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动态电路中的电功率分析
知识点一 程序法
(1)分析电路,明确各部分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及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2)由局部电阻变化判断总电阻的变化;
(3)由I=判断总电流的变化;
(4)据U=E-Ir判断路端电压的变化;
(5)由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判断各部分的电路电压及电流的变化。
知识点二 结论法——“并同串反”
“并同”: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
“串反”: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
知识点三 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电路稳定后,由于电容器所在支路无电流通过,此支路相当于断路,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等于该支路两端的电压。
(2).当电容器和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与其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3).电路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如果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如果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
(4).根据公式Q=CU或ΔQ=CΔU,求电荷量及其变化量。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恒定,R为定值电阻,R1、R2为可变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闭合开关S后,能使电容器带电荷量增加的方法是( )
A.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减小一些
B.将电容器的两极板错开一些
C.减小R1的阻值
D.减小R2的阻值
【解答】解:A、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电容变大,电压不变,根据Q=UC可知,电容器电量增大,故A正确;
B、将电容器的两极板错开些,电容变小,电压不变,根据Q=UC可知,电容器电量减小,故B错误。
C、电路稳定后,R1与电容器串联,没有电流通过,改变R1的阻值不影响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容器电量不变,故C错误;
D、减小R2的阻值,电路中中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R2两端电压U=E﹣I(R+r),知R2两端电压减小,电容器电压减小,根据Q=UC可知,电容器电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两定值电阻R1=1Ω,R2=5Ω,电容器的电容C=200μF。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从最上端向最下端缓慢滑动过程中,分别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得到U﹣I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为8.0V,内阻为2.5Ω
B.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值为25Ω
C.当滑片P滑到R3最下端时,电容器的带电量为6.0×10﹣4C
D.滑片P从最上端向最下端滑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最大值为3.0A
【解答】解:A、设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1+r)
则U﹣I图像的斜率大小k=||=R1+r
由图可得kΩ=2.5Ω,则电源内阻r=k﹣R1=2.5Ω﹣1Ω=1.5Ω
将I=1.2A,U=5.0V代入U=E﹣I(R1+r)解得E=8.0V,故A错误;
B、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位于最上端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I1=1.2A,电压表示数为U1=5.0V
此时通过R2的电流为IR2A=1A,则通过R3的电流为IR3=I1﹣IR2=1.2A﹣1A=0.2A
故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值为R3maxΩ=25Ω,故B正确;
C、当滑片P滑到R3最下端时,滑动变阻器被短路,电容器的电压即R1的电压为UCE8.0V=3.2V
电容器的带电量为Q=CUC=200×10﹣6×3.2V=6.4×10﹣4C,故C错误;
D、滑片P从最上端向最下端滑动过程中,外电路总电阻逐渐减小,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则当滑片P滑到R3最下端时,电流表示数最大,为ImaxA=3.2A,故D错误。
故选:B。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间距离d=0.6m,板长L=1.2m,电源电动势E=20V,内电阻r=1Ω,定值电阻R=9Ω。在A板的中点O固定一条长为l=0.3m的轻质绝缘细线,细线另一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且重力不计的正电小球。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小球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恰好保持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当撤去恒力F后,小球运动到最低点C时,细线恰好断裂,小球继续运动。已知该粒子电荷量q=1×10﹣3C,质量m=9×10﹣5kg,C点在B板上投影点为D,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水平恒力F的大小;
(2)在C点,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细线断裂前);
(3)试判断小球最终是落在B板上还是从AB板间飞出、若落在B板上,求落点到D点间的水平距离x,若从AB板间飞出,求偏转距离y。
【解答】解:(1)金属板间的电压
小球在金属板间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
解得
小球在恒力F作用下静止时,设绳子的拉力大小为T1,由平衡条件,有
T1sin60°=F
T1cos60°=F1
联解解得
(2)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
vc=10m/s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T=6×10﹣2N
方向竖直向上
(3)细线断裂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假设小球不能从金属板间飞出,落在B板上所用的时间为t,则
x=vc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1=ma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
联立解得
故假设成立。即小球最终落在B板上,落点到D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知识点四 闭合电路的功率和效率
(1).电源的总功率
P总=EI;电源内电阻消耗的功率P内=U内I=I2r;电源输出功率P出=U外I。
(2).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
