》等。
诗人被公认为是 运动中重
要的诗歌流派 派和 派的代表诗人。
现当代诗
汉园三诗人
文学评论
翻译
鱼目集
慰劳信集
雕虫纪历
汉园集
新文化
新月
现代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
特点?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整体感知
2.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
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你站在桥
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因“装饰” 产生联系
3.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哪几
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整体感知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4.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
理?
整体感知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精读细研
1.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不仅是看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
“风景”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合作探究
精读细研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
延伸拓展
3.《断章》一诗给予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探究一: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同样影响着别人。
探究二:静静地看风景,静静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不也很快乐吗?
探究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必追问,无须深究,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是此刻,就很美。
探究四:若能成为你眼中的风景,若能装饰你的梦,也是我小小价值的体现。
写作特色
语言清新平淡,意蕴含蓄深远。
四行诗写了四个十分平常却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反过来,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可见宇宙万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诗歌通过这些平淡易懂的句子,阐释了丰富的哲理。
合作探究
拓展拔高
1.下面的三则例子也都富含哲理,但只有本诗和《夜雨寄
北》被成为诗歌,请你试着总结什么是真正的诗歌?
示例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示例二:清-张潮《幽梦影》“窗内人于窗纸上作字,吾 于窗外观之,极佳”
示例三: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合作探究
1.蕴含哲理或真情;
2.意象雅致;
3.语言凝练;
4.超越现实,引发想象。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 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随堂练习
A
断章
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你在看风景——人在看你
明月装饰你——你装饰别人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建立联系,使其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盈与丰富,并不断膨胀链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
作业布置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基础训练》中和《断章》相关的内容。
3.试着背诵这首小诗。(选做)
断章不断,
短章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