P出=I2R=R=,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m=。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电源的效率
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
即η=×100%=×100%=×100%。
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效率η=×100%=×100%=×100%,所以当R增大时,效率η提高。当R=r(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仅为50%,效率并不高。
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和电阻R1、R2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用此电源和电阻R1、R2组成电路,R1、R2可以单独接入电路,也可以同时接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电动势为E=3V,内阻为r=2Ω
B.将R1单独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将R2单独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D.将R1、R2并联后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解答】解:A、由U﹣I图可知,E=U1+I1r,E=U2+I2r,解得: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0.5Ω;
其中,解得:R1=0.5Ω;,解得:R2=1Ω,故A错误;
BCD、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推论,可知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值的条件为:R外=r;
将R2单独连入,R2>r;将R1单独接到电源两端时,R1=r;由并联电阻小于任一个分电阻,可知将R1、R2并联后接到电源两端时,R并<r;
对比三种连接形式,即可知,将R1单独连入电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故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多选)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图线A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和电流I变化的关系图像,图线B是某电阻R的U﹣I图像。在该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此时的阻值为1Ω
B.电源的效率为33.3%
C.若将灯泡换成0.3Ω定值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
D.若再串联一定值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不变
【解答】解:A、根据电阻R的U﹣I图像可知,过坐标原点的割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所以R的电阻对电压的升高而增大,两图像的交点对应的阻值为,故A错误;
B、光敏电阻和电源构成的回路对应交点处的电压和电流,根据图像可知E=3V,r=1Ω,U=1V,I=2A,则电源效率为,故B正确;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变化关系图像为
若将灯泡换成0.3Ω的电阻,外电路的电阻变小,均小于电源内阻,可知输出功率变小,故C错误;
D、当外电路电阻和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所以串联一个定值电阻后,若外电阻与电源内阻的差值减小,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相反减小,根据上面的图像可知,如果再串联一定值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BD。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2Ω,定值电阻R=4Ω,已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与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RP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中R1=6Ω,R2=9Ω
B.图甲中定值电阻R的最大功率是2W
C.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P2=2W
D.调节R2的阻值,不能使电源以最大的功率输出
【解答】解:A.由图乙知,当RP=R1=R+r=4Ω+2Ω=6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3Ω与阻值为R2时消耗的功率相等,有
解得
R2=12Ω
故A错误;
B.R是定值电阻,流过R的电流越大,R的功率越大,当RP=0时,电路中有最大电流
R的最大功率
故B错误;
C.由图乙知,当RP=R1=R+r=4Ω+2Ω=6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
故C错误;
D.即使RP=0,外电阻R也大于r,电源不可能有最大功率输出,故D正确。
故选:D。
(多选)在图甲的电路中,R1是可变电阻,R2=3Ω的定值电阻,电源有内阻。调节R1的阻值,得到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的多组数据,用这些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拟合,作出的U﹣I图像如图乙中AB所示。则( )
A.图线a的斜率表示通过R1的电流为0.1A时,R1的有效电阻为10Ω
B.图线AB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
C.R1变化时,R2的消耗的最大功率是0.75W
D.电流为0.3A时,电源的输出效率为76%
【解答】解:A、电压表测量的是R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流,因此图线a的斜率表示R1的电阻 =20Ω,故A错误;
B、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结合图甲可得 E=U﹣I(R++r),故U=E﹣I(R2+r),得 U﹣I 图像斜率k=R2+r= Ω=5Ω,又R2=3Ω,故r=Ω,故U=E﹣5I,代入I=0.1A,U=2V,有2=E﹣5×0.1,E=2.5V,因此图线AB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和R2之和,故B错误;
C、因为R2是定值电阻,根据P=I2R可知,当R1=0时,R2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即可得,故C正确;
D、电流为0.3A时,电源的输出效率为,故D正确。
故选:CD。
外阻过小对干电池有影响,主要影响电池的输出电压和放电能力。某同学做实验进行探究,并作出如图所示的U﹣I图像,直线甲为干电池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乙为电阻R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若将干电池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阻R的阻值为0.2Ω
B.干电池的效率为40%
C.干电池的电动势为2V,内阻为5Ω
D.干电池的输出功率为3.2W
【解答】解:A.根据图像可知电阻
故A正确;
B.干电池的效率
100%100%100%=40%
故B正确;
C.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
当I=0时,U=E,由题图读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2V,内阻等于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则
故C错误;
D.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干电池直接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电路时的工作状态,由题图读出电压U=0.8V,电流I=4A,则干电池的输出功率为
P出=UI,解得P出=3.2W
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多选)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图线a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图像(电池电动势不变,内阻不是常量),图线b是某电阻的U﹣I图像,倾斜虚线是过a、b交点的切线。在该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20Ω
B.此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24.3Ω
C.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效率约为59%
D.此时硅光电池的总功率为1.36W
【解答】解:由图线a知,此硅光电池的电动势 E=6.8V,由图线b知,电阻 ,当电阻接在硅光电池上,在该光照强度下 U水=4V,I=0.2A,由 E=U+Ir得 r=14Ω;电池总功率 P=EI=6.8×0.2W=1.36W,电池的输出功率 P出=U完I=4×0.2W=0.8W,效率,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4V、内阻r=2Ω,电阻R1=R3=8Ω,R2=4Ω,R=5Ω,电容器的电容C=10μF。闭合开关K,电路达到稳定后,则( )
A.当开关S断开时,稳定后电容器的电压8V
B.当开关S闭合时,稳定后流过R3中的电流约为0.824A
C.开关S从断开到闭合直至电路稳定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约为1.06×10﹣4C
D.开关S从断开到闭合直至电路稳定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约为2.59×10﹣5C
【解答】解:A.当开关S断开时,外电路只有R1和R2串联,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R2两端的电压,则稳定后电容器的电压
V=4V
故A错误;
B.开关S闭合时,外电阻
Ω=4.8Ω
通过R3的电流
A=1.24A
故B错误;
CD.开关S断开时,此时a板带正电,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开关S从闭合直至电路稳定时,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
V=6.6V
此时电容器带电量为
此时b板带正电,则开关从断开到闭合直至电路稳定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Q=Q1+Q2
解得Q=1.06×10﹣4C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R4=3kΩ,R2=R3=2kΩ,R5=12kΩ,电容器的电容C=6μF,电源的电动势E=10V,内阻不计。当开关S1闭合电流达到稳定时,处在电容器中间的油滴恰好保持静止。当开关S2闭合后,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油滴带正电
B.带电油滴向下加速运动
C.a、b两点的电压为8V
D.通过R3的电量为4.8×10﹣5C
【解答】解:A、当开关S1闭合电流达到稳定时,处在电容器中间的油滴恰好保持静止,油滴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则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板间电场向下,则油滴带负电,故A错误;
B、当开关S2闭合后,R2的电压为
U2E10V=4V
R5的电压为
U5E10V=8V
则U2<U5,电容器上极板的电势比下极板的低,板间电场方向向下,液滴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下,则油滴将向下加速运动,故B正确;
C、当开关S2闭合后,a、b两点的电压为Uab=U5﹣U2=8V﹣4V=4V,故C错误;
D、开关S2闭合前,电阻R5中没有电流,电容器的电压等于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4V,此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且带电量为
Q1=CU2=6×10 6×4C=2.4×10 5C
开关S2闭合后,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且带电量为
Q2=CUab=6×10 6×4C=2.4×10 5C
故开关S2闭合后,通过R3的电量为
Q=Q1+Q2=2.4×10﹣5C+2.4×10﹣5C=4.8×10﹣5C,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1Ω,R1=3Ω,R2=2Ω,电容器的电容C=40μF。下列关于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为2.4A
B.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4V
C.将开关S断开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12V
D.开关从闭合到断开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少了3.2×10﹣4C
【解答】解:AB、开关闭合稳定后,过R1的电流,电容器的电压等于电阻R2的电压,即Uc=U2=IR2=2×2V=4V,故A错误,B正确;
CD、开关S断开后,电容器电压为电源电动势,即Uc′=E=12V
开关从闭合到断开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压增加,电荷量增大,其值为ΔQ=CΔU=C(Uc′﹣Uc),代入数据解得:ΔQ=3.2×10﹣4C,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为定值电阻,r>R1,R2、R3为滑动变阻器,C为下极板接地的平行板电容器,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初始状态的S1和S2均闭合,滑片P位于中点,此时两极板之间的固定带电油滴M所受电场力恰好与重力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保持S1闭合,将S2断开。只将滑片P向下移动,则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
B.现保持S1闭合,将S2断开。只将滑片P向上移动,则A1示数和电源总功率均增大
C.保持S1、S2闭合,只减小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且液滴所受电场力增大
D.保持S1、S2闭合,只将电容器下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流过A2的电流方向为a→b,油滴所在处的电势增大
【解答】解:A、现保持S1闭合,将S2断开。滑片P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因为r>R1,随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增大,外电路的总电阻变大,但外电路总电阻与电源的内阻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故A错误;
B、现保持S1闭合,将S2断开。滑片P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A1示数I增大,根据P=EI可知,电源总功率增大,故B正确;
C、保持S1、S2闭合,只减小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电压表示数不变,电容器的电压不变,根据可知板间电场强度不变,液滴所受的电场力不变,故C错误;
D、保持S1、S2闭合,仅将下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而板间电压不变,根据可知电容器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油滴与上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减小,油滴与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增大,油滴所在处的电势升高,电势能减小;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可知,板间距离增大,电容减小;根据电容定义式可知,Q减小,电容器放电,则流过A2的电流方向为b→a,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电路中,直流电源内阻r≠0,R1、R2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3,r<R1=R2<R3,开关k闭合且电路稳定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从b向a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源的效率变大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一直减小
D.通过R2的电流方向为从c到d
【解答】解: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从b向a滑动过程中,R3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外电路总电阻变小,则总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故A正确;
B、电源的效率为,由于总电流I变大,则电源的效率变小,故B错误;
C、将R1看作电源内阻,则电源的等效电阻为R=R1+r
当R3=R=R1+r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3m≤R1+r,则R3变小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一直减小;
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3m>R1+r,则R3变小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由闭合回路欧姆定律可得,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1=E﹣I(R1+r),I增大,则U1减小,电容器放电,通过R2的电流方向为从d到c,故D错误。
故选:A。
第1页(共1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动态电路中的电功率分析
知识点一 程序法
(1)分析电路,明确各部分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及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2)由局部电阻变化判断总电阻的变化;
(3)由I=判断总电流的变化;
(4)据U=E-Ir判断路端电压的变化;
(5)由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判断各部分的电路电压及电流的变化。
知识点二 结论法——“并同串反”
“并同”: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
“串反”:是指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
知识点三 含电容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电路稳定后,由于电容器所在支路无电流通过,此支路相当于断路,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就等于该支路两端的电压。
(2).当电容器和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与其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3).电路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如果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如果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
(4).根据公式Q=CU或ΔQ=CΔU,求电荷量及其变化量。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恒定,R为定值电阻,R1、R2为可变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闭合开关S后,能使电容器带电荷量增加的方法是( )
A.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减小一些
B.将电容器的两极板错开一些
C.减小R1的阻值
D.减小R2的阻值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两定值电阻R1=1Ω,R2=5Ω,电容器的电容C=200μF。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从最上端向最下端缓慢滑动过程中,分别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得到U﹣I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为8.0V,内阻为2.5Ω
B.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值为25Ω
C.当滑片P滑到R3最下端时,电容器的带电量为6.0×10﹣4C
D.滑片P从最上端向最下端滑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最大值为3.0A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间距离d=0.6m,板长L=1.2m,电源电动势E=20V,内电阻r=1Ω,定值电阻R=9Ω。在A板的中点O固定一条长为l=0.3m的轻质绝缘细线,细线另一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且重力不计的正电小球。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小球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恰好保持静止,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当撤去恒力F后,小球运动到最低点C时,细线恰好断裂,小球继续运动。已知该粒子电荷量q=1×10﹣3C,质量m=9×10﹣5kg,C点在B板上投影点为D,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水平恒力F的大小;
(2)在C点,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细线断裂前);
(3)试判断小球最终是落在B板上还是从AB板间飞出、若落在B板上,求落点到D点间的水平距离x,若从AB板间飞出,求偏转距离y。
知识点四 闭合电路的功率和效率
(1).电源的总功率
P总=EI;电源内电阻消耗的功率P内=U内I=I2r;电源输出功率P出=U外I。
(2).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
P出=I2R=R=,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Pm=。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电源的效率
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
即η=×100%=×100%=×100%。
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效率η=×100%=×100%=×100%,所以当R增大时,效率η提高。当R=r(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仅为50%,效率并不高。
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和电阻R1、R2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用此电源和电阻R1、R2组成电路,R1、R2可以单独接入电路,也可以同时接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电动势为E=3V,内阻为r=2Ω
B.将R1单独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将R2单独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D.将R1、R2并联后接到电源两端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多选)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图线A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和电流I变化的关系图像,图线B是某电阻R的U﹣I图像。在该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此时的阻值为1Ω
B.电源的效率为33.3%
C.若将灯泡换成0.3Ω定值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
D.若再串联一定值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不变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2Ω,定值电阻R=4Ω,已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与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RP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中R1=6Ω,R2=9Ω
B.图甲中定值电阻R的最大功率是2W
C.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P2=2W
D.调节R2的阻值,不能使电源以最大的功率输出
(多选)在图甲的电路中,R1是可变电阻,R2=3Ω的定值电阻,电源有内阻。调节R1的阻值,得到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的多组数据,用这些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拟合,作出的U﹣I图像如图乙中AB所示。则( )
A.图线a的斜率表示通过R1的电流为0.1A时,R1的有效电阻为10Ω
B.图线AB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
C.R1变化时,R2的消耗的最大功率是0.75W
D.电流为0.3A时,电源的输出效率为76%
外阻过小对干电池有影响,主要影响电池的输出电压和放电能力。某同学做实验进行探究,并作出如图所示的U﹣I图像,直线甲为干电池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直线乙为电阻R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若将干电池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阻R的阻值为0.2Ω
B.干电池的效率为40%
C.干电池的电动势为2V,内阻为5Ω
D.干电池的输出功率为3.2W
(多选)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图线a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图像(电池电动势不变,内阻不是常量),图线b是某电阻的U﹣I图像,倾斜虚线是过a、b交点的切线。在该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20Ω
B.此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24.3Ω
C.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效率约为59%
D.此时硅光电池的总功率为1.36W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4V、内阻r=2Ω,电阻R1=R3=8Ω,R2=4Ω,R=5Ω,电容器的电容C=10μF。闭合开关K,电路达到稳定后,则( )
A.当开关S断开时,稳定后电容器的电压8V
B.当开关S闭合时,稳定后流过R3中的电流约为0.824A
C.开关S从断开到闭合直至电路稳定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约为1.06×10﹣4C
D.开关S从断开到闭合直至电路稳定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约为2.59×10﹣5C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R4=3kΩ,R2=R3=2kΩ,R5=12kΩ,电容器的电容C=6μF,电源的电动势E=10V,内阻不计。当开关S1闭合电流达到稳定时,处在电容器中间的油滴恰好保持静止。当开关S2闭合后,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油滴带正电
B.带电油滴向下加速运动
C.a、b两点的电压为8V
D.通过R3的电量为4.8×10﹣5C
(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1Ω,R1=3Ω,R2=2Ω,电容器的电容C=40μF。下列关于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为2.4A
B.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4V
C.将开关S断开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12V
D.开关从闭合到断开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少了3.2×10﹣4C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为定值电阻,r>R1,R2、R3为滑动变阻器,C为下极板接地的平行板电容器,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初始状态的S1和S2均闭合,滑片P位于中点,此时两极板之间的固定带电油滴M所受电场力恰好与重力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保持S1闭合,将S2断开。只将滑片P向下移动,则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
B.现保持S1闭合,将S2断开。只将滑片P向上移动,则A1示数和电源总功率均增大
C.保持S1、S2闭合,只减小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且液滴所受电场力增大
D.保持S1、S2闭合,只将电容器下极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流过A2的电流方向为a→b,油滴所在处的电势增大
如图所示电路中,直流电源内阻r≠0,R1、R2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3,r<R1=R2<R3,开关k闭合且电路稳定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从b向a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源的效率变大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一直减小
D.通过R2的电流方向为从c到d
第1页(共1页)